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直播公主一脸懵:圣君是我? > 第90章 气候与农民起义(2)

第90章 气候与农民起义(2)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小娇妻,被高冷硬汉宠爆了穿越之开局觉醒阴阳眼医道真仙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身为宇智波,暴揍火影很合理吧岁月逆流重返十八律剑宝可梦:隐藏进化,精灵秒变神兽我家卧室通七零,拿下疯批当老公一笙慕君

    【纵观历史,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和自然灾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西汉末年的蝗灾、东汉末年的地震与水灾。

    自然灾害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呢?

    让我试一试互动这一新功能,来道选择题!

    a农业、畜牧业减产

    b朝廷赋税征收困难

    c产生大量流民

    d社会动荡不安】

    小光屏出现在众人面前,abcd四个选项清晰罗列,旁边有一个圆形小时钟,指针不断旋转,倒计时一分钟。

    臣子们不敢先选,看着朱宣伊一番操作后,也纷纷选了。

    这道题不要太简单,abcd全选。

    一分钟倒计时结束,还有人没有答,欧阳珂和王盐即是。

    他们不约而同盯着小光屏右上角的圆形小时钟。

    “一个圆分成十二大块,一大块分为十小块。十二块,莫非对应十二时辰?可是刚才那根长针转了一圈才过这么一会儿……”

    【不会不会!

    这么简单的送分题还有人没答对吗?

    学的东西都还给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啦?

    哈哈,开个玩笑~答对没奖,答错没扣分。】

    辛颜和沈珈兰都选对了,她们大感震惊:“这种东西还用老师教吗?”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不知道?!

    【王朝初期,政治一般比较清明,统治者格外注意吸取前朝教训、体恤民生,会采取积极措施减小灾害的影响,维护政权的稳定。

    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财政空虚,军队混乱,社会黑暗,百姓苦不堪言,遇上稍微严重点的自然灾害,朝廷无法有效赈灾、控制局面。

    这时候,被压迫许久、再也受不了的劳苦大众终于揭竿而起,喊出陈胜吴广的那句名言——

    大声地告诉我,那句名言是什么?】

    庄严的太极殿,诸臣不约而同答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声音竟然有几分铿锵浩荡。

    一直埋首抄录的钟灵韵笔一顿,抬首茫然四顾——在帝国政治中心的中心,天子座前,诸位国之重臣齐刷刷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然而臣子们并没有觉得不合适。

    他们只是突然复苏了学子的惯性,答题罢了。

    圣明如宣伊陛下,怎么会怪罪他们呢?

    君不见王盐都官拜工部尚书了吗?

    【自然灾害对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王朝而言极其重要。】

    “小农经济为主体?”

    大胤是封建王朝,后世是什么王朝?

    封建王朝以小农经济为主,后世呢?

    笔速超快、记忆力绝佳的钟灵韵才写完这一句话,就听见朱宣伊吩咐:“灵韵,小农经济圈起来。”

    后续她要好好思考的。

    始终佩剑站立朱宣伊身侧的林芝桐瞥了一眼钟灵韵面前的纸张,只见一个黑色的圈,圈住了一堆简单的线条。

    钟灵韵的草书已经进步到这种地步了吗?

    她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今天,很多人都认为,古人对待自然灾害的看法就是“这是君主失德不仁引来的天谴”。

    其实并非如此,古人对待自然灾害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不断深入的。

    《竹书纪年》曰:“帝禹后氏八年雨金于夏邑。”

    《竹书纪年》又云:“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春秋》有载:“[鲁僖公]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在对宇宙自然认识尚且浅薄的古代,人们对陨石这类自浩瀚苍天坠落的物品存在一定浪漫的想象。

    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即使同为儒家学派,对待“天命”的认识也并不相同。

    “五十而知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在孔子看来,天命面前,人力微不足道,人应该敬畏天命,顺从天命,这是孔子的天命论。

    孟子和孔子比,有一点进步。

    他也认为“天命”是人类无法抗拒和改变的无形力量,但他提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明确了知天命、顺天命的途径,天命和人的修身养性、自我完善联系在一起。

    这是孟子的“天人合一论”。

    到了儒家宗师荀子这里,又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二者是唯心主义,荀子走出了一条唯物主义的道路。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些论述说明,在荀子看来,天、日、月、星,是物,不是神。

    日月星辰运转等现象,都是依客观规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非常大胆先进地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了解掌握自然规律,让它为人类服务。

    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也对“天命”有各自的理解,这里我就不一一阐述了。】

    容栀子不认识字,对这一段引经据典的话听得似懂非懂,但也明白,荀子的看法是相对正确,是这些人中最好的。

    “荀子说得很对呀,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像我们农人播种收割,都要懂得利用天时,利用这个……自然规律的!”容栀子喜滋滋,“那我就是荀子说的‘制天命而用之’了!”

    【古人并不总是认为陨石流星等奇特天象或者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君主德行、国家治理有因果关系。

    但是,这样认为的人,或者说推崇这种思想的人很多。

    这时,我们就必须提一提那个男人了。】

    哪个男人?

    太极殿的臣子再一次答题:“董仲舒!”

    【没错,是他是他就是他!

    董仲舒!】

    答题的臣子微笑,唉,这问题真是没有一点儿难度!

    上难度啊!

    看不起我们吗?

    在坐的,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

    再这么简单,都要没有答题的热情了!

    啊,这就是太过优秀的烦恼!

    【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学说。

    他在《春秋繁露》中讲到:“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则咎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当陨石……此王者不明,善者不赏,恶者不绌,不肖枉位,贤者伏匿,则寒暑失序,而民疾疫。”

    非常直接明确地将君主是否贤明和天象挂钩,这还“不出三年,天降陨石”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861/569918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861/5699184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