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直播公主一脸懵:圣君是我? > 第61章 (7.16已改)郁陵千秋(4)

第61章 (7.16已改)郁陵千秋(4)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小娇妻,被高冷硬汉宠爆了穿越之开局觉醒阴阳眼医道真仙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身为宇智波,暴揍火影很合理吧岁月逆流重返十八律剑宝可梦:隐藏进化,精灵秒变神兽我家卧室通七零,拿下疯批当老公一笙慕君

    【孝道压在身,身为女儿的朱宣伊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削减、挪用父亲陪葬物的事情。】

    朱宣伊松了一口气,青橘这样不一口气把话说完,真的会吓死人!

    然而,许多大胤百姓不约而同、或明或暗流露惋惜之色——太可惜了,没见到舜阳殿下掘祖坟的热闹场面呢。

    【如此,欲在朝廷甚至天下掀起尚俭之风的朱宣伊便从自己做起——她首先拒绝了易受风雨侵蚀、易被窃贼挖盗且造价较高的积土为陵造陵方式。

    朱宣伊看中的是如汉文帝霸陵那般因山而陵的造陵方式。

    “因山为陵”的风水思想,即从半山腰开凿墓道,在山体中修建墓室,不仅坚固,而且充分利用了山势水形,既巍峨雄伟,又节俭防盗。】

    一位读书人问同伴:“我不太明白,凿山修墓的花费真的比积土为陵更少吗?”

    这位同伴喜好游山玩水,对地质山形略有研究,答道:“要看选址。如果选址恰当,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条件,因山而陵会比积土为陵花费更少。如果选在地质条件不适宜开凿修墓、需后期耗费大量人工改造补救的地方,那么花费自然比积土为陵更多。”

    【开明元年夏六月,朱宣伊任命精通天文、历法、阴阳、数算及道家学说的太史令周回为山陵副使,择选陵区。】

    太史令周回:是我!是我!天幕在说我!

    看哪,精通的业务是多么广泛!

    我周回,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但发挥的作用未必不如那些尚书侍郎!

    周回挺直脊背,如松如竹,很有几分道门大师的风采。

    其他自觉无法陪葬郁陵的臣子微微笑着:很好,太史令,以后我的埋骨之地便要劳烦您多费心了!

    【在古人看来,帝王陵寝不仅仅是帝王个人死后长眠之所,更与江山社稷、国家运势息息相关。

    同时,还要满足朱宣伊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条件、节省人工成本的要求。

    确定新陵区并不容易,肩负重任的周回诚惶诚恐、万分尽心。

    经过仔细的勘察和多方对比,在开明二年的春天,周回将“九黎山”这个地方报给了朱宣伊。

    开明二年夏,朱宣伊携带宰相薛泽若、工部尚书王盐、太史令周回等臣子及数位精通阴阳、风水、道家学说的名家亲至九黎山。

    九黎山的地势北高南低,被纵横连绵、婉转起伏的山峦环抱,符合时下对龙脉的地势要求。

    山之东侧有稷水流淌,西侧有青莲河蜿蜒,两条河流相互呼应,是陵墓的天然屏障。且两条河流的支流在视野开阔的山前汇聚成湖,恰得好水。

    周回认为,此处藏风聚气,是为万年吉壤;随行而至的几位风水师亦对此处大为赞赏。】

    藏风聚气这种专业名词,很多人听不懂,万年吉壤倒是直白明了。

    九黎山附近的村民亦或豪绅对自己的亲人说着类似这样的话:“待我死后,便将我埋到九黎山罢!寻一块好地好土,不必积土为墓,不必立碑,栽一株长青柏树,树上刻我名字,便够了。九黎山是昭文陛下、太史令及数位风水大师认定的好地方,将我葬在哪里,必能福荫子孙、保家族兴达。”

    有子孙心道:昭文陛下葬于九黎山,大胤最后不也亡了?大胤不亡,惠帝尸骨怎会在博物馆展览?

    如若时人知道“杠精”一词,定要指着鼻子骂:“你是杠精转世吗?怎么这么会抬杠?一天不抬杠浑身不舒服?”

    这些子孙也只是心道罢了。

    他们很清楚:如果说出来,惹长辈不高兴事小,触犯皇家忌讳事大。

    洛京,长定殿君臣一方面关注郁陵,一方面将注意力落在“工部尚书王盐”上。

    前工部尚书牵扯进刺杀案,已被革职下狱。舜阳殿下提拔王盐作为新任工部尚书,此刻人就在长定殿。

    兜兜转转,天幕是否出现,王盐都成为工部尚书。

    这对王盐、对朱宣伊、对大胤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至少朱宣伊在做出决定上将更有自信——不必揣测昭文圣君将如何抉择,只需叩问自己打算如何抉择,遵从本心地行动,不知不觉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甚至比想象中更加出色。

    【恰逢盛夏,山明水秀、清凉葱郁的九黎山给予了朱宣伊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她立刻确定九黎山为自己的陵区,并与随行臣下说道:“此处山林郁郁葱葱,他日帝陵建成,何不名以‘郁陵’?”

    这本是她随口笑谈,然而很多年后,她的女儿继承皇位,是为大胤景帝。

    景帝将母亲的陵墓名称定为“郁陵”。】

    “又是女帝!”

    有人松了一口气,有人怅然失落。

    《郁陵千秋》这一期真是惊吓惊叹惊喜接连不断!让人屡受冲击、应接不暇!

    看见丈夫尸骨时,王皇后只是微微惊讶,顶多挑了眉;听见伊伊疑似掘祖坟时,王皇后更是波澜不惊,心想金银玉器投入国事民生总比埋在坟墓中好。

    听见“她的女儿继承继承皇位”时,王皇后终于忍不住合掌欢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宫娥们亦纷纷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新任都水监主簿的蔡柏溪一改在家乡时,迫于世情压力对外呈现的丧夫之愁痛之貌,黑白分明的眼眸明亮如星!

    女帝,并非昙花一现!

    与她们的兴奋欢喜相比,大多数男子不免忧愁,接二连三的女主天下,会让大胤变成什么样子?会让女人变成什么样子?

    三从四德、贞静贤淑都抛之脑后了?

    宦途不顺者愁上加愁——仕宦升迁本就不易,女人再来争夺官位,他们将于何处安身?

    “女人不在家生孩子带孩子,出去抛头露面像什么话?为官做宰,那是男人做的事情!”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却总有些小畜生在阴暗肮脏的地方扭曲爬行。

    长定殿,朱宣伊笑容恰如柔缓沉静而波光粼粼的朝日春水,灿烂耀眼:“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诸卿,我的女儿做的不错!”

    诸臣掩盖种种思虑,皆贺。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861/569918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861/569918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