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太极推手
推荐阅读:仙奴成道、倾心,没有剧本,我的男主在哪里、网游:开局选择独角兽、原神:用我的眼睛见证你未来、仙愿、不是,让你跟校花分手,你真分?、商女重生让侯府彻底败落、海贼:伟大航路旅行日常、洪荒:地道之主,天道也求我兼领、【韩娱】穿越后,我成了爱豆老板、
莫非是要投靠?
赵楫随即摇了摇头。
自己初来乍到,又是被发配,他若真来投靠,可着实有些匪夷所思,如何对待倒是要费一番思量。
不过想想应该不可能,廉访使怎么说也是地方大员,自己又没有什么让人纳头便拜的王霸之气,哪可能见过一面就跑来投靠?
多半就是与一二把手有些矛盾,来讲些小话,这还有些可能。自己虽被贬谪,毕竟是皇子,上达天听的路子是有的。通过自己来递些一二把手的黑材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不过他应该没这么莽撞?
赵楫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索性懒得想了。不管他来意如何,总能帮助自己了解些临湖的情况。再说即便不是投靠,如此深夜密会,两人之间也算是有了交情,对今后的相处总有些好处。对自己来说,倒也算一举两得。
赵约是一位面容清癯,三绺长须,肤色微黑的中年人,看起来比赵霆、陈建年长一些,倒是最符合赵楫心目中文官的形象。
见面之后,赵约绝口不提投靠,虽然心中早就料到,可赵楫还是有些失落,如果真的有王霸之气,那该多好啊!
不但如此,赵约的态度堪称不卑不亢,似乎这不是密会,而是正常不过的拜访。他也没说赵霆与陈建半句坏话,只是语气平淡的道:
“殿下初来临湖,想必对两浙路不是很了解。下官此来并无他意,特地为殿下介绍一些本地的情况。”
见他如此,赵楫也不能表现得太亲热,只是微笑点头,示意他继续。
然后赵约便开始了他的专场报告会,将本地各方面的情况大略的进行汇报。
本地人口多少、户籍比例、耕地多少、耕牛多少、农税几何、商税几何、粮食储备、府库储备……
因为内容很多,涉及两浙路经济、行政、民生等方方面面,所以也都是浅尝辄止。只是让赵楫对两浙路,特别是临湖的现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罢了。而且来源都是公文中的官方数据,实际情况很可能大相径庭。
就拿赵楫最关心的军队来说,据赵约介绍:两浙路现有武德军驻守,在册人数约五千,记有步军十个指挥。马军一个指挥,水军两个指挥。这些军队全部驻扎在临湖左近,其他县城并无军队,只有些衙役乡勇而已。
赵楫也没有细问,两人不过第一次接触,暴露自己真正的兴趣还是太早了些。
而且以北宋文官对武事的轻视,即便正管的制置使陈建都不见得清楚本地军队的详情。赵约能知道部队编制已经是难能可贵,再问得细了,不免有些难为人了。
两人会面的场景实在颇为古怪,就是赵约不停地说,赵楫则是一言不发的听着,偶尔微笑着点一点头。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赵约匆匆见过礼,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语速还颇快,说完也没多作停留,又是匆匆行了一礼便告辞离开了。
赵约走后,赵楫仍在书房待了好一会儿,将方才听到的状况整理了一下,做了些笔记,然后他才有暇去思忖赵约的来意。
想来想去,赵楫觉得他多半是从一些蛛丝马迹算到赵霆、陈建定要给自己下绊子,因此将本地情况详细给自己介绍,省的自己两眼一抹黑的吃亏。
这也算是间接的破坏两人的图谋,大约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意思,帮了自己,就是给敌人找了不自在。
赵约虽然没有表明立场,但很显然他至少目前不欲与赵楫扯上什么关系。不过赵楫还是承了他的情,毕竟客观上他是帮了自己。两人间算是结了个善缘。
廉访使是主管监察的官员,看起来位高权重,可坐了这位子,官员们见到你都害怕,生怕被你抓住什么把柄,自然不受同僚待见。
徽宗皇帝又不是个能听得进忠言的,尤其喜欢粉饰太平。因此地方虽然不稳,可身为廉访使,赵约又敢说什么?不但不敢揭露什么问题,反而还得千方百计的帮着遮掩。
因此赵约这廉访使当得实在窝囊,不但里外不是人,而且还两头不讨好。
既然皇上不喜欢问题,那地方上自然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他这廉访使当然就没有什么油水,整天郁郁不得志。
但显然赵大人是有想法的人,不甘就这般沉沦下去。这不,赵楫刚到临湖,他就看出了机会,主动过来结了个善缘。
而且他这位置,地方上那些坏事也轮不上他,应当算是可以争取的力量。不过今晚才是初次接触,今后如何还难说的很,说这些还太早。
……
“殿下!殿下有所不知!眼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今年的秋粮还没收上来,府库空虚,钱跟粮……都没有啊!
何况这军资军粮,都归制置使陈大人管辖。殿下需要粮饷,该当到制置使那边索取,下官这里可不敢私自拨付啊!”
赵楫心急建军,第三天便去了安抚使衙门,要求地方上拨付粮饷。赵霆当即接见了他,不过回答却让他很失望。
“军资军粮?地方上都拖欠五年了!
为了安抚下面那些军汉,下官连家里夫人的首饰嫁妆都变卖了。
殿下!您看下官这衙门,连个看门的都请不起了。实在是没钱啊!
实不相瞒,殿下!现在武德军都欠饷一年多了,再这么下去下官担心迟早哗变啊!
殿下奉皇命要建军,这是大好事,下官自当鼎力支持。可不是下官有意积欠,下官这,真的是没钱啊!”
陈建的态度与赵霆简直如出一辙,虽然没有赵霆的口才,但他善于抓住重点,哭丧着脸只是叫穷,弄得赵楫毫无办法。
于是赵楫只能又重新回到安抚使衙门,去质问赵霆。
“拖欠?这,这从何说起?”
听得赵楫质问,赵霆顿时叫起撞天屈来。
“天地良心,下官便是再不晓事,又怎敢拖欠军资?每年每月的军饷军粮,下官这儿都是按时足额拨付的,账目清晰,殿下若不信可以核查账本。
师爷!师爷!把跟制置使衙门的往来账目拿来。”
赵楫一把抢过账本仔细查看,还真是一笔笔记得十分清楚,确实都按期按量付了。
感觉被耍了的赵楫,又怒气冲冲的回了制置使衙门。
不料赵楫这边将事情一说,陈建那边也马上叫起屈来。不但叫屈,而且还不顾官员风度,破口就骂起了赵霆:
“这个斯文败类!拿个破账本糊弄谁呢?什么足额拨付?那都是账上!开始那几年还有三成拨下来,最近五年来,下官这儿是一文钱,一粒米都没收到。
殿下!您可要给下官作主啊!
下官所说句句属实,绝无虚假,愿与安抚使当面对质!殿下!下官冤哪!呜呜呜!”
说着,陈建一条魁梧的七尺中年汉子,竟然嚎啕大哭了起来。
当次情形,赵楫又怎能再加逼迫?只得又回去找安抚使赵霆。
“赵霆!你还说从不敢拖欠军资?!
陈大人那里一直就只能拿到三成军饷,最近五年更是一文钱都没有。以至于军士生活艰难,几乎哗变。你说!有没有这回事?你敢不敢跟陈大人当面对质?”
说到这,赵楫简直出离愤怒了,指着赵霆鼻子道。
“你不但贪赃枉法,还做假账,巧言令色欺骗本王。简直其罪当诛!你今日还有何话说?”
“殿下息怒!息怒啊!”
赵霆却并不见丝毫惊慌,只是“苦笑”道。
“本官虽不敢说两袖清风,可自幼读圣贤之书,知晓忠孝礼义,又深受皇恩,为朝廷牧守一方。每日战战兢兢,夙兴夜寐,生恐有负圣恩,怎敢贪赃枉法?
殿下您说那三成军饷,没错,拨付过去的确实只有三成。可这早就是成例,下官上任之前便一直是这样了,下官也没办法啊!
那军饷拨付到下官手上,便只剩下四成,其余六成早都让上峰截留了,根本无处讨要……”
“等等!”
赵楫打断道。
“你拿到手上不是有四成吗?
怎么到了陈大人那里就变成了三成?还有一成哪儿去了?你还说自己不敢贪赃枉法,你今日要是不说清楚,孤就参你个贪赃枉法之罪!”
“殿下!殿下!
下官说,下官都说!唉!”
赵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道:
“这都是地方上各级官吏僚属的好处,都是有成例的,都……这钱从多少年前就是这么分的,早已成了定规,下官也不过萧规曹随罢了。
如今许多官吏都指着这份钱养家,若是突然断了,这下面人的情绪下官下官不得不照顾啊。
水至清则无鱼!
这是两浙路上上下下的财源,下官就只有一个人,这地方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总要各级官吏帮衬才能运转。
下官也是没办法啊!
可是殿下!
下官保证!这些钱全都分给下边官吏了,我自己真的是一文钱也没拿啊!”
“那后面这五年呢?怎么又一点都没了?”
“这五年,是,是因为……”
赵霆声音越说越小,满脸为难之色。
“因为什么?说啊!赵大人莫不是心虚了么?”
“并非本官心虚,只是这个中原因。这个,为尊者讳……”
“少给本王打马虎眼!你说不说?孤告诉你!你今天抬出谁来都不好使!
五年的时间不发一文钱军饷,这是什么罪过,想必赵大人比孤清楚。今日你若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孤定然如实上报朝廷,参你贪赃枉法之罪。”
虽然赵霆表现的十分可怜,但多是官话套话,毫无诚意。赵楫虽然假大空说不过他,心里却是明白的,心头越来越怒,说话已不留半点情面。
“这,既然殿下苦苦相逼,下官说与殿下听便是。剩下这三成粮饷,全都是被摊派掉了。”
“摊派来做什么?”
“都用来充作运费,运送花石纲了。”
赵霆“被逼无奈”,垂头低声说出了真相。
“这些钱款,应奉局都是有据可查的。
不瞒殿下,为了运送花石纲,不光是制置使那里,两浙路所有衙门都摊派了巨款。可还是缺口巨大,下官是把府库搬空,又向本地商人士绅挪借了许多,这才勉强支应着。说来惭愧,本地官员的俸禄,也都已经两年多没有发过了。”
花石纲!
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赵楫费了好大劲才控制住自己没有失态,但也给一口郁气塞住胸口,久久说不出话来。只听赵霆续道:
“圣上天纵圣君,古之帝王不能比也。正因为圣上圣明,才有如今这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大宋盛世。
虽然为了供奉花石纲,地方上稍微困难了一点儿。可为皇上尽孝、尽忠,两浙路上下官民俱都是心甘情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谁都不甘人后。
此事临湖上下官员人人都知,殿下稍微打听一下便知下官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欺瞒。”
说罢!赵霆还“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你为何不早说?”
赵楫吐出一口浊气,再无先前咄咄逼人的气势。
“这,为尊者……”
“你!”
输了!又输了一阵。
明知赵霆就是在拖时间,可他有徽宗做理由,赵楫偏偏奈何他不得。
赵楫可以肯定,这家伙说的都是真的。那些钱肯定都送到应奉局了,也全都用来运送花石纲了,甚至他说的府库全部搬空了也都是真的。
作为一个老官油子,赵霆这点首尾一定会收拾干净,绝对不会让人查出任何破绽。
徽宗皇帝喜欢石头这个爱好,真的是劳民伤财。古代即便使用水运,运输成本也是极高的。将花石纲运往京城,不光要用舟船,甚至纤夫就需要上千人。再加上船工水手,护卫兵丁,林林总总加起来,运送一趟花费万贯也是常事。
赵楫好不容易攒下万贯家财,自以为很多。可跟他老爹比起来,也不过就是运一趟石头的运费罢了。两者的财力对比起来,那当真是天渊之别。而且这一恶政,一直到徽宗退位方才取消。史书上说“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可见其危害之大,可以说是导致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
当然,就算赵霆说的都是事实,可打死赵楫也不信他们没钱。赵霆和陈建不管是串通好的还是早有默契,但肯定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自掏腰包给徽宗尽忠尽孝了。
千里为官只为钱。什么两袖清风,什么夫人嫁妆都卖了云云,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打官腔呢!
就算真像他们说的,所有钱都分出去了,下面人得了好处,怎会不把最大的那份儿留给上官?没这么傻的下属!只不过是白天分出去,晚上再偷偷送回来罢了。
况且花石纲害苦的只是两浙百姓,哪能害到这些当官的?一众大小官吏无不趁机大发横财,打着花石纲的名义摊派地方,征收钱粮这只是最普通的做法。
但凡官吏看上哪家富商大户的家产了,只需说你家里哪块石头是奇石,要拿去孝敬皇上。甚至就说奇石埋在你家地底下了,要把你家刨了,挖开来看。这时那些官吏要多少钱,这家人都要给了。
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宅院的事情,若那官吏黑心,便是要你全部家产,也只能乖乖奉上。
否则趁着黑夜将那石头砸了,诬陷你毁坏贡物,治你个“大不敬”的罪名。不但家财保不住,全部要充公,全家女子也都要被发卖为奴,男子自是下了大狱,折磨至死,那时才是人财两失。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总之捞钱的花样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苦的只是百姓。这些当官的哪个不是两袖金风,生发的不得了?
这些事情史书上都写着呢!
赵楫可不相信赵霆、陈建这俩老狐狸是唯二的清官。只不过这两人的理由找的冠冕堂皇,又抬出了宋徽宗这尊大神,还把摊派陋规全都推到下边官吏身上,所谓法不责众,赵楫也只能无可奈何。
赵楫虽然总将什么“参你一本”挂在嘴上,可谁都知道,他是被贬出京的,又不是真的来抚谕地方。没有确凿事实,哪能动不动就上奏本?
如今地方上以钱粮都用来运花石纲为由,拒绝拨付他勇毅军的钱粮,他还真就只能认了。不然还能怎么办?
徽宗这人,不是当皇帝的料,可他偏偏刚愎自用,觉得自己是千古圣君,英明无双。最是听不进别人的话,特别是指摘他过失的,那就更不必提。
因此花石纲这事,是绝对不能拿来说事的,花在花石纲上的钱,那自然也都是正当用途。
什么?你说军队会哗变?
这都五年了,不是都没变么?太平盛世朗朗乾坤,可不要胡说八道危言耸听!
至于其他事情,你有证据么?有苦主么?京师里有郓王赵楷给他们做保护伞,只要赵楫没有抓到他们贪赃枉法的确凿证据,他就谁也奈何不得。
甚至就算有证据,只要赵楷给他们说几句好话,最后很可能也就是不了了之。贸然上奏只能惹怒徽宗,给人留下不会为人,骚扰地方,惹是生非的印象,没有半点好处。
因此赵霆、陈建这俩老狐狸耍赵楫这皇子,耍得简直就是有恃无恐。显然两浙路的一二把手是铁了心讨好赵楷,与他作对到底了。
钱粮肯定是没戏了。最可气的是这俩家伙还不明着说,一切依足了规矩,走足了程序。一套太极打得谁都挑不出毛病来,生生浪费了赵楫半个月的时间。
其实赵楫跑衙门的次数并没有十多次这么多,可奈何宋朝公务员福利太好,放假放的丧心病狂。一年一百多天假日,恨不得小半年都在放假。
那俩本来就是故意拖着赵楫,自然不会节假日主动加班,就连上班时间都时常找借口出去视察工作,实在躲不过了才应付赵楫一下。一来二去可不就花了半个月么?这还是因为赵楫追得紧,每次都是亲自跑去找人。若他顾及自家皇子的颜面,光派手下人去跑的话,只怕这俩就能给他拖到天荒地老去。
钱粮是泡汤了,可输人不输阵,狠话还是要撂下的。在陈建再一次哭穷,表示半粒米也拿不出来后。赵楫冷冷的道:
“行!真有你的!钱粮的事,孤自会向兵部讨要!你先把军营给孤腾出来!”
“此事乃下官分内之事,不劳殿下吩咐,得知殿下要来的消息,下官已经在准备了。只是殿下也知道,下官暂时这个经费十分紧张。因此安置搬迁还需些时日,殿下再给下官半月,下官一定准备好。”
陈建一脸忠厚,诚恳的说道。但赵楫早看穿了他的真面目,自然再不会被他表象麻痹,眼睛一瞪道:
“五天!”
“十天!”
陈建立马“苦笑”还价道。
“就是五天!”
“九天!”
“六天!不能再多了!”
“六天实在太紧,七天如何?七天之后,下官一定给殿下个满意的答复。”
“好!那就七天!七天之后孤再来,你若拿不出兵营,可就别怪孤不讲情面!”
赵楫也早厌烦了跟这两个官痞虚与委蛇,说罢不待陈建答复,转身拂袖而去。
……
临湖街头,行人如织,市面商品琳琅满目,讨价还价之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虽然两浙民众深受花石纲所苦,但宋朝(手)工商业发达,许多民众生计完全依赖商业。不管如何苛政,日子总得过不是?临湖又是天下最大的商业都市,南北货运枢纽,因此虽受了些影响,但市面依旧繁荣,一派大都会的气象。
赵楫领着岳飞、秦安、叶岚、韩铁、牛勇、赵智,一大帮子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逛着,东看看西看看,不时买些新奇的小玩意儿,状极休闲。
不休闲也没法子。陈建既然说了七天,那就绝对要等七天。即便军营提前准备好了,他也一定会拖足七天,绝对不会提前交付。
赵楫随即摇了摇头。
自己初来乍到,又是被发配,他若真来投靠,可着实有些匪夷所思,如何对待倒是要费一番思量。
不过想想应该不可能,廉访使怎么说也是地方大员,自己又没有什么让人纳头便拜的王霸之气,哪可能见过一面就跑来投靠?
多半就是与一二把手有些矛盾,来讲些小话,这还有些可能。自己虽被贬谪,毕竟是皇子,上达天听的路子是有的。通过自己来递些一二把手的黑材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不过他应该没这么莽撞?
赵楫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索性懒得想了。不管他来意如何,总能帮助自己了解些临湖的情况。再说即便不是投靠,如此深夜密会,两人之间也算是有了交情,对今后的相处总有些好处。对自己来说,倒也算一举两得。
赵约是一位面容清癯,三绺长须,肤色微黑的中年人,看起来比赵霆、陈建年长一些,倒是最符合赵楫心目中文官的形象。
见面之后,赵约绝口不提投靠,虽然心中早就料到,可赵楫还是有些失落,如果真的有王霸之气,那该多好啊!
不但如此,赵约的态度堪称不卑不亢,似乎这不是密会,而是正常不过的拜访。他也没说赵霆与陈建半句坏话,只是语气平淡的道:
“殿下初来临湖,想必对两浙路不是很了解。下官此来并无他意,特地为殿下介绍一些本地的情况。”
见他如此,赵楫也不能表现得太亲热,只是微笑点头,示意他继续。
然后赵约便开始了他的专场报告会,将本地各方面的情况大略的进行汇报。
本地人口多少、户籍比例、耕地多少、耕牛多少、农税几何、商税几何、粮食储备、府库储备……
因为内容很多,涉及两浙路经济、行政、民生等方方面面,所以也都是浅尝辄止。只是让赵楫对两浙路,特别是临湖的现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罢了。而且来源都是公文中的官方数据,实际情况很可能大相径庭。
就拿赵楫最关心的军队来说,据赵约介绍:两浙路现有武德军驻守,在册人数约五千,记有步军十个指挥。马军一个指挥,水军两个指挥。这些军队全部驻扎在临湖左近,其他县城并无军队,只有些衙役乡勇而已。
赵楫也没有细问,两人不过第一次接触,暴露自己真正的兴趣还是太早了些。
而且以北宋文官对武事的轻视,即便正管的制置使陈建都不见得清楚本地军队的详情。赵约能知道部队编制已经是难能可贵,再问得细了,不免有些难为人了。
两人会面的场景实在颇为古怪,就是赵约不停地说,赵楫则是一言不发的听着,偶尔微笑着点一点头。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赵约匆匆见过礼,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语速还颇快,说完也没多作停留,又是匆匆行了一礼便告辞离开了。
赵约走后,赵楫仍在书房待了好一会儿,将方才听到的状况整理了一下,做了些笔记,然后他才有暇去思忖赵约的来意。
想来想去,赵楫觉得他多半是从一些蛛丝马迹算到赵霆、陈建定要给自己下绊子,因此将本地情况详细给自己介绍,省的自己两眼一抹黑的吃亏。
这也算是间接的破坏两人的图谋,大约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意思,帮了自己,就是给敌人找了不自在。
赵约虽然没有表明立场,但很显然他至少目前不欲与赵楫扯上什么关系。不过赵楫还是承了他的情,毕竟客观上他是帮了自己。两人间算是结了个善缘。
廉访使是主管监察的官员,看起来位高权重,可坐了这位子,官员们见到你都害怕,生怕被你抓住什么把柄,自然不受同僚待见。
徽宗皇帝又不是个能听得进忠言的,尤其喜欢粉饰太平。因此地方虽然不稳,可身为廉访使,赵约又敢说什么?不但不敢揭露什么问题,反而还得千方百计的帮着遮掩。
因此赵约这廉访使当得实在窝囊,不但里外不是人,而且还两头不讨好。
既然皇上不喜欢问题,那地方上自然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他这廉访使当然就没有什么油水,整天郁郁不得志。
但显然赵大人是有想法的人,不甘就这般沉沦下去。这不,赵楫刚到临湖,他就看出了机会,主动过来结了个善缘。
而且他这位置,地方上那些坏事也轮不上他,应当算是可以争取的力量。不过今晚才是初次接触,今后如何还难说的很,说这些还太早。
……
“殿下!殿下有所不知!眼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今年的秋粮还没收上来,府库空虚,钱跟粮……都没有啊!
何况这军资军粮,都归制置使陈大人管辖。殿下需要粮饷,该当到制置使那边索取,下官这里可不敢私自拨付啊!”
赵楫心急建军,第三天便去了安抚使衙门,要求地方上拨付粮饷。赵霆当即接见了他,不过回答却让他很失望。
“军资军粮?地方上都拖欠五年了!
为了安抚下面那些军汉,下官连家里夫人的首饰嫁妆都变卖了。
殿下!您看下官这衙门,连个看门的都请不起了。实在是没钱啊!
实不相瞒,殿下!现在武德军都欠饷一年多了,再这么下去下官担心迟早哗变啊!
殿下奉皇命要建军,这是大好事,下官自当鼎力支持。可不是下官有意积欠,下官这,真的是没钱啊!”
陈建的态度与赵霆简直如出一辙,虽然没有赵霆的口才,但他善于抓住重点,哭丧着脸只是叫穷,弄得赵楫毫无办法。
于是赵楫只能又重新回到安抚使衙门,去质问赵霆。
“拖欠?这,这从何说起?”
听得赵楫质问,赵霆顿时叫起撞天屈来。
“天地良心,下官便是再不晓事,又怎敢拖欠军资?每年每月的军饷军粮,下官这儿都是按时足额拨付的,账目清晰,殿下若不信可以核查账本。
师爷!师爷!把跟制置使衙门的往来账目拿来。”
赵楫一把抢过账本仔细查看,还真是一笔笔记得十分清楚,确实都按期按量付了。
感觉被耍了的赵楫,又怒气冲冲的回了制置使衙门。
不料赵楫这边将事情一说,陈建那边也马上叫起屈来。不但叫屈,而且还不顾官员风度,破口就骂起了赵霆:
“这个斯文败类!拿个破账本糊弄谁呢?什么足额拨付?那都是账上!开始那几年还有三成拨下来,最近五年来,下官这儿是一文钱,一粒米都没收到。
殿下!您可要给下官作主啊!
下官所说句句属实,绝无虚假,愿与安抚使当面对质!殿下!下官冤哪!呜呜呜!”
说着,陈建一条魁梧的七尺中年汉子,竟然嚎啕大哭了起来。
当次情形,赵楫又怎能再加逼迫?只得又回去找安抚使赵霆。
“赵霆!你还说从不敢拖欠军资?!
陈大人那里一直就只能拿到三成军饷,最近五年更是一文钱都没有。以至于军士生活艰难,几乎哗变。你说!有没有这回事?你敢不敢跟陈大人当面对质?”
说到这,赵楫简直出离愤怒了,指着赵霆鼻子道。
“你不但贪赃枉法,还做假账,巧言令色欺骗本王。简直其罪当诛!你今日还有何话说?”
“殿下息怒!息怒啊!”
赵霆却并不见丝毫惊慌,只是“苦笑”道。
“本官虽不敢说两袖清风,可自幼读圣贤之书,知晓忠孝礼义,又深受皇恩,为朝廷牧守一方。每日战战兢兢,夙兴夜寐,生恐有负圣恩,怎敢贪赃枉法?
殿下您说那三成军饷,没错,拨付过去的确实只有三成。可这早就是成例,下官上任之前便一直是这样了,下官也没办法啊!
那军饷拨付到下官手上,便只剩下四成,其余六成早都让上峰截留了,根本无处讨要……”
“等等!”
赵楫打断道。
“你拿到手上不是有四成吗?
怎么到了陈大人那里就变成了三成?还有一成哪儿去了?你还说自己不敢贪赃枉法,你今日要是不说清楚,孤就参你个贪赃枉法之罪!”
“殿下!殿下!
下官说,下官都说!唉!”
赵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道:
“这都是地方上各级官吏僚属的好处,都是有成例的,都……这钱从多少年前就是这么分的,早已成了定规,下官也不过萧规曹随罢了。
如今许多官吏都指着这份钱养家,若是突然断了,这下面人的情绪下官下官不得不照顾啊。
水至清则无鱼!
这是两浙路上上下下的财源,下官就只有一个人,这地方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总要各级官吏帮衬才能运转。
下官也是没办法啊!
可是殿下!
下官保证!这些钱全都分给下边官吏了,我自己真的是一文钱也没拿啊!”
“那后面这五年呢?怎么又一点都没了?”
“这五年,是,是因为……”
赵霆声音越说越小,满脸为难之色。
“因为什么?说啊!赵大人莫不是心虚了么?”
“并非本官心虚,只是这个中原因。这个,为尊者讳……”
“少给本王打马虎眼!你说不说?孤告诉你!你今天抬出谁来都不好使!
五年的时间不发一文钱军饷,这是什么罪过,想必赵大人比孤清楚。今日你若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孤定然如实上报朝廷,参你贪赃枉法之罪。”
虽然赵霆表现的十分可怜,但多是官话套话,毫无诚意。赵楫虽然假大空说不过他,心里却是明白的,心头越来越怒,说话已不留半点情面。
“这,既然殿下苦苦相逼,下官说与殿下听便是。剩下这三成粮饷,全都是被摊派掉了。”
“摊派来做什么?”
“都用来充作运费,运送花石纲了。”
赵霆“被逼无奈”,垂头低声说出了真相。
“这些钱款,应奉局都是有据可查的。
不瞒殿下,为了运送花石纲,不光是制置使那里,两浙路所有衙门都摊派了巨款。可还是缺口巨大,下官是把府库搬空,又向本地商人士绅挪借了许多,这才勉强支应着。说来惭愧,本地官员的俸禄,也都已经两年多没有发过了。”
花石纲!
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赵楫费了好大劲才控制住自己没有失态,但也给一口郁气塞住胸口,久久说不出话来。只听赵霆续道:
“圣上天纵圣君,古之帝王不能比也。正因为圣上圣明,才有如今这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大宋盛世。
虽然为了供奉花石纲,地方上稍微困难了一点儿。可为皇上尽孝、尽忠,两浙路上下官民俱都是心甘情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谁都不甘人后。
此事临湖上下官员人人都知,殿下稍微打听一下便知下官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欺瞒。”
说罢!赵霆还“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你为何不早说?”
赵楫吐出一口浊气,再无先前咄咄逼人的气势。
“这,为尊者……”
“你!”
输了!又输了一阵。
明知赵霆就是在拖时间,可他有徽宗做理由,赵楫偏偏奈何他不得。
赵楫可以肯定,这家伙说的都是真的。那些钱肯定都送到应奉局了,也全都用来运送花石纲了,甚至他说的府库全部搬空了也都是真的。
作为一个老官油子,赵霆这点首尾一定会收拾干净,绝对不会让人查出任何破绽。
徽宗皇帝喜欢石头这个爱好,真的是劳民伤财。古代即便使用水运,运输成本也是极高的。将花石纲运往京城,不光要用舟船,甚至纤夫就需要上千人。再加上船工水手,护卫兵丁,林林总总加起来,运送一趟花费万贯也是常事。
赵楫好不容易攒下万贯家财,自以为很多。可跟他老爹比起来,也不过就是运一趟石头的运费罢了。两者的财力对比起来,那当真是天渊之别。而且这一恶政,一直到徽宗退位方才取消。史书上说“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可见其危害之大,可以说是导致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
当然,就算赵霆说的都是事实,可打死赵楫也不信他们没钱。赵霆和陈建不管是串通好的还是早有默契,但肯定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自掏腰包给徽宗尽忠尽孝了。
千里为官只为钱。什么两袖清风,什么夫人嫁妆都卖了云云,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打官腔呢!
就算真像他们说的,所有钱都分出去了,下面人得了好处,怎会不把最大的那份儿留给上官?没这么傻的下属!只不过是白天分出去,晚上再偷偷送回来罢了。
况且花石纲害苦的只是两浙百姓,哪能害到这些当官的?一众大小官吏无不趁机大发横财,打着花石纲的名义摊派地方,征收钱粮这只是最普通的做法。
但凡官吏看上哪家富商大户的家产了,只需说你家里哪块石头是奇石,要拿去孝敬皇上。甚至就说奇石埋在你家地底下了,要把你家刨了,挖开来看。这时那些官吏要多少钱,这家人都要给了。
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宅院的事情,若那官吏黑心,便是要你全部家产,也只能乖乖奉上。
否则趁着黑夜将那石头砸了,诬陷你毁坏贡物,治你个“大不敬”的罪名。不但家财保不住,全部要充公,全家女子也都要被发卖为奴,男子自是下了大狱,折磨至死,那时才是人财两失。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总之捞钱的花样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苦的只是百姓。这些当官的哪个不是两袖金风,生发的不得了?
这些事情史书上都写着呢!
赵楫可不相信赵霆、陈建这俩老狐狸是唯二的清官。只不过这两人的理由找的冠冕堂皇,又抬出了宋徽宗这尊大神,还把摊派陋规全都推到下边官吏身上,所谓法不责众,赵楫也只能无可奈何。
赵楫虽然总将什么“参你一本”挂在嘴上,可谁都知道,他是被贬出京的,又不是真的来抚谕地方。没有确凿事实,哪能动不动就上奏本?
如今地方上以钱粮都用来运花石纲为由,拒绝拨付他勇毅军的钱粮,他还真就只能认了。不然还能怎么办?
徽宗这人,不是当皇帝的料,可他偏偏刚愎自用,觉得自己是千古圣君,英明无双。最是听不进别人的话,特别是指摘他过失的,那就更不必提。
因此花石纲这事,是绝对不能拿来说事的,花在花石纲上的钱,那自然也都是正当用途。
什么?你说军队会哗变?
这都五年了,不是都没变么?太平盛世朗朗乾坤,可不要胡说八道危言耸听!
至于其他事情,你有证据么?有苦主么?京师里有郓王赵楷给他们做保护伞,只要赵楫没有抓到他们贪赃枉法的确凿证据,他就谁也奈何不得。
甚至就算有证据,只要赵楷给他们说几句好话,最后很可能也就是不了了之。贸然上奏只能惹怒徽宗,给人留下不会为人,骚扰地方,惹是生非的印象,没有半点好处。
因此赵霆、陈建这俩老狐狸耍赵楫这皇子,耍得简直就是有恃无恐。显然两浙路的一二把手是铁了心讨好赵楷,与他作对到底了。
钱粮肯定是没戏了。最可气的是这俩家伙还不明着说,一切依足了规矩,走足了程序。一套太极打得谁都挑不出毛病来,生生浪费了赵楫半个月的时间。
其实赵楫跑衙门的次数并没有十多次这么多,可奈何宋朝公务员福利太好,放假放的丧心病狂。一年一百多天假日,恨不得小半年都在放假。
那俩本来就是故意拖着赵楫,自然不会节假日主动加班,就连上班时间都时常找借口出去视察工作,实在躲不过了才应付赵楫一下。一来二去可不就花了半个月么?这还是因为赵楫追得紧,每次都是亲自跑去找人。若他顾及自家皇子的颜面,光派手下人去跑的话,只怕这俩就能给他拖到天荒地老去。
钱粮是泡汤了,可输人不输阵,狠话还是要撂下的。在陈建再一次哭穷,表示半粒米也拿不出来后。赵楫冷冷的道:
“行!真有你的!钱粮的事,孤自会向兵部讨要!你先把军营给孤腾出来!”
“此事乃下官分内之事,不劳殿下吩咐,得知殿下要来的消息,下官已经在准备了。只是殿下也知道,下官暂时这个经费十分紧张。因此安置搬迁还需些时日,殿下再给下官半月,下官一定准备好。”
陈建一脸忠厚,诚恳的说道。但赵楫早看穿了他的真面目,自然再不会被他表象麻痹,眼睛一瞪道:
“五天!”
“十天!”
陈建立马“苦笑”还价道。
“就是五天!”
“九天!”
“六天!不能再多了!”
“六天实在太紧,七天如何?七天之后,下官一定给殿下个满意的答复。”
“好!那就七天!七天之后孤再来,你若拿不出兵营,可就别怪孤不讲情面!”
赵楫也早厌烦了跟这两个官痞虚与委蛇,说罢不待陈建答复,转身拂袖而去。
……
临湖街头,行人如织,市面商品琳琅满目,讨价还价之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虽然两浙民众深受花石纲所苦,但宋朝(手)工商业发达,许多民众生计完全依赖商业。不管如何苛政,日子总得过不是?临湖又是天下最大的商业都市,南北货运枢纽,因此虽受了些影响,但市面依旧繁荣,一派大都会的气象。
赵楫领着岳飞、秦安、叶岚、韩铁、牛勇、赵智,一大帮子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逛着,东看看西看看,不时买些新奇的小玩意儿,状极休闲。
不休闲也没法子。陈建既然说了七天,那就绝对要等七天。即便军营提前准备好了,他也一定会拖足七天,绝对不会提前交付。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782/569720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782/5697207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