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离京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徽宗盯着赵楫看了足足有一分钟,才摇了摇头叹道:

    “你,这次做得很好!朕答应了贵妃,要答谢救她性命之人。你想要什么奖励,这便说罢,朕都答允你。”

    闻言郑后连忙给柳卉欣使眼色,显然希望她恳求徽宗让她留在汴京,不要发配岭南。但柳卉欣却对郑后的眼神恍如不见,自顾自的答道:

    “贵妃也是儿臣长辈,长辈急难,儿臣自当尽心竭力。儿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又哪里用得着什么奖励?”

    柳卉欣骨子里性子高傲,哪里愿意向这昏君低头求什么奖励?

    况且那扑街作家“陆仁贾”曾经说过,在宋朝种田,岭南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然如此,好不容易有了出京的机会,她何必留在这有志难伸的京师呢?

    虽然郑后不欲与赵楫母子分离,可七年后便是靖康,历史到现在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虽然李善庆死了,但一样可以有张善庆、王善庆。宋金结盟并不会因此改变,赵楫留在京里实在起不到什么作用。

    还不如远离京师,去到朝廷力量薄弱的岭南,反而可能发展壮大,练出一支强军,以备靖康国变。

    不料听到她这般回答,徽宗却满意的点了点头,面上露出一丝微笑道:

    “还算知些分寸。既然如此,岭南便不必去了,改去两浙路。在那边好好悔过,修身养性。过得一两年,若真有悔过之心,朕便允你回京。”

    说罢,徽宗冲一旁的郑后点了点头,急匆匆进屋去看大难不死的王贵妃母女去了。

    柳卉欣顿时有些傻眼,两浙路?那不就是现代的江浙省么?说好的岭南呢?

    到岭南之后怎么种田我都想好了,还专门上网找了好多资料,怎么说变就变了?

    但她还有苦说不出,总不能跑去跟徽宗说我不喜欢两浙,您还是让我去岭南!这未免太惹人怀疑了,正常人都不可能这么说。

    毕竟两浙富庶,在当时比起蛮荒落后的岭南,生活要强过无数倍。特别是临湖府,也就是现代的临湖市,后来更是成了南宋的首都。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可见当时临湖的繁华富庶,并不逊色于首都汴京。

    而且徽宗终于松了口,给出了几年后若能悔过便允许回京的承诺,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极大的恩典了。

    郑后非常高兴,一个劲儿的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表现,认真反省,争取早日回京。

    柳卉欣魂不守舍的胡乱应付着,其实郑后说了什么她全都左耳进右耳出,半点儿都没记住。

    次日清晨,赵楫回归宋朝没多久,宫中便传出旨意:钦命四皇子荆王赵楫为两浙路抚谕使,勇毅军都指挥使,加北平军节度使,赴临湖府安置难民,协助地方办理救灾事宜。

    第三天,加急办理的关防印信也送到了府上。

    接到关防印信,按例官员就要尽快动身赴任,赵楫离京的日子不远了。

    赵楫那一长串官衔中,两浙路抚谕使是职官,就是他真正的职权管辖:负责调查民情,恩抚灾民,宣谕朝廷恩德。

    北平军节度使则是加衔。宋朝高级武官通常都有节度使加衔,但赵楫的这个加衔却显得分外没有诚意。

    宋朝的节度使已经变成了一种虚衔,并不实授,但名称还是沿袭了唐朝的旧名,只是这北平军节度使再没封过。原因很简单,北平军顾名思义,便是在燕山附近的幽州。可如今幽云十六州都在契丹手上,宋朝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幽云的节度使名都不再使用。

    此次徽宗封赵楫为北平军节度使,一来表明自己收复幽云的决心;二来知道赵楫同契丹人有交情,有意恶心萧烈这些契丹人;三来因为北平军根本不在宋朝手里,所以这虚衔便显得更虚,封给赵楫则是表明对他的贬斥惩罚之意。

    至于勇毅军都指挥使,却是郑后与王贵妃在徽宗那里为赵楫求来的一个福利。名义上是为了方便他救灾给的一个军职,让他可以将灾民招为厢军,稳定地方,这也是遇到灾害时北宋朝廷的惯常做法。

    而事实上,郑后她们只是想给他一个吃空饷的机会,让他被发配的日子好过一些。

    徽宗一开始诸多推搪,无奈后妃终日哭求,徽宗被缠不过,只得允了。

    这本是郑后与王贵妃心疼赵楫自小娇生惯养,金马玉堂的人物,怕他吃苦给他求下的一个肥缺,没想到却无意中帮了赵楫一个大忙。

    所有人都知道,大宋的厢军事实上就是一群灾民、叫花子。那所谓的军饷,层层克扣下来,到都指挥使手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没剩下多少。

    都指挥使再克扣一道,发到士兵手上的更是十不足一,所以厢军毫无战斗力简直太正常了。朝廷本来也没指望过他们有什么战斗力,只不过就是给灾民一口饭吃,让他们别因为吃不上饭造反就行。

    至于兵器甲胄之类,就更不用指望了。纸面上可能会有一些,但那不过是工部吃好处的手段罢了,根本不会有实物发下。

    所以这个勇毅军都指挥使的官衔,在徽宗和其他人看来,不过就是给赵楫一个捞钱的机会罢了。若非如此,徽宗又怎么可能应允,赵楷等反对势力又怎么可能不加阻挠?

    他们可不知道,赵楫看中的恰恰是这个带兵的权力。至于那点克扣的钱财,他还真没看在眼里。

    有了这个厢军都指挥使的名目,如今这个改去两浙路的“处罚”,可比当初发配岭南更好了。

    岭南虽然天高皇帝远,可人口稀少,工商业也毫无基础。他们去了那里必须从零开始,收拢人口,发展农业,兴办工场,组织商队,修桥铺路……总之什么都要从一张白纸开始。

    如果有个十几年给他们慢慢发展,岭南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如今只有短短七年,赵楫手底下又只有岳飞、秦安两个兄弟,再加上三十名家丁,时间确实是比较紧的。

    柳卉欣与赵楫也都没十足的把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练出可以野战击败金军的强兵,只能是尽力而为罢了。

    两浙路却是天下繁华之地,大宋财税重区。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交通发达、工商兴旺。客观的说,在那个时代确实比岭南强得多。

    唯一不好的地方仅仅是当地朝廷实力太强,没法招兵练兵罢了。

    如今这最大的问题却被郑后和王贵妃无意之中给解决了,也算是好心有好报,不枉了柳卉欣尽心尽力救人的一场辛苦。

    虽然只是厢军编制,但赵楫总算有了名正言顺的自领一军的机会。

    至于军饷,就算发全饷又哪里够用?赵楫可是要建立一支拿破仑时代水平的近代化陆军,就厢军那点军饷,塞牙缝都不够。

    郑后她们还是不够了解赵楫,不知道他现在的身家已经颇为丰厚了。

    赵楫有现代领先千年的技术支持,挣钱对于他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仅仅一个烧酒,便已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他还根本没管什么事儿,完全做的甩手掌柜。

    临湖本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都市,处处商机。赵楫只需拿出一些先进的生产工艺,想不赚钱都难。

    可以带兵,去的又是天下一等一的膏腴之地。这简直不是惩罚,而是做梦都梦想不到的美事。

    这也算是这段时间以来,唯一值得庆幸的好事了。

    ……

    汴京南郊,禁军大校场。

    此处邻近禁军南营,因此时常作为校阅军队的所在,历代大宋皇帝检阅禁军通常都是在这里。

    根据徽宗谕旨,赵楫因领了个勇毅军都指挥使的职务,又从没接触过兵事,因此可以到禁军中挑选精兵强将,带同一起下江南帮办军务。

    北宋禁军归三衙管辖,而三衙的最高长官正是老熟人高俅高太尉。赵楫只派人持公文去了一趟,高俅便很痛快的与他约定了日子。

    今日便是赵楫到军营挑人的日子。

    早早的,高强便带着一群大小军官,簇拥着柳卉欣一起上了观礼台。今天在北宋这边的恰巧又是柳卉欣。

    “殿下请看,下边都是我们南营最精锐的部曲,殿下有看中的只管指出来,末将即刻将他们拨到殿下麾下效命。”

    高强身边一名军官指着台下的受阅部队笑道。这番话说得确实慷慨大方,可柳卉欣看着阅兵台下那些“精锐”,只觉得目瞪口呆。

    只见大校场上,大约四五百名士兵列成了几个稀稀拉拉的大方阵。

    年轻的十二三岁,豆芽菜一般的身材,个子还没手上的木枪高。年老的怎么看都有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牙齿掉光,站在那里颤颤巍巍的,感觉风一吹都有可能自己摔倒。

    柳卉欣极目望去,整个大校场上全是这样的老弱病残,没有一个看起来强壮彪悍的。

    先前那说话的军官却恍如未觉,仍然自顾自的说道:

    “殿下!您可别看他们看起来不起眼,可都各有绝活呢!前年皇上到这里阅兵,便曾经赞不绝口,更手书“威武”二字,竖碑立于此处。”

    有绝活?

    柳卉欣精神少振。难道是自己以貌取人了?这些人其实都是奇人异士?

    “嘭~嘭~嘭~嘭~!”

    台上军官发出指令,顿时令旗招展,震天战鼓轰然敲响。

    稀稀拉拉的方队向两边散开,空出了中央的场地。一群大汉手持兵器走进场中,只见当先十八名大汉浑身肌肉虬结,满脸油光,各个都是健美先生一般的身材,手中拿着长长的大关刀,看起来威武不凡。

    柳卉欣不由得打起精神,心想原来真正的精锐在这里。

    只见十八壮汉行至近前,齐齐行了个军礼,然后拉开距离,排成整齐的三行六列。

    “哈!”

    十八人同时吐气开声,摆开架势,十八柄关刀同时舞动起来。动作整齐划一,举重若轻,如同十八团银光,寒光四射,煞是好看。

    可柳卉欣却看得皱紧了眉头,哭笑不得。

    她现在的功夫格斗之术,多少也算是入了门。只看了几招,便已看出这些壮汉的招式看起来唬人,其实都是花架子。脚步虚浮,破绽百出,那看起来霸气无比的大关刀,只怕也都是空心的假家伙。根本就是街头卖艺的假把式,中看不中用,却没半点实战价值。

    柳卉欣左右观瞧,只见高强看得兴致盎然,不住叫好。其他军官也都各个正襟危坐,看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难道这些家伙也是被骗了?

    柳卉欣心下嘀咕。

    想想高俅原本就是个踢球的弄臣,根本不通兵事,这几个人卖相确实不错,高俅这外行被骗过去倒也情有可原。或许后面的人会有些真本事!

    抱着这样的想法,柳卉欣耐着性子接着往下看。

    接下来的表演堪称精彩纷呈,油锅捞钱、刀山跳舞、火海漫步、胸口碎大石、喉头顶大枪……南营禁军在阅兵大校场上,为柳卉欣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

    柳卉欣看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她是来看阅兵的又不是来看太阳马戏团,这些家伙就弄这些街头卖艺的把戏来糊弄,根本就是拿她当猴耍!

    一次被蒙蔽,总不可能次次都被蒙蔽。就算高俅什么都不懂,他手下这么多军官总不可能都是傻子。眼下这种状况只能有一种解释:高俅根本就是存心的,将他当傻子玩儿呢。

    当一名胖大汉子登台,开始表演吞宝剑时,柳卉欣再也忍不住了。她腾地离座而起,怒道:

    “多谢高太尉盛情款待,孤今日眼界大开,见识到了我大宋禁军的威武英姿,不虚此行。这便告辞了!”

    说罢拂袖而去。

    “小的送送殿下。”

    高强八面玲珑的人物,自然看出她已经出离愤怒,连忙也离座跟了上来。

    “怎敢劳动衙内相送!”

    柳卉欣余怒未消,哪里有什么好语气?阴沉着脸讥讽道。

    “殿下!您听我解释啊!”

    高强说着左右看看,见其他军官依旧坐在高台上看表演,没有跟上来,赶紧紧走两步,凑到柳卉欣耳边低声道:

    “郓王昨日专程登门拜访了我爹,两人在书房里密谈了近两个时辰。这事儿还是我暗中买通的家人偷偷告诉我的,我爹知我跟您交好,根本就没跟我说起过。”

    “那你现在跟我说这些又是什么意思?不敢得罪赵楷,还想两边卖好?高衙内,您这算盘未免打得太精!”

    柳卉欣闻听更加恼怒,难免便有些口不择言。

    “殿下!四哥儿!”

    高强顿时涨红了脸。

    “我高强也不怕说句心里话。我活这么大,也就四哥儿您一个人拿我当个人看。我高强不是狼心狗肺,如果我是三衙之主,别说您只是要几个人,就是要我操刀子去跟郓王火并,我高强也绝没二话。

    别的不说,就说您这次给王妃报仇,我高强怂了么?若不是顾及我爹,那天我就跟您一起操刀子上了。”

    说着说着,高强的眼圈也红了。

    “四哥儿您既然不相信我。

    d!这什么狗屁衙内我不当了!

    明儿我就跟四哥您一起下江南去,就在您手底下当个小兵。今后水里火里,但凭四哥儿您吩咐。我高强若有半分犹豫,我,我不得好死!”

    见高强这回是真急了,又想起报仇那天的事,确实多亏了他,否则赵楫只怕仇人离开京师了都还懵然不知。

    柳卉欣有些赧然,看来确实错怪了他。

    高强说是衙内,但毕竟是攀附过去的,并非高俅亲子,终究隔着一层。平日里仗着高家权势,可以欺男霸女横行无忌,大事上又哪里做得了主?

    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高俅是一家之主,他决定的事,又哪有高强反对的余地?

    想通此节,柳卉欣颇有些不好意思,赔笑道:

    “对不住!刚才我正在气头上,错怪你了。我,给你赔不是了。”

    “不用不用!”

    高强连忙抓住她的衣袖,不肯受她的礼。

    柳卉欣也不坚持,拉着他一边缓缓前行,一边低声吩咐道:

    “你可不能跟我走,京里的消息你得帮我留意着,有什么事随时给我写信。还有母后、王贵妃还有宫里的兄弟姐妹,若有什么事情,你也得替我帮忙操心着。何况我在京里这点儿产业还得你给我盯着呢。

    所以你还得留在京里,继续做你的高衙内。”

    听得“赵楫”还是那么信任自己,将京里的事情全都托付给自己。高强听得连连点头,一一应承。只是听到她说到“京里的产业”,高强的神色突然变得有些不自然,嗫嚅道:

    “那个四哥儿,您在京里的产业,那个烧酒……”

    “怎么了?”

    高强张了几次嘴,终于一咬牙道:

    “高俅虽然什么都没说,可他见过郓王之后便立即召见了账房,第二天又召见了几个工坊的管事。我觉得不对,便让高进去偷偷打听了。

    他,高俅只怕已经打定主意,吞下这笔分红,今后不再分给您了。”

    古人称名是极为不敬的行为,高强直呼高俅之名,与他划清界线的意思已经表露得十分清楚了。

    “你能告诉我,说明还拿我赵楫当兄弟。”

    柳卉欣拍了拍高强的肩,咬牙道:

    “哼!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回去后别露出破绽,只当什么都不知道,也别帮我说话。甚至有时候最好还骂我几句,跟我撇清关系,尽量取信于高俅和赵楷。

    你只需帮我做一件事,有要紧的消息,一定要尽快派人来报讯。

    至于高俅和赵楷,吞了我的,迟早让他加倍吐出来。咱们走着瞧!”

    既然已经知道高俅投靠了赵楷,他今天会这么做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好在柳卉欣原本就只是抱着不挑白不挑的心思,既然有这机会便来看看禁军的实力,顺便看看有没有像岳飞这样的好苗子,趁机挖过来。

    眼下既然高俅有心不合作,显然即便让她找到什么好苗子,也绝对不会放手的,再挑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难怪赵楷最近没什么动作,还以为他因为李善庆之死焦头烂额,没工夫对付自己,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这一招釜底抽薪确实厉害,断了赵楫财源,也不给他人。想来以后应该拨付的军饷、俸禄,赵楷定然也会从中作梗,不用再指望了。

    赵楫到了两浙之后,别说招兵买马,便是生活都难以为继,哪里还顾得上与他作对?

    果然好毒辣的手段!

    ……

    城郊,十里长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从来便是送别离人的所在,太子早早便带着一众人等候在长亭,暖好一壶酒,就等赵楫到来。

    因为要下江南,赵楫走的是水路。

    从汴河码头上船,行驶至长亭,远远见到太子一行人相候,赵楫连忙吩咐船家靠岸,从跳板下了船,上岸与送别众人寒暄。

    “四弟!你英雄豪气,情义无双,斩杀金使的事迹如今已传遍天下。今日出京,为兄来送送你,一杯水酒聊表心意。祝你一路顺风!”

    太子赵桓亲自斟了两杯酒,举杯祝道,赵楫连忙举杯干了。虽然只是宋朝的米酒,还是一阵酒意上头,他这酒量看来是没救了。

    太子跟他喝过酒,知他酒量,虽是离愁别绪,心中仍不免有些好笑,笑道:

    “为兄知道你的习惯,但眼下还有一杯酒你必须得喝。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翰林承旨李大人,是如今朝中仅有的几位忠直大臣之一。”

    说着,太子又转向身边一位丰神俊朗的美男子道:

    “士美!你不是早就说想跟四哥儿喝一杯了么?”

    赵楫看着向他举杯微笑的美男子,当真是风姿绰约,俊美非凡。心道:原来这就是李邦彦,果然如传言中那般俊美非凡。

    李邦彦也是徽宗朝着名的大奸臣,靖康时期的投降派之一。但此时恶迹未显,只不过是有些放荡不羁罢了。

    这次反对联金事件,因为与王黼不和之故,李邦彦是站在赵楫这边的。后来徽宗与朝臣商议处置赵楫的方案时,李邦彦也力主从轻处罚。虽然出发点都只是反对王黼,但不管怎么说,客观上确实帮了赵楫的忙,没想到他今日也会来为赵楫送别。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782/569720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782/5697205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