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状元与学霸的谈判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这位开封府也是这般,他出于职责不得不来,可到了现场又有什么用?一边站着一位亲王,另一边不但身后站着一位最得圣宠的亲王,还代表着一个如同旭日初升,武力强盛的国家。
夹在这么两股势力中间,他能做什么?就连和稀泥都得陪着小心,生怕不小心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双方也都知道他小小开封府做不了主,倒也没人为难他。三言两语就将他打发到一边凉快去了,继续等着够分量的人物到来。
巡城尉、皇城司、太尉府……各个有关的,无关的衙门,大大小小的官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无关的全都远远的站着看戏,有关的则硬着头皮上来转上一圈,表示下存在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郓王赵楷的到来。
“四弟,你……怎地跟金国使节对上了?”
赵楷一贯的风神如玉,俊朗不凡。他身后还跟着另一名俊美少年,从赵楫的记忆里柳卉欣知道,这是五皇子肃王赵枢。
“偶遇罢了。”
柳卉欣先对赵枢点头为礼,才淡淡回答赵楷道。
虽然手下早跟赵楷汇报了事情的始末,但或许是读书人爱怀疑一切,他仍然仔细的查看了现场,才终于确信此事果真不是赵楫有意为之。
“蛮人不识礼数,四弟何必与他一般见识?我中华上国,礼仪之邦。四弟身为皇子更该表现出谦和大气的风度嘛,怎的还使上气了?这,成何体统!不是让金人看我们大宋的笑话么?”
“那便如何?友邦惊诧了么?”
“不错!何必徒然使友邦惊诧?”
赵楷没读过鲁迅,不知其中典故,但也察觉了柳卉欣话中的火气。他强抑怒气责备道:
“为兄早就让你不要去练什么劳什子的武,你看看如今脾气变得这般暴躁,为兄好言相劝,你又何必阴阳怪气的。”
“好言相劝?我没记错的话,我还是大宋亲王!三哥您所谓的好言相劝,可是要让我任由这小邦蛮人冒犯,忍气吞声么?”
“什么小邦蛮人?北朝与我朝对峙百年,数年间便教女真打得支离破碎。女真虽小,然而民风彪悍,岂可小觑?”
“不就是一群刁民悍匪么?何况这李善庆明明姓李,又不是姓完颜,他装什么大瓣蒜?也敢要本王给他让道。我呸!什么玩意儿?”
“四弟!先消消气。”赵楷走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父皇这次请金使到京,是要商议结盟抗辽的事宜。”
柳卉欣木然点头。这事全京城都知道了,你用得着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么?
“我猜测父皇的意思,是想行卞庄刺虎之计。以厚利诱使金辽相斗,待双方都得精疲力竭之后,我大宋正可趁机坐收渔利,恢复幽云十六州的故土。”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确实非常有说服力。可惜柳卉欣早就知道了大宋这番谋划的结果,怎么可能被这番说辞动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然而徽宗朝廷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对辽金局势也没有清醒的认识,情报多来自一个投诚的辽国汉人——马植,也就是赵良嗣。
此所谓“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计划虽好却过于想当然。北宋自以为自己是在借刀杀人,事实上却是助纣为虐,养虎遗患。
柳卉欣正考虑要不要将这番道理说给赵楷,让他劝劝徽宗,却听赵楷续道:
“此事干系甚大,四弟你便让他一让又有何妨?昔日越王勾践不也曾给吴王夫差为奴为仆么?忍一时之气,成万世之功。
待到恢复燕云之日,我大宋荆王百忍成金的故事,今后必将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样,为后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
赵楷果然状元之才,一番巧舌如簧的言语,柳卉欣明明知道历史的结局,仍然找不到话来辩驳。这让身为学霸的柳卉欣颇感挫败,甚至都有些迷惑了,认真的考虑起依照朝廷目前的计划将计就计的可能性。
但迷惑只是一时的,柳卉欣很快清醒起来,摇头肃然道:
“我大宋中原大国,人口幅员百倍于女真。便是结盟也当主导盟约,让女真配合我们的行动。
尊严从来是要靠实力争取,而不是卑躬屈膝求来的。蛮人不知礼就要以威服之,他才会对天朝感到敬畏。岂可一味委曲求全?”
“你怎地变得如此油盐不进,听不进好话?”赵楷耐心耗尽,语气也烦躁起来。“为兄与你一母同胞,难道会害你不成?”
“可你明明是向着那渤海人(李善庆)!”
“我!话说到这一步,为兄索性也不瞒你了。”赵楷深吸了好几口气,勉强压下怒火,左右张望了下,确定无人能听到他们的私语后,又往前凑了凑,低声道:“你应该能猜到,父皇意欲废太子,立我为储?”
柳卉欣默然点头。这事儿书上都写着呢,再说这么多皇子,就你一个手握大权,太子比起你差远了,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能闻出里面的味道。
“然而废长立幼,祸乱之源。父皇即便身为帝王也不能轻易改变祖制。除非,我能立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大功。
对于父皇的期待,为兄原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只是想着多为我大宋做些事情。不料契丹竟然变生肘腋,女真部落突然崛起了。此乃天佑我大宋啊!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如今北朝内乱,正是我大宋千载一时的中兴之机。收复幽云的功业就在眼前,为兄想起来都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啊!
既然上天给了大宋这个机会,给了为兄这个机会,说明天命在我。四弟!天命不可违!既然上天要让为兄为我华夏立下此不世之功,为兄当仁不让,自当顺应天意,扛下这江山社稷的重任。”
柳卉欣听得心里直翻白眼,胃里直犯恶心,当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自己想当皇帝就想!还偏说自己大公无私,是天意让你当的。
“为兄十年寒窗,灯下苦读。说句自夸的话,这古往今来的皇子,论文才可曾有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么?
为兄饱读圣贤之书,内圣外王,这大宋天下交到为兄手里,岂不强过那优柔寡断,才智平庸的太子百倍?”
中状元不过是考试厉害罢了,真干活可不见得就强。在现代这种高分低能的人柳卉欣还见得少么?不过太子那八字评语倒是说得不错,跟后世史书对钦宗的评价相符,看来最了解你的人果然是你的对手。
“四弟!这么多兄弟里,只有你我一母同胞。我赵楷今日立誓,我若他日为君,必不忘手足之宜。荣华富贵,你我兄弟共享!
我若失败,以你我的亲近血缘,太子登基之后固然不会放过我,可难道会放过你么?
联金之事关系天下大局,更关系到为兄究竟是身登九五还是粉身碎骨。你这堵在这里,你以为堵的是女真使者么?你堵的是华夏的中兴之路,是为兄的皇图之路,是你我兄弟的生路啊!
为了为兄,为了大宋,四弟你便委屈一下,让一让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诱之以利。赵楷不愧状元之才,皇城司之首。可惜他的这番口舌注定白费,他描绘的这番前景确实很美好,但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史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柳卉欣岂会为他所动?
就是因为知道金人才是华夏大患,别说现在是柳卉欣的灵魂,便算是赵楫本人在此,也绝不会答应如此“顾全大局”,放弃民族尊严的事情。
“我不让!我赵楫乃大宋亲王,代表的是大宋脸面,皇家尊严。岂可给小小番邦使节让道?
完颜阿骨打也不过是个辽国册封的王爷,论品级还不如我,凭什么我要给他让道?何况这李善庆只是阿骨打派出的使者而已,你竟然劝我给他让道?简直岂有此理!”
开玩笑!这道要让了,以后还怎么能理直气壮的带着兄弟们抗金?
“三哥!今日既然话都说开了,我也跟你说说心里话。
若说契丹是豺狼,女真就是虎豹。如今我大宋与豺狼为邻,已倍感威胁;又何必将豺狼赶走,与虎豹为邻呢?
如今契丹民生凋敝,百姓衣食无着。再加上北朝君臣赏罚不明,以致士无斗志,金兵一到往往一触即溃,望风而降。金人不血刃就能拿下城池土地,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不断招降辽兵,可说越打越强。所谓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郓王赵楷毕竟位高权重,又是赵楫胞兄,柳卉欣也不想跟他搞得太僵。道是坚决不能让的,但道理要跟他说明白。不能给他留下赵楫蛮横无理,无事生非的印象。
“即便如此,正如你所说,辽国已是不堪一击。正是我朝北伐的好机会。若不抓住时机,待女真统一北方,代辽而立,岂不又成了我大宋心腹之患?
只有趁此时机收复幽云,北方有了屏障,又有了养马之地。我天朝才能不惧狄夷南侵。”
赵楷的想法,也正是包括徽宗皇帝在内,朝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我大宋近几十年来党争不断,民生也已疲敝,如何负担得起大军劳师远征?幽云之地契丹经营已有百余年,当地百姓早已视自己为辽人。
而且辽地早已糜烂,我大军千里奔袭,无法从当地得到一粒米。千里馈粮,士卒疲敝。辽军虽然屡战屡败,然而仍有豪杰之士在组织守土抵抗。他们又是以逸待劳,有守城之利,而且是保家卫国士气高昂,岂是那么容易战胜的?”
后世史书中关于宣和年间宋朝内政外交的分析非常多,虽然有些事后诸葛亮,但也有不少真知灼见。而且史实摆在那里,自然比当时人当局者迷看得更深入。
“你说这些不过是你的臆想罢了,你又从没出过京城,怎地就能知道天下大事?幽云十六州自古便是华夏故土,当地百姓也是我炎黄子孙,怎么可能自视为辽人?见到王师到来,必会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你我年轻识浅,正是虚心学习的时候。此事父皇及朝中诸公早有定策,蔡太师长于政务,童枢密用兵如神,他们都赞成出兵,自然有其道理。
即便为兄我欠缺历练,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可难道父皇和朝中诸公都错了?
四弟!君子当胸怀宽广,日省己身。怎可仅仅因为与金使争道这么点小事就怀恨在心,不依不饶呢?”
在赵楷眼里,赵楫一向行事荒唐,意气用事。任由柳卉欣怎么说,他又怎会听得进去?只当“他”对那金国使臣怀恨在心,不肯让道,随意找的理由罢了。
“原来在三哥眼里,我赵楫就是个睚眦必报,因私废公的小人?你说朝中诸公都赞成联金出兵,可据我所知,朝中亦有大臣反对攻辽。例如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都曾上奏痛陈联金攻辽之害。”
赵楷指责教训的语气,柳卉欣哪里忍得下去?当即出言辩驳。
“北伐之议,朝中重臣全都坚决支持。你可能找出一位股肱重臣反对攻辽的?
坚持反对伐辽的,不过是些不论是非,专事党争的旧党残余;又或是太子一党,只为混淆视听,意欲阻止我立功嗣位罢了。四弟岂可为这些歪理邪说迷惑?
四弟你不会是相信了这些人的胡言乱语,才敌视金人,寸步不让?听三哥的,趁着大错尚未铸成,现在醒悟还不迟。你只需让车驾让开,三哥一力为你担待,今天这事便算过去了。
莫要因为受邪说蛊惑,争一时意气,因小失大,影响了宋金盟约的大计,影响了收复幽云的大计,成为千古罪人啊!”
赵楷耐着性子继续劝说。
“确如三哥所言,朝中大臣反对伐辽多少带着私心。但我与你一母同胞,岂会向着太子?岂会迎合旧党?天地可鉴!我反对联金伐辽,全是出自公心,全是为我大宋江山百姓着想啊!”
“四弟!你今日是打定主意要与我为难了么?”
为大宋江山百姓着想?如此荒谬的理由,他郓王赵楷怎么可能接受?明明是自己这四弟已经当众与金使争道,此时羞刀难入鞘,拉不下脸伏低认小罢了。
“我只是就事论事,如何便是要与三哥为难?倒是三哥才是硬要架这梁子与我为难!”
“好!既然你说自己就事论事,那你择日面见父皇,将你心中所想禀明便是,何必在这边堵着,让人看笑话?”
“我明日定会上奏疏向父皇详细阐明北伐之害!但一码归一码,今日之事我占着道理,要我相让绝不可能。”
本是话赶话说出来的气话,可话一出口,柳卉欣却觉得确实应该给徽宗上道奏疏。
历史上北宋北伐,朝野上下几乎一面倒的支持,虽有反对声音,但正如赵楷所说,大多别有用心,并非主流。可若是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坚决反对声音呢?北伐会不会便不会发生了?
赵楫虽无官职,但身为亲王,若是具折上奏,应当还是很有分量的。如果真能因此打消徽宗北伐的念头,对宋朝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哪怕仅仅只能减少一些北伐的人数,也是为今后的抗金留下了宝贵的力量。
不过是上个奏疏表明态度,阐明理由而已,又不费什么功夫。何乐而不为呢?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的生产虽然遭到极大破坏;再加上徽宗的一连串昏招,更是让国家疲敝不堪。但百姓尚能勉强生存,还没有像辽朝那样,到了病入膏肓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设法去除恶政,重新恢复发展经济,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挽救。
徽宗确实是个昏君,所以非常任性,但昏君也有昏君的好处。你只要对了他的脾气,讨到他的欢心,无论你要做什么他都会支持你。蔡京、童贯、王黼、高俅……这些人不都是这么上位的么?
柳卉欣和赵楫一直以来都想着怎么经商、种田、练兵、搞发明,其实是有些舍近求远。在这样昏君当道的君权王朝,想要办什么事,还有比巴结皇帝更好的捷径么?
权力本身并无善恶,坏人成为权臣固然可以为恶,好人获得权力照样可以用来救国。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要竭尽全力阻止宋金同盟,阻止北伐。否则劳师远征,大宋元气大伤,以至于坐拥雄城却无兵无粮。汴梁城百万军民,竟被几万金军困死。
郓王赵楷最得徽宗宠爱,他的话对皇帝来说极有分量,争取他的支持对于说服徽宗皇帝非常重要。
想到这,柳卉欣放缓了语气,向赵楷郑重施礼道:
“三哥!你可想过北朝为何衰落得如此迅速?
不错,辽帝昏庸,倒行逆施。可仔细分析,这样就能让偌大帝国一夕崩塌么?
其实辽朝崩溃,与我朝大有关系。自从澶渊之盟后,我大宋每年支付契丹三十万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百年下来,契丹贵族已越来越依赖岁币。
而今我朝通货膨胀,额,就是铜钱贬值。连带着其他用作支付的货物如白银、绢帛甚至马匹,与粮食的比价都大幅下降。
民以食为天啊!
我朝岁币以白银、绢帛支付,但这两样东西远不如过去值钱。三哥你知道么?真宗朝一贯钱可以买十多石米,但现在的米价好一些的新米要三贯钱一石,铜钱贬值了差不多四十倍!
这就相当于我朝付给北朝的岁币也只有原来的三四十分之一,契丹贵族早习惯了拿岁币过日子,如今岁币贬值数十倍,他们为了维持和过去一样的奢华生活,只能对百姓横征暴敛。
所以,辽朝之败,并非辽帝一人之过,而是天下大势所致,是整个北朝贵族阶层不恤民力,竭泽而渔所致。
北朝如此,我国朝又能好上多少?不过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罢了。如今正应该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而不是妄动刀兵,劳民伤财。辽朝覆灭正是前车之鉴,不可不查啊!”
赵楷没想到自己这个一向不爱念书,只爱练武的同胞弟弟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但有理有据,而且见识超卓,发前人所未发。
赵楷大感惊诧,也同时升起警惕之心。原以为最安全,最没威胁的这个弟弟,说不定却是藏得最深呢。他如今不再藏拙,说出这番话来,究竟是何用意?
难道他已经投靠了太子一党,意欲用这番话来迷惑于我,使我自乱阵脚?定然是了!
想到此处,赵楷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语气也强硬起来。
“诸多借口,今日你定是不肯给为兄这个面子是么?!”
“皇兄!并非只有收复幽云才是大功。与民休息,修边守土一样是不世之功啊!何必为了讨好金人……”
“我只问一句,你让是不让?!”
赵楷不耐烦的打断道。
柳卉欣没想到自己这番言语不但没能说动赵楷,反而引起了他的提防之心,甚至已经将他视作太子一党,视作了自己通往帝位道路上的障碍。
她不明白怎么刚才还说得好好的,赵楷为什么突然就黑了脸,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她想也没想,斩钉截铁的拒绝道:
“不让!”
赵楷与柳卉欣对视了一会儿,见“他”神情十分坚决,没有半分退缩之意。赵楷长长呼出一口气,又摇了摇头。就在柳卉欣以为他准备放弃离开的时候,赵楷忽然向前半步,拦腰抱住了柳卉欣。
柳卉欣没想到他这文弱书生竟会突然动手,措手不及之下被抱了个正着,正想用擒拿手法脱身出来,手臂又是一紧,已被人牢牢抓住。
原来方才赵楷又是叹气又是摇头,不光是对谈判失败表示遗憾,更是通知动手的信号。抓住柳卉欣双手的,正是跟随赵楷一起来的五皇子肃王赵枢。
夹在这么两股势力中间,他能做什么?就连和稀泥都得陪着小心,生怕不小心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双方也都知道他小小开封府做不了主,倒也没人为难他。三言两语就将他打发到一边凉快去了,继续等着够分量的人物到来。
巡城尉、皇城司、太尉府……各个有关的,无关的衙门,大大小小的官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无关的全都远远的站着看戏,有关的则硬着头皮上来转上一圈,表示下存在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郓王赵楷的到来。
“四弟,你……怎地跟金国使节对上了?”
赵楷一贯的风神如玉,俊朗不凡。他身后还跟着另一名俊美少年,从赵楫的记忆里柳卉欣知道,这是五皇子肃王赵枢。
“偶遇罢了。”
柳卉欣先对赵枢点头为礼,才淡淡回答赵楷道。
虽然手下早跟赵楷汇报了事情的始末,但或许是读书人爱怀疑一切,他仍然仔细的查看了现场,才终于确信此事果真不是赵楫有意为之。
“蛮人不识礼数,四弟何必与他一般见识?我中华上国,礼仪之邦。四弟身为皇子更该表现出谦和大气的风度嘛,怎的还使上气了?这,成何体统!不是让金人看我们大宋的笑话么?”
“那便如何?友邦惊诧了么?”
“不错!何必徒然使友邦惊诧?”
赵楷没读过鲁迅,不知其中典故,但也察觉了柳卉欣话中的火气。他强抑怒气责备道:
“为兄早就让你不要去练什么劳什子的武,你看看如今脾气变得这般暴躁,为兄好言相劝,你又何必阴阳怪气的。”
“好言相劝?我没记错的话,我还是大宋亲王!三哥您所谓的好言相劝,可是要让我任由这小邦蛮人冒犯,忍气吞声么?”
“什么小邦蛮人?北朝与我朝对峙百年,数年间便教女真打得支离破碎。女真虽小,然而民风彪悍,岂可小觑?”
“不就是一群刁民悍匪么?何况这李善庆明明姓李,又不是姓完颜,他装什么大瓣蒜?也敢要本王给他让道。我呸!什么玩意儿?”
“四弟!先消消气。”赵楷走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父皇这次请金使到京,是要商议结盟抗辽的事宜。”
柳卉欣木然点头。这事全京城都知道了,你用得着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么?
“我猜测父皇的意思,是想行卞庄刺虎之计。以厚利诱使金辽相斗,待双方都得精疲力竭之后,我大宋正可趁机坐收渔利,恢复幽云十六州的故土。”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确实非常有说服力。可惜柳卉欣早就知道了大宋这番谋划的结果,怎么可能被这番说辞动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然而徽宗朝廷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对辽金局势也没有清醒的认识,情报多来自一个投诚的辽国汉人——马植,也就是赵良嗣。
此所谓“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计划虽好却过于想当然。北宋自以为自己是在借刀杀人,事实上却是助纣为虐,养虎遗患。
柳卉欣正考虑要不要将这番道理说给赵楷,让他劝劝徽宗,却听赵楷续道:
“此事干系甚大,四弟你便让他一让又有何妨?昔日越王勾践不也曾给吴王夫差为奴为仆么?忍一时之气,成万世之功。
待到恢复燕云之日,我大宋荆王百忍成金的故事,今后必将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样,为后人津津乐道,传为美谈。”
赵楷果然状元之才,一番巧舌如簧的言语,柳卉欣明明知道历史的结局,仍然找不到话来辩驳。这让身为学霸的柳卉欣颇感挫败,甚至都有些迷惑了,认真的考虑起依照朝廷目前的计划将计就计的可能性。
但迷惑只是一时的,柳卉欣很快清醒起来,摇头肃然道:
“我大宋中原大国,人口幅员百倍于女真。便是结盟也当主导盟约,让女真配合我们的行动。
尊严从来是要靠实力争取,而不是卑躬屈膝求来的。蛮人不知礼就要以威服之,他才会对天朝感到敬畏。岂可一味委曲求全?”
“你怎地变得如此油盐不进,听不进好话?”赵楷耐心耗尽,语气也烦躁起来。“为兄与你一母同胞,难道会害你不成?”
“可你明明是向着那渤海人(李善庆)!”
“我!话说到这一步,为兄索性也不瞒你了。”赵楷深吸了好几口气,勉强压下怒火,左右张望了下,确定无人能听到他们的私语后,又往前凑了凑,低声道:“你应该能猜到,父皇意欲废太子,立我为储?”
柳卉欣默然点头。这事儿书上都写着呢,再说这么多皇子,就你一个手握大权,太子比起你差远了,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能闻出里面的味道。
“然而废长立幼,祸乱之源。父皇即便身为帝王也不能轻易改变祖制。除非,我能立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大功。
对于父皇的期待,为兄原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只是想着多为我大宋做些事情。不料契丹竟然变生肘腋,女真部落突然崛起了。此乃天佑我大宋啊!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如今北朝内乱,正是我大宋千载一时的中兴之机。收复幽云的功业就在眼前,为兄想起来都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啊!
既然上天给了大宋这个机会,给了为兄这个机会,说明天命在我。四弟!天命不可违!既然上天要让为兄为我华夏立下此不世之功,为兄当仁不让,自当顺应天意,扛下这江山社稷的重任。”
柳卉欣听得心里直翻白眼,胃里直犯恶心,当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自己想当皇帝就想!还偏说自己大公无私,是天意让你当的。
“为兄十年寒窗,灯下苦读。说句自夸的话,这古往今来的皇子,论文才可曾有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么?
为兄饱读圣贤之书,内圣外王,这大宋天下交到为兄手里,岂不强过那优柔寡断,才智平庸的太子百倍?”
中状元不过是考试厉害罢了,真干活可不见得就强。在现代这种高分低能的人柳卉欣还见得少么?不过太子那八字评语倒是说得不错,跟后世史书对钦宗的评价相符,看来最了解你的人果然是你的对手。
“四弟!这么多兄弟里,只有你我一母同胞。我赵楷今日立誓,我若他日为君,必不忘手足之宜。荣华富贵,你我兄弟共享!
我若失败,以你我的亲近血缘,太子登基之后固然不会放过我,可难道会放过你么?
联金之事关系天下大局,更关系到为兄究竟是身登九五还是粉身碎骨。你这堵在这里,你以为堵的是女真使者么?你堵的是华夏的中兴之路,是为兄的皇图之路,是你我兄弟的生路啊!
为了为兄,为了大宋,四弟你便委屈一下,让一让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诱之以利。赵楷不愧状元之才,皇城司之首。可惜他的这番口舌注定白费,他描绘的这番前景确实很美好,但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史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柳卉欣岂会为他所动?
就是因为知道金人才是华夏大患,别说现在是柳卉欣的灵魂,便算是赵楫本人在此,也绝不会答应如此“顾全大局”,放弃民族尊严的事情。
“我不让!我赵楫乃大宋亲王,代表的是大宋脸面,皇家尊严。岂可给小小番邦使节让道?
完颜阿骨打也不过是个辽国册封的王爷,论品级还不如我,凭什么我要给他让道?何况这李善庆只是阿骨打派出的使者而已,你竟然劝我给他让道?简直岂有此理!”
开玩笑!这道要让了,以后还怎么能理直气壮的带着兄弟们抗金?
“三哥!今日既然话都说开了,我也跟你说说心里话。
若说契丹是豺狼,女真就是虎豹。如今我大宋与豺狼为邻,已倍感威胁;又何必将豺狼赶走,与虎豹为邻呢?
如今契丹民生凋敝,百姓衣食无着。再加上北朝君臣赏罚不明,以致士无斗志,金兵一到往往一触即溃,望风而降。金人不血刃就能拿下城池土地,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不断招降辽兵,可说越打越强。所谓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郓王赵楷毕竟位高权重,又是赵楫胞兄,柳卉欣也不想跟他搞得太僵。道是坚决不能让的,但道理要跟他说明白。不能给他留下赵楫蛮横无理,无事生非的印象。
“即便如此,正如你所说,辽国已是不堪一击。正是我朝北伐的好机会。若不抓住时机,待女真统一北方,代辽而立,岂不又成了我大宋心腹之患?
只有趁此时机收复幽云,北方有了屏障,又有了养马之地。我天朝才能不惧狄夷南侵。”
赵楷的想法,也正是包括徽宗皇帝在内,朝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我大宋近几十年来党争不断,民生也已疲敝,如何负担得起大军劳师远征?幽云之地契丹经营已有百余年,当地百姓早已视自己为辽人。
而且辽地早已糜烂,我大军千里奔袭,无法从当地得到一粒米。千里馈粮,士卒疲敝。辽军虽然屡战屡败,然而仍有豪杰之士在组织守土抵抗。他们又是以逸待劳,有守城之利,而且是保家卫国士气高昂,岂是那么容易战胜的?”
后世史书中关于宣和年间宋朝内政外交的分析非常多,虽然有些事后诸葛亮,但也有不少真知灼见。而且史实摆在那里,自然比当时人当局者迷看得更深入。
“你说这些不过是你的臆想罢了,你又从没出过京城,怎地就能知道天下大事?幽云十六州自古便是华夏故土,当地百姓也是我炎黄子孙,怎么可能自视为辽人?见到王师到来,必会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你我年轻识浅,正是虚心学习的时候。此事父皇及朝中诸公早有定策,蔡太师长于政务,童枢密用兵如神,他们都赞成出兵,自然有其道理。
即便为兄我欠缺历练,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可难道父皇和朝中诸公都错了?
四弟!君子当胸怀宽广,日省己身。怎可仅仅因为与金使争道这么点小事就怀恨在心,不依不饶呢?”
在赵楷眼里,赵楫一向行事荒唐,意气用事。任由柳卉欣怎么说,他又怎会听得进去?只当“他”对那金国使臣怀恨在心,不肯让道,随意找的理由罢了。
“原来在三哥眼里,我赵楫就是个睚眦必报,因私废公的小人?你说朝中诸公都赞成联金出兵,可据我所知,朝中亦有大臣反对攻辽。例如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都曾上奏痛陈联金攻辽之害。”
赵楷指责教训的语气,柳卉欣哪里忍得下去?当即出言辩驳。
“北伐之议,朝中重臣全都坚决支持。你可能找出一位股肱重臣反对攻辽的?
坚持反对伐辽的,不过是些不论是非,专事党争的旧党残余;又或是太子一党,只为混淆视听,意欲阻止我立功嗣位罢了。四弟岂可为这些歪理邪说迷惑?
四弟你不会是相信了这些人的胡言乱语,才敌视金人,寸步不让?听三哥的,趁着大错尚未铸成,现在醒悟还不迟。你只需让车驾让开,三哥一力为你担待,今天这事便算过去了。
莫要因为受邪说蛊惑,争一时意气,因小失大,影响了宋金盟约的大计,影响了收复幽云的大计,成为千古罪人啊!”
赵楷耐着性子继续劝说。
“确如三哥所言,朝中大臣反对伐辽多少带着私心。但我与你一母同胞,岂会向着太子?岂会迎合旧党?天地可鉴!我反对联金伐辽,全是出自公心,全是为我大宋江山百姓着想啊!”
“四弟!你今日是打定主意要与我为难了么?”
为大宋江山百姓着想?如此荒谬的理由,他郓王赵楷怎么可能接受?明明是自己这四弟已经当众与金使争道,此时羞刀难入鞘,拉不下脸伏低认小罢了。
“我只是就事论事,如何便是要与三哥为难?倒是三哥才是硬要架这梁子与我为难!”
“好!既然你说自己就事论事,那你择日面见父皇,将你心中所想禀明便是,何必在这边堵着,让人看笑话?”
“我明日定会上奏疏向父皇详细阐明北伐之害!但一码归一码,今日之事我占着道理,要我相让绝不可能。”
本是话赶话说出来的气话,可话一出口,柳卉欣却觉得确实应该给徽宗上道奏疏。
历史上北宋北伐,朝野上下几乎一面倒的支持,虽有反对声音,但正如赵楷所说,大多别有用心,并非主流。可若是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坚决反对声音呢?北伐会不会便不会发生了?
赵楫虽无官职,但身为亲王,若是具折上奏,应当还是很有分量的。如果真能因此打消徽宗北伐的念头,对宋朝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哪怕仅仅只能减少一些北伐的人数,也是为今后的抗金留下了宝贵的力量。
不过是上个奏疏表明态度,阐明理由而已,又不费什么功夫。何乐而不为呢?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的生产虽然遭到极大破坏;再加上徽宗的一连串昏招,更是让国家疲敝不堪。但百姓尚能勉强生存,还没有像辽朝那样,到了病入膏肓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设法去除恶政,重新恢复发展经济,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挽救。
徽宗确实是个昏君,所以非常任性,但昏君也有昏君的好处。你只要对了他的脾气,讨到他的欢心,无论你要做什么他都会支持你。蔡京、童贯、王黼、高俅……这些人不都是这么上位的么?
柳卉欣和赵楫一直以来都想着怎么经商、种田、练兵、搞发明,其实是有些舍近求远。在这样昏君当道的君权王朝,想要办什么事,还有比巴结皇帝更好的捷径么?
权力本身并无善恶,坏人成为权臣固然可以为恶,好人获得权力照样可以用来救国。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要竭尽全力阻止宋金同盟,阻止北伐。否则劳师远征,大宋元气大伤,以至于坐拥雄城却无兵无粮。汴梁城百万军民,竟被几万金军困死。
郓王赵楷最得徽宗宠爱,他的话对皇帝来说极有分量,争取他的支持对于说服徽宗皇帝非常重要。
想到这,柳卉欣放缓了语气,向赵楷郑重施礼道:
“三哥!你可想过北朝为何衰落得如此迅速?
不错,辽帝昏庸,倒行逆施。可仔细分析,这样就能让偌大帝国一夕崩塌么?
其实辽朝崩溃,与我朝大有关系。自从澶渊之盟后,我大宋每年支付契丹三十万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百年下来,契丹贵族已越来越依赖岁币。
而今我朝通货膨胀,额,就是铜钱贬值。连带着其他用作支付的货物如白银、绢帛甚至马匹,与粮食的比价都大幅下降。
民以食为天啊!
我朝岁币以白银、绢帛支付,但这两样东西远不如过去值钱。三哥你知道么?真宗朝一贯钱可以买十多石米,但现在的米价好一些的新米要三贯钱一石,铜钱贬值了差不多四十倍!
这就相当于我朝付给北朝的岁币也只有原来的三四十分之一,契丹贵族早习惯了拿岁币过日子,如今岁币贬值数十倍,他们为了维持和过去一样的奢华生活,只能对百姓横征暴敛。
所以,辽朝之败,并非辽帝一人之过,而是天下大势所致,是整个北朝贵族阶层不恤民力,竭泽而渔所致。
北朝如此,我国朝又能好上多少?不过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罢了。如今正应该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而不是妄动刀兵,劳民伤财。辽朝覆灭正是前车之鉴,不可不查啊!”
赵楷没想到自己这个一向不爱念书,只爱练武的同胞弟弟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但有理有据,而且见识超卓,发前人所未发。
赵楷大感惊诧,也同时升起警惕之心。原以为最安全,最没威胁的这个弟弟,说不定却是藏得最深呢。他如今不再藏拙,说出这番话来,究竟是何用意?
难道他已经投靠了太子一党,意欲用这番话来迷惑于我,使我自乱阵脚?定然是了!
想到此处,赵楷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语气也强硬起来。
“诸多借口,今日你定是不肯给为兄这个面子是么?!”
“皇兄!并非只有收复幽云才是大功。与民休息,修边守土一样是不世之功啊!何必为了讨好金人……”
“我只问一句,你让是不让?!”
赵楷不耐烦的打断道。
柳卉欣没想到自己这番言语不但没能说动赵楷,反而引起了他的提防之心,甚至已经将他视作太子一党,视作了自己通往帝位道路上的障碍。
她不明白怎么刚才还说得好好的,赵楷为什么突然就黑了脸,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她想也没想,斩钉截铁的拒绝道:
“不让!”
赵楷与柳卉欣对视了一会儿,见“他”神情十分坚决,没有半分退缩之意。赵楷长长呼出一口气,又摇了摇头。就在柳卉欣以为他准备放弃离开的时候,赵楷忽然向前半步,拦腰抱住了柳卉欣。
柳卉欣没想到他这文弱书生竟会突然动手,措手不及之下被抱了个正着,正想用擒拿手法脱身出来,手臂又是一紧,已被人牢牢抓住。
原来方才赵楷又是叹气又是摇头,不光是对谈判失败表示遗憾,更是通知动手的信号。抓住柳卉欣双手的,正是跟随赵楷一起来的五皇子肃王赵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782/569720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782/5697203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