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饥荒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一场蝗灾席卷了包括东山县在内的数十个州县,今年的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然而真正的绝望才刚刚开始。

    物以稀为贵,粮食短缺,粮价就开始上涨。

    很多手里有粮的大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开始囤积居奇,导致市面上在售的粮食更少,价格进一步提高。

    粮价从一天一涨变成了一天数涨,很快就到了普通百姓买不起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姜颜的铺子自然也开不下去了。

    幸好她还没来得及扩张生意,手中有数百两现银,一家子不至于饿死。

    姜颜煮了一锅阳春面。

    在饥荒年,不只粮价涨,肉、菜的价格也涨上了天,现在凡是能吃的东西都死贵死贵的。

    现在姜颜没了进项,一家人坐吃山空,所以饮食标准下降了好几个档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孩子们吃惯了鸡鸭鱼肉,再让他们回过头来吃素面,都吃得兴致缺缺,好像得了厌食症一样。

    姜颜叹了口气,“快吃,等再过些日子,没准我们连阳春面都吃不起了。”

    罗小麦和罗小花在张月华那里听到了一些消息,“户部已经在筹粮了,很快就会有赈灾粮运过来,到时候粮价就会降下来了。”

    姜颜读过史书,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从户部到州县,赈灾粮要经过许多官员的手,层层贪墨之后,最终能有多少赈灾粮运过来还是未知数。

    如果赈灾粮不够多,就不足以把价格打下来。

    要知道当年两位老陈同志在沪省跟那些囤积居奇的商人打经济战,可是有全国的粮食在背后做保障的,凭借着源源不断的低价粮供应,才能把那些商人打趴下,稳定住沪省的粮价。

    仅凭朝廷的赈灾粮,想稳住粮价是远远不够的。

    听完姜颜的解释,孩子们不免担忧起来。

    罗小树攥住筷子,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娘,要不我们搬家!听说江南是个丰年,我们去那里肯定饿不死,还能继续做生意呢!”

    故土难离,在这个时代尤其如此。

    想要去一个新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是非常艰难的,但他们已经有过从山嘴村搬到东山县城的成功经验,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这个想法也许可行。

    姜颜也动了心思,但是仔细考虑之下,还是放弃了这个选择。

    “江南离此有千里之遥,咱们道路不熟,路上不一定会遇到什么危险。而且现在东山县的铺子卖不上价钱,如果着急贱卖的话,赔的钱也许都够我们高价买粮度过这个难关了。”

    孩子们默然,他们意识到了眼前正在遭遇着一个很大的危机,情势容不得他们再挑三拣四,于是低头默默地吃起面来。

    冬梅和大牛诚惶诚恐、如坐针毡。

    他们是卖身的奴仆,又才来不久,和姜颜谈感情都谈不上。

    如果将来一旦买不起粮,最先吃不上饭的就是他俩。

    现在姜氏竹筒饭和食锦小筑都不开张,他们俩就是两个闲人,自己都觉得自己无用且浪费饭,不免日夜担忧。

    姜颜发现了他们的恐惧,“你们别担心,我既然买了你们,就不会让你们饿死。”

    空口白牙的保证在日益高涨的粮价面前是如此的没有说服力,姜颜叹了口气,“如果真到了吃不上饭的那一天,我肯定把你们卖到好人家去。”

    冬梅和大牛的心这才放下来。

    之前是他们想岔了,姜颜花银子买他们,要是把他们饿死了,银子就打水漂了。

    如果真到了吃不上饭的那一天,姜颜把他们卖出去,还能收回一点银子。至于他们最终会被什么人买去,他们都已经不做期望了,他们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

    姜颜预料到了粮价会一路飞涨,所以早早地趁着价格还没涨得太离谱时就把手里的大部分现银都买了粮食囤起来。

    所以在城中饿殍遍地时,姜颜一家还能保证不饿肚子。

    罗小麦和罗小花时常会带回来一些消息。

    “知县大人因为粮价的事已经愁得好几宿睡不着觉了。”

    “知县大人请了很多粮商,还有地方的乡绅到县衙来,希望他们能行义举,降低粮食的价格。”

    “粮商和乡绅们拒绝了降低粮价,但是答应会设粥棚施粥。”

    罗小树听完这个消息,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娘,这是为什么啊?降低粮价,至少还有钱赚,可是施粥不是纯赔钱吗?”

    姜颜叹了口气,这些奸商,赚了这么多钱还不满足,竟然能冷下心肠看着这么多人饿死!还要假惺惺地施粥,做出一副善人的模样,真是令人作呕!

    “娘问你算笔账。”姜颜出了一道应用题,“假设粮商手里有一千斤粮,每斤卖十两银子,他拿出一百斤粮施粥,问他能赚多少银子?”

    不等回答,姜颜又说:“还是这个粮商,这回他不施粥了,但每斤粮卖五两银子,问他能赚多少银子?”

    这道题紧紧围绕现实,通俗易懂,不用姜颜讲解,孩子们就都明白了。

    那些粮商和乡绅设的粥棚不可能把全城的饥民都喂饱,他们的本意也不是为了让饥民少挨点饿,而是做个样子给人看罢了。

    “原来是这样。”罗小麦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知县大人亲自开口,他们若无动于衷也说不过去。

    所以才会提议设粥棚施粥,舍出一点微末小利,却保住了大头的利益,真是好精明的算计!”

    姜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资本逐利,哪管洪水滔天?

    如果全世界的粮食有两成的缺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所有人都少吃两成的饭。

    但现实却是粮食会涨价涨到两成的人都吃不起,最后这两成人被饿死。

    所以袁爷爷的贡献说是利在千秋也不为过。

    “朝廷的赈灾粮到底什么时候能到啊?”罗小树觉得,这些赈灾粮可能是东山县百姓最后的希望了。

    姜颜日日见到饿殍遍地,哭声绕梁,心里堵得发慌。

    她虽然也只是个普通人,但还是想做点什么。

    她对罗小麦和罗小花说,“如果你们听到赈灾粮要到了的消息,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522/569063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522/569063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