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陈年的旧事二【加速完结三十】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说完了这些,太傅已经重新热上了一壶茶。
姜朝鸣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趁着自家老爹歇口气的功夫,理了理自己刚刚听到的内容。
这个事情概括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帝后感情在君臣权利的角逐中慢慢变了质,最终先皇后依着陛下对她的情意,用命换来了镇国公府的退路,也保全了太子的储君之位。
在他看来,唯一复杂的是陛下这个人,怎么说呢,真的很难评。
公孙敦和可以评价一句糊涂自私又愚蠢,皇后可以评价一句可哀可悲又可叹,唯有陛下,他的种种行为都让人难以评判。
你说他对镇国公府忘恩负义,这事儿大部分又都是公孙敦和是非不分,得寸进尺起的因,陛下在前期已经尽可能的容忍他了。
你说他对皇后薄情寡恩,从大方向来讲,他前期对皇后也荣宠之至,虽然后来因为误会,酿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可在一众妃嫔中,他也是更加偏宠皇后的,连带着对他们的孩子也是最疼爱的。
陛下对皇后的态度,与大晋前几代君王相比,乃至前几朝的君王相比,虽不能说是专情,那也算得上是用情至深了。
可弄到最后,皇后却不惜以命跟他博弈,可悲吗?可陛下好像又不屑于被别人这样评价,转眼就宠爱了别的妃子…
再说他对两个儿子,那就更矛盾了,一方面想用一个儿子做另一个儿子的磨刀石,让两个孩子对立、争斗,一方面又舍不下父子情意,各种平衡,两边都帮,不想任何一个出事…在君王和父亲两个角色中反复横跳,不断拉扯…
真不知道最后会是个什么结果。
难评,真的很难评,他爹说的没错,硬要评上一句的话,也只能说:陛下果然是个非常复杂的人。
嗯,当皇帝的,可能都很复杂,姜朝鸣想。
等他理清楚了,太傅的茶又煮好了,他这会儿脑子嗡嗡的,看见太傅倒好了一杯茶,立刻就伸手要去拿来喝。
结果却被太傅“啪”的一下打了手。
这一下太傅是拿出了先生的架势打的,疼的姜朝鸣甩着手嘶气。
太傅不高兴的训斥:“没让你倒茶就是好的,还敢喝为父的!”
姜朝鸣:“……”他错了还不行吗?
待这个小插曲过后,太傅才继续说起来。
要说陛下是何时起的让若璟牵制太子的念头呢?
或许是在若璟离京游学前,从许家势力那头,传出的他天资聪慧,适合继承大统的言论,许家意在挑拨两个嫡系血脉的关系,若璟当时为了保下兄弟情谊,选择远离上京,外出游学。
而陛下却从这次事件中,看到了一张可以牵制太子的底牌。
或许那时候的陛下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让自己最珍视的两个儿子变成对立关系。
那么他真正生了这个心思的时间,或许是在若璟向他请旨赐婚的那一刻。
姜府之前有许多眼线,里面的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陛下的人,姜府之前是纯臣,只忠于陛下,所以便放任了这些眼线的发展,这也是姜府这么多年来一直得陛下信重的原因之一。
当初太子便是在三娘及笄时,旁敲侧击姜府是否有意让她入主东宫的,旁敲侧击的地点就在姜府,所以耳目众多的陛下,很有可能也是知道此事的。
陛下并未直接把三娘赐婚给太子,或许是在等太子主动与他提,但是太子并没有提,所以陛下也就没有贸然赐婚。
反之,若璟同样为陛下所珍视,他外出六年好不容易肯回来,忽然提出赐婚的事,作为父亲的陛下出于补偿心理,定然是不会拒绝的。
同时作为君主的陛下,他知道太子有过娶三娘的心思,所以在下旨的一瞬间,他也决定了,要‘尝试’让若璟成为牵制和磨砺太子的一步棋。
为什么是‘尝试’呢?
因为陛下并不知道,这两个兄弟到底会不会因为三娘而反目。
在若璟请封世子前,或许陛下都还一直停留在‘尝试’让他成为棋的阶段。
甚至已经要打消这个念头了。
可现在,兄友弟恭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
那些遗留过多的隐患自然就冒了头。
陛下现在首要担心的是,太子会沉不住气,提前撕下假面,掀翻棋盘。
次要担心的是,太子是否还能顺利登基,登基后又是否能得到应有的牵制,变得稳定一些。
最后担心的是,太子若是赢得了一切,是否会善待兄弟,给兄弟留一条活路。
反之,这一切要是放在若璟身上,陛下却又不担心了,毕竟,若璟重情义啊。
你若是问,那为何不让若璟继承大统呢?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陛下不愿。
因为太子才是他从小培养出来的未来天子,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是皇后舍命保下的储君。
虽然两个孩子都为陛下珍视,但若硬是要在陛下的心中分出个高下的话,很遗憾,陛下显然还是更在意太子。
姜朝鸣听完后,为这复杂又矛盾的天家父子情感到无言。
他觉得,当初爹娘不想让三妹嫁去皇家的决策真的很明智,可惜缘分这事儿真的很难说,哎…
姜朝鸣苦恼了会儿,问太傅:“那咱们姜府还有三妹,现在是个什么处境?”
太傅想了想,道:“你此番去宣旨,把为父这通分析告知若璟,或许对他有用,另外,不要急着回来,假借生病,在那边呆个小半年。”
姜朝鸣拧眉,直直问:“什么意思?”
太傅叹了一口气,说:“为父也不是很确定,但陛下既是派你去了,这其中必有用意,眼下正是乱的时候,为父一会儿也要去信给你四弟,让他暂时不要回来。”
姜朝鸣坐直了,心中生出了不祥的预感。
太傅抚了抚胡须,吩咐道:“依太子对三娘的在意程度,还真有可能掀了陛下的摊子,你一会儿好好准备一下,明早便出发。”
姜朝鸣急了:“那爹和娘还有姜府众人会怎样?”
太傅笑了笑,说:“这便不需要你来担心了,为父身后是万千学子,轻易不会出事。”
姜朝鸣仍是担忧:“…那,那要是万一呢?”
太傅露出了一脸:你能不能盼你老子点好的表情。
他老神在在的说“能有什么万一?为父是帝师,亦是众皇子师,只要陛下还在,便不会让太子打姜府的主意,退一万步说,陛下若是不在了,那他动了为父,便是欺师灭道,无道者不堪为君,且天理难容,今后将再无学子敢与他做官,他的江山安能稳固?”
姜朝鸣见自己爹如此自信,又想了想他爹在学子心中犹如圣贤般的地位,稍稍放下了一点心来。
然后又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此前就想问了,太子为什么如此在意三娘?”
太傅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叹息道:“这起因老夫也不知,只依稀记得当年太子旁敲侧击问为父三娘是否有意入主东宫时,曾经有意提到过,先皇后对三娘赞誉有加…其余的,便没了。”
姜朝鸣紧蹙眉头:“莫非是先皇后临终前对太子的要求吗?”
太傅还是摇头,无奈道:“个中缘由,或许只有太子自己知道了。”
父子俩从中午一直谈到了日暮西垂。
与此同时,东宫,顾尧风已经把书房里能掀的东西都掀了。
姜朝鸣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趁着自家老爹歇口气的功夫,理了理自己刚刚听到的内容。
这个事情概括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帝后感情在君臣权利的角逐中慢慢变了质,最终先皇后依着陛下对她的情意,用命换来了镇国公府的退路,也保全了太子的储君之位。
在他看来,唯一复杂的是陛下这个人,怎么说呢,真的很难评。
公孙敦和可以评价一句糊涂自私又愚蠢,皇后可以评价一句可哀可悲又可叹,唯有陛下,他的种种行为都让人难以评判。
你说他对镇国公府忘恩负义,这事儿大部分又都是公孙敦和是非不分,得寸进尺起的因,陛下在前期已经尽可能的容忍他了。
你说他对皇后薄情寡恩,从大方向来讲,他前期对皇后也荣宠之至,虽然后来因为误会,酿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可在一众妃嫔中,他也是更加偏宠皇后的,连带着对他们的孩子也是最疼爱的。
陛下对皇后的态度,与大晋前几代君王相比,乃至前几朝的君王相比,虽不能说是专情,那也算得上是用情至深了。
可弄到最后,皇后却不惜以命跟他博弈,可悲吗?可陛下好像又不屑于被别人这样评价,转眼就宠爱了别的妃子…
再说他对两个儿子,那就更矛盾了,一方面想用一个儿子做另一个儿子的磨刀石,让两个孩子对立、争斗,一方面又舍不下父子情意,各种平衡,两边都帮,不想任何一个出事…在君王和父亲两个角色中反复横跳,不断拉扯…
真不知道最后会是个什么结果。
难评,真的很难评,他爹说的没错,硬要评上一句的话,也只能说:陛下果然是个非常复杂的人。
嗯,当皇帝的,可能都很复杂,姜朝鸣想。
等他理清楚了,太傅的茶又煮好了,他这会儿脑子嗡嗡的,看见太傅倒好了一杯茶,立刻就伸手要去拿来喝。
结果却被太傅“啪”的一下打了手。
这一下太傅是拿出了先生的架势打的,疼的姜朝鸣甩着手嘶气。
太傅不高兴的训斥:“没让你倒茶就是好的,还敢喝为父的!”
姜朝鸣:“……”他错了还不行吗?
待这个小插曲过后,太傅才继续说起来。
要说陛下是何时起的让若璟牵制太子的念头呢?
或许是在若璟离京游学前,从许家势力那头,传出的他天资聪慧,适合继承大统的言论,许家意在挑拨两个嫡系血脉的关系,若璟当时为了保下兄弟情谊,选择远离上京,外出游学。
而陛下却从这次事件中,看到了一张可以牵制太子的底牌。
或许那时候的陛下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让自己最珍视的两个儿子变成对立关系。
那么他真正生了这个心思的时间,或许是在若璟向他请旨赐婚的那一刻。
姜府之前有许多眼线,里面的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陛下的人,姜府之前是纯臣,只忠于陛下,所以便放任了这些眼线的发展,这也是姜府这么多年来一直得陛下信重的原因之一。
当初太子便是在三娘及笄时,旁敲侧击姜府是否有意让她入主东宫的,旁敲侧击的地点就在姜府,所以耳目众多的陛下,很有可能也是知道此事的。
陛下并未直接把三娘赐婚给太子,或许是在等太子主动与他提,但是太子并没有提,所以陛下也就没有贸然赐婚。
反之,若璟同样为陛下所珍视,他外出六年好不容易肯回来,忽然提出赐婚的事,作为父亲的陛下出于补偿心理,定然是不会拒绝的。
同时作为君主的陛下,他知道太子有过娶三娘的心思,所以在下旨的一瞬间,他也决定了,要‘尝试’让若璟成为牵制和磨砺太子的一步棋。
为什么是‘尝试’呢?
因为陛下并不知道,这两个兄弟到底会不会因为三娘而反目。
在若璟请封世子前,或许陛下都还一直停留在‘尝试’让他成为棋的阶段。
甚至已经要打消这个念头了。
可现在,兄友弟恭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
那些遗留过多的隐患自然就冒了头。
陛下现在首要担心的是,太子会沉不住气,提前撕下假面,掀翻棋盘。
次要担心的是,太子是否还能顺利登基,登基后又是否能得到应有的牵制,变得稳定一些。
最后担心的是,太子若是赢得了一切,是否会善待兄弟,给兄弟留一条活路。
反之,这一切要是放在若璟身上,陛下却又不担心了,毕竟,若璟重情义啊。
你若是问,那为何不让若璟继承大统呢?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陛下不愿。
因为太子才是他从小培养出来的未来天子,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是皇后舍命保下的储君。
虽然两个孩子都为陛下珍视,但若硬是要在陛下的心中分出个高下的话,很遗憾,陛下显然还是更在意太子。
姜朝鸣听完后,为这复杂又矛盾的天家父子情感到无言。
他觉得,当初爹娘不想让三妹嫁去皇家的决策真的很明智,可惜缘分这事儿真的很难说,哎…
姜朝鸣苦恼了会儿,问太傅:“那咱们姜府还有三妹,现在是个什么处境?”
太傅想了想,道:“你此番去宣旨,把为父这通分析告知若璟,或许对他有用,另外,不要急着回来,假借生病,在那边呆个小半年。”
姜朝鸣拧眉,直直问:“什么意思?”
太傅叹了一口气,说:“为父也不是很确定,但陛下既是派你去了,这其中必有用意,眼下正是乱的时候,为父一会儿也要去信给你四弟,让他暂时不要回来。”
姜朝鸣坐直了,心中生出了不祥的预感。
太傅抚了抚胡须,吩咐道:“依太子对三娘的在意程度,还真有可能掀了陛下的摊子,你一会儿好好准备一下,明早便出发。”
姜朝鸣急了:“那爹和娘还有姜府众人会怎样?”
太傅笑了笑,说:“这便不需要你来担心了,为父身后是万千学子,轻易不会出事。”
姜朝鸣仍是担忧:“…那,那要是万一呢?”
太傅露出了一脸:你能不能盼你老子点好的表情。
他老神在在的说“能有什么万一?为父是帝师,亦是众皇子师,只要陛下还在,便不会让太子打姜府的主意,退一万步说,陛下若是不在了,那他动了为父,便是欺师灭道,无道者不堪为君,且天理难容,今后将再无学子敢与他做官,他的江山安能稳固?”
姜朝鸣见自己爹如此自信,又想了想他爹在学子心中犹如圣贤般的地位,稍稍放下了一点心来。
然后又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此前就想问了,太子为什么如此在意三娘?”
太傅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叹息道:“这起因老夫也不知,只依稀记得当年太子旁敲侧击问为父三娘是否有意入主东宫时,曾经有意提到过,先皇后对三娘赞誉有加…其余的,便没了。”
姜朝鸣紧蹙眉头:“莫非是先皇后临终前对太子的要求吗?”
太傅还是摇头,无奈道:“个中缘由,或许只有太子自己知道了。”
父子俩从中午一直谈到了日暮西垂。
与此同时,东宫,顾尧风已经把书房里能掀的东西都掀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131051/567815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131051/567815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