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仙侠修真 > 鲤侠道 > 第230章 往事如烟

第230章 往事如烟

推荐阅读:老夫七十岁,正是宠妻的好年纪修仙百年,归来全球震动!殇陌剑狂极生灵快穿娇宠:获得大佬宠爱易如反掌末日星裂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八零娇妻软又辣,硬汉老公沦陷了鸿蒙珠!大佬他勾栏做派,咸鱼后妈别想跑

    面对李兴垣的提问,长孙颖不假思索的答道:“那是我长孙家的宅院,我年幼时就住在那里,父亲曾在旁边的国子监担任博士。李郎君为何有此一问?”

    “那……长孙妹妹可知……那宅院的柴房之中……有个密道?”李兴垣又问道。

    长孙颖摇了摇头,答道:“并不知晓,李郎君为何要提起此事?”

    “我那第二块木牌,就是从那密道之中找到的……”李兴垣说罢,严肃的盯着长孙颖。

    长孙颖自然明白李兴垣的怀疑,同时,她也曾见到过父亲小心翼翼隐藏的东西,一番思索过后,也严肃的看向李兴垣,缓缓说道:“所以……李郎君你一直以来,找的并不是什么亲戚,而是一个珍奇的物件,对?”

    听了长孙颖的话,李兴垣、独孤薇、欧阳震山都稍稍有些紧张了起来。

    自从同光帝李存勖称帝以来,李兴垣等人都好似忘记了这寻找玉玺一事,如今长孙颖这句言语忽然挑动了三人的神经。

    长孙颖见三人稍稍有些紧张,气氛逐渐变得凝重,便又故作轻松地说道:“此物从皇宫之中流出,历经了国子监、偃师县衙,最后的着落,便是这上东乡,对?”

    “没错,以长孙妹妹的聪明才智,估摸早就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李兴垣说道。

    “因为此物件的行踪与我家的几次搬迁,竟是完全一样的,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只是……以我父亲当年在国子监的职级断然是无法进入皇宫的……”长孙颖说道。

    三人听了长孙颖的分析,心中都似是松了口气一般。

    长孙颖继续说道:“但是,我的确偷偷见到了父亲于家中藏了一物,似是一块玉石,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

    李兴垣听到这里,不由心中一惊:“啊!其上是否还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鸟虫体小篆文字?”

    “我是在远处偷偷看到的,未能见其全貌。”长孙颖回答道。

    李兴垣忽然兴奋起来,不停的深呼吸,而后不得不运起纯阳内劲,方能平息混乱的内息。

    “能带我去看看吗?”李兴垣如同祈求般地看向长孙颖。

    长孙颖却摇了摇头,似是有些无奈地说道:“不,父亲向来不准任何人去那个地方,那日偷看时,他应该是发现了我,所以才有后来对我如此严厉的管教,此时估计他已经将那物件放到其他地方了……”

    李兴垣沉下心来,左思右想。

    众人也跟着沉默了良久。

    而后,李兴垣忽然抬头向着长孙颖抱拳拱手说道:“多谢长孙妹妹直言相告,之后的事就由我自己来……”

    李兴垣打算亲自去找耆老问个清楚。

    “那李郎君你对义侠帮有什么想法?”长孙颖又问道。

    “呃……说实话……暂时没想太多,没想到会有如此变故……”李兴垣被问地有些愣。

    长孙颖继续说道:“李郎君无需担心义侠帮之事,我已为你想好了诸多计策,义侠帮要慢慢正规起来,莫要再为害乡里才是。”

    “义侠帮之事,全凭长孙妹妹定夺,眼下……我还是……”李兴垣说到一半看了一眼长孙颖。

    长孙颖微笑着点了点头。

    李兴垣也点了点头,起身回了学堂中的住所一趟,而后,直接去找了李伯,询问耆老是否在后堂。

    李兴垣顺利的见到了耆老。

    “不知李郎君匆匆来此,所为何事?”耆老见李兴垣神情严肃,并不似平日请安、喝茶时的随意,有些纳闷。

    “晚辈是为此事而来……”

    李兴垣说罢,将包着那三块木牌的包袱放在了桌上。

    “这是何物?”耆老又问道。

    “此乃我千辛万苦寻得的……”李兴垣一边说着一边将包袱打开,继续说道,“三块这样的木牌……”

    李兴垣在打开包袱的那一刻,仔细观察着耆老的表情。

    然而,耆老见到这三块木牌依然是面无表情,毫无惊诧之意。

    耆老平静的问道:“这木牌怎么了?是要我帮忙鉴定一下么?我可不怎么懂木材……”

    “您没见过这物件吗?”李兴垣问道。

    “没有,这是什么珍稀的物件吗?”耆老问道。

    李兴垣将木牌按照找到的顺序在桌子上依次排开,继续说道:“其上有一些文字,好像是有所指,但晚辈愚钝,实在看不明白,特来向您请教。”

    耆老捋着胡须,看向三块木牌上的文字内容,口中默念道:“乡音无改……”

    “不!耆老那是最后一块,这边才是第一个……”李兴垣赶忙说道。

    “嗯嗯,没事没事,我知道……”耆老依然扫视着木牌,口中将文字内容默念了一遍。

    李兴垣全程仔细盯着耆老的表情变化,但却未能发现半点异样。

    耆老看完后,分析道:“文宣王、四圣公,上君、监生,这说的是国子监嘛……呃……这第二个就更好理解了,偃师县衙……至于最后这句,如果与前两个有联系的话,老朽以为,当是留下文字之人,他……归乡了!”

    “哦?归乡?便是这上东乡吗?”李兴垣故意提高了“上东乡”三个字的音调。

    耆老依然稳如泰山,回道:“那就……不得而知了……”

    “恕晚辈冒昧,耆老您的家乡,可就是此处?”李兴垣又问道。

    耆老摇了摇头说道:“此处可不是啊……我们长孙家当前虽然已是没落,可祖上还是出过些大家的……我们一族原本是长安永寿的旺族……当年,他朱温大逆不道,逼着昭宗皇帝迁来此处……我们一族便也无奈的跟来到此……”

    耆老说到一半,似是想起了一些陈年往事,呆愣了一瞬,而后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这一说起来,也是二十年前之事了……那时……恐怕你还没出生……”

    耆老这一番话下来,李兴垣竟是完全没找到提起玉玺之事的切入点……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0/130189/565989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0/130189/565989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