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聪明的二舅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胡建军听到外甥女把钱都存了银行定期,也忍不住乐了。

    还问她:“你是怎么想到把钱存银行的?还分两种定期?”

    这年头农村老百姓是真穷,好些人家还寅吃卯粮,每年打的粮食不够吃,还要借钱去买粮食吃呢,所以农村家庭有存款的,真的很少。

    他也是因为有同学在银行上班,才知道这存一年和存五年的区别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万块钱搁在银行里,存一年期的话,每年利息是六百块钱。

    如果是存五年定期,每年的利息就有六百九十块。

    也就是说,现在把一万块钱存在银行,五年后取出来,本金没有损失,还能多拿三千多块钱利息。

    要是家里不急用钱的话,这个年代,把钱存在银行里,真是收益率不错的理财方式了。

    胡建军也是拿着银行的政策回来,和家里人商量考虑了好几天,才决定把存款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的。

    姜甜也没想到,她姥爷思想居然这么开明,还学会理财了。

    不过,二舅这么一问,她倒是趁机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二舅,这些我都是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

    “现在改革开放,百废待兴,这个国家每天都有很多新政策出来,抓住了机会,就能吃到政策的好处。”

    “大舅二舅,以后你们晚上要是没事的话,也可以多看看新闻联播,我还做了摘抄笔记呢,考试的时候也能用上呀,举例说明的时候,用上新闻联播里的词儿,肯定能得高分。”

    胡建军哈哈大笑,可算是对他家老头子看人的眼光服气了。

    老头说姜甜是个能掌家管事的,果然没说错!

    说起来,这些年劝他没事多看看新闻联播的,除了姜甜之外,就只有他那个在银行上班的老同学了。

    说到老同学……

    胡建军收起笑容,表情也严肃起来,扭头问自家妹子:

    “甜甜上学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不像以前了,就算是女孩子,起码也要给她念完初中,你打算什么时候让她回学校?”

    胡琼芳顿时一脸为难地看了女儿一眼。

    她不确定能不能把女儿那番说辞说出来。

    她自己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知道十几岁的女孩子脸皮薄,已经开始要面子了。

    没想到姜甜脸皮厚得惊人,听到二舅问她什么时候回学校,大大方方地表示,她要等弟弟学会初一代数之后,给她补完代数,再回学校上课。

    留级一年她不怕,就怕代数回回垫底不及格,那样更丢人好吗?

    胡二舅:“……”

    很好!这理由实在强大,完全没办法反驳。

    甚至还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代数那玩意儿太难了。

    反正他两个孩子自从上了初一,功课上他们夫妻俩就完全辅导不了了。

    胡建军他们这一代,年轻那会儿都在忙着搞运动,学校老师都被打倒了,谁还会正经教书啊?

    胡昌美听说表妹也学不好代数,忍不住疯狂点头:“对对对!爸你看,甜甜也说代数很难,你还说我上课不认真,明明就是太难了,我听不懂!”

    胡建军冷笑,指了指坐在一边装乖巧的姜诚——

    “那你怎么不看看你表弟?人家还没老师教呢,自己看书,都能自学初一代数。”

    胡昌美恨恨咬牙。

    有个学霸表弟什么的,真是太气人了!

    大概是姜甜表现的太像胡家人,中午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她还跟她弟坐在一起,晚上就被胡姥爷叫到身边去坐着了。

    听女儿说她去省道卖黄鳝泥鳅,买地,盖房子搬家这些事情,都是姜甜提醒她的,胡姥爷忍不住把姜甜叫到了身边。

    “丫头,跟姥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你妈去省道那边买地盖房子?”

    姜甜眼珠子转了转。

    她能拿村里那套说辞说服她妈,但那些借口,到了胡姥爷这种人精面前,就不够看了。

    想了想,她决定半真半假地撒个谎。

    “姥爷,我看新闻上说,现在我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发展越来越快,以后说不定像336省道这些老路,都要拓宽重修呢。”

    胡姥爷眨了眨眼睛,一颗老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省道拓宽!那就是要把两边的房子全拆了。

    到时候国家不但会补给他们一块新的宅基地,还会补偿一笔盖新房子的钱。

    胡姥爷是个正宗的土着,并不知道几年后还有拆迁补偿这一说,他只知道,真要像姜甜说的那样,就等于是他们用低价在省道边上占了一块地盘。

    现在可以盖几间门面做生意赚钱。

    等过几年省道要拓宽拆房子了,或许会重新在省道附近搞个集镇,把这批人都搬迁过去。

    那她闺女和外孙、外孙女,岂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城镇户口?

    这可比什么拆迁补偿款诱人多了。

    要是入了城镇户口,那就意味着,胡琼芳她们娘三,以后就再也不用交提留款和公粮了。

    而且,姜甜那句话说的很对,城镇门面房,可比乡下的几亩水稻田,值钱多了。

    大舅胡建国还没反应过来,一直在旁边听着的二舅胡建军,突然开口了——

    “爸,要不这次我和大哥,也去省道附近看看,要是能遇到合适的地皮,咱家也去那边盖几间门面房?”

    胡建国也反应了过来,不过他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对!咱家也去省道盖两间门面房,做啥生意先不说,到时候我和建军时不时的去住几天,也叫人知道,芳芳也是有娘家人撑腰的。”

    姜甜没想到姥爷一家居然这么快就接受了她这个说辞。

    不过,大舅二舅要是真想去省道旁边盖房子做买卖,她这里还真有个现成的买卖,非常适合大舅二舅。

    “卖水果?咱家之前也在卖啊,草莓甘蔗什么的。”大舅对姜甜的提议有些疑惑。

    主要是这年头很少有自己开店卖水果的,都是自家种的果子熟了,摘下来,挑到集市上摆摊,或者直接兑给杂货铺。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现在的水果品种还不多。

    但有一个地方,南来北往的水果肯定少不了。

    二舅胡建军脑子灵活,已经猜到答案了。

    “那些运水果的大车!”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3466/68765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3466/68765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