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举贤堂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咸阳城中,闹市街头,始皇帝出行。

    赵恒站在街边,听着这些百姓议论纷纷。

    “这就是皇帝陛下的仪仗吗?果然声势浩大。”

    “有些人生来就是贵人,而我们,天生就是劳碌命。”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早晚有一天,必取而代之。”

    听到最后这句话,赵恒也忍不住转头看去。

    只见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正在和一名老者正在不远处的路边说话。

    那老者说道:“羽儿,赶紧住口。叔父知道你心怀大志,也很欣赏。但这里是咸阳城,是秦国王都。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谨言慎行,以防惹祸上身。”

    那年轻人却是有些不服气:“叔父,你不是一向让我以恢复大楚努力吗?今日怎么又带我来这举贤堂,要为秦国效力?”

    老者接着说道:“是啊,叔父的确是这样教你的。可你也要学会变通啊,现在秦国依然强大,我们可不能轻举妄动,要保存实力,留着有用之身。

    我们现在应征举贤堂,一者可以结识天下英才,为以后做准备。二来,公子扶苏是大秦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我们要提前了解清楚,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看到没有,今天可是来了许多六国的后人,说不定他们也是这种想法。”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去会会这些英雄豪杰。”

    听着二人的谈话,赵恒很容易就猜出来这二人的身份,十有八九就是项梁项羽叔侄俩。

    如今公子扶苏设立这举贤堂,贤才来多少先不说,野心家却是没少来。

    当然,赵恒也是其中之一。

    举贤堂中,赵恒先一步到来,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不多时,项家叔侄俩也来了。

    举贤堂门口有专人负责登记姓名出身。

    当听说项家叔侄是楚国项家之后,连忙恭敬的伸手示意:“两位请往左边。”

    项羽有些不解:“左边还有许多空位,右边怎么人满为患?”

    负责等级的笑了笑:“这前来应征之人,也是要分个三六九等。贵族出身的,以左为尊,当然要坐在左边。”

    项梁呵呵一笑:“原来如此,羽儿,咱们去左边,见见那些六国的老朋友。”

    赵恒此时虽然也是坐在左边,却对这些落魄的六国贵族,还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有些看不惯。

    当然,就算是再看不惯,赵恒也不会表现出来。现在就讲究个出身,圈子。

    没有足够的出身和身份,还真的挺难融入到所谓的上层人的圈子。

    赵恒来了之后,也一直在观察,这六国后人之中,确实有些人才,而那些平民子弟,人才比例确实很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年头实行的是家族制,上层社会早就把教育资源垄断了。

    普通的老百姓,很难接触到书籍,文化知识。绝大部分基本上是一辈子只能当个文盲。

    这种情况下,想要出现个打破阶层的人才,相当不容易。

    在这个以竹简为书的年代,一本完整的书籍,需要的可不止一两份竹简,而且竹简制作不易,保存更不容易。

    一万八千字的《春秋》,就需要大量的竹简。

    十八万字的《左转》,是当之无愧的鸿篇巨制,摞起来的竹简堆成小山。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用的是文言文写作的原因,一个字都能代表很多意思,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概括,减少书籍的制作成本。

    “在下楚国项羽,这位仁兄是?”

    赵恒正在发呆,就见到项羽竟然主动打招呼了,也连忙回应:“赵国,赵恒,见过项兄。”

    项羽哈哈一笑:“原来是赵国的赵兄,我看赵兄身材高大,可也是习武之人?有空不妨切磋切磋?”

    “当然可以,久闻项家乃楚国大将军之后,以武传家。想必项兄武艺定非寻常。能和项兄一较高下,求之不得。”赵恒当然不会怕了。

    见赵恒如此爽快,项羽也觉得十分投机:“痛快,那咱们约好了。等此间事了,咱们便约个地方,一较高下。”

    项梁见自家大侄子武痴的毛病又犯了,连忙拉住他:“羽儿,不得无礼,六国贵族都看着呢。”

    就在这时,有人高喊一声:“吉时已到,恭请公子扶苏。”

    就在众人都看向门口的时候,有一年轻公子,忽然从在座的人中站了起来:“各位英雄豪杰,欢迎大家来到举贤堂。扶苏有礼了。”

    在场众人都是一愣,随即便有人开口:“扶苏公子身为王子,怎么也坐在台下?”

    扶苏冲着四周行了一礼:“今日能来到这里的,都是我举贤堂的一份子,你我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又何必分什么台上台下呢?”

    说完又到中间,扶苏朗声开口:“扶苏不擅长客套话,就直截了当了。扶苏创办举贤堂,就是为了聚集天下英才,为国出力,为百姓谋一个太平盛世。我知道,在座的有许多都是六国后裔,你们和大秦有许多的恩恩怨怨,几句话也说不清楚。

    但扶苏希望从现在开始,大家抛弃前嫌,坦诚相待。只要表现出应有的才能,扶苏就会为大家争取相应的官职。人尽其才。”

    扶苏这段话言辞恳切,态度诚恳,立马受到众人的夸赞。

    “看来传言不错,扶苏公子果然胸襟宽广。”

    “是啊,是啊,扶苏公子如此开明,是天下之福啊。”

    “有扶苏公子,我们也有了出路了。”

    当然,有人吹捧,就有人唱反调。

    比如项羽,就语带不屑:“就凭你三言两语,就想化解我们六国与大秦的恩恩怨怨?未免也太简单了?”

    项梁连忙开口:“羽儿,慎言。”

    等公子扶苏演讲结束,负责登记的人员,开始记录信息。

    底下的六国后人和平民子弟,纷纷上前自述,倒是跟后世的面试有点相似,就看自己怎么吹。

    项家叔侄就很自信,就见到项梁开口说道:“我们叔侄俩都是文武兼修……”

    赵恒倒是并没有着急上前,只是在后面暗自观察,从每个人的表现,大概判断他的能力,以方便后期拉拢。

    看了半天,除了项家叔侄俩,还真没有多少人才,大多都是嘴皮子吹的厉害,一谈到实际,就是满嘴空话。

    这样的面试,确实有些儿戏了。

    不过这年代也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更没有标准的规范,能读书写字的,都是人才了。

    如果能读上几本兵法,知道点治理地方和带兵打仗的本事,那就是绝对的人才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13126/77082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13126/77082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