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前燕,前秦的民族政策有何异同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本书很长,可以提前告诉书友,大约两百万字左右,作者君的节操堪称业界良心。
那么既然框架有点大,就趁着开书的闲工夫,扯一扯东晋时期北方形势,避不过的问题。
也就是本书主角所在的时间段里,北方的燕国和秦国对汉人是个什么态度。
先说在它们之前的后赵。
后赵的名声是很臭的,即使是现在也是这样,多数史书对其都是持着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原因有2
第一是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文化水平很低,虽然后面努力弥补,但依然先天劣势,采用的还是胡人那一套,有限的汉化。他的继任者石虎更是除了杀就不知道其他事情的人。
石勒所在的羯族,乃是中亚奴隶,整体文化程度和汉化程度更低,基本以抢劫为荣,以耕种为耻(史书大量记载,不详细叙述)
如果不是羯族倒行逆施,冉闵的一个杀胡令,能让邺城附近的汉人,三天杀掉20万胡人么(有记载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第二就是后赵的民族政策就是以胡制汉,分而治之。汉人不担任或很少担任中央职务,普遍在基层有一些低级官员。
骨子里全是坏水的汉人文化阶层都是巴不得赵国快点灭亡的,它能不灭么?
于是后赵起来的快,被灭掉更快。
冉闵建立的魏国就不说了,这个政权很特别,以后再说。
后赵的灭亡伴随的是慕容鲜卑的崛起,石虎当政时期,就有大量汉人(含士族)逃亡东北,在慕容鲜卑的治下生活。
慕容鲜卑的策略是和汉族士族联姻,快速汉化,几代人时间,慕容家就已经是脱胎换骨,人才济济。
但燕国主要是和汉族士族,大地主合作,对于普通平民来说,这种日子一样不好过。
这段时间,燕国的矛盾主要在于慕容家和其他几支鲜卑,以及北方的丁玲族(维吾尔人的先辈)等胡人之间的矛盾。
燕国高层低层大量任用汉人,不过主要以北方逃难避祸的士族为主。
士族么,世家么,腐朽得很,你懂的。
而前秦的氐族,本身就是逃难崛起的,跟他们混的一般都是寒门的汉人,低层的平民,再加上本身氐族汉化就很深,所以到了苻坚当政的时候,汉族官员有记载的比例已经超过70,包括基层和高层。
寒门么,开始是很有战斗力的,所以前秦很快就壮大起来,灭了燕国,叫板东晋,其中都有内在原因。
还是那一点,北方胡人谁能用到汉化的好处,而摒弃汉化的坏处,谁就会是最后的赢家。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那么既然框架有点大,就趁着开书的闲工夫,扯一扯东晋时期北方形势,避不过的问题。
也就是本书主角所在的时间段里,北方的燕国和秦国对汉人是个什么态度。
先说在它们之前的后赵。
后赵的名声是很臭的,即使是现在也是这样,多数史书对其都是持着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原因有2
第一是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文化水平很低,虽然后面努力弥补,但依然先天劣势,采用的还是胡人那一套,有限的汉化。他的继任者石虎更是除了杀就不知道其他事情的人。
石勒所在的羯族,乃是中亚奴隶,整体文化程度和汉化程度更低,基本以抢劫为荣,以耕种为耻(史书大量记载,不详细叙述)
如果不是羯族倒行逆施,冉闵的一个杀胡令,能让邺城附近的汉人,三天杀掉20万胡人么(有记载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第二就是后赵的民族政策就是以胡制汉,分而治之。汉人不担任或很少担任中央职务,普遍在基层有一些低级官员。
骨子里全是坏水的汉人文化阶层都是巴不得赵国快点灭亡的,它能不灭么?
于是后赵起来的快,被灭掉更快。
冉闵建立的魏国就不说了,这个政权很特别,以后再说。
后赵的灭亡伴随的是慕容鲜卑的崛起,石虎当政时期,就有大量汉人(含士族)逃亡东北,在慕容鲜卑的治下生活。
慕容鲜卑的策略是和汉族士族联姻,快速汉化,几代人时间,慕容家就已经是脱胎换骨,人才济济。
但燕国主要是和汉族士族,大地主合作,对于普通平民来说,这种日子一样不好过。
这段时间,燕国的矛盾主要在于慕容家和其他几支鲜卑,以及北方的丁玲族(维吾尔人的先辈)等胡人之间的矛盾。
燕国高层低层大量任用汉人,不过主要以北方逃难避祸的士族为主。
士族么,世家么,腐朽得很,你懂的。
而前秦的氐族,本身就是逃难崛起的,跟他们混的一般都是寒门的汉人,低层的平民,再加上本身氐族汉化就很深,所以到了苻坚当政的时候,汉族官员有记载的比例已经超过70,包括基层和高层。
寒门么,开始是很有战斗力的,所以前秦很快就壮大起来,灭了燕国,叫板东晋,其中都有内在原因。
还是那一点,北方胡人谁能用到汉化的好处,而摒弃汉化的坏处,谁就会是最后的赢家。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21/121535/530609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21/121535/530609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