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叫非哥就好

推荐阅读:饥荒年代:我靠空间发家致富!禅境觅心:修行之路穿成年代娇娇女,靠空间带飞全家宿舍求生:给我配校花,我拿校花孵金蛋渔民: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偏执爱恋神医归来:十个女囚要我负责刚上高三,系统说校花暗恋我30年?我是清冷师尊惨死的女儿冥王出狱

    有了昨晚直播的预热,这首《热气球》的正式版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歌曲的评论区,聚集了很多年轻女孩子,分享她们的恋爱故事。

    “我与他相恋五年,春天在花园漫步,夏天在海边看烟火,秋天在教室里听细雨,冬天带着厚手套,在操场上堆雪人。可这一切,都在毕业后的异地相隔中,成为回忆。”

    “一段爱情在懵懂中开始,在成熟后结束。也许当初他做的不好,我做的也不对,但是归根结底,我们都没错。”

    真实的经历引得大量网友感同身受,纷纷点赞。

    有些故事已经结束,有些故事正在发生。

    “我刚刚自己唱了一段,录下来给我男朋友听,没想到发过去竟是一个红色的感叹号,我才想起来我们已经分手一周了。”

    “楼上的,我也录了个自弹自唱的版本,给我女神发了过去,没想到回复我的是一条男人声音:‘兄弟吉他弹的不错,我女友想让我跟你学呢’。

    你们说我教还是不教?”

    “……”

    这首歌能够在短时间里热度飙升,除了精致的词曲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在李即非带领起流行乐坛新时代之后,这些后续跟进的音乐人们,在创作时始终离不开那几首歌切入的角度。

    《东风破》一出,大家都开始写古典风格编曲的离愁别绪;

    《园游会》之后,轻快的小甜歌又风靡一时;

    《亲爱的》面世,回忆童年时光的题材又成了热门。

    《心中的日月》、《男儿当自强》乃至在节目后发行的《珊瑚海》、《白鸽》,都成了争先效仿的对象。

    似乎这几个月的流行歌坛,一直活在李即非的影子之下。

    不过这些歌曲,除了《白鸽》外,几乎都是从一个男性角度出发而创作出来的。

    而最具潜力的年轻女性市场,则仍是一片蓝海。

    所以黄兮雅这首以少女的语气娓娓道来的情歌,迅速闯入了听众的内心。

    当然,一首优秀的作品不挑听众,无论什么无论男女,无论年龄,都有喜欢这首歌的人存在。

    黄兮雅的第一次发歌就大获成功,在这几天里,他连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

    “师妹,你要戒骄戒躁,不能因为这点小成就就得意忘形。”

    李即非虽然内心也替她高兴,但是该打的预防针还是要打。

    “放心师兄,我心里有数着呢,不要老是婆婆妈妈的。”

    其实黄兮雅真的没有特别膨胀的情绪。在她身边,有出道就是顶流,引领乐坛新风潮的师兄李即非,还有厚积薄发,以一首《白鸽》风靡全网的大主播师姐向芷宁。就连同公司未能顺利出道的三名练习生:吴子豪,腾若晗,常平,平日里也经常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客串露脸。

    她这才刚刚迈出一小步,还差得远呢。

    ……

    在这些日子里,李即非和寸头小子周炎也保持着联系。

    作为嘻哈爱好者,周炎的创作欲可谓惊人,无论他在做什么,都要写几句词来记录一下。

    “yo~我的歌词像黄金,吐露着真心。眼前这碗鸭腿饭,它无法做成双拼……”

    “这条马路太拥挤,每分钟移动一米,三公里的路程,司机收我二十好几……”

    “你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百货大……”

    不对这句词好久以前就人说过了。

    他把这些灵感的碎片记录到本子上,再用节奏串在一起,再三打磨后,发给了李即非。

    “李老师,您老最近怎么样?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我最近看了金曲奖,你怼王北海老杂毛的那段话真是够劲!我在网都跳起来了。”

    “这是我最近录制的一张ixtape,请您指导一下……”

    一个文件夹发了过来。

    李即非点开一看,好家伙,整整25首歌!比好多歌手一辈子的产量都高。

    这份敬业精神让他也非常感动,于是戴上了耳机,一首一首地仔细聆听。

    “……”

    怎么总感觉……这小子的水平还退步了?

    不应该啊。

    之前那种少年人的锐气怎么消失不见了?

    李即非也来了劲,拿出一种搞科研的精神,对周炎这两次发来的作品反复比较。

    其实对于说唱音乐,乃至嘻哈文化,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再加上与虎哥的密切来往,也让他对说唱有了更深的见解。

    这种门槛低但是冲击力强的音乐风格,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成为流行乐坛的主流。

    大众对于说唱音乐一直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它消极暴力,内容粗俗,是拿不上台面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它代表着反抗,代表着力量,是一部分年轻人真实的内心写照。

    但无论如何评价,说唱音乐都在逐渐地从地下走到地上,向着主流音乐发起冲击。

    虎哥的那首《贫民百万歌星》大获成功,也成为说唱音乐走向主流的助推剂,更多的青少年开始着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一支笔,一段鼓点,一个麦克风,这就是录歌仅需“三大件”。

    如果连麦克风都没有,那么手机或者耳机的麦也不是不能用……

    就是因为入行门槛实在太低,所以才导致说唱的整体水平不高。

    李即非把周炎发过来的歌反复对比,直到深夜,也没找到他这水平不升反退的原因。

    难道是他遇到了瓶颈期?

    再或者是打游戏太多把脑子伤了?

    百思不得其解,李即非决定亲自找他见一面,了解一下他最真实的状态。

    之所以对周炎如此重视,是因为这小子也是李即非计划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有灵气,有想法,有劲头,而且一次能发来25首歌,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勤劳有恒心的年轻人。

    “周炎,你最新发来的歌我都听了,我觉得你现在的创作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水平相较之前,不仅没有提高,还有下降的趋势。”

    发出这段消息的时间已经是后半夜2点钟了,但周炎还是秒回。

    “李老师!怎么会这样?求您救救我,我太想进步了!”

    周炎的语气非常急切。也难怪,李即非这种级别的音乐人,他可能很难再遇上第二个了。

    “你别急,你明天有没有时间,我要找你当面聊聊。”

    “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李老师,您什么时候找我都可以,我的地址是……”

    “好的,我去之前会联系你。”

    李即非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话:

    “不要叫我李老师了,我比你大,叫非哥就好。”

    “好的李老师!”

    “……”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1/11920/67699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1/11920/676992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