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尘埃如山 > 第17章 巨镇(1)

第17章 巨镇(1)

推荐阅读:看守废丹房三年,我偷偷成仙了你娶青梅当平妻,我养将军夺天下离谱,天天要抱抱,还冰山魔女?重生1978,为国铸剑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东晋北府一丘八钟焉战纪网球:开局绑定龙马,倍增返还千山灵俞:我欲成魔综武:我是菜鸡但我叔叔猛啊

    郭修安确实是去了十家镇。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充斥在营里营外的奉承话里,总裹着一股子酸味,有意无意的指向了总兵大人周世平,让郭修安很是不舒服。
    另外他对“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李家兄弟,更是窝了一肚子火。
    正好郭治清说镇上有事要他去一趟,郭修安便赶车去了十家镇。
    诗云:
    依伏牛而襟汉水,
    望金盆而掬琼浆;
    仰天时而居地利,
    富物产而畅人和。
    这首诗写的就是十家镇。
    不知道从哪朝哪代起,十家镇便是从京洛到云贵川黔,这条南北传统官道上的重要驿站。
    读者身份证-
    从伏牛山俯冲南下楚湘,不管是西进川渝还是南瞰云贵;
    亦或自荆襄北上中原,不论是西出陕甘还是东赴京汴,十家镇都是必经之路。
    从区位上来看,在伏襄盆地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上,
    伏桐河畔的十家镇,如同镶嵌在伏牛山南尾和桐山北麓的一粒珍珠,成为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中转地。
    天然的区位优势,吸引着数十省的商贾在此开店设号、追财逐利。
    十家镇的商贸,始兴于清初,以伏水河北岸的码头为起点逐渐向北扩展,到了康乾年间已经发展为长宽四五里的繁华市镇。
    乾隆朝时,十家镇初设巡检司,嘉庆朝置营汛,咸丰朝设榷关。
    “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
    繁盛时期的十家镇,市税常巨万银,位列中原四大名镇之首,更是豫西南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外省人吃肉,本地人喝汤!”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是对占尽天时地利的十家镇,最恰当的评价。
    镇上赚钱的生意行当,由晋、陕、鄂、闽的巨商钱号唱主角,本地商号主要以车行马店、饭铺酒肆来跑龙套。
    十家镇方圆几十里的机灵人,也纷纷跑到镇上做伙计或脚力。
    不管肉汤还是清汤,只要肯下力气喝上一口,也都能养家糊口填饱肚子。
    三家营李姓和郭姓人,也有不少在镇上的商号当伙计,韩家人多在码头做脚力。
    郭家就在镇上开了一家车马店,李家在芭蕉巷的妓馆也有干股。
    郭修安赶着车从十家镇的西南寨门进了镇。
    十家镇原本没有寨墙和寨门,所以在咸丰初年被急需补充粮草的捻军,轻而易举的攻陷。
    镇内最繁华的瓷器街、骡店街被劫掠一空,
    富丽堂皇的山西会馆也被付之一炬,巍峨高耸的迎天楼化为灰烬。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捻军离开后,十家镇元气大伤。
    镇里的商会痛定思痛,在捻军离开后便开始抽厘集资修墙筑寨。于是便有了这长十五里,高三丈三的寨墙。
    夯实的十家镇寨墙以伏牛山的青石为基,青砖为体筑墙而成;
    寨墙外缘三尺多高的围墙,加上以两尺见方的城堞,形成了一道坚实的防守屏障。
    寨墙外围三丈宽一丈五深的寨壕,跟环镇的伏、桐水河相通,
    构成一道完整的护镇河,也是十家镇的又一道屏障。
    除了寨墙,十家镇还修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及水门,九座寨门及寨楼。
    寨墙修好后,商会才发现九门九关冲撞了皇城的九门之尊!
    为了避讳,十家镇只好将水门彻底堵死后,便成现在的八个寨门。
    九座寨门都修建了高高的寨楼,全部为歇山重顶飞檐挑角;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寨楼下是一丈多高的拱埢门洞,寨门用沉重的巨松叠置而成,上面包镶着铁叶加固。
    十家镇的不但寨墙修的好,寨门的名字取的也更有文采诗意。
    东寨门叫“迎旭”,南寨门叫“炳文”,西寨门叫“挹爽”,北寨门叫“庆裕”,
    东南门叫“文明”,西南门叫“扬武”,东北门叫“承恩”,西北门叫“乾维”,
    而水门的名字取的更有诗意——“源流”。
    西南向的“扬武”门,是距离伏水河码头最近的寨门。
    也是十家镇进出人数最多的寨门,说它是十家镇的门面一点都不为过。
    既然是脸面,扬武门城楼也是九座寨门里最气派的那座。
    扬武门城楼高三层,远观像一座宝塔,四角上歇山飞檐,四角下悬风铎垂悬,风来铃响。
    城楼两侧的城堞上,还设置了两条木雕彩绘的金色鲤鱼,寓意鲤鱼跃龙门之意。
    读者身份证-
    城门楼与蜿蜒的寨墙浑然一体,森严壁垒、雄浑壮观之意扑面而来;
    城楼上的飞檐挑角随风摆动,叮当作响,又多了三分玲珑秀美之活泼。
    就连扬武门两侧石柱上镌刻的门联,也别有诗情画意。
    上联:扬子江心春水绿;
    下联:武陵洞口桃花红。
    十家镇的寨墙完工后,镇里的商社和神社组建了一支寨丁队伍。
    平时维护镇内治安,战时以牛角号为令,统统上寨把守寨门和寨墙,保护十家镇。
    除了防匪御敌,往年夏秋暴雨时节,伏、桐两河水位暴涨,洪水每年都会溢出堤坝漫至镇内,造成街市内涝严重;
    而寨墙修好以后,再大的洪水也再未进入镇内,十家镇内涝之苦迎刃而解。
    十家镇里有大小商铺四五百家,人口达十万之多。
    口口
    商号把大小七十二条街巷,横竖三十六条胡同挤的满满当当。
    而作为府衙所在地的伏阳城,人口也不过区区五六万人。
    十家镇外的伏水河上,整日船舢如梭、百桅如林、千帆竞扬;
    码头上下货堆卸如山,镇内车马如潮熙攘鼎沸。
    景德镇的瓷器、苏浙的海盐、杭州的丝绸、湖广的大米、关外的皮货,豫中的棉麻、本地的白酒、福建的茶叶,
    在十家镇都曾经是响当当的买卖对象。
    南货在汉口集散后,装船沿汉水逆流而来。
    北货用骡马、骆驼和大车,从洛阳或开封通过陆路运来,全部在十家镇钱货易主。
    交易完成后,北货装船南下,南货装车北上。
    南船北马,水陆转换就在十家镇完成。
    首发&:塔>-读小说
    十家镇内的街市胡同,同样可谓泾渭分明:
    山货街专营山货,茶市街专营茶叶,瓷器街主营瓷器,铜器胡同专营铜铁器皿,
    骡店街皆为骡马大车店,麻花街专门经营小吃食品。
    鼎盛时期的十家镇,药材月销售十万余斤,木材日成交千余方,粮食日成交十万余斤。
    镇内的四十八家过载行,通宵达旦的装卸货物,才能保证按时完成交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做生意也一样啊!”
    郭修安感叹道。
    当年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的瓷器街,如今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瓷器街全长虽然只有三百多米,但因为紧挨着伏水河上的南码头,是嘉庆年间最红火的行当。
    满街汇聚着官窑、汝窑、定窑、钧窑等各大名窑的瓷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从普通的家用瓷盆、瓷碗、瓷碟、瓷盘,到流光溢彩的花瓶古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春夏秋冬不分昼夜,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而到了咸丰年间,白莲教起和太平天国之乱席卷楚赣闽浙,南北商路也随之阻断;
    而同治年间的捻军之乱,更是肆意劫掠瓷器街,火烧山西会馆,又给十家镇当头痛击。
    平复捻军后,经过十年的恢复,十家镇的繁华才迎来第二春。
    利润丰厚的茶叶、药材、白酒、棉布、票号,逐渐成为十家镇的当家行当;
    而粗重的瓷器、昂贵的丝绸、薄利的粮食、遥远的皮货等行业逐渐萧条。
    郭修安二十多年前离镇回乡后,他便很少来镇上;如今再入十家镇,心中不自觉的翻涌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
    他不自觉的扬鞭催促,急匆匆的赶着牛车从瓷器街转到骡店街。
    骡店街倒是川流不息、热闹依旧,只是难现二十年前的鼎沸之势。
    十家镇行会众多,有“十大行”和“十小行”之分。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十大行即为茶行、药行、酒行、盐行、粮行、棉行、木行、染行、食行、银行,这些都是日进斗金的行当,主要有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的商号经营。
    十小行则是过载行、粉行、铁行、瓷行、烟行、油行、丝衣行、皮货行、山货行、大车行,这些行当中利润丰厚的也大多由外省商号经营。本地人最多也就是经营酒肆客栈、车行骡店等薄利行当。
    正所谓:“外地人吃肉,本地人喝汤”!
    骡店街的店铺主要是过载行,商号不多,但前店后仓,门面都很大。
    过了骡店街就是西茶市街。
    茶市街自然都是茶行,福建的红茶、湖南的蒲茶、湖北的帽盒茶,商号栉次鳞比,一家挨着一家。
    山西茶商在同治年间重新打通了南北商路,还开辟了“万里茶道”。
    茶商直接在福建和湖广圈山种茶,在库伦和恰克图设店贸易,把茶叶生意延伸到了茶山和蒙俄。
    而在十家镇,茶行也是近三十年来最赚钱的行当。
    过了茶市街就是帽儿胡同。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帽儿胡同也不长但街面宽阔,像一个草帽倒扣在西茶市街,故名“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只有两家车马店,郭家的“裕丰”车马店就是其中的一家。
    当年郭修安被郭敬祖招回三家营后,他就把车马店交给店里的大伙计蒯增林经管。
    二十多年来,蒯增林一直是裕丰车马店的掌柜。
    三年前,郭修安打发儿子郭治清过来车马店当伙计。
    一直经管裕丰车马店的掌柜蒯增林,以为郭治清是来接管车马店的,就悄悄留了一封信,然后卷了铺盖“辞东”了回老家了。
    郭修安得知蒯增林辞东后,带着厚礼亲自跑到蒯掌柜的老家泗水街。
    郭修安对蒯掌柜说:
    “蒯大哥你误会了!我让治清这个毛头小伙儿来店里,不是来当掌柜的,而是来给你当伙计的!”
    郭修安当着裕丰大车店所有伙计的面,让郭治清跪在蒯增林面前行礼拜师。
    口口
    郭修安明言,蒯增林还是裕丰车马店的掌柜,郭治清只是店里的打杂伙计!
    蒯增林悠不住郭修安的诚意,便答应再在裕丰帮衬几年,等郭治清历练的差不多了再辞东归乡。
    为了留住蒯增林,郭修安不但给蒯掌柜加了工钱,还翻倍了年底的红;
    他又把蒯增林的妻儿也接到镇上,安排小蒯在车马店当了个跑腿的小伙计。
    裕丰车马店的“辞东”的风波,才算翻了篇。
    除了在帽儿胡同的裕丰老店,郭修安当年在镇北的十八里铺,还开了个分号。
    镇里的老店主要供茶行的船队和驼队,谈商叙意、装卸货物;
    而十八里铺的分号,主要招待赶不上入镇落脚的客商和旅人打尖住店、歇息补给。
    郭修安把牛车交给门口迎客的伙计,撩袍抬腿便进了前店。
    蒯掌柜拿着杆秤,在柜里给郭治清讲秤上的“理儿”(秤文化)。他看到老东家来了,赶紧放下秤杆迎了上来。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郭修安赶紧脱帽拱手说:“蒯大哥你接着教、往下讲!”
    老东家不见外,蒯增林讲的就更卖力了:
    “咱们接着说这杆秤:
    满身花纹影如蛇,
    空闲日子墙上挂。
    千斤万但肩上过,
    一五一十不虚夸。
    这几句话说的就是咱手里的杆秤。
    杆秤不论大小,都是秤不离砣。
    秤杆又叫“衡”,上面镶满秤星;秤砣又叫“权”,是按天上的轩辕星表意而来的。
    读者身份证-
    “权衡轻重”这个词说的就是杆秤。
    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要求天下“一法度衡石丈尺”,也就是要统一度量衡。
    丞相李斯按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同时定下了十六两为一斤、八两为半斤的杆秤标准。
    咱们常说的“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郭修安在一旁边听边不住的点头,心里感叹:
    “把老蒯留对了,要是没有他,这车马店估计早垮了!”
    蒯掌柜接着说:
    “这十六星可是大有讲究:北斗七星代表天罡,主生杀执生死;
    南斗六星代表地罡,主生灵执正道;
    福禄寿三星代表神罡,主福寿执吉凶。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说的就是这个儿。
    从秤头到称尾,头一星叫定盘星。
    在不称东西时,秤砣放在定盘星位置,提秤悬空秤杆是平的,俗称‘秤平斗满’。
    定盘星代表天上永不可移的北极星,是天地良心的位子,也是公平买卖的起点。
    咱们买卖人,到啥时候都不能缺斤少两!
    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得罪的就是天上或地下的神明。
    所谓‘秤上亏心损阳寿,秤平斗满是好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1361/8160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1361/81608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