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第一章 博望侯张骞 汉武帝元朔元年,阿姆河(妫水)畔。 一片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坡上放牧,平坝里,良田相接,麦浪翻滚,勤劳的人民在田间劳动。 从葱岭留下的妫水,流贯月氏,流经康居注入西海。 草原上,有一个巨大的穹庐。 一位身着蜀绸的俊秀少年正静静地看着草原上流淌的小溪,来回巡视的牙兵披着盔甲,手持箭矢守护在一旁,警惕十足。 这位少年是一位大月氏贵族,如今贵霜翕侯的第三子,地位显赫。 公元一二世纪,整个世界有四大帝国,罗马,安息,贵霜还有大汉。 而这里的贵霜正是贵霜帝国前身,还未发达的时候。 秦末汉初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横空出世,大月氏其时,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强,轻匈奴,大败,大月氏被迫从敦煌祁连一带退出。 大月氏西迁到了地势平坦,文化比较发达的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把原来游牧于这里的赛众人驱逐到西南方。 可惜匈奴紧追不舍,冒顿子老上单于统治时期,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再次西迁,一直到达了这里。 别看大月氏在东边儿不行,在这里可是武德充沛。 妫水南侧,正是中国史书记载的大夏:“其俗土着,有城屋,与大宛通俗。无大王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余万,其都曰蓝氏城。” 有了大夏的资源,大月氏也活得有滋有润。 草原开春之际,一片欣欣向荣,本该令人高兴,可惜少年眼中的忧郁之色化解不开。 “啊~” 一声长啸陡起,湖边的骏马受到了一丝惊吓,声音传的很远,逐渐洇灭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作为一名研究西域的普通人,曾也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但真来到此处,孤身一人,心情不免有些惶恐和不安。 已经适应了两个多月,他才渐渐稳定下来:“唉,既来之则安之,以后我就是阿弩缇了。” 【主角具有汉族血统后面会引出来,主角暂时不知道】 大月氏本行国,逐水草而居。 大月氏征服大夏后,安稳下来,朝着农耕文明发展,因此重新调整制度,下建五翕候,各镇一方,而大月氏王庭则仍在妫水北岸。 五翕侯虽然厉害,但也要受大月氏王庭的命令。 作为贵霜翕侯的三儿子,阿弩缇已经在大月氏王庭待了将近一年之久,名义上是保卫大月氏女王,实际上是作为人质。 不过也有个好消息贵霜翕侯子嗣众多,老四也到了年龄,马上就要替换他来到这里。 他也要即将返回妫水南侧的贵霜,建立自己的势力。 根据大月氏的规矩,大月氏王族血脉年满十五岁都有资格开帐,帐是草原部落的“户”,在草原上上百帐则可成为部落。 “三王子。”远处传来喊叫声,只见一个贵霜勇士策马飞驰而来,至近处,干净利落下马跪地禀告道:“三王子,贵霜传来消息,四王子走路不小心摔倒,卧病在床,恐怕一时不能来王庭,翕侯有令” 这位大汉神情紧张,话语吞吞吐吐,眼睛上瞟,小心翼翼的看着阿弩缇的脸色。 走路摔倒,真是一个好理由,阿弩缇的嘴角泛起冷笑,分明就是不想来,虽然大月氏王庭的规矩定了,但规矩毕竟是人定的。 休靡二王子已经在王庭多年,一点回去的希望没有,毕竟,谁让休靡的大王子从中阻扰呢。 “说。”阿弩缇淡声道。 “翕侯的意思是让您再多待些时日。” 阿弩缇拳头握紧了一些,俊秀的面颊有些阴沉,过了片刻,他深吸了一口气,双眸闪过一道精光:“好,我知道了,下去。” 精锐勇士退下,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刚刚舒缓的心情,立马就被泼了一瓢冷水,阿弩缇大喝一声:“把汗血宝马牵过来。” 一旁立马有一位士兵牵过来一匹高大的汗血宝马,这匹马来自西北侧的大宛,是大月氏女王所赐,平日里阿弩缇十分珍爱,可惜今日,却没有心情。 他熟练上马,牵着缰绳,大喝一声:“驾!” 汗血宝马得到命令,马蹄一蹬,犹如箭一样飞出去。 周围的牙兵也匆匆上马,追赶而去,护卫在两侧。 耳边的风呼啸,阿弩缇双眸盯着前方,手里牵着缰绳,双腿夹着马身,肆意地在草原奔驰。 中亚的草原和匈奴一比,更加的辽阔,草也更加肥美。 草原上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阿弩缇也不例外,五岁上马,把岁就可以熟练地骑马,这一切扎进了骨子里,仿佛成了天性。 纵马飞驰于草原的感觉,让阿弩缇产生了一种征服的欲望,大丈夫理应骑马争天下,一时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速度渐渐停了下来,大月氏奢华舒坦的日子,让这具身体有些荒废,双腿内侧有些酸痛。 接下来应该重拾武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三王子,前面有人。” 左侧的一位牙兵大喊道。 其他的牙兵已经掏出箭矢和武器,一旦来者不善,就迅速发起攻击。 跟随过来的牙兵不到二十骑,但都是贵霜最精锐的士兵,哪怕面对乌孙国和匈奴的精锐也不会退怯。 来者并不多,约有七八人左右。 因此阿弩缇很淡定,他远望着来访的“客人”,很快,双方的距离不足五米。 “你们是什么人?” 一位牙兵上前,大喝道。 阿弩缇眼神停顿,目光落在了来客中间,牵着缰绳的手不禁握紧,面颊上露出一丝激动之意,这让周围对牙兵有些诧异,不知发生什么事情了。 “我们是康居国王的使者,特来送大汉的使臣。” 阿弩缇身边的牙兵互相对视一眼,康居国大家都十分熟悉,但这大汉又是从哪里来? 他们望向三王子,然而只见三王子的目光直勾勾的看着对面儿的使臣。 “大汉使臣”这句话犹如黄钟大吕敲击在阿弩缇的心间,他吐出一口浊气,喃喃道:“博望侯张骞。” 第二章 大月氏女王 面对史书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阿弩缇很难心中不起波澜,尤其是张骞的事迹,更是让人动容。 囚困于匈奴十年之久,亦不忘国家使命,真乃是大汉风骨。 作为一名汉家儿郎,他岂不激动! 张骞的面容并不帅气,他骑着马匹,身体瘦弱,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双颊微瘦,但双眼炯炯有神,自有一股精气神,令人难以忽视。 张骞左手持汉节,那汉节有些破旧,若不知道含义者可能会把它仅仅当做一根破棍子,阿弩缇却深知,那是张骞的“命根子”,也是毕生意志所凝聚,更象征着大汉。 阿弩缇缓缓抬起手,牙兵们迅速收起武器,他道:“可是大汉的使者?” 张骞有些惊讶,眼前这位少年说的却是汉语,虽然发音有些别扭,但他确信是大汉的语言。 他望着眼前这位贵族少年,从其打扮来看,应该是大月氏贵族无疑,可是,他怎么会说大汉话? 来的一路上,他到达过许多国家,除了匈奴和西域一些小国家,有少许人精通汉语。 但是到大宛之后,再无任何一人能习得汉语。 所以听到熟悉的语言,张骞稍微愣了一下神,而且他感觉少年的目光中似乎有一丝激动,这让他有些摸不到头脑。 跟随阿弩缇的大月氏牙兵也是满脸惊讶,他们根本听不懂三王子说的是什么话,是一种从来没有听的话,非希腊语,也非塞种语言。 张骞双手拱起道:“汉使张骞,奉汉朝皇帝命令前来拜见大月氏国王。” 阿弩缇嘴唇翕动几下,知道刚才自己有些激动了,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我带你们去,跟我来。” 阿弩缇清凉的目光落在张骞一行人上,张骞并不是一人而来,他左边有一位男子,紧靠着张骞,做守护的样子,其忠心耿耿的样子,身份呼之欲出,正是堂邑父。 堂邑父,本匈奴人氏,战败被俘虏后加入汉军,陪同张骞出使西域,生死不弃,凭射技射野兽为二人充饥,可以说,没有他,那张骞很难凿空西域。 瞧阿弩缇一方并没有恶意,张骞一行人缓缓前来。 这里正好位于康居和大月氏的边界,正好被一道山口隔离。 张骞等人也没预想到刚过了山口就碰上了大月氏的人。 张骞第一时间并没有追问任何问题,反而是请阿弩缇稍等一下。 然后阿弩缇便看到张骞跳下马,手持汉节,面向东方跪下,抽泣地说:“陛下,臣远在万里之外向您禀奏,汉使团11年之后,进入了月氏国。” 说罢失声痛哭,向大汉方向磕拜。 阿弩缇也眺望东方。 大汉,给了一个民族尊严。 正是一代代张骞这样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言壮志。 —————— “三王子的汉话是从哪里习得?” 双方结伴相走,张骞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一旁的堂邑父也把目光投向了阿弩缇。 阿弩缇道:“吾等祖上本是祁连山人,曾经和你们打过一些交道,后来搬到了这里,有一些老人会说一些你们的语言,机缘巧合之下我学了一些,不过可能有些不太流利。” 张骞精神一振,这是一个好消息,大月氏竟然和中原有一些渊源,双方有过沟通合作的基础,瞬间张骞对此行的任务期望值大大增高。 他连声问道:“请问贵国说大汉语言的多吗?” 阿弩缇摇摇头道:“不多,可能超不过10人之数。” 【后面打脸了,他并不知道说中原话的比这多。】 张骞:“” 这是一个坏消息,他心中叹了一口气,离开的太久,已经忘了祖先根基。 “你说的不错,但似乎不是长安官话,更不像是南方诸郡的语言,但细细辨别,还是能懂意思。”张骞勉励道,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会说大汉话的胡人,不能打击其自尊心。 汉语经过千年演变,文字大部分保持了原样,但是发音有了不小变化,阿弩缇以前专门研究过一些上古发音,但毕竟是学习,肯定和张骞认知的官话有出入。 接下来的时刻,双方并没有过多聊天,毕竟是初次见面,没有多么熟悉,阿弩缇也不知说什么是好。 骑马奔驰,很快就能看到大月氏王庭的轮廓,虽然目前已经征服了大夏,但大月氏王庭仍在妫水北岸的大草原上,紧挨着锡尔河一侧。 “请汉使在此等待片刻,我去禀告给女王。”阿弩缇下马道,有吩咐身边的亲兵:“好好看守,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放任何进来。” “是,三王子。”亲兵单腿跪地道。 张骞等人被安排到了一件营帐中,阿弩缇则走向中间最豪华最大的一间穹庐。 周围的看守很严,哪怕是阿弩缇也得经过搜查。 张骞一行人暂时安顿下来。 “这位三王子似乎对咱们很热情,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张骞低声道。 “甘父,你感觉呢?” 一旁的堂邑父道:“郎将,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刚才见面的时候,他听到咱们是来自大汉的使臣,明显情绪有些波动,虽然后面竭力掩盖,但仍能看出来,尤其是他会说大汉话这件事情,十分怪异。” 能够出使的使者,哪一个不是能言善辩,察言观色的高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此时的阿弩缇感觉良好,丝毫不知已经引起了张骞等人的注意,阿弩缇看到张骞等人,脑海里回想起电视剧汉武大帝和河西走廊,就不禁热血沸腾。 “阿弩缇来了?让他进来。” 在外等候片刻,帐内就传出一道柔声,正是大月氏女王。 大月氏还保留着一些母系社会的习俗,允许女人当国王,上一任大月氏国王刚刚去世,他的妻子成为了新一任的女王。 “阿弩缇见过女王。” “起来。” 帐内极其大,差不多有六百平方米左右,地面上铺着来自安息的鲜艳的红色地毯,燃烧着大夏进贡而来的异香。 大月氏女王戴着一层面纱坐在装饰着珠宝的金色椅子上,虽是新王,但无人敢轻视。 第三章 张骞之辩 “阿弩缇,你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可是我无法为你做主,毕竟这是翕侯自己做出的决定。”大月氏女王嘴唇轻启,新王刚刚登基,还需要依靠五翕侯的力量来巩固地位,所以不愿为了阿弩缇得罪贵霜翕侯。 贵霜翕侯自己做出的打算,阿弩缇不禁有些心寒,明明都是他的亲生儿子,未免差距有些大了。 老大是长子,受宠是可以理解,老二的母妃是康居公主,子凭母贵,而他位于老三,不上不下,还没小的得宠。 一切都是实力,他要变得强大。 “女王,我不是为自己而来。”阿弩缇轻声道:“康居国派来了两位官员,护送远方而来的大汉使臣前来。” 大月氏女王:“大汉使臣,快请。” 以前虽然没有打过交道,但早已耳闻,东边有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没想到居然有使者前来,初闻,大月氏女王很惊讶。 张骞和堂邑父走进穹庐,周围的士兵手持亮闪闪的刀剑,而他二人面不改色,神情淡定,闲云走步。 阿弩缇站在大月氏女王一旁,露出一丝欣赏和敬佩,人以貌相,单凭表现而言,张骞二人也是极佳,穿着虽有些褴褛,但丝毫不损大汉国威。 张骞执着汉节,向大月氏女王行礼:“汉使张骞,拜见女王。” 大月氏女王眼眸露出一丝欣赏,打量着张骞二人,不愧是大国使者,行为举止皆有礼仪,不卑不亢。 “你就是汉朝来的那位贵使?” “正是,尊贵的女王,本使转达汉朝皇帝对您的敬意。”张骞说道。 “你们从东方不远万里而来,在这里能见到贵朝使者真令人高兴,请转达我对汉朝皇帝的敬意。”大月氏女王道。 大月氏女王接下来又询问了一些张骞路途中的事情,然后就进入了正题。 “请恕我冒昧!”张骞说:“敢问女王,大月氏国可与匈奴有着血海深仇?” “当然,匈奴杀我大月氏国王,并驱逐我部落于此!大月氏与匈奴之间仇恨不共戴天。”大月氏女王说道。 对于大月氏与匈奴的恩怨情仇,阿弩缇也大概了解一二,研究西域使的时候,也曾感慨不已。 大月氏和东胡曾是草原上的霸主,尤其是大月氏,控弦数十万,却被匈奴击垮,仓皇而逃。 帐内张骞愤怒的叙述着匈奴的罪恶,表示两国人民感同身受,但阿弩缇却知道,仇恨是仇恨,可惜大月氏最终也不会答应。 “女王与匈奴有血海深仇。”张骞说,“现在匈奴人也不断侵犯我汉朝边境,汉朝皇帝正在反击匈奴,皇帝派我出使贵国,希望我们两国能够结为同盟,左右夹击我们的共同敌人——匈奴!” “你就是为此事而来的吗?” “不错,我朝皇帝认为与贵国同盟,于两国有利,汉朝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而大月氏也可以自由的放牧,享受月神赐予的草原” 阿弩缇侍立在一旁,能够近距离观察大月氏女王的神态,当听到张谦说月神的时候,大月氏女王有明显的神情波动。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张骞,懂得换位思考,对于大月氏来说,稳定的环境和月神赐予的草原是维持部落生计的基本条件。 只有让大月氏女王懂得与汉朝结盟共计匈奴对大月氏的好处,大月氏才可能出兵。 只是可惜张骞来的时机有些不对,大月氏刚刚大败大夏,大夏乃更为富庶之地,而且兵弱,大月氏早已适应了现在舒适的环境,若想让大月氏出兵北上攻击匈奴,那真是一个大问题。 “万恶的匈奴,伤害了我们的国王,逼得我们离乡背井,好不容易搬到了北山(伊犁河畔),刚在那里住了十几年,匈奴又支持乌孙打我们,我们只得再次迁居避难。” “贵国要大举反击匈奴,那太好了,也替我们大月氏出口气报仇血恨,我祝你们旗开得胜。”女王话锋一转,说:“不过,要我们出兵配合,实在太难。这里距匈奴太远,中间还要经过大宛等许多国家,我想告诉汉使,月氏人已经不想看见战争了,和平是美好的,大月氏人宁愿忘记痛苦的过去。” 大月氏女王最后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张骞非常意外,心降到了谷底,但是他不能放弃使命,他上前一步说道:“想当年匈奴人不顾信义,对你们发动突然袭击,迫使数十万月氏人从祁连山举族西迁,途中不知多少人被埋藏在茫茫的大漠和草原,你们在北山落了脚,君臣单于又追到了北山,贵国的前国王就是在那次战争中被匈奴人杀害的,匈奴人凶残至极,将尊贵的国王的头颅做成了酒器” 好狠,这是往胸口上撒盐呀。 阿弩缇已经看到大殿上的一些士兵怒火中烧,一待女王命令,就要持刀挥斩。 大月氏女王面露痛苦神色,夹杂着尴尬和无奈,脸色阴寒下去:“请汉使住嘴!” 阿弩缇常伴大月氏女王左右,知道女王已经有了一丝生气,他连忙向张骞使眼色,可惜张骞的目光没有看他。 这让阿弩缇牙有些疼,张骞的话是把大月氏的悲惨事一丝不剩的全抖了出来,虽然说的是事实,但让人也有些无法接受。 “这样的血海深仇,女王要怎能忘记?张骞反问道:“难道这样的奇耻大辱能够不洗雪吗?” 张骞的话回荡在账内,阿弩缇都有些心神动摇,是啊,不报此仇,天理难容! 他摇了摇头,可惜这是大月氏。 不是所有的国家和人都能以中原的标准来衡量。 “九世犹可复仇乎?” 答曰:“虽百世可也。” 而大月氏连文字都没有的国家,哪里有那么多高深的思想,今日事今日毕,讲究的是今日吃饱,明日再说,生存是最大的问题,若没有张骞到来,大月氏以前的经历恐怕会无人再提。 帐内的一些贵族也震惊了,没有人敢说一句话。 第五章 人前显圣 ps:明天打印合同,邮寄,想投资的赶紧投资。 按照一般的规矩,对待外国来使,都有负责外事的官员专门迎接,阿弩缇代替了他们的职务。 夜晚,阿弩缇在自己的府邸举行宴会。 作为半定居的大月氏,王都建立在 撒马尔罕,它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曾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 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 大月氏来了之后就把当做了自己的王都。 当然,很长时间内,女王经常在城外的巨大穹庐内,说是要保持大月氏的风俗,但这是个表象。 阿弩缇作为大月氏女王的侍卫,对于这些了如指掌,那只是做给外人看的,很长的时间内也会居住在城内。 宴会是在一个地上铺着毛毡的巨大白色石头建筑里举行,筵席十分丰盛,大盘的牛肉,羊肉,大碗的葡萄酒,还有大碗面食。 肉和面食都加了葱蒜的佐料,这是张骞一行人以前从没有见过的,席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蔬菜。 张骞和甘父二人前来参加宴会。 阿弩缇坐在主位上。 “来,我敬贵使一杯。”阿弩缇首先端起酒杯,对坐在一旁的张骞二人示意道:“二人不远万里前来,我深感钦佩,来。” 张骞和甘夫也举起酒杯,张骞道:“祝愿两国情谊天长地久。” 众人痛饮。 紧接着,外面缓缓走来一群女子,各个身材高挑,身材样貌迥异与汉人,白种人,她们穿着薄薄的衣衫,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白皙的肚皮裸露在空气中,叫上挂着铃铛,赤足跳起舞来。 阿弩缇已经见怪不怪,这是他养的一支舞女团,阿弩缇放下酒杯:“自从来了这里之后,大月氏人过得好了很多。” 阿弩缇停顿一下,道:“汉使可知这里以前此为何地?” 张骞眉毛皱了皱,这个问题他也早已知晓,不知眼前这位大概率有男风倾向的会说汉语的贵族少年想要说什么。 “塞种人所居住的地方。” “没错。”阿弩缇微微一笑,而后右手一指殿下中的舞女:“汉使可知这些人来自何处?” 张骞有些摸不到头脑,道:“不知。” 阿弩缇嘴角含笑,是时候自己人前显圣了,自己的其他方面可能并不突出,而且目前也无法劝说女王改变主意,但是论一点,其他人远远比不上他。 天下地图,尽在脑中。 这是他作为一位华夏人能给予的最大帮助,希望大汉多知道一点,为华夏做出一份贡献。 “这些全部都是来自于希腊的巫女。” “希腊巫女?”张骞眼睛一喜,又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字眼,耳朵竖起,想要了解的更多,他不怕自己知道的少,就怕不够详细。 “西边儿曾经有一位强大的君主,叫做亚历山大,他统一了希腊全境,并且征服了安息,还有大夏,甚至还南下身毒。”阿弩缇感觉自己就想一个谆谆善诱的伟大先导,别看话不多,但是信息量很足,这一点从张骞的神态就能看得出来。 张骞愣了一下,希腊,安息这又是什么?大夏这个了解了一些,就是大月氏南边新征服的土地。 于是阿弩缇简单介绍了一下希腊,还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故事。 张骞听完之后肃然起敬,道:“这是一个伟大的君主,有类中国。” 亚历山大和希腊能获得这样的一个评价,也足以了,毕竟,在这个时期,大部分像张骞这样的汉朝知识精英分子抱有一种吾为文明,诸皆为蛮夷的心态。 “我不是看不起各位,只是想说在座的都是垃圾。” 哪怕匈奴武力强盛,自诩胡为天,但是胡和蛮夷也逐渐等同起来,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有类中国,和中国差不多在中国史书上,这是对其他国家最高的赞扬,罗马获得过此称号。 张骞又提问了几个问题,阿弩缇都欣然解答,这让张骞兴奋不已,都是珍贵的情报啊,因此张骞看待阿弩缇的眼神也越发柔和,这是一个好人。 “当亚历山大死后,他统治的疆域四分五裂,手下的大将各占据了一块地盘,安息国和大夏国都是从中独立出来的。” “当年有部分塞种人就在咱们目前所在的地方,我大月氏将他们驱逐到南方之地,那些人把大夏国占据,然后呢,我们又南下,继而又统治了大夏。” 总结来说,塞种灭希腊化的大夏,大月氏灭塞种化的大夏,大月氏成为赢家。 这一番抽丝剥茧,复杂而坎坷的关系终于搞清了,张骞都感觉有些费劲,头头道道太多,不过也从中了解了更多的事情。 “那身毒是那里?” 阿弩缇微微一笑:“汉使今日可见我穿的衣服眼熟吗?” 这么一说,张骞就立马注意到了,他脱口而出道:“蜀绸,来自汉朝。” 阿弩缇:“汉使没有说错,就是蜀绸。” 张骞脱口而出道:“怎么可能?我汉朝的绸缎怎么回来到这里。” 阿弩缇也知道藏拙,不能傻乎乎地全抖搂出去,毕竟自己的身份还是一位大月氏贵族少年,自己的见识其他人都知道,而且眼下说不定哪个就是大月氏女王或者自己那位父亲的探子。 “这是来自身毒,身毒地处大月氏东南侧,据说是他们从其他地方搞到的货物。” 大月氏在大汉以西,有万里之远,而身毒在大月氏东南方,这张骞连忙说道:“那身毒距离这里多远?” 阿弩缇:“有很远的距离,不清楚。” 张骞略有些失望,不过迅速恢复常态,心里念叨打算,身毒看来在汉朝的西南方,既然能有来自汉朝的蜀绸,那就说明有货物通道,回国定要禀告陛下前往蜀中探索。 今天聊的话题够多了,想必足以让张骞消化一段时日了,阿弩缇拍拍手,接下来就是放松的时刻。 又一队女人走了进来。 女王和大且渠不得不说的故事【上架感言】 “大且渠,你要干什么?” “女王殿下,您别怪我。” 大月氏女王向后退去,大且渠拿着鞭子紧逼。 “你这是欺君犯上!” 大且渠笑的很诡异,红唇勾起一丝弧度。 “明天就要上架了,你订阅吗?” 大月氏女王颤声道:“不订又怎么样?” 啪! 清脆的鞭子声响彻在殿中。 “不订,也没什么事情。” 大月氏女王看看黝黑发亮的鞭子,抿着嘴唇,有些委屈道:“我订阅!” ~~~~~~ 明天中午十二点上架。 首先,肯定要感谢《入关新美洲》跟过来的各位忠实书友,让书的起步高了很多,谢谢各位继续支持! 第二,感谢编辑青舟老大,试水早,给的推荐也不少,现在六频上,虽然没有爆了三江娘,等下本书,一定爆! 第三,感谢众多大佬的打赏,打赏人数太多了,曾经列过一次,后续又有许多人捧场,列出来估计用个上千字。 这次就不列了,深表感谢! 上架肯定要卖惨了,否则各位老爷怎么能订阅? 我可惨了,惨的额。 好,我很普通,又那么自信。 有能力捧场的书友就捧场,没能力的看个视频给个首订,或者求你了! 也没啥想说的,定个目标。 首订300。 明天估摸更新三章,多五十加一章。 还欠龙岈书友一章,等上架必还。 得改改加更条件,打赏累计五千加一章。 不论是否有缘一起走后面的路程,都祝大家及家人身体安康,学业进步,事业有成。 最后,祝国泰民安,愿吾辈实现中华复兴! 第278章 身毒风云 西域纷争不断。 大明并没有停止住步伐。 身毒,源源不断的大明士兵在娄爱国的指令下,向着身毒腹地进发,没有同巽伽王朝发生争端,而是沿着李延的攻击路线继续前行。 因为已经有过了铺垫。 虽然经历过许多小规模的战乱,大名的铁蹄还是踏破了身毒河畔。 顺着河流,很快就将两岸的土地纳入了管辖范围,吞并速度最快,令人震惊,无任何一势力可以阻挡。 身毒河下游一座城池。 大明的日月龙旗高高飞扬。 因为人手的缘故,这座城市中的大明士兵并不多,也就十几个人。 十几个人就掌控了整座城市及周围的乡下部落。 随着大明的逐渐深入,渐渐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前身毒西北部地方,居民说的身毒方言和喀布尔等地的语言几乎没有差别。 可是,身毒的语言五花八门。 尤其是各地部落纷繁复杂,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限制大明发挥力量的重要因素,就是语言。 征服了一个地方,因为语言不通,也无法实行有效管控。 因此,大明的管控地区多为中心城池,偏远乡村还维持着以前的布局。 一个名叫罗布吉吉村落中。 “想不到那些大明人如此厉害,没花费多长时间,就把这些地方一一征服,把我想做的事情都完成了。” “我们不需要灰心丧气。” “他们只是一时猖狂罢了,我们需要调动人们的情绪,一定能把这些可恶的侵略者驱逐出去。” “可是,太难了。” 两名男女正在交流中,正是逃脱的密拉特王朝的塞王和长公主。 塞王已经剃了光头,和以前大不一样,长公主则是一身男装,然而胸脯鼓鼓的,让人一眼就能识破真面目。 长公主抿着嘴唇,也知道驱逐侵略者的难度,尤其是这一方土地,佛教昌盛,可恶,大明侵略者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人物,竟然和当地的佛教寺庙达成了协议。 佛教主动出面帮着大明安抚。 这一招很有效果。 毕竟,许多身毒人都十分的相信佛教,从骨子里认同轮回。 现在这一方土地,已经开始流传,大明的皇帝乃是佛教的转轮王,是护法名王阿育王的轮回转世。 这个传言是一道大杀器,让底层百姓高呼大明来了,天下就太平了,人们就幸福了。 在阿育王后半生,也就是“白阿育王”时代,他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 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 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印度。 哪怕孔雀王朝已经消失在历史中。 阿育王的名气一直流传在广大土地上,从大明的所作所为来看,尤其是李牧之身上的个人独特神迹,增加了众人的信任感。 塞王的眉头紧锁,苟延残喘了多日,跑到了这里,终于暂时获得了安全感,可是待遇大不如以前。 从高高在上的国王。 到如今的丧家之犬。 他心中充满了莫大的愤怒。 更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不止大明士兵听不懂当地语言,塞王也是两眼摸瞎,同其他人无法交流。 只有长公主勉强能够做到交流。 若不是两人出来的时候,带着亲卫,能否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 两人谈话的时候,村落里开始来人了。 “这是干什么的呀?” 一些村民好奇的看着,不敢走近,心中的好奇又驱使着他们探索。 众人交流个不断,也无法猜出目的,村中的长老主动出头,与士兵交恰。 “这段时间村子里有没有陌生人前来?” 几位士兵懒洋洋地问道。 上面逼得太紧,他们才跑到村落中问一问,听说是几个罪犯,这么大的地方,想要找个人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们也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这么多村落都一一走过来,也没有见到过,他们问完之后就下意识地离开,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村中的长老目光闪烁,胡须微颤,喉咙鼓动一下,咽了一口唾沫。 “好像有几个。” 长老激动地说道,一股嫉妒的心里滋生出来。 前些时来了一些人,自称是逃难而来的,投奔了村落的一家人家。 按照当地的习俗,每家来了之后,都要和长老们汇报一下,有时候给几笔钱财,或者一些好处。 这都是约定成熟的事情。 每年都有这样的例子,其他地方混不下去,人们就开始追逐求生的本能,前往其他地方谋生活。 凭借着这些仅有的权利,他在这里混的也十分好,风生水起,十分的滋润,可是那些来的人,竟然什么都没有表示,他等了许久。 后来都是主动上门。 这一上来就让他看上了那名丰腴漂亮的女子,虽然是男装打扮,但逃脱不了他的法眼。 他主动提了一个自己看来小小的要求,只要那位妇人同自己睡一觉,他就愿意帮助他们在这里扎根。 以前类似的情况不少。 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种情况,就说现在这个村落中,有好几家都有他的私生子,那又怎样? 不还是好好的生活。 看见之后还要笑呵呵的向他问好。 女人嘛,哪里有什么地位? 天生就是让男人用的。 可是,这一次却碰壁了。 他被人狠狠的打了一顿,差一点就被打死了,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之久,现在刚刚好了。 所以听到士兵寻找陌生人的时候,他就快速萌生了一个想法,栽赃嫁祸。 哼,这就是和自己做对的后果。 “你确定?” 他连连点头。 几位士兵脸色也是一变,懒洋洋的神色立马消失不见,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啊,难道真让他蛮几人遇到了? 为首的一位戴着长沿帽的身毒士兵,快速带着长老走到了偏僻的地方。 “咱们这个村子里真有陌生人前来。” “有。” 长老咽了一口吐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决断:“他们的人还不少,为首的是一位男子和一位女人,应该不是夫妻,跟着她们的人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来了之后也不会说这里的话,平日里鬼鬼祟祟的。” 几位身毒士兵眼中一喜。 感觉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得来真是全部费工夫啊。 他们按耐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而后,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几个人开始回去报信,而后再长老的带领下,两个人去偷偷摸摸地确定一下。 “不好了,来人了。” “谁来了?” 塞王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望着急匆匆跑进来的士兵。 士兵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全叙说一遍。 长公主立马严厉道:“快走,他们应该发现咱们了,来的比我想象的要快。” 他们刚动身不久。 就遇上了前来侦查的身毒士兵。 双方打了一个照面。 “就是他们。” 村中长老高呼一声。 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 脑海中充斥着激动,下一刻就头身两端,被长公主砍下了脑袋。 跟着跑来的身毒士兵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干净利落的被杀死了。 密拉特塞王和长公主,对于如今的大明并没有多少危害,娄爱国也并没有多少的重视,只是简单的吩咐了一下。 娄爱国坐在白沙瓦的城主府中,忙碌着各项事宜。 接任后的工作十分的繁忙。 不仅梳理以前的各种事情,还要开始进行战后的建设。 这是一处巨大的办公室。 和后世的会议室有几分相似之处。 下面坐着许多人,娄爱国坐在主位上,听着下属的各项汇报。 “从关外最多能够调派136名官员,西京那边已经明确表示,接下来的时间无法援助,他们那边正在进行建设,也缺乏大量的人才,至于内阁已经同意的教师计划,也需要等待,暂时轮不到白沙瓦。” “将军,我这边收到的消息是工部也没有太多的耕具,尤其是这两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铁具,打制的器具数量并不多,朝廷的意思是等一等,他们已经开始向其他地方购买了。” “我这边呢,是内阁拟草的决议,关于关于加大对土地清理和惩治潜在造反势力的事情,这方面我已经和许多各地负责人说了一下,但是下面人都表示有些困难,尤其是土地清理,这是一笔糊涂账,有的根本理不清,需要大量的人。” 身毒土地很少有地契,大多数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再经过战争,免不了一些人说谎话造假。 可是,大明需要应对的事情太多,无法抽调大量的人专门处理这件事情。 听完大家的汇报之后。 娄爱国沉声道:“我知道大家面对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尽量去帮忙,咱们大明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内阁给我的命令是实行军官化,分阶段区域处理。” “把地方按照亲疏远近,划分几个不同的办法,对于距离远的,战略意义比较低的,可以暂时抽调会回军队,只要维持表面的统治就可以。” “像是白瓦沙,密拉特王朝则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要依靠军队施行管控,不用按照国内情况设置官僚,一切依照军队的方法来。” “我看了看,大致可以分为四块,接下来就要围绕这四块土地,实现不同政策,区别对待。” “还有,我不管其他的各种问题,把我的要求发给朝廷,必须多拍一些官员前来,这些并不够。” 娄爱国严肃的说道。 下面的一位将军挺直了身子,露出苦涩的笑容:“是,将军,我会继续像朝廷反应。” 娄爱国又和大家交流了一会儿。 敲定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把握好大方向。 “争取一年内恢复原先水平,两年过后,不需要朝廷援助,三年过后可以反哺朝廷,因此接下来的时间至关重要,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做好了,朝廷忘不了大家的。” “好了,散会。” 娄爱国站起身来,和老程一起离开。 “挑选的怎么样了?” 老程:“差不多了,已经大致挑选了300多个人,接下来就是选个日子,为他们盖章确认身份了。” “那就好,陛下提过,好的带头效应能起很大的作用,希望这些人能起到一个示范的效果,关于政策方面,有什么进展吗?” 老程摇了摇头:“如果粗暴的把这些人都归为大明人,那就有些对不起早早投降我们的人了,所以内阁那边也正在讨论,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既可以维护大明人的利益,也能把这些人纳入统治中,增加对大明的归属感。” “初步意见是,普通百姓要经过5年的审查期,在某些方面中,和大明人产生一些不同,让他们愿意并且有想法成为大明人。” “对于立功卓越的人才,可以减少期限,这一切都没有定下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者搞一个试点了。” 老程这段时间也是十分的忙碌,人眼看着就瘦下来了,一个人掰成两半当两个人用,他和娄爱国可是操碎了心。 娄爱国长出了一口气。 “也不用太过着急,慢慢来,巽伽王朝派人前些日子送来了东西,表示祝贺,也不知道是否真心,前线传来消息,巽伽王朝防线松懈,似乎一点也没有防备。” 老程砸砸嘴:“可惜了,我发觉这些身毒人有一点让人钦佩。” “哪一点?” “脑子太直。” “傻?” “差不多。” 娄爱国哈哈大笑:“那才好呢,你见过陛下书房的地图吗?” 老程摇摇头。 “那上面可是把巽伽王朝列入了第二个攻击目标,若不是突然西域那边传来消息,现在我觉得陛下都敢亲自带队灭了巽伽王朝。” 老程点点头:“陛下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抓到了?” 娄爱国诧异地放下手中的刀,扭过头来:“把人带到白瓦沙,我要亲自看看,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可能是报酬太丰富。 塞王和长公主没有逃脱,被俘虏了,长公主本来可以自杀,可是后来了解了一件事情暂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