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病骄女帝》 第1章 重生 大宇朝元治三年一月初 一月的江南城寒风呼啸,湿冷入骨。 江南城姜家老宅 一个高声尖利的声音说道: “你们这些贱婢是怎么服侍人的,统统拉出去发卖了。” 然后是一片低声的呜咽哭泣声。 公西月有意识的瞬间,听到的就是这句话。 她努力挣扎着动了一下,发出微弱的声音:“先别……” “平乐,你醒了?” 伴着惊喜的声音,一个头上插满珠翠的妇人俯下身来。 公西月的鼻端传来一阵浓郁的脂粉味,虽然不是劣质的香粉味,但味道太浓仍是呛人。 公西月将头微微侧了侧,“别发卖。” “好、好、好,只要你醒过来了什么都好说。你不知道,昨晚你高烧不退,人一直昏迷着,方大夫说如果今早再不醒的话就危险了。” 公西月全身绵软无力,但脑子里却有着两个人的记忆。 可不是危险吗? 原身姜平乐已经因为一场风寒去了,现在活过来的是她公西月。 公西月,是宇文煌追封的慧敏皇后。 现在是大宇朝元治三年,皇帝叫宇文煌,是大宇朝第一任皇帝。 公西月醒过来了,那妇人冲着跪在地上的丫环骂道: “你们都是死人吗?小姐醒了也不知道服侍。要是小姐再有个好歹,一定把你们全都卖了。” 公西月叹道:声音真是刺耳啊!不过还能听到人说话,这感觉真心不错! 一群丫环都从地上爬起身,其中一个过来慢慢扶着公西月坐起,另一个丫环倒了一杯温水递了过来。 “小姐,先喝点水。” 从姜平乐的记忆得知,这个扶着她坐起的温柔丫环叫三七,那个倒温水的丫环叫细辛。 这两个是姜平乐的大丫环,是陪着姜平乐一起长大的,姜平乐生下来体弱,她的母亲柳氏便在服侍她的人身上费了很多心思,不仅挑的是成熟稳重之人,挑好后还专门请人调教过。 但丫环服侍得再好,也奈何姜平乐的身体实在是太弱,一场风寒就要去了性命。 温水下肚后,公西月的精神好了些。 她医术精湛,不用摸脉都知道目前这命是保住了,但想要身体好转仍需仔细调理。 “小姐,这是昨晚方大夫开的药,说你醒来后可以喂你喝。” 细辛端过来一碗药,想是早已熬好一直温着的。 公西月喘了口气,“药方给我看看。” 虽不明白小姐为什么要看药方,但细辛仍是拿了过来摊开给小姐看。 公西月看了一下,这方子不错,但用药都是选的名贵药材,不是最适合她身体的。 她能开出更适合的方子。 公西月吩咐道:“我开个方子,拿笔记一下。” 一直伫在一边的妇人这时又开口了。 “平乐,不要开玩笑,你懂开什么方子?这个方大夫的父亲曾是前朝太医,医术是祖传的,在江南城顶顶有名。” 难怪了,太医院出来的方子,自然都是以贵重药材为主。 细辛看了那妇人一眼,没敢去拿纸笔。 没有力气在这个时候和人争执,这药效果也还不错,先喝着这药。 喝完药后,公西月又沉沉睡去。 再醒过来时已到午时。 见公西月醒了,一直坐在床边的三七连忙扶着她坐起,细辛则端了米粥过来。 喝了小半碗米粥,公西月感觉又好了些。 姜平乐的身体弱是真弱,但也与她平常不爱动有关。 姜平乐生下来就体弱,家人生怕她冻着、累着,成天关在屋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长久以往,正常人都会生病,何况本就病弱之人。 喝完粥后有了些力气,公西月让细辛拿了纸笔过来。 她缓慢地报出一个方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2片、炙甘草10克,红枣10枚,每服药加水6碗,大火煮成2碗,空腹服下,每日三次。” 细辛写好后,问道:“那方大夫的药还喝吗?” “两刻钟后,你将方大夫的药再端给我喝一次,晚饭前便喝我开的方子了。另外,这两天都喝米粥。” 一段话出口后,公西月便觉得累得不行。 三七和细辛都觉得小姐醒来后有些奇怪,但她俩都是稳重之人,自然不会开口问什么。 细辛拿着公西月开的药方去找了方大夫。 “这是我家小姐吩咐用的方子,我想找方大夫看看合适吗?” 细辛没有说是公西月自己开的方子,那样太吓人了些。 方大夫接过一看,怔了一下。 这药方极简单,单论方子并不比他开的方子好,但似乎更适合姜小姐的身体。 “既然你家小姐吩咐了,就用这个方子。” 见方大夫没有异议,细辛便放了心。 只是小姐什么时候会开药方了? 细辛将疑问按下,抓了药回了姜家。 姜平乐是永宁伯姜纪良原配柳氏所生的嫡女,母亲生她时早产,因此她生下来就身体赢弱。 而她母亲也因生她时伤了身子,在她6岁那年去世。 姜纪良被封永宁伯后,还被赏了座府邸,全家移居中原城,而姜平乐因体弱不耐远地奔波便留在了江南城老宅。 这一留便是三年多时间。 四月的江南城天气向来阴晴不定,昨天还是太阳暖照,今天就是阴雨连绵。 迂回曲折的长廊上匆匆走着一个人,她走过长廊,来到一处院落,没有理会院子里两个丫头模样的人殷勤地叫她“细辛姐”,掀帘而入。 “小姐,你让奴婢打探的消息有了回信。” 虽然已是四月,但屋子里仍然烧着地龙,暖烘烘的。 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躺在美人榻上,面容苍白、身体赢弱,看着不甚健康的模样,但一双黑眸却深不见底、幽深叵测。 听到细辛凛报,她坐起身子。 “拿来。” 细辛连忙将一个密封的小竹筒递上。 公西月熟练地打开竹筒,从竹筒里拿出一张卷着的小纸,看完后,脸上神色不定,良久,方说了句:“拿火盆来。” 细辛连忙拿来一个火盆,公西月将纸条放在火盆里烧了,直到看着它成了灰烬才让细辛把火盆撤下 第2章 消息 细辛低头想着小姐刚才打开竹筒的动作像是做过无数次般熟练,但她以前从来没见小姐做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她取来竹筒后也仔细看过却不知道如何打开。 虽然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但细辛神色间却一点都没有带出来,而是熟练地将火盆端出房间。 公西月仍旧躺回了美人榻上,闭上眼睛休息,可此时她的脑子里却一点都不平静。 刚才纸条上的消息是与程元华有关的。 她原本只是一孤儿,5岁时被师兄捡了收入师门,一身本领都是师门所教。 前世她从6岁开始便开始多方面的学习,习字、练武、医药、治国策略、兵法、武器制造等,18岁时师父沐浴斋戒三天后独自上观星台占卜,卜出一卦后便让她下山,尽全力辅佐宇文煌平定天下。 她18岁下山,下山后不久就结识了程元华,两人同生共死多年,情谊深厚,是她最信任的人。 三个月前,喝下毒酒的她重生到了三年后一个叫姜平乐的14岁闺中弱质身上。 是真的闺中弱质,还不是普通的弱,是病弱。 摊着这样一副病娇的身体,她不得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勉强调理到能正常行走,不会一吹风就病倒、不会一餐只吃几口饭,也不需要每天都喝药。 想着刚才纸条上的内容,程元华果真还是想着要替自己报仇,虽然按自己的吩咐去了白山山脉,但只是将那里当做大本营,更多的是将人分散安插在各军队、各州县中。 如今只不过三年,程元华就将势力经营得比以前强了许多,要是现在的势力与三年前的大宇朝相争还是有得一拼的。但这三年中,大宇朝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唉,等自己这身子再好一点,也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去一趟白山。” 公西月有想过派人送个信给程元华,让他过来江南城见自己,但兹事重大,万一哪里出了差错就不堪设想。 还有重要的一点,公西月也想看看三年后的大宇朝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不枉她历尽生死打下的江山。 大宇朝的江山虽然不是她一个人打下来的,但没有她的话,宇文煌是绝对打不下这个江山的。 公西月躺在美人榻上七想八想,不一会儿,又睡了过去。 三七轻手轻脚地掀帘而入,见公西月睡着,便拿了床薄毯盖在她身上。 如今已是四月,外面虽然下着雨但天气并不很冷,她们都只需要穿着一件夹衣就可以在外面行走。 可小姐呢,屋里还烧着地龙,身上也是薄薄的棉袄。 三七替公西月盖好薄毯后,又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房间,守在门口。 “三七,小姐又睡了?” 问话的是细辛。 三七轻声答道:“嗯。” “那我就晚点再传膳。” 细辛搬了张椅子在三七旁边坐下,顺便拿了针线做。 “你每天那么忙,针线活就交给木香她们几个做好了。” “小姐从小就穿习惯了我做的内衣,反正几件内衣也没有多辛苦。” 那个叫三七的丫环沉默了一会说道: “前些天,中原城传来了家书,问小姐身体好些了没有,说如果身体好些了就派人接小姐去中原城,你说小姐会不会去?” 细辛也沉默了一会方道:“小姐如今年纪渐大,家主怕是想着要替她说亲事了,总不好一直住在江南城的。” “我啊,倒是情愿一直住在这里。” 谁又不是呢?怕是小姐自己也没有多想去中原城。可是,拗不过现实啊…… …… 公西月这一觉并没有睡多久,她醒来后吩咐摆饭。 吃完饭后,又仔细地端了水漱口,命小丫头们收了碗碟,三七方小声问道:“小姐,家主那边的信还没有回复。” 公西月愣了一下才想起来信的内容,她漫不禁心地回答: “你和他们说我身体仍需静养,不能长途跋涉,想办法让他们一年内不要再提起这个话题。” 她最近打算出一趟远门,省得这期间他们派人来接。 三七应下。 公西月又吩咐细辛道:“去替我订一辆适合长途出行的马车,还去聘请一队可靠的镖师,不久后我要出一趟远门。钱不是问题,按最好的标准定。” 要是以前,何需这样劳师动众,一把剑一匹马哪里去不得。 细辛道:“小姐,你的身体?” 公西月道:“如今我的身体已渐渐好转,只要注意点没有问题。” 最近几个月仔细调理了身体,又修习了师门的内功,虽然身体还是柔弱,但已不再病恹恹的,相信长久下去也能和常人一般健康。 但想要练出高强武功不太现实。 “你们两个到时跟着我一起出去。” 两个丫头很是能干,处事沉稳周全,话也不多。三七负责她的贴身起居,细辛则帮着她联系外面的事情,有两人跟着,她也方便。 见小姐坚持,细辛便答了声:“是。” 或许是身体日渐好转的原因,从三个月前开始,小姐行事说话便很有主见。 公西月让三七陪她去花园走走。 三七拿了件薄貉子绒披风给公西月披上,方随着她出了院子。 姜府老宅面积很大,不过三年多前姜家去了中原城后,老宅大部分封了起来,只留了姜平乐所在的院落和一个大花园。 如今四月,花园里几棵高大的白玉兰树上玉兰花正骄傲地开着,院子里种的紫荆花、瑞香、贴梗海棠等也都灿烂地开放。 公西月在花园里慢慢走着,一边走一边随意地欣赏着。 前世一直很忙碌,下山前忙于学习,下山后忙于打仗、行军、出谋划策,很少静下心来关注过身边的事物,像如今这样慢悠悠地赏花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大约走了一盏茶的时间,公西月便停了下来。 如今这身体还不甚健康,不能一次走太久。 回到院子后,三七将公西月的披风取下,又给她泡了一壶楂术茶上来。 这个楂术茶是用山楂、白术、神曲、花茶一起用开水冲泡后饮用,起到消食化积的作用。 姜平乐体虚体寒、脾胃皆弱,饭后饮用这个楂术茶最为合适。 第3章 安排 公西月喝了大半杯楂术茶便让端下去了。 她吩咐细辛道:“这几天让柳嬷嬷一家来见我。” 柳嬷嬷是姜平乐母亲柳氏的陪嫁,和柳氏一起长大,深得柳氏的信任。 柳氏离世时将柳嬷嬷一家子给了姜平乐,替姜平乐打理陪嫁的店铺、庄子和田地。 柳氏当初离去时姜家还只是江南城的富户,儿子姜超凡已有16岁,正随着姜纪良在学做生意。 她想着儿子有姜家财产可继,而女儿年幼,以后还不知道是番什么光景,便将陪嫁的店铺、庄子、田地一分为二,儿女各一半,金银器皿、现银等则大部分给了女儿。 柳家原本也是江南豪富,柳氏陪嫁许多,这一半的陪嫁可不是小数目,因此姜平乐的饮食起居从小就精致奢靡。 像身上披的披风就有二十几件,贵重的紫貂、水貂、狐狸毛、驼绒等厚厚薄薄、各式各样的都有。 更不用说其他的衣衫首饰。 公西月打算过些日子就去找程元华,程元华远在白山山脉,这一去最少都得几个月,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要安排妥当。 三天后 柳嬷嬷一家进了姜府,还带来了厚厚的一摞帐册。 公西月是在大堂接见的她们一家。 三七给柳嬷嬷一家奉了茶,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伺候。 柳嬷嬷将帐册交给三七,三七如常接过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因姜家之前是商贾之家,三七和细辛作为姜平乐的贴身婢女,从小就学习看帐算帐,算盘打得比一般的掌柜还要好。 柳嬷嬷看着公西月,欣慰地说道:“今天看到小姐的身体似是比之前又康健些了,你娘在天上也能安心了。” 公西月晗首道:“多谢嬷嬷挂怀。今天让你们过来是有件事情想告诉你们。” 柳嬷嬷坐直身子等公西月吩咐。 “我从小到大因身体不好大门都很少出,如今身体好了,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我便想着出一趟远门,到处去看看。” 柳嬷嬷听说是这件事,唬得连忙站了起来,摆手道:“小姐千万不可,你要是觉得闷,就去寺庙上上香、到街上逛逛,或者约几家小姐到家里来作客。” 因前些年战乱,人流到处迁徙,男女间的大防倒也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女子不能出门的说法。 但江南一带因为没有遭受战乱,大家闺秀仍是谨守旧矩,很少出门,即使出去也就是柳嬷嬷刚才说的这些。 公西月微笑着看着柳嬷嬷,“嬷嬷不用担心,如今天下太平,我又不是一个人出去,会雇佣镖师同行,不会出事的。” 柳嬷嬷又劝了几句,见公西月态度坚决,只能让步。 “那就让奴婢的幺儿带两个人一起同行,奴婢幺儿如今虽然没有主事,但人还算机灵,这两年也跟着镖队跑了几次长途货运。” 公西月虽然前世时一个人在外面闯荡,但如今这具身体没有高强的武功,仅带着两个丫环在外面是不太方便,有男子跟着确实较好。 “那就多谢嬷嬷了,我走后,家里的事情就都拜托嬷嬷了。” “小姐放心。只是,你和你外祖家说过此事吗?” “等我走了你再告诉他们。” 柳嬷嬷只能答应。 柳嬷嬷说的外祖家就是柳家,姜平乐母亲柳氏的娘家。 姜纪良一家搬去中原城后,拜托柳家照看留在江南城的姜平乐。 公西月重生过来时见到的那个满头珠翠的妇人便是姜平乐的舅妈、柳氏的嫂子。 第二天,公西月带着三七、细辛去了振武镖局。 振武镖局是江南城最大、信誉最好的镖局,公西月是过来挑选镖师的。 公西月一共挑选了二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人的武功很是不错,比前世程元华的武功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身手这样好的镖师雇佣价格也不便宜。 公西月状似无意地问道:“你们身手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报效朝庭?” 宋镖师回答道:“我原本在军队里呆过,可是没人提携,危险的差事都由我领着,经常被派着打头阵、当炮灰,但军功却让其他人领了。 我也不忿过,还向上面告了状,结果被判成诬告,打了五十大板,命都差点送掉,因此有机会我就离开了军队。” 公西月心想:肯定不是在自己的军队,自己统率的军队纪律严明、公平公正,还设了军队监察使,断不会有冒领军功的存在。 不过等熟悉一点再问问他是在谁的麾下。 李镖师是个有点腼腆的人,他说道:“当初我娘子不允许我去,说打仗有生命危险,后来年纪大了也不想这么多了。我现在替人保镖也挺不错的,养活一家老小不是问题。” 公西月状似好奇地问李镖师:“你们出镖要不要准备些什么迷烟迷药的?以备不测?” 以前公西月出门在外时,毒药、迷药、信号弹类的东西都不离身。 李镖师腼腆地答道:“我们出门在外,会准备些救命的东西。” 许是见公西月是一个闺中小姐,李镖师说得很含糊。 见李镖师没有仔细说,公西月也不多问。 回府后她开了两张清单,一张是药物清单,让细辛去采购了来。另一张是些迷烟迷药毒药暗器等,用信封封好让细辛仍然去交给上次打探消息的隐阁。 这家隐阁是四年前突然冒出来的,以刺探消息为主,兼售一些迷烟迷药毒药暗器类的东西。 当初公西月派人查过它的底细,可是没有查出背后的主使人。当时事务烦身,见这家隐阁只是一家江湖门派,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便暂时摞开了手。 只是没想到,现在的自己反而要依靠它来打探消息了。 隐阁的据点在哪里公西月也不知道,只是前世时是通过一家“金玉”古玩店铺传递消息。 公西月之前想打听程元华的消息,便问细辛江南城是否有一家“金玉”古玩店,知道确实有一家“金玉”古玩店时,便让细辛拿了信去“金玉”古玩店问,说想要打听消息。 谁知“金玉”古玩店果真接了信,还查出了消息。 第4章 隐阁 细辛拿着信来到了“金玉”古玩店,她并不知道隐阁,只是小姐交待她将信交给掌柜,说想要打探些消息,不知他们是否接受? 上次她去送信时,掌柜的足足看了她好久,直到她以为自己来错了的时候,掌柜才说道:“放下,三天后过来拿消息。” 细辛走进店铺内,找到上次的掌柜,说道:“掌柜的麻烦了。” 这一次,掌柜看到她倒是没有多问,接过她的信,仍然说道:“三天后再过来。” 待细辛离开后,掌柜的找出一本册子,找到一条记录,然后在细辛送过来的信封上写上: 【与第xxxx号是同一个人】。 三天后,细辛又一次来到了这家店铺,她付好钱取回一个大包裹。只是,她没注意到,这一次有人在背后跟踪她,一直跟踪到了姜家。 江南城另一家园林式的宅子 宅子面积没有姜家老宅大,但院落不多,进门视野很开阔,雕檐画阁、古树亭台,布局精巧精致,处处皆风景。 一个20多岁的年青人进了这家宅子,看其穿着有些像江湖中人的打扮。他对宅子里精巧布局无瑕多顾,快步进了一家书房。 “公子,属下有事向你汇报。” 被他称为“公子”的人长眉入鬓、玉面俊朗,一双桃花眼看人时似有无限深情,薄薄的唇却紧抿着。 他将视线看向来人。 “不久前有一个人过来打探前皇后身边的副将程元华的消息,当时属下以为是朝堂的人,就只给了小部分消息。 可三天前送过来的一封信的信封上标明与打探程元华消息的是同一个人,这次却不是打探消息,而是要买一些迷烟迷药毒药暗器等,属下觉得有些奇怪,便吩咐下去让盯着这人。 这人是个不到20岁的丫环打扮的人,盯梢的人发现她进了永宁伯的老宅。” “公子”有些诧异,“永宁伯一家不是三年多前都去了中原城吗?” “属下打听过了,永宁伯一家是去了中原城,这几年他们也没回过江南城,但当初他们家留下了一个病弱的女儿,是永宁伯原配妻子柳氏所生,因身体赢弱不能长途跋涉便留在了老宅。” 一个闺阁小姐要打探这些消息做什么? “公子”皱了皱眉思考着。 “永宁伯老宅还有其他人住吗?” “除了这位姜小姐和伺候她的下人便没有其他人居住。属下还打听到,这位姜小姐三天后要出远门,雇佣了振武镖局二十多位镖师护送,只说想出去游历,没说具体往哪里去。” 见“公子”还是没有出声,年青人道:“你说程元华的消息会不会是永宁伯让她打探的?” “公子”道:“不会。永宁伯只有个封号,没有一点实权。他如今的日子并不比当初在江南城时好过,他不会介入这些事情的。 再说,就算他想介入,也不会通过这个几年没见面的女儿之手。” 年青人也觉得“公子”说得有理,可是一个闺阁小姐打探这些消息做什么? “那两封信你带过来了吗?” “带来了。” 年青人从怀里掏出两封信。 “公子”接过信打开其中一封看了起来,这一看之下他怔住了,连忙又打开另一封信看。 他将两封信摊在书桌上,一笔一画仔细看着,良久后,他的手都有点不稳。 “司金,你确定永宁伯老宅住着的是姜小姐吗?” 司金不明白他家公子为什么这么激动,他也看过了信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不过,他还是认真回答了“公子”的问题。 “属下打探来的消息确实如此,但属下没有亲自去永宁伯老宅打探过。” “你先下去,继续派人盯着永宁伯老宅。” “是”。 司金答应后就离开了。 “公子”再仔细看了看两封信,然后将信放下,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是凑巧?” 当天晚上,一个蒙着脸、身着夜行衣的人翻墙进入了姜家老宅。他熟练地躲开巡逻的家丁,往有人居住的院落而去。 他将每个院落都查看了一遍,待到公西月所在的院落时,停留了一会,最终还是没有进到内院去查看。 三天后 公西月带着三七、细辛和柳三在二十多个镖师的护卫下出发了。 此行目的是找到程元华,劝阻他不要为自己复仇,至于之后要怎么做,公西月倒没多想,终归是见机行事。 家里的门户则交由木莲、木香两个丫环共同看管。 出行一共三辆车,公西月带着三七和细辛坐了那辆新定制的马车。 这辆马车用料扎实、做工精良且高大舒适,里面铺了厚厚的垫子,三个人睡在里面都不会很挤。 马车里还做了夹层,可放置书籍、茶具、零食等。 柳三和另两个仆丛坐了另一辆马车,还有一辆马车装行李物品。 按当今一个闺阁小姐出行的规格可以说是相当的轻简。 原本三七整理了许多衣物出来要带上,让公西月全部否决了。她只随身带好从隐阁买来的迷烟迷药毒药暗器,至于衣衫首饰、日常用品等一切从简。 出来已有三天,车队一直往北而上,因为不急着赶时间,车队就以正常的速度行驶。 如今天下划分七个洲域,每个洲域下设3-5个城,每个城下又由几个府组成,府下就是县、镇、村级别。 姜家所在的江南城属于水泽洲,是水泽洲最为富庶之地。 因现在还在江南城范围,一路过来倒也繁华,路上耕种樵织,人人不见愁苦之色。 现在到的这个地方叫吉化府,是一个大城,有着高高的坚固的城门,柳三上前将路引交给守城的兵士检查。 进到城里后,公西月见城里热闹繁华,便叫车队停下,说要在此歇息一晚,明早再出发。 镖师们原本就知道公西月此次出行是游玩,给他们的报酬也是按天数计算,他们便都没有异议,只按主家意愿行事。 一行也有三十来人,柳三选了一家大的客栈住下,叫了一间上房和十几间下房,又让店家将马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