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飞仙》 序章 一劫之起 相传天地有寿,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次天地轮回,以晨钟为始,暮鼓为结,期间需经历灵起、灵潮、灵稳、灵衰、灵退。如此循环反复持续不断,而每次轮回,会有大道异宝出世,被称呼为先天灵宝。 寒武纪末年,龙雀嘶吼,暮鼓响起,山河破碎,星移斗转,龙蛇起陆,三界隐退,天地复归于混沌。 一个元会过后,晨钟响起,混沌破碎,有五方五行旗出世,一时间隐居多年的三界仙佛魔妖也纷纷出世寻找灵宝。 一万零八百年后人族再次出世,天地人三才齐聚。 再过五千四百年,三皇治世,五帝定论,人族兴旺发展。 此时为大夏皇朝,由人皇掌控天下。 一万年后,五行旗再次出世。 周、秦、晋、齐等诸侯分四路群起逐鹿,与大夏皇朝争夺人皇之气和五行旗。 两百年后,大夏四位武圣战死,人皇龙气五分,世间诸国由此定形。 周侯占四成立国,称大周王朝,人皇改称天子,又称周天子,一武二文坐镇,中央戊土杏黄旗压制气运。 秦侯占三成立国,称呼大秦王朝,三位武圣坐镇,北方壬水皂雕旗压制气运。 晋侯占一成立国,称呼晋王朝,佛陀坐镇,西方庚金云界旗压制气运。 齐侯占一成立国,称呼齐王朝,文圣坐镇,东方甲木青莲旗压制气运。 大夏保留一成立国,称呼夏王朝,人皇改称呼为人王,天仙坐镇,南方离地焰光旗压制气运。 至此天下安定,进入平稳发展。 一千四百年时间眨眼过去,灵起期即将结束。在此期间,又有无数小国诞生,但五大国度有先天灵宝压制气运,任屹立不倒。 灵潮期即将到来,夏王朝南部,一个偏僻小渔村中,一道玄光划破虚空直奔一妇人体内。 七个月后,站在茅草房外,张老实非常慌张,想他老张家也算家室渊源,从族谱往上翻个好几代还是天师之后,仙人一脉,按理来说应该是属于那种气运浓厚之辈。可偏偏就是多代单传,辈辈都活不过五十之岁,到他这辈,更惨。 今年他已经接近不惑之年,和妻子芸娘已经成婚二十余载,至今仍无子嗣,本来都已经心灰意冷,可苍天不负有心人,估计是平常时间行善积德,终于于七个月前得知芸娘有喜。这可把老实高兴坏了。 不过毕竟年纪大了,老蚌生珠虽然是件喜事,但危险可不小,十分伤元气,尤其是对于现在这种情况。七个月,属于早产现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一尸两命。 随着一声惨叫,接生婆脸色沉重的走了出来,张老实见此一幕,心里一凉,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走进去一看,心中一寒,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已经无声无息了,自己的孩子也没了动静,让张老实宛如雷劈,呆呆的站在那而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婴儿身体内,一片带有血色的迷雾逐渐随着婴儿的气息消失而逐渐减弱。 迷雾之中,一道玄光亮起,一点意识清醒过来,顿时一股强大的精神力涌现冲破迷雾。 婴儿睁开双眼,看向四周,神色一片惊恐,因为眼前的世界已经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了,至少自己原先呆的世界空中不会飘散着一些神秘气体,也很少再有这种新旧相杂的茅草屋顶了。想要发出声音,却发现自己无法动弹,连发声都十分困难,只能期待奇迹发生。 第1章 海边制盐少年 大海潮起潮落,卷起无数沙海浪沉。看着水与天相交,小葫芦觉得自己好受点了,也许在海的另一边,有那长生之法,能免除生老病死。 拾起一枚海贝,看着阳光斜射下五彩的壳静静陷入沉思。 来到这世界十二年有余,估计是前世几十年的生活让葫芦觉得活着真好,尤其是自己在婴儿时就打破了胎中之谜。 当然了,葫芦前世不是什么修士,只是一个普通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唯一遗憾的是不幸检查出脑袋里生了个肿瘤,后一直病痛缠身,麻烦了家人。 今世也算命好,虽刚出生就差点逝去,但好在墙上挂着的葫芦突然掉在地上,里面十多颗珍珠四溅落地,声音清澈入耳,使得老实巴交的父亲从呆滞中清醒,及时救了自己一条小命。 因为是葫芦救了一命,又据老实父亲所说是因为当时自己头大身小,浑身紫色,活像个紫葫芦,才有此名。 不过也没事,葫芦对此名还是满意的,葫芦,福禄,多福多禄,多子多孙,这个是个好名,比起前世小时驴蛋的小名要好听多了。 可惜这个多子多孙的愿望老人看不见了,因为前不久老人仙逝了。 虽然有些伤心,但葫芦心里年纪大了也想得开,毕竟五十之寿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高寿了,尤其是在这个海边渔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难歇,面对无边腥风暴阳施虐,又不是那富家翁,自然很难长久。 可毕竟是相处十多年的父亲,说一点不难过还是不可能。 看着那贝壳内部的五彩之色,葫芦心中的意念更强了。他要去寻仙,做个不死奇人。死亡太痛苦了,他不想再重试一遍。 丢掉贝壳,葫芦往家回去。 贝壳还未落地,一阵海风袭来,便化作浮尘随风四散。 世间有仙,且修仙之风在葫芦所处的夏朝尤为突出。相传山中有不死奇人,朝游北海暮苍梧,晨戏霞光晚邀月,各个皆有追星逐月,摆弄乾坤之能。而葫芦也不知是何原因,从小就可以看到空中的灵气,还能慢慢牵引它们进入身体,弥补自己因早产而先天不足的躯体。正是凭借这种技巧,葫芦才得以健康长到现在,除了体型比同龄孩子瘦弱一点,其他疾病不生,身轻体健。 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更能凭意念扳动现实的一些物体,到了现在,已经可以在自己方圆三米搬动数斤的重物。当然了,最重要的还不止这点,根据老父亲的意思,自己的老祖宗张守仁是一位得道神仙,出身三清观座下,是龙离洞天天师府嫡系,在修行界中也属于上乘家底,虽然自己现在混得惨点,但也算仙后代。 正因为如此,遂才有了求仙问道的心思。 可求仙问道不是那么容易的,世间有仙,自然有妖,而且葫芦还见过。 一条人身鱼尾的鱼妖,不是鲛人,而是真的鱼妖,面目狰狞的那种。 不过鱼妖还没来得及作乱就被村中精壮小伙合力镇压,驱逐出境。可哪怕如此还是有人伤亡,其中一个与葫芦还算表兄弟,被鱼妖一爪刨开胸膛当场毙命。 所以对于刚开始的葫芦来说,原本是打算等到成年之后,经过二十年的灵气锻体,估计能力比一般江湖豪侠还强或者能搬动自己飞行时候就出海寻仙。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显然葫芦没这个时间去准备,那么就只能另想他法。 按照村中老人所说,仙人需积累三千善功,故在凡人国度里随时可以听到仙人飞剑斩妖,治病救人之事。 而善功这东西,按照葫芦的理解就是功德,既然自己现在出不了门,就让别人来寻找自己。如果自己功德无量加上自身资质,应该能有机会。 至于功德方面,葫芦也有打算。 盐、铁在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是王朝管控物品。而夏朝之中,食用的盐大多是井盐。要知道,夏朝三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可海盐竟然无人问津,只有吃不上盐的人才会去取海中漂来的海草炼制蓬盐食用,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不被朝廷重视,因为井盐味道更好,数量也多。 不过葫芦知道,东西再多,也支撑不住那么多年使用。只有海盐这种由大海所产,才能无边无尽。尤其是听村中阿婆所说,这些年来,盐价一直攀升,也正好验证这一问题。而之所以关心盐,是因为葫芦想要一块敲门砖,一块敲进仙家的大砖。 制盐之法绝对是大功一件,虽说传出之后,可能会惹祸上身,但随之而来的好处可也不小。 回到家中,葫芦找出两个盐罐,神念一动,一些盐粒慢慢飞了起来, 两个盐罐,一个叫蓬盐,由顺风漂流而来的海草内提炼出来,可以放心食用,是目前唯一能食用而不致死的海盐;一个就是普通海水凝聚的海盐,直接不能食用。这还只是表面现象,在葫芦眼中可就不同了。 普通海盐其上附着一层淡淡黑气,给人感觉非常不好。蓬盐则无这种问题,只是口感略涩,而且量不多。 至于解决问题的想法葫芦已经有了,毒物附近一般来说会有解药,从不知何地飘来的海草就是最好的解药。 取出之前调配好的海草汁卤水,开始熬炼海盐。随着卤水点入海盐,空中白烟四起,黑气逐渐消失,葫芦尝试吃了一点,味道好极了,纯粹的咸味,无半点苦涩之味,显然已经无碍了。 知道卤水有用,葫芦原本平静的心都起了波澜,立即取出家里的银子,他要去打造前世记忆中的一口牢盆,用来制盐。 牢盆不是牢里用的盆,而是制盐的一口锅,用铁锤打出铁片,以铁钉铆合,底部是平的,通常直径在一丈左右;还有一种叫盐盆,用竹篾编制而成,功效一样,不过不是特别耐用。 在花费近半身家后,终于打造出一口直径三尺左右的牢盆。 因为铁片不厚,葫芦自身力气也不比成人小,故也抬得动。来到海边礁石,收集海水柴火,拿来皂角,米糠,竹篾,芦席。 先是挖了一浅一深相连两个大坑,一个深度一尺,一个深度四尺,用烧好的贝壳粉混水涂抹,浅坑上架竹木,铺芦席。收集岸边礁石上自然风干的海盐和自己晒制的海盐,依次汇聚在芦席之上,堆成堤坝状态,往其中加入海水和卤水。 盐卤透过芦席渗透进浅坑之中,流入深坑之里,收集坑中盐卤水准备熬炼。光这一个过程,就耗费了八天功夫。 盐卤水不断沸腾,投入米糠、皂角点化,盐粒开始不断出现,部分取出代用,剩余部分则先是以粗竹席过滤残渣,后又是加水用细竹席过滤,麻布过滤,直到水不在混浊,又开始晒盐。 第一次制作盐的效果不错,没有再次过滤的黑气比起天然的那种消失了好多,不过还是有,显然应该是卤水没有调控好。 于是小葫芦开始不断尝试卤水配比和制盐经验,时间就这样过去,一天又一天。 所幸葫芦家中还有钱财,加上灵气入体,对于食物需求不大,又可借念力捕鱼才坚持了下来。 三个月后,经历几十次调配,小葫芦终于调配出了合适的卤水,得到了没有黑气的食盐,便将之整理成册。 在此期间,可能是太过关注于制盐之事,小葫芦自己都没发现,不论是煮盐用的牢盆还是自己,都发生了一点变化。 这个发现还是在制完盐后第二天洗澡时才发现的。 按照常理来说,小葫芦本身就属于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哪怕是有灵气滋养,但皮肤还是属于一种蜡黄病态之感,活像个黄皮葫芦,尤其是在烈日下暴晒三个多月,皮肤都晒黑了。可洗过一个澡后,原本黝黑的皮肤竟然变白皙了不少,感觉身体力气大了好多,除此之外念力也强了不少,如果说之前能在三米内控制几斤重物,现在小葫芦可以在方圆十米范围内操控十几斤重物。放在江湖上,估计都能算一个高手了。 特别是在御使牢盆时,更加得心运手,速度比其他的更快了一点。再一细看,发现牢盆之上竟然蕴含道道黑气,比起海盐中的黑气,这黑气更加纯净,估计这应该已经成了传说中的法器。 得知自己将有法器之时,小葫芦心中甚是欢喜,不由想到墙上葫芦里的十二颗珍珠,自己能不能将此珠也炼成法器。 说起这珍珠,小葫芦就不得不感慨,毕竟还是这些珍珠救了自己一命,加上这又是自己母亲芸娘亲手从海中捞取的,也是遗物,所以十二年来,两父子最喜欢盘弄这几颗珠子,也没打算去卖这些珠子。 如果能帮着些珠子祭炼成法宝,那就再好不过了。抱着这个想法,葫芦进屋倒出珠子,一边把玩一边引导灵气进入其中。 第2章 万斛珍珠 三个月前,大夏都城,阳城 城南一座院子之中一个老道本悠闲坐在软榻上闭目养神,边上童子见此情形,悄悄退出房间,显然这闭目养神又是魂游天外去了。 老道的头时起时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仙人是在参悟玄机妙理。 突然老道神色一动,睁开双眼,手指掐算。原来是一件大功德之事将在夏朝诞生,随手一挥,一道影像出现在面前。 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面色蜡黄的孩童正不断尝试着炼制海盐。 老道见此一幕,眼睛不由一亮,觉得自己这个不知多少辈的后代还可以。海盐这东西,当年在昆仑学道时自己师兄弟几个就曾尝试过,不过只培育出了能净化海中先天壬水凶煞的海草,虽说当时也解除了食盐之需,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再一细看,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事都快忘得差不多了,没想到今天又被唤醒了。 所以不管是曾经尝试过制盐之法,还是身为夏朝镇国天仙南离真人,老道都决定去看一下。 故三个月来,老道一直在暗中观察,才发现这个孩童不简单,不愧是自己的后代。 本来按照命运,这个孩童应该在十二年前就死了,竟然撑到了现在,而且还改命成功。至于死因则是煞气爆发,这就牵扯到老道身上了。 老道本名张守仁,当年成就神仙之后外出游历,在一次降妖过程中意外中了邪魔煞气。后来本以为清除干净了,可没想到不但没有,反而传给了自己的幼子,让其无法修仙问道,只能做个凡人。就算做个凡人,也活不过五十岁,而且代代单传,按理说应该早就灭绝了才对。但毕竟生余仙门世家,知道积攒善功,故已经传了几十世都还存在,这是老道都没想到的事。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孩子竟然凭借自身之力一举踏入修行,且神念还特别强大,只是法力驳杂不堪,不过也掩藏不了是个好苗子。 至于是不是夺舍,老道观察了许久,确定了绝对不是,如果有鬼仙能在自己这个天仙眼皮子底下还不被自己看出来,那么自己这个镇国天仙就可以不用当了,直接回家养老算了。 见葫芦制盐成功,天降功德,老道也是心中有点喜悦,这下可以引其入道了。不过天师府和蜀山肯定不行,一个在大周北部,一个在大秦,离得太远,估计这小子很难到达。至于自己收徒,就更不行了,一是功法虽有,但自己修行的法术不适合;二是收了这个小子不好教导,自己还要镇国,俗世诱惑太多容易丢失道心。 老道眼睛一转,突然想到自己的师弟葛守玄奉观主之命将要往大周开辟罗浮洞天,心中有了个主意。玄都观主说过罗浮会有七仙,自己这个后辈应该也能凑上一个,就这么愉快决定了。 不过看着漫天功德中间隐约的煞气,老道心中暗自谋划,好不容易得个好苗子,可不能让人给破坏了。 画面转回葫芦这边,因为制好了海盐,葫芦打算祭祀先祖,挑了个良辰吉日,捉上几条海鱼,沐浴更衣后开始祭祖,心中暗自祈祷老祖宗保佑。 边上老道见此情形,知道是该自己出场的时候了,飞到空中摇身一变,身上原本朴实无华的道袍变得华丽起来,面容也变得鹤发童颜,空中一道裂缝出现,一只红色雀鸟出现,正是神鸟丹雀。 “嘁嘁” 听到鸟叫,小葫芦抬起头一看,一位面目慈祥,鹤发童颜的老神仙正盘坐在一只数丈大小的红色神鸟上看着自己,没想到真把神仙招来了。“不知老神仙是何方高人。” 老道笑了笑:“老道乃镇国南离真人,原名张守仁,不知你可知道。” 听到这个名字,葫芦看了一样祖宗派位上的字,心想这是自己老祖来引渡自己成仙了,就知道,这制盐之法一定有效。 “禀告老祖,不孝子孙张葫芦,在此叩拜。因无意间发现海盐制作方法,但上交无门,无法救济苍生,无奈只能麻烦老祖。” “不错,不错,是好盐。葫芦儿,这可是一件大功之事。你就没想过,万一老祖我恶心一起,私吞了这制盐之法,你能耐我何。” 听闻此话,葫芦心中也是一片焦急,好在心智在线,立即开口道:“这制盐之法,本就为天下苍生所制,只要人人有盐可食,于谁发明便不重要。” “好!不愧是我的后代,那既然如此,这制盐之法老道就拿走了。不过你也莫生气,须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等运道之法,三年之内,老道必让其遍布五朝万国,你可接受一纪功德。一纪之后,自有仙人来引你入道,渡你成仙。另外,我看你浑身已有灵气,可惜庞杂不堪,难入大道,我这有水元真解一部,望你好心专研,早归正途。”说完,老道手指轻点,一道玄光飞入葫芦体内。 “谢老祖,弟子叩拜。”得知老祖安排,葫芦心里非常高兴,仙缘已经结下,只待十二年后自己就可迈入修仙大道。至于制盐功德,既然老祖有安排,那就听从老祖吩咐。自己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这制盐之法一出,虽然能救人,但也能杀人。 “行了,老祖受了。不过你这葫芦名可不符合仙道传承,这样,葫芦有玄之意,就赐名为玄如何?” “一切凭老祖吩咐,以后我就叫张玄了。” 老道顺了顺胡须,点了点头,是个好孩子。“既然事情已完,老道先行走了,去传播这制盐之法。记住,水元真解乃是我仙门难得的正法,一定要好心学习。” 声音消失,葫芦只看见一道红光闪现,知道此事已成,忙收起祭祀物品,查看水元真解。 水元真解与其说是修行之法,更不如说是阐述。修行本就逆天行事,故有劫,要想长生下去,无法躲避,只能抗下。 不过天衍四九,唯一遁去,这一便是德。 天地有德,分三才,天之五德,道功阴圣福;地之五德,金木水火土;人之五德,仁义礼智信。又有先天五太五气五运与之相互融合,构成善功。 木性仁,阴德,截运,太始,太始清气; 金性义,功德,杀运,太素,太素白气; 火性礼,道德,劫运,太初,太初赤气; 水性智,福德,末运,太易,太易紫气; 土性信,圣德,气运,太极,太极玄黄气。 而水元真解说的正是关于水德方面的知识,修智与福为善功,福为天,水属地,智为人,当德行圆满之际自然可得天地果位加身,得享福德之位。 其中的修行法,乃是仙门嫡传之法,大体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归虚,炼虚合道四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好几个阶段,比如炼精化气可划分为炼气,筑基,结丹,而自己属于炼气结束,刚始筑基,至于后面的就没有记载了,显然这本功法只是基础功法。 得知修行法门,张玄就打算散功重练自身,当然了,散功不是说筋脉全废,而是将自身体内多年来修炼的气返还天地,体质还在那,没什么事。 而且张玄散功之时,取了个巧,将十二颗珍珠利用散功所散发的灵气渲染成了一件法器。 散功之后就是重修,最先开始炼气就是吸收天地灵气于自身,然后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在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玄竟,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在此阶段百病不生,可延年益寿,身体素质虽和凡人无异,但胜在气息绵长。 原先张玄已经渡过此阶段,迈入筑基,可不过是凭借强大神念强行御使天地灵气为自己所用,所炼之气庞杂不堪,难以汇聚,无法行气。 改修正法之后,顿时差别就来了,虽说不大,但日积月累,终归有所区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玄开始按照正法修炼。 时间很快过去十年,这天,一阵佛音打断张玄修炼。 打开房门,就看到一素衣和尚站在门前院子内盯着自己制盐的牢盆看。见此情形,张玄知道祸事到了,因为在神念感知之中,对方绝对是有修为在身,比自己厉害不少。 房门声响起,专心观察牢盆的素心和尚一看张玄,头上一片功德金光,随即有了爱才之心:“阿弥陀佛,施主与我佛有缘。” 听到有缘二字,张玄背骨发凉,怕啊。要是这大和尚强行掳走自己,那就完蛋了,自己好不容易求来的仙缘就泡汤了。 “大和尚说笑了,我与佛无缘,更不是什么施主,家中已断粮多日,无法施舍。” 素心大和尚嘴角一笑:“施主说笑了,你有珍珠万斛,只是凡人肉体凡胎,难识珍宝。与其凡尘受厄,不如与我共赴灵山修行如何。” “大和尚此言诧异,我有万斛珍珠我怎么不知?反而还居住在这茅草屋里。至于修行佛法,那就算了,我家九代单传,就指望着我传宗接代。去了寺庙,当了和尚,断了传承,死了之后只怕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素心见这位施主‘有点’犹豫,想给他明灯指示,不由自主的发动度化之音,“施主多虑了,修我佛法,死后不堕地狱,阿、弥、陀、佛!” 声音有古怪,这是张玄第一感觉,所幸对方不是强出自己太多,凭借念力还是但挡了下来。 而另一边,素心和尚见渡化神音第一次无效,火气有点上涌。转目一想,语气森然道:“施主既然施主不愿入我佛门,那我就不强求了。不过和尚我也是腹中饥饿。”说着,不知从哪里拿出一个巨大的紫金钵盂。 看着紫金钵盂,张玄有点惊讶了,这钵盂怕有三尺见圆,一尺多高,填满这东西怕是有点困难。 “和尚我也不强求,你有万斛珍珠,既然凡人不识,那我只需千斛,就不再计较你的亵渎我佛之罪。” 这还不强求,一千是千,九千也是千,你怎么不去抢。“大和尚说笑了,我哪有,这样,我这家里除了我身上的,其余的您老看着拿!” 素心和尚见此一幕,心中暗喜,这赠送之物,可就不沾因果了,阿弥陀佛。当即也不在客气,进屋转了转,搜寻一番,见东西不多,又出来外边,收起地上的牢盆,再次笑眯眯的看着张玄。 “施主,不愧是善心之士。不过眼看佛祖寿辰将至,我想施主应该有所表示。” 见收走牢盆,这和尚还不罢休,张玄怒了。 “和尚,别得寸进尺,你我都是修行人,做人不要太过分。” 第3章 仙缘到了 修行中人,素心和尚开了慧眼,见对方果真灵气透体,显然是门上层的仙家筑基法门,顿时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佛也有火“阿弥陀佛,施主说笑了,我只不过是代佛祖收取一点供奉,何来逼人太甚。反而是施主,竟然凭借口齿伶俐,诽谤我佛门妙法,难道就不怕死后入无间地狱,万劫沉沦。” “和尚,做人真的不要太过分,我张葫芦也不是泥捏的!担心胃口不好,磕断了牙口。”说着,张玄神念一动,十几颗珠子瞬间从怀里飞出,环绕在身边。 素心和尚一看珠子,眼睛都直了,他虽然知道对方有功德在身,但没想到对方还有这功德之宝,实在是佛祖眷顾。“阿弥陀佛,施主你业障已深!还不快快依我明灯指示!皈依我佛,如若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要打就打,别废话。” “看来施主已经陷入魔障,只有施展我佛门金刚降魔手段了。”素心和尚从钵盂中掏出一根金光四射三尺来长的降魔宝杵熟络地向着张玄天门打来。 见对方来势汹汹,张玄借助念力往后瞬间退出一丈,自己虽然已经筑基大成,但仍然是凡人之躯,被这凶器打中,绝无半点存活可能。 倒退之余,神念一动,一十二颗珍珠四散开来,朝着对方打去。这珍珠被自己祭炼成法器,又常年随身携带,自然威力不小,加上自己强大念力,每颗都具有上百斤力道,全部打在身上,纵始是山中猛虎,也难逃骨断筋折之苦。 素心和尚见张玄躲开自己这致命一击也是有点惊奇,这招他已经练了千百遍,一般境界低点的绝对逃不掉。见珍珠袭来,嘴角一翘:“雕虫小技,也敢班门弄斧,看钵!” 一阵佛光从紫金钵盂中扫出,一十二颗珍珠还没打到敌人就被钵盂吸走七颗,虽然也有五颗打中,可对方半点事情没有,显然练过肉身。 这下张玄慌了,忙操控珍珠回来,借助神念强化身体动作,一边躲闪对方金光宝杵,一边喊道:“大和尚,有话好说,不就是千斛珍珠,我给还不行。” “晚了,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我不仅要万斛珍珠,还要你手中的一十二颗宝珠来做念珠。” “那么就是谈不笼了。” “超度了你,贫僧自然能拿到我想要的一切。” “好,那就别怪我了。老祖,你都听到了?” “听到了,还很清晰,你这和尚好大胆子!这功德也是你能抢的。”半空之中,老道踏着一片红云出现,一挥手,火光浮现,困住了素心和尚。 此时素心和尚慌了,没想到对方竟然有个老祖,自己显然不是对手,没想到终日打雁,却被家雀凿了眼。 卷起紫金钵盂,老道抖了抖,出现了七颗珠子,丢给了张玄。 张玄接过珠子,忙向老祖请安。 万幸,老祖被自己呼唤来了,不然今天就得横尸街头了。 “你这小和尚,出自哪座庙,师傅是谁,行事如此蛮狠无礼。我势必要与他争个雌雄。” 火光四起,形成火龙缠绕,素心和尚哪遇到过这种灵火,一时间被烤的口干舌燥,心焦肝枯。 “南离真人且慢动手,这小子刚入佛门不久,性情是顽虐了一点,待我带回山门好生管教。”一道声音传来,张玄见自己身后出现一位白眉和尚,心中瞬间发冷,要是这和尚刚才出手,自己就没命了。 “原来是百运小和尚,你不在你的运山寺参禅打坐,跑到我夏朝有何贵干。”老道见老和尚出现,冷哼一声,轻蔑问道。 “这个嘛,我这徒弟说此处有一物与他有缘,特来度化。”老和尚神色不慌,语速不变。 “什么有缘,我这后代有缘吗?我怎不知。”说着老道语气一变:“算了,我也不多说了,怎么赔偿。” “这,得容贫僧好好想想。”猜测南离真人似有急事,百运打算拖一下,能不要赔偿就放自己师徒二人走那就最好了。 “怎么,想拖时间,记住,我不是和你商量,这是命令。如果不想赔偿,那就不要走了,留在这,舍利子老道虽说不喜,但也不介意家中多点装饰。”说着南离老道手中出现一把神剑,上有南明离火,声势涛天。 “真人息怒,我这有北方壬水元精一块,朱果一枚,千年老蛟珠四颗,望真人高抬贵手,放我二人离去!” 南离老道看了一眼,觉得还行,对着张玄问到:“葫芦儿,这些物品你可还满意。” “一切听老祖吩咐。”张玄拱手回到。 “行,东西留下,人就滚了,以后别让我在夏朝看见你们,不然,哼!”只见老道宝剑一挥,空中出现一条红线,切割开空间,迸发出道道乾坤罡气。 “多谢真人,这就走,这就走”说完,百运和尚带着素心,忙捡起地上紫金钵盂御使着离去。 见二人离开,张玄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刚才那百运突然出现在身后,魂都快吓飞了。 “被吓到了” “嗯” “正常,那百运已达到罗汉果位,你现在还是凡人,心有恐惧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经此一事,你日后才能成长。对了,老祖刚才见你御使珍珠刚好有一十二颗,不如老祖帮你一把,将其炼制成灵宝,好有个护身之物。” “多谢老祖。”听到老祖要帮忙炼制灵宝,张玄自然高兴,赶忙答应。 “嗯,这枚朱果你拿去服用,应该能让你有所突破。” 接过朱果,张玄递上十二颗珠子,再抬头一看,老祖已经不在半空,显然已经回去了。 笑了一下,转身回屋里去服食朱果,准备闭关突破筑基,达到结丹之境。 修仙炼精化气阶段有炼气,筑基,结丹。张玄现在已经达到筑基阶段。 在此阶段,身体已经开发到极限,寿元达到两百,耳清目明,如果是年纪较大之人,甚至可以返老还童,形悦心安,通灵彻视。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 本来当初重修之时,炼气阶段张玄只用了三个月就洗炼完全身,其后感觉仍未圆满,就慢慢调理,直到三年后才突破筑基。又花费一月筑基完成,再用了七年时光,一直等待突破契机。 按照水元真解所述,修炼前期不是越快越好,而是犹如滴水穿石,逐渐积蓄,达到水满自溢,精气神三宝三元自动演化出法力,从而结出自己的先天大丹。 如果过快,未能发掘完全自身,易根基不稳,到了后期,难以进行。 调坐打息,平心静气,三元合一。 取出朱果,慢慢服下。口感清凉,似有清灵之机,轻轻拂过五脏六腑,紫府丹田,串联上中下三官,引动灵气转化先天元炁,元神,元精,开始积累。 三天之后,一阵溪流之声从张玄身上传出,先是微不可闻,后慢慢犹如怒海波涛,似有闷雷之感。睁开双眼好似有电光闪过,结丹期成了。手一抬起,慢慢出现淡淡雾气缠绕,三元归一终于能法力外放调动天地之力了。 起身舒展筋骨,张玄外出见天上明月,嘴巴一张,一道微不可见的月华从空中出现,进入体内,一阵寒意过后,吐出一道浊气,放声大笑,修道二十余载,终于有了仙家食气手段。 阳城,南离老道开始精炼十二珠。 珠子本为南海老蚌珠,虽有一十二颗,但不为同源,且相貌不好,不甚圆润,本是无用之物。不过因沾染主人本源气息,截取德运之气诞生了一丝灵性,已经算得上一件低级灵宝胚胎。 故老道先是以南明离火炼化珠子,取得一团本源精华,又以大神通截取蛟珠灵力强化质地,最后以北方壬水元精为源,重现一十二珠。考虑到自己这个后辈的能力,又是刚好一十二颗珠子,遂又刻入十二雷纹,最终制成一串流珠。 流珠一成,老道立即吩咐童儿取来灵物仙药,准备增强其灵性,点化为灵宝。在经历三次由实到虚,三次由虚到实,一次雷劫,老道终于点出其灵性,将一件法器祭炼成了灵宝,而时间不过七七之数。要是传了出去,估计老道门槛都要被夏朝人王踏破。 灵宝一成,老道随手一丢,直接划破虚空,出现在了张玄手上。 而张玄这边,看见手上流珠,心中竟然有了亲切感,不由开始观察流珠。 只见这流珠由一十二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珍珠构成,散发五色毫光,正是自己原先的那几颗珍珠,不过每颗都多出了两道灵纹,看起来神秘异常,边上有道道灵气徘徊。 输送法力,珠子还可随意变化大小,最大可至海碗,操控起来比之前更加流畅,威力也更加大,三十米外水缸大小的石头,被一砸之下,顿时化作齑粉,威力可见一般。 两年后,大秦咸阳,葛守玄看着身着玄衣与家人挥泪告别的小皇子,再看了边上自己的大徒弟和三个王公贵族不由心中一寒,可怕,啊,实在可怕! 千年前自己好不容易得证天仙,结果因为师父一句话就倒霉了,早知道,就应该再猫个几千年,去天界做个逍遥大罗神仙多好,何必要学人家突破天仙。 现在好了,任务来了,前往大周开辟第四个洞天,罗浮洞天。本来也还好,不就开个洞天世界也没什么,坏就坏在师父那张破嘴,说什么罗浮将出七仙,这下就好玩了。 自己师父是谁啊,玄都观主,三清老爷大弟子,威压天地不知多少个劫。他老人家口中的仙至少都是神仙级别,更头疼的还是给了一葫芦吃了就可以成就地仙果位,长生不死的六转金丹和堪比先天灵宝的先天葫芦籽。 然而最要命的是,不知是哪个把消息传了出去。导致五国直接占据了五个位置,修仙的不说什么,学武,学文的也就忍了。t的还有学佛的,自己是仙修,不知道;两家向来不合吗?要不要这么玩自己,在来几个妖修,魔修自己差不多就收齐了。 偏偏你不收还不行,人家镇国的高人都过来送礼了,不收就是不给面子。 本来自己可以一个吊打一群,但人家有人皇龙气加身,更何况自己三个师兄都参与其中,打不过啊。所以堂堂天仙高手,罗浮真人葛守玄不得不昧着良心收下这几个弟子。 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出师时观主会给自己至宝两仪炉,先天葫芦种,七星阵图做开辟洞天的镇洞之宝,感情是自己成了炼丹专业户了。 见小皇子到了云上,葛守玄收起虹梯,架着七彩祥云往南方飞去,他还要去接夏朝的三公主和一个自己师兄的不知多少代后辈,只希望这两个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