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旅人》 第1章 我今以身入江户 ku~~cha~~ 懂的都懂,本写手又双叒叕第一次穿越了! 一句废话没有,眼下本写手正在翻原主旧账。别的先不提,今儿穿越来,贼老天给咱发配到了哪儿呢? 江户! 西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十二月的江户,恩,此时是日本仁孝天皇天保十一年年末。也是隔壁那位号称“节俭天下第一”的道光皇帝在位的第二十年,如果不出意外,过几天英国佬就将打下香港岛,宣布香港开埠了。 当然这事不是咱可以插手或者需要关注的,咱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今天或者明天的下一顿吃啥?或者说有没有的吃? 毫无疑问的,穿越来的这位原主,连个苗字都没有,俗家名是忠右卫门,今年十六岁。至于为什么讲俗家名,那是因为前面十五年都在做和尚这份前途远大且美好的工作。至于现在嘛,因为某些变故,暂时还俗,成了一名“市民”。 说是市民,实则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半年来坐吃山空,啥活计都没干,尽靠存款过生活。如果硬要说个贴切的形容词,町人显然是不合适的,“死宅”在某种意义上更加贴切。 望着脚边一张玉兔微颤,青玉半露,月牙弯儿锁骨并香肩透白的浮世绘,忠右卫门心中一阵呵呵。 恁也是个花和尚! 还好一旁没有什么揉成一团的草纸,不然咱们就要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提早开荤,将来某一道的无限可能,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目光从浮世绘上艰难的离开,毕竟这张浮世绘又大又白,还是挺吸引人眼球的。眼下忠右卫门有些发愁,原身这小子是个不懂经济学问的花和尚,脱离了寺院进入花花世界之后,把自己那点存款花了个七七八八,现在周身上下把零散铜钱加几个二分金算起来,顶天也就二两了。 明明半年多前从寺院里还俗出来时,身上有足足四十两的巨款,除开买下这间长屋中的一所,花了十二两之外,剩下的二十六两居然半年就给这臭小子开销了干净。 要知道在寺院里十二岁开始参加各种法会,敲钵盂,唱经文,三年多的时间,吃住开销全在寺院里,外加原来的住职和尚从小到大给的私房钱十五两,这才有了这么一笔巨款。若是好生经营,原本完全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的。 说到这,就不由得怀念起寺院里的美好时光,吃住不花钱,衣裳鞋袜不花钱,除非自己要去订做啥另外的衣裳,不然月均分润能有好几百个钱。 全寺的和尚都沾光,按着等级搞钱,除了搞钱,听以前那些所谓的师兄说,还有年轻女香客和可爱小沙弥的好处,不足为外人道也。 等等,莫非咱也是那位住职老和尚的私生子? 啧啧啧,贵圈真乱,忠右卫门没啥好说的,是不是都已经不重要了。住职老和尚已经在半年多前去世,原本说是要传给自家的衣钵被人给搅合了,寺里几个坏东西欺负原主是个未谙世事的小年轻,只说老和尚的财产确实应该分给你,但是他的住职需要寺庙里商议后公推。 傻小子居然就给信了,还志在必得,毕竟老和尚死之前曾经和几个忽悠他的师兄们说过要把衣钵传给他的。但只有这一句话而已,老和尚咽了气就算拉倒,什么证据都没有。甚至看他们的意思,连老和尚的私产都不愿意给忠右卫门,简直是挖绝户坟啊! 一帮糟老头子,坏的很! 摸了摸已经不再光溜溜的脑门,这事情暂且按下不表,二两在这个江户城,顶多也就过个月。居京城,大不易。不想办法趁手搞点钱,过不了多久就要断顿的。 寺院里的事情还没到解决的时候,忠右卫门可不是以前的那个傻小子了,虽然现在也不是什么灵光的人,总比以前强不是。 把钱收进钱袋里,又随意的丢在一旁,这屋子里一点儿烟火气都没有,几乎没有开过火,怎么都不像是一个可以有东西偷的人家。何况都住在“长屋”这种类似于政府经济适用房里的人,谁能想到曾经是个有四十两金子巨款傍身的土豪。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肚子自然是不争气的叫唤起来。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呗。家里是肯定没有任何可以垫肚子的东西,这一点忠右卫门记得很清楚。 天保年在江户时代可不是个好年头,恐怖的天保大饥荒夺走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就算是作为实际上首都的江户,家家户户也没有从恐怖的大饥荒中缓过来,有隔夜粮的人家怕是没几户。 至于幕府的救济?成年男子十天给米五合,没看错,是十天给米五合,两斤不到。女子更少,只给三合半。就这点米,天天喝稀粥都不够,遑论什么吃饱了。 饥荒最严重的时候,忠右卫门在寺院里,到是没有饿过肚子,但是不代表他不知道当时江户城内外恐怖的景象。饥荒最严重的时,远在大阪的大盐平八郎甚至发动起义,带领饥饿不堪的农民和町人攻打富商店铺以及官府衙门。 江户也连续发生米骚动,幕府不得不出兵弹压,才把情势稳定下来。若不是老百姓闹将起来,怕是连那十天五合米都不会发放,反正老百姓都是韭菜,一茬一茬的,只要根没断,就和春天里的野草似的,天气稍微转暖,便能再度冒头。 农民就是芝麻,越攥越出油嘛! 正想着是出去找个吃饭的地方,还是喝上一大瓢冷水蜷缩在被窝里挺一夜时,居然有人敲门。印象里似乎确实今天晚上约了人,忠右卫门这便起身,整间屋子除了二两之外,估计最值钱的是那张价值三十个钱的浮世绘,没啥好不开门的。 咱又没有仇家,寺院里几个师兄只当忠右卫门是傻小子一个,根本没把忠右卫门放在眼里,还不至于要花大价钱在江户城下买凶杀人。 打开门,一个尚且能倒映月光的小寸头跳入眼中。好家伙,原来这年头花和尚也是有团伙的?这大晚上的找上门,是准备团伙出门作案? 第2章 日本桥上有好处 探头往屋子里望了一圈,发现连火塘里的火都熄了,眼前的寸头小伙儿叹了口气。但是他发现了玄关处明明还有柴,便自顾自的抽出几根柴火到屋外去劈。 寸头小伙是忠右卫门在寺院里的玩伴,同样今年十六岁。因为某些缘故,也巧之又巧的从寺院里还俗,算是忠右卫门在这个世界仅有的一位友人。 至于他的俗家名,苗字金丸,只得一个助六郎的通称,因为才还俗,家里还没有足够的钱给他办理元服之礼,所以没有名字。武家嘛,现而今都是穷鬼,没什么好稀奇的。 到是这个金丸,以忠右卫门小学生都不到的日本历史水平,可是明白这家祖上阔过呢。战国甲斐武田氏庶流金丸氏,金丸虎义有个好儿子叫土屋昌恒,就是天目山片手千人斩的那位大佬。 这么忠于武田的,肯定被织田信长杀了一个七零八落嘛,但是金丸虎义他厉害啊,生了八个儿子,织田信长很显然没办法全部杀完。 等到德川家康治世,说土屋昌恒这样的忠臣之家,必定能出忠臣孝子,应该召来登用。所以土屋昌恒的两个孙子,天降馅饼,一个成了上总久留里四万五千石藩主,一个成了常陆土浦九万六千石藩主,显荣于世。 金丸助六郎家运气不是很好,因为毕竟已经和土屋昌恒家分家三四代人了嘛,但好歹沾亲带故。而德川家原本不过是三河的小小土豪出身,根本没有足够治理天下的家臣团积累,所以和土屋昌恒沾亲搭故的一概收了。 现在幕府旗本里面,就有好几家土屋分出来的旗本,三千石、两千石的都有。金丸家则做了当时德川秀忠的法螺持,就是给德川秀忠吹号的。 先是给了一百五十石知行,后来积累战功和资历,渐次增加,现在乃是六百五十石的幕府旗本,也算是个体面人家。 为啥做了和尚又还俗,还不是家门承袭那点烂事。他爸爸二十二岁那年就得了他大哥,然后就和他妈注意床上骑术要克制了。也一直没有再生,谁知道三十六岁上面,他爸一哆嗦,估计是把那个鱼鳔给弄破了,于是有了助六郎。 怀都怀了,也是一条命啊,就生,要是女儿也可以拿去结亲啊。结果是个好儿子!没有任何别的出路,直接给送庙里去了。 一晃十四年,他哥哥二十八岁和他嫂嫂结婚十年还没有个崽,家门要断绝了。全家自然就想起他来,现在他哥足足三十岁,还是没有一儿半女,基本已经死心。算是正式把他这个弟弟当儿子养,继承了金丸家助六郎的通称,准备把家业传给他。 事情还需要幕府方面批准,所以现在助六郎既不用奉公,又不用念佛,最近半年一直和忠右卫门厮混,两个人也算是狐朋狗友的最佳典范了。 吃了忠右卫门那么多酒菜,帮忠右卫门劈个柴也是小事,以前在寺院里他可不是住职的爱徒,一个几百石旗本家的老二,在江户真不算多值钱,活干的不少。 “那啥,助六,咱们吃啥?”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忠右卫门总归还是没有忍住,向自己这位更具有生活技能和市井气息的小伙伴打听。 “现在怕是没得吃,但是今晚有个好路子!”助六猛地一劈柴。 运进江户城的柴火甚至有武藏八王子送来的,这要是搁战国时代,能让上杉谦信赶着打好几天的路程。谁叫江户周围被完全开发,又没有什么近郊的煤矿,可不是只能越砍柴路越远嘛。 被草绳捆起来送进江户售卖的还都只是切割好的原木,上面盖着某个商座的售卖许可章。这柴火,要是自家里没个壮劳力,买了柴火回来都没法劈。 “去哪儿!” 钱是还有的啊,可看助六的意思,这是可以白吃的。对于囊中很快就要羞涩的忠右卫门而言,白吃比啥都强。咱这十六岁的身子,可正是要吃的时候。 “日本桥!”助六把劈柴抱了回来。 劈柴忠右卫门不会,抱柴火要是还不会,那就是铁废物了。接过助六劈好的的柴,忠右卫门把人迎进门。三两步走到火塘边,望着已经凉透的火塘,助六到是司空见惯的样子,把忠右卫门手里的柴捡了三四块放入塘中,用一旁的火钳拨了拨。 除了拨动出几许炉灰之外,啥火星子也没见着。无奈之下,只得取出火折子,又没有易于引火的易燃物。 正巧刚刚那张又大又白的浮世绘映入眼帘,屋里暗,助六也没有发现那是浮世绘,只以为是张什么草纸。顺手抽过来,又大又白跃入年轻小伙的眼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咽完口水之后,助六不动声色的把又大又白塞进怀里。 “有草纸吗?”年轻人脸上还有一丝潮红。 “什么纸都行?” “浅草的那种最好!”助六语速有点快。 浅草草纸在这年头那可是赫赫有名,当然未来也赫赫有名,未来有名的是日本国宝“浅草和纸”,现在有名的是团聚在浅草的六十多家二手纸再生店家。 他们收了旧纸,便拿来化浆,造出来的“新纸”往往更脆,且相对泛黄一些。拿来刻书写字当然不行,可是拿来擦屁股以及引火却非常好使,乃是江户一绝。 别处想找到这么廉价的擦屁股纸都没门! 想想百万人口的江户,每天光是擦屁股的草纸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浅草的造纸业难怪能历久弥新,到了新时代还能活下来几家“国宝”。 “有有有……”忠右卫门把怀里的草纸抽出来,撕了一半给助六。 没多久这火便升了起来,屋子里终于有了暖意。在火边烤了烤手,助六从身边系着的一个小布袋里掏出一份用箬叶包裹着的便当。 “只有这个了,喏!”解开箬叶,助六自己拿了一个糙米团子,把剩下的一个递给了忠右卫门。 只是沾了些许盐巴的饭团怎么这么好吃! 第3章 奉行年底冲业绩 三下五除二把手里那个饭团塞进肚子,这人一下子就舒展开了,虽然连半饱都没有,但是好歹粮食落了肚,这身体就能热乎。 助六则是小口小口的吃完糙米团子,又自己跑去土间取了一大瓢凉水过来。火塘上吊着个铸铁壶,把水倒进壶里,两个人就这么望着壶发呆。 许是觉得脚冷,助六脱下袜子,把脚凑近火塘。忠右卫门这才想起,他在这大冬天里,穿的也不过是一双单鞋,薄薄的布面,大约也就比草鞋好些。 收起纱网都有些透光,被脚趾撑大了经纬的布袜,助六嘿嘿一笑。两个人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寺院兄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对于忠右卫门时常陷入沉默,颇为不知趣,也习以为常。 毕竟以前的忠右卫门有老住职和尚罩着,就是当寺院继承人培养的。眼下一个人生活,不适应也是很正常的。不然他也不会闲着一直跑来和忠右卫门厮混,除了能出去吃好吃的之外,主要也是担心忠右卫门。 “今晚怕是不能睡太久,咱们趁夜出门。”助六全身暖和了起来,便开口说道。 “怎么?”忠右卫门有些好奇。 吃白食可以,找饭辙也没错,但是咱们可干不了半夜里杀人越货的买卖啊。就这小身板,手无缚鸡之力的,拿把菜刀都够呛,翻墙头啥的也不会,怎么出门干没本的买卖。 而且这助六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大奸大恶之徒啊,普普通通的小圆脸,浓眉大眼说不上,长得也算方正。手脚又勤快,也没有什么抽烟喝酒的恶习,怎么就要半夜出门去搞事了。 “白天的时候,我听家里说,今晚吉原有事。”助六坐正了身子。 “吉原?哎哟,那地方……”忠右卫门砸了一下嘴。 大名鼎鼎啊,江户哪有人不知道吉原是什么地方,歌舞伎町一条街啊。天字第一号的快活去处,此刻全江户除了将军之外的所有男人的梦乡。既是人间的销金窟,又是世上的温柔塚,个般滋味全由个人体会。 “今晚寺社奉行户田山城守大人要突击检查吉原。” 寺社奉行检查歌舞伎町?这是个什么鬼东西?你要是江户町奉行便也罢了,毕竟江户町奉行就是江户市长,管理江户的一切大小事宜,年前突击检查一遍风化场所,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让大伙儿过年期间防火防盗,妥善经营,欢度新年嘛。 至于这位户田山城守大人(实际会称他为户田山城侯,或者户田山城殿),名叫户田忠温,下野宇都宫藩主,今年三十八岁。现任幕府奏者番兼寺社奉行,乃是这个月轮值的幕府大臣。 其他三位没轮值的寺社奉行是松平忠固、稻叶正守以及见习奉行阿部正弘,咱不去提。唯一需要多嘴一句的是阿部正弘是他外甥,搭档干活,也是美谈。 “检查吉原我懂,但是为什么是户田大人派员检查?” “你说为什么?”助六伸出手,先指了指忠右卫门,又指了指自己。 “为了抓我们?”忠右卫门一时没反应过来。 “为了抓和尚呀!” “!!!” 好家伙,这位户田大人有点意思啊,大半夜的准备去突袭风化场所,还打着抓和尚的主意,这是要整饬宗教界的不良风气? 可是像是一向宗,那是公开允许僧侣娶妻生子的啊。其他的部分宗门也并不禁止僧侣娶妻,而且就算禁止娶妻的,你偷偷摸摸和师太们发生点什么也没人会去管。 忠右卫门就怀疑自己是老住职和尚的私生子,不然凭什么要把衣钵传给自己。其他寺院的住职,除了部门名门大寺,需要官家以及将军认可才能袭职的,也基本演化成了子孙庙,父子相传,代代为僧。 到了二十一世纪,许多樱花妹的择偶对象里排第一的就是有寺院继承权的和尚们。那些大寺院不仅香火钱丰厚,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收入,又有大量的地产和寺产,小日子过得比普通的公务员和会社员爽多了。 “年底了,户田大人想让大伙儿过个好年。” “过个好年?” “哎呀,你不懂,跟我去就行。”助六看忠右卫门一脸疑惑的样子,也懒得解释,忠右卫门不懂的事情太多了,他已经不想敷衍了。 “我懂,我怎么不懂,肯定是能罚金呗。”忠右卫门穿越来的,还能不懂这个套路嘛。 这种事情,那只要是个政府机关,手里有了罚款权,别管什么现代民主政府,还是什么封建政府,可不得使劲用嘛。 和尚有钱,政府有权! 那对不住了! 现今幕府因为天保大饥荒的缘故而财政愈发困难,虽然俸禄还是能够勉强支应的,可支应的这点俸禄,哪里够旗本和御家人们生活。幕府的职位又是僧多粥少,旗本四五千家,侍有两万多家,这么多人都指望着将军吃饭,将军就算四百五十万天领,那也不够吃啊。 既然不够吃,那就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自己找食吃。贪污受贿什么的,在幕府高层不少见,可在没什么油水的基层,你就是想搞什么贪污受贿也没机会。顶多下乡收年贡的时候,好吃好喝睡睡野花,也就这样了。 难得这位户田大人还想得出这招,知道花和尚不少,而且花和尚还很有钱,幕府法度严令禁止僧侣出入风化场所。这要是被抓到了,虽然不至于砍头处死什么的,罚你个十两八两的,不是天经地义嘛。 但是户田忠温是寺社奉行,他可以正大光明的抓和尚罚款,然后给属下的与力、同心搞点过年费。这和忠右卫门以及助六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又不是寺社奉行麾下的同心众,也不是什么公门中人,分润不到罚款的呀。 助六说忠右卫门不懂,好像还真没说错! “你跟着我走就是了,我还能骗你不成!”助六小小年纪,一张人畜无害的小圆脸上,居然露出了完全不符合年纪的奸诈神情。 第4章 花和尚有二十八 那就走! 可助六说完了,居然自顾自的打开壁橱,取出他常用的铺盖,自己铺好,倒了一碗热水在枕边,就准备睡觉。 “不是说今夜要去嘛?”忠右卫门又不懂了。 既然要半夜干活,现在都已经晚上六七点的样子,差不多也该出门啦。十点钟左右各町的町门就会关上,到时候就是寺社奉行带人冲入吉原,关门打狗的时候。两个人走去吉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啊,难道等到了十点再出发? “先睡觉,到时我自会喊你。”助六全力躺平,不让冷气进入被窝。 屋子里也没有火盆,不能烧炭取暖,那只能赶紧趁着火塘还有些余火,室温尚热的时候便立刻睡下才能睡个安稳觉。要是火灭了,江户的冬天虽然不至于教你做人,但也绝对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熬过去的。 没办法,只好把铺盖也抱了出来,木棉填充的被褥有些沉重。江户的天气就是潮湿多雨的,被子要是不常晾晒,里面的木棉必然会吸水。什么时候天气好,一定要抱出去晒一晒,不然这被子又重又冷,夜里咋睡觉哦。 “几时啊?”忠右卫门无奈躺下。 “打过四更……”助六想了想。 也不怕误了时辰,因为防火的缘故,每个町都会在夜间派遣打更人,按着时间在町内巡视打更,提醒各家各户时间,也是让大伙儿警醒着一些。免得家中的炭火炉火点燃什么家什,造成大面积的火灾。 “到底是什么好处啊?” “你去了就知道。” “嗷……”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一会子,渐渐地便也都睡了过去。这一觉到是睡得颇为舒服,毕竟火塘行将熄灭的炉火还是温暖的。 被助六迷迷糊糊的摇醒,忠右卫门挣扎了一阵,发现他早就已经穿戴好了,甚至把斗笠取了出来,也不知道外面下不下雪,就算不下,带个斗笠也能阻挡一下吹到脑袋上的寒风。 没得说,忠右卫门一骨碌爬了起来,取过助六喝水的碗,入口已经冰凉,直把人寒的一哆嗦,但是人却是清醒过来。也顾不上刷牙洗脸,在催促声中,两人离开家中。 江户各町的町门一般在十点关,第二日的早上四点开,另外伴随着兰学大兴,以及西方钟表的传入,实际上在江户城内都修建了钟楼,货真价实的钟表楼。虽然时辰的概念还是通行的,但是二十四小时制的时间概念在江户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有几个臭钱的富商,还有那些喜爱兰学的诸侯大名家里,要是没有几座自鸣钟,都不好意思见客。据说高轮下马将军岛津重豪在长崎见荷兰商人代表时,人家给他送了一座金自鸣钟,他高兴地不得了,视为心爱之物,还带来江户给其他人显摆。 虽然日本是个闭关锁国的国家,但是像是平贺源内这种大学者、大科学家,已经在一七七六年独立制造出摩擦发电机,怎么说呢,确实这国未来能发达起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惜忠右卫门是见不到这位了,老头已经死了半个多世纪! 两人脚步很快,凌晨三四点的街上还是空无一人,即使是繁忙的江户城,他苏醒的时间也在五点以后,现在大多数人还都在梦乡之中。 大概是出门后那一口冷气给憋着了,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把手揣在袖里,只是一路快走。日本桥是什么地方便不做赘述了,作为江户最重要的街道,也是全日本最重要的街道,距离忠右卫门家其实不是太远。 十二两黄金买的经济适用房在京桥,就和日本桥肩靠肩,就算迈开腿走,也就是半个多小时一个小时的事情。夜里虽然暗,可是所有町的路口一定有火见橹,上面高扬着本町的防风大灯,一点一点的灯光,绝对不会走错。 忠右卫门就一路上看到什么“汐留”、“竹山”、“木幌”的大灯笼,旁边还有值守的江户町火消,很是尽忠职守。都是看管自家町目,自己妻儿老小所在,必然是尽心尽力的。 路上也没有遇上什么巡街的目明,毕竟马上江户就要开启新的一天,巡夜的官差也是人,也要回家休息的。等天一亮,那就是另外一拨人值班了,天下承平二百余年,不能指望这个幕府还是当初那个“高效且廉洁”的幕府了。 到是遇上了两个打完更准备回家的更夫,人家也只是随意的望了一眼,便行色匆匆的低头赶路。这种天气里,两个人高马大,都一米六五以上汉子,不管是不是歹人,都不是一个更夫能对付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约略四点多,忠右卫门和助六终于赶到日本桥,桥南北两侧都有大木门,同样是凌晨四点打开,允许行人通行。 望见大门已经打开,助六松了一口气,看来来的正好。因为门边显然挤着一堆人,还打着不少灯笼。推搡和怒骂的声音时不时的传来,来的没错。 如果做个比喻,日本桥就和隔壁的菜市口是一个意思,作为江户最繁华的街道所在,不远处就是银座。此处不光发挥街道的作用,还是官府衙门让人犯示众的地方。甚至还建立有张贴悬赏“人像书”的高轩,让南来北往的百姓清楚。【注1】 很显然,昨天夜里十一二点被寺社奉行抓到的花和尚们,现在被官府给带到日本桥来,判他们一个示众,完全不为过的。 “什么宗门!法号又是什么!”一名骑在马上的与力大声喝问被推到面前的和尚。 那和尚小声的说了几个字,那与力不知是真的没听清,还是要刁难那个和尚,不仅没有放那个和尚过去,反而朝他大喝。 “听不见!在日本桥,我说听不见就是听不见!” 【注1】:江户时代的人像书,也就是悬赏公告,是不存在画像的。一般就写明罪犯的体貌特征,比如五短身材,有胡须,面目狰狞这类。每年江户町奉行还会更新人像书,发放给江户城下在地的地主,让大家踊跃抓捕盗匪。 第5章 武士也能算计精 “重来!” “说那么小声还敢去吉原!” “怎么,你没听见嘛!” 一帮人围绕在那与力身边,向那和尚大喝,把那和尚吓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和那冻死鬼差之不多,真真是一个欲哭无泪。 被逼着大声自报家门之后,一名同心似乎确认无误,便从手下那里挑出一个写着法号、宗门、所属寺院的长木牌,给那个和尚挂上。取笑声不绝于耳,原本青白脸的和尚,此时又满脸涨的通红。 这样子示众,那基本上就等于是社会性死亡了。只要五点过后街上的行人一多起来,保准下午就传遍整个江户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有什么娱乐生活的老百姓,最喜欢传播这种花边新闻了。 尤其还是某些寺院里道貌岸然的大和尚,居然半夜去快活,快活也就算了,还撞到寺社奉行的枪口上被捕了。这不是搞笑嘛,到底是家花没有野花香,连口诵佛号的大和尚,也是忍不住色心,想要出去开荤啊。 一众婆婆妈妈在水井边,说完各路大和尚的花边新闻,肯定又能转回自己家的死鬼男人。不骂上两句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想来是不行的。 “不是昨夜就被捕了嘛,怎么到了这时才送到日本桥?”望着嘈杂的押送人群,忠右卫门有些好奇。 吉原距离日本桥其实不算太远,就算抓捕需要时间,也不可能要这么久啊。和尚们敢在官差的棍棒之下偷懒?想想也不可能啊。 “你以为他们真要被示众吗?”助六找个一个店铺的屋檐,靠墙坐下。 这年代的沿街店家,一定会在外墙上都钉有给旅人休息的长木板,而且一定会将屋檐修的稍长一些,是充满人情味的房屋设计。 “他们被捕,难道不要示众吗?”忠右卫门也靠着助六坐下。 “给钱就不用咯!”助六微微一笑。 懂了!忠右卫门又懂了!难怪这么长时间才从吉原走到日本桥,这是在等家属来付“罚金”,或者说是“赎金”啊。 违反了幕府的法令,被抓捕的和尚要示众三日,还要被处罚,但是正常而言,顶天也就十两八两的。现场二十多个和尚,加一块儿才能罚二百多。这算什么年底冲业绩啊,这点业绩还不够寺社奉行下属的与力同心们分的,怎么过个好年啊! 而且这是一锤子买卖,今儿抓了这么多和尚,短时间之内,就没有和尚敢去吉原喝花酒了。这波不挣钱,过年就搞不到钱了。 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那肯定是给诸位大师一个面子,让诸位大师能够体面的悄悄回家,不被示众啊! 罚金抵刑期嘛,很朴素的封建式执法! 诸位大师最重要的东西,可不就是他们的脸面?只要名声在,那么信徒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供奉送到。可若是名声坏了,全江户都知道你们宗门,你们寺院,你们谁谁,昨儿去爽了,那还怎么装下去!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寺社奉行让属下们去这些和尚的寺院报信,给各位住职和尚透个口风。你们寺里的某某被抓了,现在判处示众三日,你们是准备就让他示众三日,还是怎么说? 我们户田山城守大人是个大好人,完全可以商量的,只要你们愿意商量,那么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怎么说? 认打还是认罚! 要是忠右卫门是住职,那肯定也是认罚,和名声比起来,那几十两算什么?那几十两连个屁都算不上! 果不其然,两个人还没坐多久,四面八方就出现了许多轿子,就是那种把人像一坨肉一样,塞进轿笼里的那种轿子。上面接二连三的下来许多光头大和尚,当然啦,也有人拿头巾包裹着自己的脑袋,也有带着斗笠遮面的。 但是谁不知道啊,可不就是那些寺院过来赎人了嘛! 看到自家寺庙来人了,熟悉的面孔一出现,跪在桥边的二十多个和尚激动了起来。都知道这是来捞自己的,有的小声呼唤师兄师弟,有的喊师傅师叔,也有喊徒儿的…… 喊徒儿那位,你丢不丢人! 骑在马上的几位武士并不着急,他们望了望天色,又看这些赶来的和尚发自内心的着急。命令手下们把这些来赎人的和尚都拦在日本桥头的木门外,一个都不许进。 天光越亮,这些和尚就越不敢还价。武士老爷和你讨价还价多丢份啊,我说一个五十一百的,你痛快付钱就行了,没那么多闲工夫和你掰扯。 跪着示众以及前来赎人的和尚哪里不知道这些老爷们是什么意思,纷纷低声哀求,一边已经跪在地上了,一边也就差跪下了。那马上的几个武士还是不为所动,就由着他们在那里哀求,甚至还不可微察的露出几分讥讽。 又过了一会子,大概是所有和尚的那些家属都过来了。也确实是家属嗷,名义上师徒,实际上父子嘛。名义上师兄弟,既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父子,谁知道呢。 被阻拦住的和尚们给放上了日本桥,纷纷围到几名骑马武士身边。可这些骑马武士,基本上都是几百石的旗本,多少带着些体面,谈价钱的事情,自有下面的同心们去做。 同心们的嗓门可不小,开口就是示众一天算二十两,示众三天算六十两,一个人罚款怎么也要二十两,合计八十,诸位爱给不给,不给天就亮了。 哪里能不给,不给还来干嘛!一众大和尚纷纷掏钱,也有掏现金的,都是一两一枚的金小判,用绵纸十枚一包包好。也有掏纸币的,日本桥过去就是银座,银座里有许多的两替屋,不仅经营金银铜钱的兑换业务,也兼做储蓄和放贷等业务,都是有幕府发给牌照的,信誉好,发行的纸币“羽札”认可度也不低。 因着没人还价,很快桥上的交易就将结束,诸位大和尚可以上去领人并赶紧溜之大吉。 “好了,咱们可以去了!” 第6章 只是随意吟首诗 趁着一众大和尚还在桥门外,忠右卫门和助六快步跑上前去。结果不止他们两个,暗处居然呼啦啦跑出来十几个人,显然都等着这时候呢。 守门和押解的官差们没一个阻拦的,甚至还故意稍稍让开,好让忠右卫门这些人能靠近这些大和尚。 能知道今晚寺社奉行要出动扫黄消息的,多少都和公家有点关系。在幕府当差或者承袭家名的自然有一份俸禄可以拿,那些没有俸禄的家中次男,或者还没有袭名奉公的,生活肯定不宽裕,有寻摸两个小钱的机会,没必要太拦着。反正又不是他们出钱,何乐而不为。 一众大和尚倒也是见怪不怪,谁还没有几门穷亲戚,正主儿吃饱喝足,捞了几乎二千两,他们这些围观打酱油的,不得也落几个小钱嘛。 甚至不需要忠右卫门和助六开口,双手合拢向前一伸,急着准备离开的和尚们就纷纷掏钱。给的也不多。往往都是一分或者二分的金币,小小的一枚,重量也很轻,但是积少成多啊,二十几个和尚,那也能弄上不少。 望着一众清洁溜溜的大光头,忠右卫门又瞧了瞧身旁助六的寸头,现在月亮将落,自然是不能再反射月光了。但是这小寸头突然让忠右卫门想起一首诗,不怎么有名的。 “苟……” 呸呸呸,串了串了。 “不合时节冬瓜船,忽然造访日本桥。要问船只有多少,共计四十又八艘(僧)。” 忠右卫门把这首在隔壁大概只能当打油诗的和诗给吟了出来,毕竟这玩意儿实在是太通俗易懂了,根本不需要背,多念两遍就能记住。 这诗也有来由,大概是江户中期,有一次寺社奉行扫黄,给大伙儿发过节福利。那回战果比这次还辉煌,一共抓了四十八个花和尚。有个路过瞧见的俳人便当即口赋一首,随即传的江户家喻户晓,把那四十八个和尚的“美名”传遍。 要不说姿势分子的笔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呢,这一首打油诗传出去,比被几十上百人瞧见的杀伤力还大。 既然想到了,忠右卫门便也下意识的吟了出来,声音不大也不小,恰好让身边的和尚们听的清楚。刚刚那位喊徒儿的和尚面色急变,来赎他的和尚也是一样,纷纷看向吟诗的忠右卫门,眼神中不住的打量。 忠右卫门头发还没完全长出来,自然是不能理发辫的,连拿根绳捆起来的长度都不到,就这么自然的披散着。 几个和尚一瞧,好家伙,原来也是佛门中人。到底是哪家的和尚过来拆他们的墙,莫不是也是犯了花戒被驱逐出来的,不然怎么这么会吟诗! “给他给他给他给他给他!”那和尚心里一阵烦闷,连连摆手。 这么一看,眼前的忠右卫门绝对是个知道众人底细的“叛徒”,这杀伤力比那些目不识丁,或者没多少见识的老百姓强多了。这要是再编一首打油诗出来嘲笑他们,他们的名声可就臭了。 几百两都花了,也不差这点,自然是把人收买到闭嘴为止。几个钱的事,能用钱解决的事情,这时候就不叫事了。 “触头,这可还有……”来赎人的和尚小声比比了一句。【注1】 “给他给他,真是晦气!”天都快亮了,哪里还有空在这儿争论什么东西,赶紧跑路才是正经。 莫名其妙的,忠右卫门手上多出来一个钱袋,感觉分量还有点压手。忠右卫门还没彻底反应过来,助六突然就开口了。 “各位大师……” 助六一时也没懂为什么说了几句什么四十八艘船,就能让前面的和尚一下子连钱袋都丢在这里。但是他脑子比忠右卫门转的快,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 其他和尚也听到忠右卫门吟的诗,要是个屁民他们给个一分两分的也就打发了,现在遇到一个有文化,还可能以前就是和尚的人,那可就没这么便宜了。心中暗道一声晦气,也纷纷把所剩不多的钱财交给了忠右卫门和助六。 “我不过就是吟了一首……” 话没说完,一众和尚绝尘而去,只留下手上捧着挂着十几个钱袋的忠右卫门楞在原地,助六手上亦是如此。 原来有文化真的可以为所以为! 周围也讨要钱财的人,有的转身就把几十枚一分二分金币塞进怀里跑路,有得则看向这边。助六只做不知,跑到一名骑在马上的与力身边,亲亲切切的喊了一句。 “哥哥!” 散场,还留在原地向助六和忠右卫门张望的那几人也转身就走,而助六叫哥哥的那名马上武士,自然就是过几天就要做他爹的亲大哥。 “给你你就拿着,那个就是你说的忠右卫门?到是有些才学。”马上的武士朝助六摆了摆手,拿出一副大家长的姿态,居高临下的对助六说道。 这年头,继承了家门的家主,那就是货真价实的一家之主,即使是父亲母亲,在吃饭的时候也要坐在家主儿子的下面。这是为了突出家门的重要性,也是封建秩序的表现。 别说助六是他亲弟弟,等过几天做了助六的爸爸,那也一样。不会说给他多少好脸色瞧的,一家之主的威严便是如此。 “明白了。”助六大概也有点怕这个哥哥,恭敬的低头向他哥哥行礼。 “好生收着,不许招摇过市,不许胡乱花销!” “明白!” 把所有的钱袋都塞进怀里,鼓鼓囊囊好似怀胎五六月的孕妇一般。助六搭上忠右卫门的肩膀,也不转身回家,而是往日本桥上走。包括他哥哥一行人也是,都没有离开。 日本桥的早晨马上就要开始了,早晨开始,那么早饭自然也会开始的。 【注1】:整个江户,有足足两千九百六十余座寺院和神社,僧众的数量实在庞大,幕府根本无力全部实名管理。于是命令各个宗门,派出一名和尚,作为和幕府的联络人员,管理本宗门的和尚,这名和尚便称为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