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英杰》 第一章 造反 第一回 欲造反太史掷戟杀王猛 献绝器王庆莲花伤王伦 乾宣宗延康十四年,时乾朝第四帝宣宗孔直在位,乾朝首位皇帝乾太祖孔德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后裔。这一年,当朝扫北将军太史历奉旨征讨北方侵袭的游牧肃卑人得胜,此时的太史历,正在回往都城曲阜的路上。原本这只是一次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出征行动,却因此带来了江湖绿林道上百余年的江湖争斗,一些小门派由此发扬光大,一些名门大派从此销声匿迹,甚至是一些新兴门派也由此走向强盛。最后,一个以江湖豪侠英杰组成的绿林同盟就此形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太史历班师回朝途径涿州府开始说起。 太史历,乾朝宣宗时任扫北将军,两年前奉圣命,领兵十万平肃卑之乱。延康十四年,时任肃卑可汗的尔成孝,因不敌太史历,被部将元子佑所杀,元子佑即可汗位后罢兵,承诺向乾朝年年进贡,岁岁称臣,此外还许诺,其后任肃卑可汗对乾朝皇帝有奉旨勤王之义务。有了这些条件,太史历才从北方边境要赶回都城曲阜,进京面圣说明情况。 在回京的路上,太史历的副将,骑兵指挥使刘锋不止一次向太史历提议拥兵自立。但都被太史历拒绝,并且对刘锋说道:“念你我本是同乡,又是旧友,这些话我只当是没听见,你不要再提起。” 但是,刘锋却时不时的还是和太史历谈及此事,而在马上就要进入涿州境内的时候,刘锋再一次提起了此事。他对太史历说:“太史将军,我还是希望您能够听我一言,若论武艺精湛,想来这乾朝恐怕无人能是太史将军的对手,而若论运筹帷幄,恐怕也无一人能够与将军相提并论。如今将军又有十万精兵,这十万精兵虽说并非都是将军亲信,但至少将军可以个人之声望留住大半。况且将军还有肃卑可汗给将军您做援军,将军还何须听从那无能之主。而且将军今日战功卓着,恐有功高震主之风险,将军莫不要忘了汉朝的周亚夫!” 太史历看向刘锋,道:“我说刘锋,之前我多次警告于你,你怎么就是不听,还和我提起那周亚夫,周亚夫那是因为汉朝景帝病重,怕后继者无法压制他,我们当今圣上龙体安康,岂是病重之人!” 刘锋一笑:“将军教训的是,我只是想提醒将军,如今已到涿州,若是要起事,这恐怕是最后的机会,再往前走距离京城可就不远了,到那时将军再要高举义旗,就为时已晚了,还望将军思量。” 太史历瞪了一眼刘锋:“我思量什么,我有什么好思量的,我这扫北将军乃圣上亲封,我太史历岂是那背信弃义之小人,我若是造反岂不被天下人所耻笑。你这无知小儿,莫非要陷本将军于不义吗?” “这。。。。。。”刘锋还想要说些什么,太史历对他摆了摆手:“罢了罢了,这是最后一次,我念及同乡之情,又念你战功在身,只当是一时糊涂喝醉了酒,若再有一次,我定斩你。”“唉!”刘锋长叹一声,只能催马离去。 那说太史历真的就一点都没有动心吗?也不尽然,太史历又何尝不想推翻乾朝建立太史之政权,这乾朝乃孔子后裔所建,朝中那些文官每日只知道四书五经,张口子曰闭口子曰,仿佛这天下是那帮书生打下来的。太史历平日里是真的看不惯这些儒生的作风,认为这些所谓的儒生,大多不是欺名盗世的伪君子,就是只能拱手高谈“性命”的腐儒,并无真才实学。 所以太史历早有心把这些儒生赶出朝堂,又无奈乾朝以此为立国之根本,这些儒生太史历还真的动不得。那太史历只能想着自己自立为王,重整天下,可这又谈何容易,如果时机不对,那将会惹来杀身之祸啊。因此在太史历听到刘锋反反复复和他说造反的时候,太史历虽然表现的很是愤怒,但也并没有真的把刘锋如何。 当天晚上,太史历命令部队在距离涿州城百里之外安营扎寨,准备休息。太史历躺在自己的营帐之内,又开始回想白天刘锋的那番言语,其实劝太史历拥兵自立之人并不止刘锋一人,扫北副将军李海、弓骑副指挥刘勇等人也都纷纷向我进言,莫非真的到了该要起事的时候了?太史历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太史历梦见自己正在金銮殿,坐于龙椅之上,身穿龙袍,腰系玉带,文武群臣列立两旁,武将中还有自己的亲信李海、刘锋、刘勇等人。这些人对着他是山呼万岁。而在他面前的龙案上还摆着几份奏章等待他的批阅。 第二天一早,太史历从梦中醒来,心想莫非这就是上天对我的启示?看来真到了该推翻乾朝建立新王朝的时候了。于是太史历叫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心腹,扫北副将军李海,他对李海说:“海弟啊,昨夜晚间,我梦见我在金銮殿上,坐着龙椅,穿着龙袍,你说这梦有何解啊?” 其实这太史历是明知故问,因为他自己心中早已有了造反之意,这一问,只不过是想从李海的口中,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罢了。李海心想我哪会解梦啊,但听太史历这话里话外,好像是有要起事的意思,于是乎就对太史历说:“回将军,这大概是上天在暗示将军,将军应当推翻乾朝之昏君而自立,还望将军顺应天意。” “哦?”太史历看着李海“莫非说,这上天真想让我太史历也当一回皇上?”李海一听,基本上就确定太史历已经有了起事之心,因为换到平时,太史历早就说他是一派胡言了,于是说道:“正是啊,还望将军莫要于天意作对,切不可逆天行事啊。” 太史历听李海这么一说,笑了:“哈哈哈哈哈,那我就顺应天意,做一做这皇帝。”李海听太史历这么一说,赶忙到:“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啊不,应该称呼您为,陛下。”太史历点了点头:“这个倒是不急,还是先叫将军,你又何时见过无有一城一地的皇帝。” 李海听完之后连忙点头称是:“是是是,将军您说得对。”太史历摆了摆手:“嗯,这也不能怪你,我之前还那样言辞犀利的拒绝过你们的提议,时至今日我才真的醒过来,是时候该做点大事了,真的有朝一日我推翻乾朝,你们各个都是开国功臣。” 说完太史历是仰头大笑。李海见太史历如此的大笑,他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将军可算是同意了,要是我们真的有朝一日能杀入京城,保着太史历将军登上皇位,那我们也算是立下赫赫功勋的人物,锦衣玉食岂不是伸手就来吗? 第二章 王猛就义 随后,太史历命李海召集军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到帅帐中议事,尤其是那些在军中出任要职的文官武将更是要悉数到场,很多将官都很纳闷:这仗都打完了,还议哪门子事啊,莫名其妙。但是既是帅令,那就不能不去,所以大家都来到了帅帐,看看太史历到底要说什么。 等这些人到了帅帐之后,太史历对这些人说道:“昨夜晚间,本将军偶得一梦,梦见我驾坐金銮殿,坐在龙椅之上,你等皆是本将军的文官武将。我想,这应该是天意让我推翻乾朝,让我起义举事,把那昏庸无能的皇帝赶下去。所以我觉得,我应该顺从天意,不可逆天而行,今日起,我将高举义旗,诸位将官,可否愿意与本将军共同起事啊?” 太史历话音未落,就听在这武将之中,有人高声喊喝:“大胆的太史历,你本是当今圣上御笔钦封的扫北大将军,食皇禄就当想报皇恩,既为朝廷要员,就应当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可你看看你,不想报国,却想造反,像这样的事情,你居然还好意思把我们都召集过来,还与你商议,真是岂有此理!太史历,我今日定要为国家除去你这恶贼反叛!” 说着这话,此人抽出腰中佩剑,直取太史历。太史历大惊失色,刚想抽出兵刃准备招架,此时在太史历的身前闪出了一人,此人正是之前所提到的弓骑副指挥使刘勇。 这个刘勇马上骑射本领十分高超,曾经在对阵肃卑之时连射三员肃卑战将,因此立下赫赫战功。但此人步下的水平却着实是有些一般。这时的刘勇已经是抽出了腰中的佩刀,封出了这一剑,口中喝道:“王猛!你乃是我家将军麾下步兵指挥之一,我家将军的一万刀兵都归你统辖,你究竟还有何不满,要造我家将军的反。”原来这位冲出来要剑刺太史历的将官叫王猛,这个人的来路其实并非如刘勇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猛此次出征负有一定的使命。 王猛在这一次出征之前,是乾朝宣宗皇帝从自己的亲卫队中选出的一位头领,皇帝此次派王猛随军出征目的有三,其一就是王猛本身是身怀武艺的,让王猛随军出征可以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其二是让自己的亲卫队头领在阵前历练历练,夺得一些战功,也好未来对王猛进行封赏,这第三就是皇帝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太史历,所以要派一个人到阵前去看着太史历。 王猛一听刘勇这样说,他笑了:“哈哈哈哈,刘勇啊刘勇,我是步兵指挥不假,可是你莫要忘了,我除此之外,我还是皇帝的亲卫队头领!我吃的乃是乾朝官俸,并不是你们的军饷,与你家那反贼将军太史历有何干系?再者说来,当今圣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可不像你等这般忘恩负义、唯利是图。我要保当今圣上,乃是天经地义!”说着话,王猛对着刘勇又是一剑,刘勇一看这王猛是铁了心要打,只能和王猛打在一起。 这刘勇如果论起来马上功夫,的确是一流的,无论是骑射还是马上作战,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如果论起来步下的功夫,比起王猛还是要差出一大截。真论起来,刘勇的武艺有侠客身份(本书中武艺从低到高分为武者、义士、侠客、剑客、名剑、武圣六个等级)。而王猛有剑客身份,此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两个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刘勇已经难以抵挡了,一着不慎被王猛一脚踢中小腹,倒退三步,赶忙用刀支住身体,算是败了下去。 太史历见刘勇败了,大骂了一声:“废物刘勇,还不退下!”刘勇只能摇摇头退在一边。太史历是飘身形从帅案之后轻轻一跃来到帅案前,从身背后抽出一对银龙短戟,这对短戟,长约二尺二,由精钢打造而成,外面涂有一层银漆,在戟身之上还雕刻着一条银龙。 太史历双手执戟对王猛道:“王猛!你若现在能够幡然悔悟,不再与我相争,一心一意保着我杀奔京城,我可以不杀你。但你若执迷不悟,休怪我手下无情!” 王猛听到这话,微微一笑:“太史历,要我投降你真乃痴心妄想!” 说完举剑直刺太史历的哽嗓咽喉,太史历不慌不忙,左手戟向上一推,挡出王猛这一剑,同时,右手戟跟身进步连进十余招,王猛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王猛心里就知道,他与太史历的差距可能比刘勇比他的差距还要大,如果再这样打下去,他绝无获胜的可能,不止如此,恐怕还要把性命搭上。 王猛心想,我死事小,可是我若白白丢了性命,可就没有人能够进京面圣告知陛下太史历造反之事,不行,我需要速速脱身。想到此处,王猛急忙忙向后一跃,拉开自己和太史历的距离,紧接着转身就向帐外跑去。太史历一看王猛要跑,便使出一招飞戟的功夫,王猛还没等跑出军帐,太史历的飞戟就到了,直刺王猛的后心,王猛惨叫一声,命丧当场。 就在此时,从军帐之外闯入一人,手中提着一柄带血的精钢宝剑,身上也占有血迹,两眼之中充满杀气。说起此人,姓王名伦,人称精钢怪剑胜天剑客。因为他的剑法极为古怪,所以才被送了这样一个绰号。他的剑法是和他的师父,洞悉凡事却落红尘长白老剑杨化智学的胜天剑法。这位老者已年过七旬,隐居在东北长白山,老爷子一生只有三个徒弟,大徒弟滚雷剑客小长白周彬,此人尽得师父真传,故此被称作小长白,二徒弟就是这位精钢怪剑胜天剑客王伦,小徒弟是风行三千里迅雷剑客张居镇,要说这个人的武艺并不算出彩,但是论起轻功却是此书当中数得着的人物,轻功能够在他之上的,并不多见。这套胜天剑法,顾名思义,学会了都能够胜了天上的神仙,里面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体现出这套剑法的高妙。 第三章 王伦出场 这王伦是如何来到军帐之中的呢?其实王伦是一直放心不下自己的弟弟,他的弟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步兵指挥王猛,王伦自打太史历大军开拔,就一直跟在军中,想在暗中保护自己的弟弟。 不过因为太史历和肃卑人之间这一仗打的比较轻松,所以王猛也没遇上什么危险,也就没有用得上王伦出手的地方,王伦因此一直没有露面。王伦本想着跟到中原,到了乾朝所统治的领土之上就不能再出现什么意外了,王伦就不打算再跟下去了。可偏偏这个时候,太史历突然召集营中高级官员议事,王伦也很是奇怪,于是就躲在军帐外面偷听。 他这一听可不要紧,把自己吓了一跳,心想这太史历居然要造反,而且又听见自己的弟弟要和太史历动手,他知道自己的弟弟不是太史历的对手,就想着冲进军帐帮自己的弟弟一起对付太史历,可是却被军帐外站岗的军兵拦住,王伦这才剑斩了帐外的小卒,冲到了军帐当中,刚一进到军帐,就看见自己的弟弟倒在了自己的面前。 王伦见此情景,手持宝剑指着太史历:“太史历,你这反贼!不说为我大乾尽一点微薄之力,却想着要造反,今日你又杀了我的弟弟,这国仇家恨,今日某要一并算清!狗贼,拿命来!” 说着话就要动手,太史历高喝一声:“王剑客且慢动手,你口口声声说我太史历是反贼,你可有证据?依本将军说,是你的弟弟王猛要造反,我这才为民除害把你弟弟杀了,我何来反贼一说?王剑客,没有证据的话,还是不要乱说的好。” 王伦听太史历这么一说,顿时语塞,说到底王伦也只是一个绿林人,只是一个江湖剑侠,他哪里能想的如此周全,哪能想到这种事情需要证据,他只是想自己亲耳听到的又怎会有假,根本没想要去寻找证据。 王伦整个人就愣在了当场,这个时候,刘勇上前一步来到了太史历的跟前,和太史历搭话:“将军,王猛造反,按照律法应是诛九族的大罪。此人又擅闯军营,更是死罪。他还诋毁大将军您,又是罪加一等。将军,莫不如让我杀他个三罪归一!将军之意如何?” 太史历点了点头:“刘将军,这次可不要让本将军失望。”“放心,将军。”刘勇心想,刚才败给那王猛,将军就已经对我有所不满,我如果能要了这个人的性命,也可以挽回一下我刘某人的颜面。 刘勇说完是抽出佩刀直劈王伦的顶梁,王伦宝剑一抬挡出这一刀,顺势一剑横砍向刘勇的脖子,这王伦的武艺远在他弟弟王猛之上,刘勇对这一剑丝毫没有反应,王伦这一剑也是使出全力,只听轱辘一声,刘勇人头落地。 王伦这一挡一砍,速度之快在场之人无不震惊,就连太史历也倒吸一口凉气,心想刚才这一剑换做是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躲得开,可怜这刘勇,好大喜功,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这太史历的军营之中,有这么一位也是出身绿林的将军,那就是太史历手下负责管理骑兵的将领之一,统领枪骑部队的枪骑指挥王庆。别看王庆是统帅枪骑部队的,他最擅长的兵刃并不是枪,而是一柄剑。只因为受太史历赏识,才被任命为枪骑指挥。 这王庆是看的明白,就这一剑,至少得到名剑身份才能使得出来,一般的侠客剑客,根本没有这样的本领,就算能想到顺势就横着砍出这一剑,速度也绝不会如此之快。王庆看的还是比较准确,但却是差了一点,因为他并不知道这王伦是专修剑术,实际从总体来说,王伦并没有达到名剑身份,只能说是接近名剑。 王庆就思量着,如果说不是在这军营里,而是在江湖道上比武,那么在这军帐当中,算上我们的将军太史历,我们这所有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五十个回合之内,对付此人能够占得半点便宜,要分胜负更是要百合开外了。我得想个办法来将其制服,不如先把他引到营帐之外,再作打算。 想到此处,王庆从武将队列中就走了出来,对着王伦抱拳拱手:“王剑客,在下王庆,我只知道阁下姓王,即是同姓,想来你我二人也算本家,敢问阁下大名?” 王伦一看这王庆说话还算客气,也对着王庆拱了拱手,答道:“本家不本家的谈不到,某姓王名伦,看得出来你也是个练家子,怎么?莫非说你也想试试某家的剑法吗?我告诉你,你且不急,今天我要把尔等这些个乱臣贼子是一一杀尽,个个诛绝,方能略解某家心头之恨。” 王庆一听:“王剑客且息心头怒火,你弟弟王猛的死,都是那刘勇所为,现在刘勇的人头已经被你王剑客摘下,也就是说你弟弟的仇你已经报了,你又何必再追究呢。” 王伦冷笑一声:“哼,王庆,我本当你是个明白人,才耐着性子和你这废话,不想你也是这等无耻之徒,这贼的武艺,比起某的弟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可谓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就凭此贼,怎能是我弟弟的对手,更何况,那太史狗贼的戟还在我弟弟身上插着呢,现在我听你说话倒是让人来气,来来来,先和我比过再说!” 王庆听完之后,抽出肋下的配剑,对着王伦又是一礼:“王剑客,这军帐之内并非比武之所,我们帐外一试,你可敢随我出来?”说完,王庆没理王伦,走到了帐外,王伦一听:“有何不敢。”也跟着王庆来到了军帐之外。 第四章 铁莲花 二人来到帐外,站定之后,王庆道了一声“失礼”,紧接着举剑直刺王伦哽嗓,王伦侧闪身躲过这一剑,顺势转了个身来到了王庆的身背后,精钢剑横扫王庆的腰部,王庆头都没回,把剑向身后一背,挡出了王伦这一剑,两个人是打在一处。不多时,王伦王庆二人已经打斗了三十回合,双方未能分出胜负,而且也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占的上风。 王庆一想,要是这么打下去,不一定得打到什么时候,而且我也没有把握能够胜得了他,不如施展我的绝学将这王伦战败。想到此处,王庆虚晃一剑,转身就跑。王伦一看也没多想,大喊一声:“王庆休走,看我取你项上人头!”随着这一声喊喝,王伦就追了上来。王庆一看王伦追上来了,心头大喜,你若是不追上来,我还拿你没有办法,可你若是追上来,我就要你的命。 要论起来轻功,王伦比王庆还是稍微的差了一点。所以就这一下,王庆和王伦之间就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等王庆跑出十几步了,突然站住脚步,在王庆一边跑的过程之中,王伦没有注意到王庆从怀中掏出了一样东西,从外观上看,像是一朵尚未绽放的莲花,不过这朵莲花不是植物,而是铁质的。 王庆把它掏出来之后,往地上一扔,落地之后,这朵莲花就绽放开了,随着莲花绽放,从花蕊之中射出八枚飞镖,分别射向八个方位。王伦哪能想到这个,根本没有防备,眼看着这飞镖就射过来了,王伦躲闪不急,飞镖正中王伦的大腿,也是因为王庆怕距离如果拉的太开飞镖可能会射不到王伦,所以匆忙之间没有算好距离,才导致这飞镖在射中王伦时没有飞的太高。王伦疼得“哎呀”一声,转身向军营外跑去,王庆也没去追王伦,而且回到了军帐之中。 原来这王庆所谓的绝学,指的就是这个像莲花一样暗器,这个暗器有个名号,叫“铁莲花”。在没打开之前,就像一朵没有绽放的莲花一般,一旦被扔到地上,花瓣会因为落地产生的震动而打开,随着花瓣的打开,会向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八个方向分别打出八枚飞镖,攻击范围是很大的。但是这个铁莲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如果使用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判断,那很容易会被它所误伤,而且如果没有算好距离,又会发生像刚才王庆和王伦交手的时候发生的情况,可能会没有办法命中要害。 王庆回到军帐之后,军帐的众人都在看着刚刚王庆和王伦的交手,刘锋上前和王庆搭话:“王庆将军,没想到你还有这等宝物啊!今日你用这镖打伤了王伦小儿,真乃高人也!刘某我很是佩服啊!” 太史历也在一旁说道:“王将军,你这宝物从何而来?以前并未见你用过,也未听你说过啊。”王庆对着太史历拱手施礼:“回禀将军,还有诸位将官,这个东西叫铁莲花,乃是我临出征之前,我的一位好友赠予我的,他说这铁莲花里面有弹簧和八支飞镖。一旦有紧急情况,他说把这个镖掷到地上,便可以有脱身之法。于是,我便向他要了三只铁莲花。一只在劫肃卑乌桓王韩平的大营之时,用这铁莲花射杀了乌桓王的四名守卫。第二只,我是在那之后,觉得奇怪,自行将其打开,研究了其中的构造,找到了制造的方法。而第三只,便是刚刚我在这帐外,刺伤那王伦的那一只。” 太史历微一点头,对王庆说道:“王将军,你既有此等宝物,又是在我的手下效力,看来本将军的起义大计必能成功啊!”众将是开怀大笑。 另一头,王伦在受伤之后,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伤口,涂抹了一些伤药,心中暗想,太史历呀太史历,你个无耻的狗贼,你杀了我的弟弟,我找你去理论,你却说什么是我弟弟要造反,你杀他是理所当然,真是岂有此理,此事我一定要上报官府,让我大乾的皇帝来讨伐你。还有那王庆,更是可恨,你与我比武你胜我不过,你认输也就是了,你居然暗器伤人,我绝饶不了你。但是王伦也知道现在他一个人瞎想也没什么意义,于是就先找了一家客店,早早的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王伦想去涿州府,找那涿州知府说明情况,向他言明太史历造反一事。这王伦和涿州知府也还有些交情,所以对涿州知府的府衙所在也颇为熟悉。 等王伦来到了涿州府衙之后,就发现涿州府衙是张灯结彩,王伦就很是意外,于是就问一个差人:“辛苦辛苦,敢问,这知府衙门张灯结彩所谓何故啊?”这位差人一看是王伦,连忙施礼:“王剑客,这是我家大人要过生日,本来我家大人还说呢,要请王剑客前来赴宴,可是又不知道您在哪,今天您来了,我家大人一定开心极了。” 王伦听完之后,在心里算了算日子,心想是差不多到他的生日了,我就想着太史历的事,怎么把这事忘了。王伦看向这个差人:“那,请问这宴会何时开始?”差人回到:“回王剑客,大概还有三个半时辰”王伦点了点头:“那你先回去通禀你家大人,就说王伦到了,去给他买贺礼去了。”差人听完之后也一点头:“好,那还请王剑客按时赴宴。”王伦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府衙。 王伦知道这个涿州知府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是却喜欢习练一些武术,于是花了十几两银子买了一柄松纹剑。这柄剑钢口还算不错,虽然不算是什么宝剑,但也算的上是文人剑之中的上品了。王伦就决定把这柄剑送给涿州知府当他的生日礼物。 等到离宴会开始还剩半个多时辰了,王伦回到了涿州府衙的门前,之前那个差人还在,王伦走上前去:“烦请通禀一声,王伦到了。”差人一看王伦,满脸堆笑:“王剑客快请,我家大人就等您了。”王伦点了点头,就走进了知府府衙,这才引出一段“小知府对阵大将军,涿州府大战太史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第一章 知府府衙的宴会 第二回 涿州知府大战太史历 莲花剑客兵败东阳坡 书接上回,王伦在差人的引领之下,进到了涿州府的府衙,走到了宴会厅,把买的松纹剑送给了涿州知府,涿州知府姓赵,叫赵冬,三十多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正坐在宴会的主位,见王伦送剑,起身答道:“王剑客太过了客气,您将这宝剑赠予赵某,赵某怎好收下呢。”王伦听赵冬这么说,微微一笑:“赵兄客气了,你我二人的交情,既然我知道赵兄文武双全,那我送你宝剑理所当然,还请赵兄收下。”“那好”赵冬点了点头“来呀,带王剑客入座。”王伦就在差人的引领之下,做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一次的宴会,赵冬宴请的人并不多,只有几位平时和赵冬关系比较好的下属,岳英、孙保、韩良、盖峰等人。 其实自从王伦走进宴会厅,岳英就发现了王伦腿上好像有伤,而王伦的座位又恰好就在岳英的旁边,岳英就低声问王伦:“王剑客,您这腿是?”“这个事情在酒席宴后我自会向众人说起的,只是此时说它,却是不妥啊。”岳英便明白这其中是必有缘故,也便不再追问下去。 大约过了有一个多时辰,宴会算是结束了,大家刚要起身离开宴会厅,王伦从椅子上站起来道:“知府大人,还有诸位,大家先不要离开,我有一件事情要和诸位说明,你们应该也都听说了,朝廷的扫北大将军太史历已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了,而现在正在涿州府境内。”众人点了点头,王伦继续说道:“但你们可能不知道,这太史历,正在谋划着要造反!” “什么?不可能?”在场的这十来个人就乱了,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太史历为国十余载,不像是要造反的人啊。”紧跟着就有人附和:“对啊,这不能是真的。”知府赵冬和盖峰对视一眼,两个人点了点头。 随后,赵冬急忙摆手示意各位安静:“诸位先不要乱,让我们先听王剑客把话说完。”见众人稍微安静了一点,王伦接着说道:“我知道,我这么说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可是就在昨天,我的弟弟王猛,就因为不同意太史历造反,死在了那太史历的银龙戟之下。而我也被他手下一个叫王庆的人用镖给伤了腿。”说完,王伦让大家看来他腿上的镖伤。这下众人虽然没有完全相信太史历是真的造反了,但至少相信了一半。 既然这个消息有可能是真的,大家的心里可都紧张起来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太史历手下,有十万兵马,加之这十万人是刚刚得胜的军队,士气正旺,战斗力翻倍,众人不知所措。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说道:“诸位不要慌,让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众人一看说话的这个人,乃是盖峰。这个盖峰,是知府赵冬手下的一个幕僚,平日里就位赵冬出谋划策,此人极善谋略,他站出来说话,大家就安静了下来,听盖峰把话说完,盖峰接着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应该先找一个人去到京城,将此事告知当今圣上。让圣上发兵平反,与此同时,我们其余的人也都不能闲着,我们要集聚力量与太史历周旋,时间长了我不敢说,但是十天二十天的,有我在,还有王剑客在,我们还是坚持的下来的。只要我们派出去的这个人,可以在五日之内抵达京城,那么,我乾朝的祸乱可就此平息。”对于这个办法,在场的人都表示赞同。 可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去京城报告消息的人,究竟选谁呢?赵冬作为涿州知府,不可擅自离位,而且赵冬作为知府,要做抵御太史历的总指挥,所以赵冬不能去。岳英、孙保等人也不能去,两军阵前还需要这些武将去厮杀。幕僚盖峰,更不能去了,这些人还需要来他出谋划策,对付太史历。那么说王伦呢?也不行,王伦武艺高强在阵前对阵太史历,必有其用武之地,此人应当留在阵前破阵杀敌。 正在不知道谁去合适的时候,从盖峰的身后,有一人说话:“知府大人,我去。”大家一看此人,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人。就听此青年说道:“诸位大人,我是盖峰的弟弟,我叫盖董。你们在阵前都各有职务,却是用我不上,所以我可以去给万岁报告消息,而且我有办法让万岁爷相信我说的话。”众人一听也只得如此了,就同意让盖董去京城给皇上送去消息。别看这个盖董现在武艺一般,名头也不是那么的响,可在后文书中,盖董乃是华山八雄其中之一,号称叫“断魂索命剑”在江湖之上是名声大震。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暂且不提。 第二第二章 初阵 放下涿州城内的事情不说,再说回太史历的军营之中。在打跑了王伦之后,当天王庆找了二十多位军匠,夜里连夜打造了一百零八枚莲花镖。由此往后,王庆便给自己起了个外号“莲花剑客”。王庆还另外挑选了一名技艺高超的铁匠为他打制了一柄莲花剑,这把剑的护手处,是一朵钢制的莲花,剑身为银白色,钢口尚佳,称得上是一把不错的兵刃。 第二日,在军帐之内,众位将官正在商议起义的战略战术,正在探讨起义的方向。这时有军兵来报:“禀告太史将军,涿州知府赵冬引兵马一万正在营外讨战!”太史历一听,哈哈大笑:“哈哈哈哈,王伦啊王伦,你还有点本事,能请出来这涿州的知府,不过可惜,你王伦是不懂军事,一个小小的知府,能奈我何呢?这样一个小小的知府,这一万兵马可能是他全部的家当了,我的麾下,可是有十万大军数十名战将,你们这些人,对我而言,不足为惧。来呀!为我抬戟备马!点四万军兵随我出战!” 其实有一点太史历是猜错了,赵冬手下可不只有一万人,因为涿州地处属于乾朝的边界附近,所有乾宣宗特准一些边境的城市可以自主招募一些兵马,外加上赵冬本人有自己的私心,所以赵冬手下实际上的兵马远不止这一万人,数量可以达到五万之众。 待到太史历等人出营一看,涿州知府赵冬端坐在马上,身穿鱼鳞甲,腰挂松纹剑。头戴一块宝蓝色的方巾,手中提着一张桦木弓,马上背着箭袋。身后有几匹马,那几匹马上分别是他手下重用的几个得力战将岳英、孙保、韩良,还有步下一位是精钢怪剑胜天剑客王伦。赵冬这边也在看着太史历,只见太史历,银盔银甲素罗袍,胯下骑一匹白马。身背后背着银龙双戟,马的得胜钩上挂着一条银龙长戟。 太史历身后也有几匹马,分别是骑兵指挥使刘锋、副将李海、莲花剑客王庆、弓兵总指挥刘策。这刘策乃是刘勇的哥哥,原本刘策为步弓指挥,因为他的弟弟刘勇死在了王伦的剑下,所有他现在总管所有的步弓手与马弓手。而且他在阵前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为他弟弟报仇。在太史历的身边还有一杆大纛旗,上书几个大字“扫北太史”。 太史历从得胜钩上摘下银龙长戟,用戟尖指向涿州知府赵冬:“赵冬,你一小小知府,螳臂当车,自不量力,竟敢在本将军面前如此放肆,还想妄图阻止本将军大计。现在你收兵,我可以免你一死,不然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赵冬听罢之后,是笑而不语。太史历一看赵冬发笑心中奇怪,便问:“赵冬你因何发笑?”赵冬笑答:“我在笑一个到现在还不识时务的将军。”太史历言道:“你指的是何人啊?”赵冬继续笑答:“正是阁下。”太史历顿时心头火起:“你一个小小的知府,竟然敢嘲笑于我,真真岂有此理,你拿命来!”说完之后太史历一挺手中的银龙戟,直取赵冬的哽嗓咽喉。 赵冬刚准备扔弓抽剑接架相还,岳英在旁边大喝一声:“太史历,休伤我家知府大人!你接我一刀!”说完,岳英的砍山刀直奔太史历的顶梁而来。太史历一看,不奔赵冬,来接岳英的这一刀,岳英的刀一碰到太史历的戟,就暗叫一声不好:此人远内力在我之上,但为了我家知府,我应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跟着太史历决一死战!岳英和太史历是勉勉强强打在了一起。 正在此时,太史历帐下骑兵指挥使刘锋一看:我家将军与岳英恐怕要战上一阵,这赵冬的人头还得我去摘下。刘锋想到此处,催马提枪直取赵冬,赵冬阵前远处的另一位将军孙保一看:此人是谁?竟也想来伤我家知府的性命。 孙保大喝一声:“无名小儿!凭你也想伤我家知府,真是自不量力,来来来,接你家孙爷爷一枪!”说完跃马横枪冲上前来,刘锋一见孙保杀了上来心中一惊,就想转头去接孙保这一枪。可是孙保枪快马急,加之刘锋想杀赵冬心切,冲的太猛,孙保冲过来的时候,枪头正对刘锋的后背,刘锋想转身去接就已经来不及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招架。就听着“噗”的一声,再看刘峰,身前多出来了一个透明的窟窿。刘锋是“哎呀”一声,死尸栽与马下。 太史历一看刘锋被刺于马下,心中痛叫一声:刘锋啊刘锋,你死的惨啊,我定当为你报仇雪恨啊。可是他正与岳英斗刚刚打斗开,还并未分出胜负,一时之间也抽不出身与那孙宝一战。 这时候王庆冲了上来,大叫一声:“你这小儿,胆敢伤了刘锋的性命,我王庆饶你不得!”说完一催胯下马,一点手中枪直奔孙保而来,一枪直刺孙保的小腹,孙保用枪一格挡出了这一招,两个人,两匹马,是斗在一处。 打至不到二十个回合,孙保自知难敌这王庆,心中正不知道怎么办呢,就见王庆把马一拨往本阵败去。孙保一看:嘿嘿,小子,我以为你的枪法是如何的精奇,不想也是如此的酒囊饭袋,这就不行了要往回跑啊,你可走不了!孙保是催马便追。 这下孙保可上了王庆的当了,王庆枪法比孙保要高出一截,王庆这一下是要尽快的解决这场战斗。但见王庆从怀中掏出来了一枚莲花镖,往地下这么一扔,孙保就是一愣,心说这是什么东西?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支飞镖穿透马的脖子,射入了孙保的胸膛。孙保是惨叫一声,死尸翻于马下。王庆回过马来,看着孙保的死尸,仰头长叹:“刘锋将军,王庆我替你报仇了!” 第二第三章 定计 王伦一看孙保被王庆的莲花镖伤去了性命,心中火起,上得前来用手点指王庆:“王庆,你这匹夫,你只会用飞镖伤人,却并没有什么真的功夫,来来来,今天,我就取你的项上人头!王庆,你敢在步下与我一战吗?” 王庆听完哈哈大笑:“哈哈哈哈,王伦,你个手下败将,取你性命岂不是易如反掌?”说完王庆是跳下马来抽出莲花剑直奔王伦。王庆这一剑是直刺王伦的哽嗓咽喉,按正常的打法,王伦应该向上把这一剑给拨出去,可是王伦没有。王伦向下一压,压下了王庆的莲花剑,顺着王庆的剑把自己的精钢宝剑向上一划就奔着王庆的手去了。王庆一看来的巧,只能收剑再战。 这个时候,王庆基本已经明白了王伦剑法的高妙所在,王伦的剑法大多为就势而成,他能利用一切他所可以利用的。所以王伦的招数很少有主动攻出来的,而是能让对方的每一剑都得以攻转守,而自己便可以以守转攻。比如王庆与王伦第一次交手之时,王伦就有一招是借着躲的势头转了一个身攻出一剑,这在常规剑法里是没有的,而王伦却使出了这一招。由此可见王伦的剑法的确属于是怪剑。 二人打斗至了四十多个回合,王伦因为本身腿上有伤,所以已经有点招架不住的意思了,王庆一看王伦招架不住了,便连进三招,王伦也只是险险躲过,可却疏忽了王庆的脚下,王庆一脚踢中王伦的小腹,王伦退出三步才用剑支住了身体。王庆把莲花剑收回了剑鞘之内,说道:“王伦,我念你腿上有伤,便不与你再斗下去,你先回去养伤,等你把伤养好,我们再来大战三百回合,你走。” 话音刚落,还没等王伦说什么呢,王庆身后有一人说话:“王庆将军,像这等的人怎能让他留在世上,你可知他活着对我们太史大将军有多大的危害吗!我等应该趁其病,要其命。如果王庆将军不忍下手,那么在下,就要动手了!”王庆一看此人,正是刘勇的哥哥刘策,刘策已经从马上下来了,手中提着一柄熟铜剑。王庆心想:刘策啊刘策,你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别看他现在身上有伤,你依然不是他的对手啊! 刘策已经走到了王伦的面前,说道:“王伦,今天我会让你死个明白,那日你在军营之中杀的那个人是我的弟弟刘勇,我是他的哥哥刘策。好你个狠心的王伦,为了给自己的弟弟报仇,不惜用别人的性命,王伦,今天我就要替我弟弟报仇雪恨。” 说完一剑直劈王伦的顶梁,王伦此时事弯腰待着,他把头一偏,把这一剑闪过。这才直起腰来,面对刘策。说道:“我杀你弟弟,并不是因为我为我弟弟报仇,如果单为报仇,杀太史历一人便已足够,何需搭上旁人的性命,只皆因你的弟弟是反贼,你也是反贼,今日我王某虽伤,却也要为大乾除害!”说完一剑刺向刘策,刘策向上一封,两个人就打起来了。 按理来说,刘策在王伦的剑下走不过五个回合,可今日王伦有伤,十个回合还没能拿下刘策。王伦心想,我腿上有伤不能久战。正在此时刘策刚好刺过一剑,王伦便用出了当时与王庆交战所用的那一招,就势转身,一剑直砍刘策的腰部,这一剑王庆能挡,刘策可却挡不了啊。就听刘策惨叫一声,被王伦斩成两半。 这时王伦便想冲过去再找王庆一较高下,就感觉面前飞来一样东西,王伦下意识用剑一拨,就感觉虎口一震,再看地下,被他拨出去的是一把明晃晃亮堂堂的银龙短戟。 原来此时的太史历,早已战败了岳英,岳英现在已经退回了赵冬的军中,太史历已经看到了王伦腰斩刘策,他也知道现在的王伦已经杀红了眼了,虽然他再往前杀,拿下他很容易,但是这样会对自己有很大的损失,面对一个小小的知府,在他太史历看来,这样的损失是非常不值得的,所有他必须想出一种办法来阻止住王伦的这种杀意。 因此,太史历才用飞戟的功夫阻止住了王伦。太史历一催马,来到王伦的面前:“王剑客,你为何还不退去,莫非,要本将军送你回去不成吗?”王伦一听是心头火起,但是杀意已经没那么重了,他看了一眼四周,发现岳英已经败了下去,再打下去对他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王伦是一个江湖中人,不好就这么直接退去。 正在王伦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听后边的涿州知府赵冬喊话了:“王伦剑客不要恋战,快快收军回城!”听到这话,王伦才有了回去的理由,对太史历说道:“太史历,并非我王伦胆小怕事,只因知府大人叫我回城,你的人头先且在你的脖子上多放些时日,等某家过几日便来将它取走。”说完是转身回城。 王伦回到了城内,对赵冬说道:“赵知府啊,你如果当时不叫我回来,我现在早就把那太史历的人头送到你的面前了,你你干嘛叫我回来呢。”赵冬一笑:“哦?王剑客,当真是那样吗?我看不见得,我相信,以王剑客的武艺,的确是胜过那众多的贼人,但是他们若是一起将你围住,你又将如何呢?到时候,恐怕我赵冬都救你不得了啊。” 此时,赵冬手下幕僚盖峰说道:“赵知府,今天我们阵前损失一员战将,但却杀敌两人。我看,我们可以不打了。”“什么?!”赵冬看了一眼盖峰,随后勃然大怒“不打了?那我该如何向朝廷那边交代啊!”盖峰笑道:“知府大人,这个不打不是真的不打了,而是假意不打了。” 赵冬不懂盖峰的意思:“盖先生的意思是?”“知府大人,你今夜带一万兵马先到东阳坡,然后我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到时,太史历的军马必破。到时候,知府大人的军功不可限量。”赵冬听了盖峰的计策之后拍手大笑:“妙哉妙哉,我有盖峰何愁太史历不破!”王伦、韩良、岳英等人听了,也是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