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五百年》 第1章 大秦危局 大秦五百六十四年(公元前207年),九月。 虽说丰收时节,乃是人间最美时节,可不知什么原因,今年的深秋丰收时节,却是比往年寒冷,关中大地上,北风呼啸,雪花飘飘落下。 古老的咸阳城中,各大街道上人流惨淡,一片萧索,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咸阳宫,位于咸阳东侧,是秦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历代秦王起居生活、处理政务的场所。 在咸阳宫西北侧,这里有一处所,是新任秦王的斋戒之处。 秦王所住屋内,数名身穿内侍服饰的人,手持利刃站立一边,一名五十余岁的官员倒在血泊之中,早已气息全无。 此人乃是华夏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赵高。 一个身穿便服的年轻人在屋内来回踱步,此人姓嬴,名子婴,他年方十八,身材高大,面目俊朗。 他在五日前被赵高拥立为秦王,后世称之为秦三世。 逆贼赵高被诛杀,本是件值得高兴之事,然而,子婴却是愁眉不展,他在屋内来回踱步不知多少遍,时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苍天啊!大地啊!我怎么这么倒霉!” 子婴自言自语叹息着。 大王如此怪异的举动,屋内几个人都一脸懵逼。 现在这个嬴子婴,并非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嬴子婴,而是现代人物灵魂穿越而来。 在现代中的那个他,是一名理工男,it工程师,酷爱历史类网文和历史正剧,昨晚二刷《大秦帝国》电视剧,躺在床上用手机一直看到凌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自己的卧室,而是在这个地方。 他大脑中融合了子婴的记忆,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穿越了!穿越到嬴子婴这个亡国之君身上! 倒在血泊中的那个赵高,在谋害秦二世胡亥后,意欲篡夺皇位,无奈没有任何大臣支持,只得先拥立子婴继位,假意说大秦现掌控之地只有秦地,故子婴不适合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王。 赵高拥立子婴为“秦王”,其实是为了日后自己继续篡位称帝做准备。 子婴察觉到了赵高的阴谋,定下了诛杀赵高的计策,按照赵高要求先斋戒五天,然后正式登基即位。 在这几天里,子婴假托生病,不理会任何事情,赵高数次派人来恭请子婴,子婴皆不去,等到了第五天正式即位的日子,文武百官已在大殿等候着,一切皆已准备就绪,赵高无奈之下,只得亲自来斋宫相请,完全不知道子婴的谋划。 当赵高进来屋内时,早已埋伏在此的人突然间冲出,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不容赵高发出呼喊声,就将其砍死了。 就在这时候,子婴却忽然间晕倒,当他再次醒来后,灵魂已经被现代中的那个他所取代。 历史上的嬴子婴,九月即位秦王。十月份,刘邦率军夺取武关,大军直逼咸阳,子婴被迫投降,在位仅四十六天。 一个月多月后,项羽入关中,杀赢子婴,屠杀原秦国官吏,火烧咸阳宫。 “哪怕穿越到秦二世都还有的救,偏偏是秦三世,哎…” “我生平没做过亏心事,却偏偏这么倒霉!” “嬴子婴”在哀叹着。 屋内几人尽皆愕然,秦王晕倒再醒来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举止神态完全不一样了,嘴里时而说出他们似懂非懂的话。 韩谈说道:“大秦危难,还望大王振作起来。” 宦官出身的韩谈,对赵高的专权极为不满,主动投靠子婴,共同谋划诛杀赵高,刚才是他出手快,一刀解决赵高,让赵高来不及呼喊。 子婴来回行走的脚步终于停下,自己离奇穿越到秦三世身上,不接受现实也不行。 不过,他绝对不甘心认命,不甘心像原本历史上的子婴那样,死于项羽之手。 他刚才思前想后,在思考着挽救危局的办法,唯有先阻止刘邦夺取武关,才有翻盘的机会。 关中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在全天下中占据最大地利优势,只要能扼守这四个关隘,关中便能无恙。 子婴没有退路了,要是不能保住大秦,自身也会一命呜呼。 想好了要做的事情后,他略为平复心情,长呼一口气,开口道:“没错,大秦危急,寡人不能坐以待毙。” 再指着赵高尸体道:“把赵高尸身抬出去。” 斋宫外,这里警卫森严,宫门左右两边,以及前方道路两侧,由全副武装的士卒在站岗着,这是属于卫尉下辖的士兵。 在斋宫宫门右侧,有个人身穿的铠甲与众不同,他乃是这批士兵之长,官职为“卫士令”。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身为九卿之一的卫尉,负责宫内安保警卫,守卫宫门。 卫尉下设南、北两宫卫士,被赵高派来驻守在斋宫的这批士卒,乃是北宫卫士,卫士令为程开。 除此之外,在斋宫宫门正面,还有数十个跟随赵高而来的随从在等候着。这批随从没穿铠甲,腰间插着一把铜剑。 丞相进入斋宫,恭请秦王即位,这么久还没有出来,随从们感到有些不正常。 正当随从中为首之人想要入内了解情况时,只见几个“内侍”抬着赵高出来,众人看得清清楚楚,赵高已经是一具尸体。 如此变故,在场之人无不震惊骇然。 自从二世皇帝即位后,赵高把持朝政,后来诬陷丞相李斯将其全家杀害,赵高担任丞相,更是权势熏天,大秦的一切,都是由赵高说了算,早已是天怒人怨。 如今,赵高已变成了一具尸体,只要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能想出来,肯定是被秦王杀了。 看着赵高的尸体,众人在震惊过后,分别有不同反应。 卫士令程开心中十分畅快,面带喜色,他是地地道道的秦人,对赵高这个奸贼早已恨之入骨,无奈必须听命行事,否则不但自身性命不保,还会祸及家人。 过半数的卫尉士兵,同样是心中高兴,许多人面带喜色。 而那数十个随从,则属于赵高的核心武装力量,他们眼中只有赵高,如今见到主子被杀,短暂震惊之后,随即是惊慌失措。主子已死,他们已失去了主心骨。 这时候,子婴走出宫门,他环顾现场一遍,看向宫门正面那惊慌中的赵高随从,又再观察着两侧的卫尉士兵,看着站立在右侧的卫士令程开。 那些随从原本都听命于赵高,眼下主子已死,谁还敢弑君? 子婴观察到卫尉士卒们的神态,对于掌管这批士卒,已经有了把握。 即使秦国处于危机之中,王权仍然具有权威性,大多数人效忠的是秦国、秦王,而不是赵高。 赵高是因为蒙蔽秦二世胡亥,借助胡亥的信任掌握权柄,才得以暂时掌控了军队。 子婴朗声说道:“逆贼赵高,已经被寡人诛杀。你们以前听命于赵高,寡人既往不咎。寡人乃大秦之王,你们自当效忠寡人,听命于寡人。” 他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国君,他说的话,具有权威性。 话音落下,程开转身面向秦王,单膝跪下,朗声道:“臣誓死效忠我王!” 有了卫士令带头,大多数士卒齐齐跪下,剩余士卒见状,跟着单膝跪下。 赵高已死,权力重新回归秦王,那数十个随从只能选择效忠新王,随之双膝跪下。 “程开!” “臣在!” “把赵高尸身绑好悬在斋宫门外!” “诺!” 程开随即起身,命人去取绳索。 “韩谈,你去麒麟殿,向众大臣转达寡人之命,让他们来斋宫。” “诺!” 韩谈随即快步向麒麟殿走去。 麒麟殿,是历代秦王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的场所,是咸阳宫内最大的宫殿, 麒麟殿内,秦国在咸阳的文武官员全部集中在这里,每人皆身穿黑色朝服,等候着新君主的到来。 在始皇帝时期,上朝的地点在咸阳宫内的麒麟殿,在秦二世时期,一度转移到甘泉宫。 守卫在麒麟殿外的,乃是卫尉中的南宫卫士,卫士令为周允。 在数月前,章邯在巨鹿兵败,后来向项羽投降,秦国主力尽失,出现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然而,国家权柄却被赵高这个逆贼把持,众臣大多是一脸忧色,整个大殿可谓是愁云惨雾。 众臣中,唯有两个人例外,分别是赵高的弟弟、郎中令赵成,以及赵高女婿、咸阳令阎乐。 正是赵高指使这两人,弑杀了秦二世胡亥。 在几天前,赵高派阎乐纠集党羽一千余人,假称皇宫内将有变乱,杀入胡亥所在的望夷宫,逢人就杀。身为郎中令的赵成则作为内应,将阎乐引进内殿,最终杀死了胡亥。 在秦二世时期,赵高蒙蔽、欺骗皇帝,胡亥信任赵高,让他身居高位,赵高才能做到把持朝政,但军权仍然还是由皇帝掌控。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职权极其重要,胡亥被杀后,赵高身兼卫尉一职,妄图直接控制整个咸阳宫军队,让子婴彻底沦为傀儡。 要不是用计成功引诱赵高入斋宫,子婴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想着在以后,大秦完全由赵高说了算,赵成和阎乐心中正乐着。 其他大臣,心中对赵高、赵成、阎乐不知骂了多少遍,对三人恨之入骨,为了自保,只能忍气吞声。 “怎么大王还不来?” “莫非大王不想登基了!” “嬴氏一脉不多了,公子婴血统纯正,若他逃避不即位秦王,那就是懦夫!” 等了许久,大王还没到,臣子们交谈起来。 赵成冷笑道:“说不定,公子婴就是懦夫。” 阎乐笑道:“照我看,赵丞相才最适合为天下之主,若是公子婴不敢做秦王,那就该由赵丞相来做!” 两人这么说法,立即引起了众怒,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敢怒不敢言,要不然等下赵高过来后,那就是自己死期了。 “你们…你们两个赵高的走狗!逆贼!你们跟赵高都不得好死!” 有一个人终于忍不住了,大骂着赵成和阎乐,他名叫卢德,乃是丞相右长史。 作为最高行政官的丞相,下设右、左二长史协助处理政务。秦汉时期以右为尊,右长史地位高于左长史,李斯就曾经担任过丞相长史。 赵高并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在陷害李斯夺取丞相之位后,平常由长史协助处理政事。 卢德嫉恶如仇,见证了赵高种种暴行,早就恨之入骨,他性情耿直,要不是顾及家人性命,早就站出来反对赵高了。 今天,目睹赵成和阎乐当众之下如此大逆不道行径,实在忍无可忍。 赵成和阎乐并没有愤怒,而是冷笑。 赵成道:“哎呀!卢德,你好不容易做到丞相长史,却不识时务,活不过今天了!” 阎乐更是大声说道:“不识时务的下场,大家等下就可看到了!” 众臣更是愤怒,恨不得当场就宰了这两个逆贼,但顾及自身和家人性命,只能强行忍住。 卢德将会是下一个被赵高杀害的大臣,许多人在为卢德感到惋惜。 这时候,只见一名宦官匆匆而来。 “大王有命,众臣前往斋宫相见。” 赵成和阎乐有些意外,丞相不是前去斋宫恭请大王吗?怎么反倒要众臣前往斋宫。 众臣跟着韩谈往斋宫走去,没有人知道斋宫发生的重大变故。 赵成和阎乐同样跟随着,殊不知,两人的死期已经到了。 第2章 众臣归心 这时候,卢德有些后悔了,后悔刚才还是太冲动,恐怕新王登基完毕后,赵高就要拿自己开刀了,自己一条命不要紧,最怕是祸及家人。 可话已经说出口,无可挽回,卢德一颗心凉透了。 斋宫大门左侧,赵高尸身被悬吊着。 相应的士卒已准备好,随时拿下大王指定的人。 子婴负手站在大门外,刺骨寒风刮在脸上,飘花飘落在身上,他似乎对严寒视若无睹。 此时,他脑海中反复思考着,该如何改变秦朝自秦三世而亡的历史命运? 这难度太大了,子婴胸中有股郁闷之气。 阻止刘邦夺取武关,这是最关键、最紧急的一环。然而,仅仅解决这个问题还远远不够,大秦主力丧失殆尽,关中所剩兵力不多,赵高掌权三年,把大秦折腾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必须重新激励起军心、民心,将整个大秦所有人重新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全力抗敌。 这三年里,赵高残杀忠臣、良臣,许多重要官职,或空缺、或被佞臣把持,要重振朝纲,需有忠臣、能臣担任中枢职位,辅佐秦王渡过难关。 这个中枢职位,自然是丞相一职,铲除赵高后,有哪个大臣能胜任丞相之职? 子婴在绞尽脑汁思忖着,凭借前世自己对秦汉历史的了解,以及原本那个嬴子婴的记忆,在寻找着合适人选。 他先从现有大臣中筛选,在这些人中,虽然大部分还是忠于大秦的,但赵高“指鹿为马”,许多能臣被杀害,在现存的朝臣中,根本没有大才能、大智慧之人。 要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丞相,才能辅佐秦王力挽狂澜呢? 这样的人才,历史上有不少,比如一年多前被赵高杀死的李斯,就是合适人选。比如现有的张良、萧何、范增、陈平都同样有能力胜任,可惜是敌对人员,以后都是难缠的对手。 子婴绞尽脑汁、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 想到了这个人选后,积压在心中的郁闷之气,随之消除了不少。 今天是九月二十日,在前世对秦汉历史了解中,刘邦是在十月夺取武关,但谁也不能保证,现代资料的描述会百分百准确,在正式登基并且任命丞相之后,需立即率军出发,必须在刘邦行动前赶到武关,才能改变历史命运,可谓是十万火急。 而现在,在赵高清洗下保留下来的、有军事才能而又忠于大秦的武将,屈指可数,需破格提拔军官,补充新鲜血液。 子婴看向旁边的程开,对方年约四十,身材矮壮,一脸的络腮胡。 “程开,你何时从军?” “禀我王,臣十七岁从军,那时只是普通士兵。” “那又是如何升到卫士令?” 子婴要考察了解程开,看看是否有破格提拔的价值。 “禀我王,臣曾随王翦将军出征赵、楚两国,从士兵做起,凭军功升为伍长、什长、屯长、百将、五百主,五年前调派到卫尉,升为卫士令。” 程开对秦王,始终是恭恭敬敬。 子婴问道:“家中有何人?” 程开道:“禀我王,臣家中有年老父母,有一妻二女一子,两个女儿已出嫁,两个女婿跟随章邯出征,皆在巨鹿大战时战死。犬子十五岁,会尽快从军,保卫大秦。” 子婴叹息道:“他们为大秦而殉国,皆是英雄。” 随即,他想到一个问题,问道:“爱卿的两个女婿,可有杀敌立功?可有封赏?” 程开道:“禀我王,据臣所知,在巨鹿之战前,大女婿杀敌三人,小女婿杀敌一人。然而,跟随章邯出征杀敌立功之士,全部都没有封赏。” 听到这里,子婴咬牙切齿,对程开道:“赵高这奸贼,只会残害忠良、祸乱朝纲,赵高没有封赏的,寡人会补上。” 程开听到这里,心中感激,向秦王恭敬作揖道:“臣代战死的两位女婿感谢我王!大秦所有将士,定会感激我王!” 子婴再道:“你可愿意跟随寡人一同出征?” 程开道:“臣誓死追随我王!” 大王居然要率军出征,他有点意外。 子婴道:“好,寡人升你为都尉。两日后,跟随寡人一同出征。” “谢我王!” 程开单膝跪下,感激中带着兴奋。 这可是连升两级,卫士令秩俸为六百石,往上是千石,再往上是二千石级别,二千石又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都尉秩俸为比二千石。 这时候,众大臣正向斋宫走来。 在众臣即将抵达斋宫时,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首先望见了悬吊在宫门侧边的尸体,望见了站在斋宫门口的秦王。 仔细一看,那正是赵高的尸身,无不震惊。 很快,后面的大臣也望见了赵高尸身。 赵成和阎乐看见此状,顿时肝胆俱裂,知道大事不妙,刚想到要逃跑,有几个士卒已经冲了上来,将两人擒住。 “逆贼赵高,独揽朝纲,欺上罔下,残害忠臣,弑君背主,已经被寡人处决了。” 子婴面向众臣,大声说着话。 臣子们很快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赵高这个罪大恶极之人伏诛,众人心中为之畅快。 咸阳上空,雪花仍然在飘飘落下,飘落在众人的头上、肩膀上,寒风呼啸,带来阵阵寒意。 然而,咸阳斋宫外,这里的人,心中则是无比的温暖。 祸乱大秦的逆贼伏诛,大快人心。 “奸贼赵高,早就该死了!” “赵高祸乱大秦太久了,以致如今危局!” “赵高之罪恶,杀他一万次也不够!” “若非二世皇帝偏信赵高,哪会有大秦今日之危!” “还望大王整肃朝纲,挽救大秦危难!” ………… 在以前,赵高独揽朝纲,谁敢跟他对着干,那就是找死,许多大臣只能忍气吞声,如今赵高被诛,众臣才敢于把压抑在心中很久的话说出来。 “赵高逆贼,你也有今天!” 其中一人的声音,盖过了众多臣子,他就是丞相长史卢德,他冲到赵高尸身前,吐了一口痰。 随即,其他臣子纷纷跟着这样做。 很快,赵高的尸身,全身都是唾液。 现在,众臣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宣泄了不少。 被擒下的阎乐和赵成两人,被士卒押着跪在子婴面前,面如死灰。 子婴凌厉的目光瞥向两人,重重地喝道:“赵成、阎乐,你们两个赵高的走狗,听命于赵高,里应外合,冲入望夷宫,弑杀二世皇帝,罪该万死。” 现场大臣们,又再次震惊了。 二世皇帝之死,有些人猜到了是赵高干的,却无法肯定。如今听到新君主说出实情,居然是赵高明目张胆弑君。 现场群情汹涌,纷纷对两人破口怒骂。 阎乐哈哈大笑道:“成王败寇!子婴,你就等着亡国!” 反正死定了,死之前索性大骂一顿。 赵成大声道:“我赵家杀了那么多人,大秦因我赵家而亡,也够本了!子婴,你也活不了多久了!” 对于这种人,一刀斩首太便宜他们了。 子婴面向众臣道:“诸位爱卿,赵成、阎乐这两个逆贼,就交给你们处置了。” 话音落下,卢德第一个冲了上来,一脚踢向阎乐。 其余众臣跟着冲上,对两人拳打脚踢。 赵成、阎乐惨叫声不断,最终死于众臣之手。 亲自动手参与诛杀这两个逆贼,众臣更加解气。 除掉两人后,众臣的心中兴奋激动,他们盼这天盼了太久了,部分臣子已是热泪盈眶。 子婴扫视现场臣子们一遍,朗声说道:“赵高祸害大秦三年,秦军在关东作战,接连失利,主力丧失殆尽,此乃危急存亡之秋。寡人临危受命,继位秦王,决心重振朝纲,誓死挽救大秦。只要众卿拥戴寡人,忠于寡人,大秦军民团结一心,寡人相信,大秦不会亡。” 一众臣子们,从秦王目光神情中,感受到他那无比坚强的决心,看到了一丝丝希望,他们纷纷跪下,拜倒在地,高呼:“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众卿平身!” 臣子们齐齐站起来。 子婴道:“廷尉可在?” “臣在!” 众臣中有一人出列,走到最前面,此人年约四十,名叫于真。 子婴道:“赵高之罪,依大秦律,该如何处置?” 于真道:“赵高之罪恶,乃大秦立国以来之最,当夷诛三族,尸身悬在城门示众。” 子婴道:“此事交给爱卿去办,由卫尉协助,公开处决赵高三族。赵高、赵成、阎乐三人尸身不得埋葬,曝尸荒野喂狼。” “诺!” 于真恭敬领命。 子婴再看向众臣,说道:“奉常可在?” 当初沙丘政变,赵高假传圣旨让扶苏和蒙恬自尽,子婴逃过一劫。 在秦二世时期,皇室成员几乎被诛杀殆尽,在仅存的嬴氏血脉中,子婴血缘跟嬴政最为接近。。 如果不是赵高弑君,怎么也轮不到子婴继位,子婴对朝中大臣并不太熟悉。 在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为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登基大典正是由奉常来负责。 随即,一个官员出列,说道:“臣在!” 这官员名叫张剑,四十余岁。 子婴道:“寡人原本的登基大典不变。” 在赵高让子婴继位时,就选定了今天举行登基仪式,一切都准备就绪,子婴却迟迟没有出来,赵高才不得不亲自来斋宫相请。 张剑道:“烦请我王更衣,先行祭天告庙之礼,再到麒麟殿。” 子婴再对于政道:“赵高三族,需即刻拿下,爱卿速速去办!” 于真恭敬道:“诺。” 子婴再命令程开,派一队人马,暂时交给于真指挥。 随即,一队卫尉士兵跟随于政离开,再加上廷尉官署的人,用于抓捕赵高三族人员,即使遇上反抗,也已经足够了。 随后,众臣也离开了,前往祭天所在地等候,秦王在斋宫准备完毕后,将会前往进行祭天。 古代君主登基,有着一套正规的程序,在正式的登基大典中,祭天、祭祖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子婴重新进入斋宫,由宫女伺候宽衣和沐浴。 在现代时,子婴当然是自己洗澡,如今有宫女伺候着,还真不习惯,穿越到这个时空,只能去适应。 洗澡完毕后,子婴穿上冕服,头戴冕旒,前往祭天仪式所在地。 新君登基大典,是封建王朝最隆重的典礼。 祭天高台下边,不仅有大秦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大臣,连咸阳全部中低级官员都在这里。 在十五年前,秦王嬴政登基为皇帝,同样在这里祭天。 在场的官员们,有近半人参加过十五年前始皇帝祭天,亲身经历登基大典。那时候,秦国刚一统天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帝国,威望达到了最顶峰。 而现在,秦国危在旦夕,这个国家能否保住,还是未知数。 时间仅仅过了十五年,大秦国运已跌落谷底,见证过始皇帝登基的臣子们,为之唏嘘、为之感慨。 鹅毛般的雪花,仍然还在飘舞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天空阴沉一片,乌云在天空中翻滚。 “大王驾到!” 嬴子婴在众臣的瞩目下,缓缓登上祭天高台。 第3章 丞相人选 祭天完毕后,接下来是告祖,告祖完毕后才会是最终的登基仪式。 秦王和众臣,来到供奉历代君主宫庙,庙内有秦国历代君主的牌位,子婴上香,面向牌位跪下。 “历代先祖在上,子婴在大秦危难之际,接任第三十三任国君,请先祖保佑子婴,保佑大秦……” 子婴朗朗说着一番言语。 告祖完毕后,起驾返回咸阳宫。 麒麟殿内,正中前方的丹陛上,这里有一张案桌,案桌后面有软垫做成的席子,秦王子婴跪坐在席子上。 在这时期,人类习惯席地而坐,即便是皇帝同样如此,只是君王坐席所在位置比臣子们高而已,不存在所谓的龙椅。 韩谈站在左前方,宣读着即位诏书,文武百官面向秦王跪下。 诏书宣读完毕后,众臣高呼:“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在秦始皇和二世时期,皇帝上朝,百官要高呼吾皇万岁。 而现在不同,秦国第三十三任国君嬴子婴,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降为“王”,重新恢复嬴政称帝前的礼仪。 高高在上的子婴,望着丹陛下跪拜的群臣。 在现代的时候,他喜欢看历史类网文,多次代入小说中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帝王。 然而,如今他真的成为君王,内心却没有丝毫的兴奋,而是压抑与沉重。 子婴在看着龙椅前案桌上的玉玺,右手将之拿起,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 这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是古代野心者们梦寐以求之物。 玉玺本没有多重,然而,子婴却感觉犹如有千斤重。 行礼完毕后,嬴子婴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寡人接下重担,继位秦国国君,望诸位能辅佐寡人,挽救大秦危机,重振大秦河山!” 说到后面时,子婴双手张开,神情激昂。 他绝对不甘心等待死亡,他要尽120的努力,改变历史命运。 臣子们个个都很有精神,赵高伏诛,新王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在场的臣子们,以前就有许多谏言想要向秦二世说,无奈赵高把持朝政,只得忍气吞声,以免惹祸上身。 如今新君即位,许多大臣再也忍不住了。 首先一人出来,朗声道:“禀我王,数月前,章邯将军兵败巨鹿后,曾派人回咸阳求援,奸贼赵高却置之不理。如今关东诸地尽失,数十万贼军逼近函谷关,需尽快征召大秦所有男丁从军,抵挡贼军。” 这人名叫钟平,官职为御史中丞,乃御史大夫之副官,秩俸千石。赵高“指鹿为马”后,御史大夫被杀害,这个职位一直空缺着。 子婴问道:“大秦现有之兵还有多少?” 一人出列道:“禀我王,咸阳兵马只有三万。” 此人名叫邹离,官职为中尉,掌管都城军队和京畿治安,地位十分重要,虽然不属于九卿之一,秩俸亦跟九卿相同,为中两千石。 卢德出列道:“禀我王,函谷关尚有三万五千兵士,武关有三万,再加上各地驻军,现大秦总兵马只有十三万。上次征召,十七岁以上男丁皆从军。如今离上次征召已隔一年有余,上次征召时十六岁男丁,现已经满十七岁,可得数万士卒。如今大秦岌岌可危,臣建议,可将征召年龄下降到十五岁,方能解兵马短缺之急。” 在秦国,男人年满十七岁,便自动成为预备兵员,至于年龄上限,有爵位的为五十六岁,无爵位的要到六十岁。但这时期的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大多数男人一生都处于随时被征召状态。 子婴再问道:“如今我大秦总人口有多少?男丁有多少?粮食还有多少?” 治粟内史出列道:“禀我王,现大秦可掌控之地,只有原秦地范围,共有一百零三万户,约四百九十五万人,妇人约二百九十五万,男丁约二百万。其中,十八岁以上男丁约有七十万,除了现有十三万兵士、各级官吏、兵器作坊工匠外,其余成年男丁,或是已年老,或是残疾无法再作战。现有十五、十六、十七男丁,每一岁数有七八万人。大秦现有粮食,可供十五万兵士两个月所需。” 此人名叫陈烈,年近四十,在两年前提拔为治粟内史。 秦国对国家内部的掌控很强,律法管控得很严格,很少有漏报瞒报的人口,家庭中若有两个年满十八岁的男丁,则必须分家,对此一直都有严格的管理。 听到这里,子婴更觉形势的严重性。 从战国到秦汉,兵农合一,所有适龄男丁皆是后备兵源,在和平时期的农闲时节需要参加军事训练,战时随时接受征召入伍。长期的战争,导致女人多于男人,产生了无数的孤儿寡母。 在嬴政一统天下后,派遣五十万兵马征服岭南,又有三十万蒙恬军团建造长城,虽然这八十万人是从全天下范围内征召,原秦地兵源占比也有两三成。 在秦二世时期,又再次派出大军跟复国的诸侯作战,为此又累计征召了几十万人入伍,在巨鹿大战中,秦军损失二十余万,后来章邯投降项羽,又有二十万降兵被坑杀。而这些士兵,全部都是从秦地征召,对秦国造成更大的损失,元气大伤。 如此种种,是在十几年内发生的事情,无怪乎男女比例那么悬殊。 麒麟殿内,众臣虽然大多仍有忧色,但赵高被诛,新任秦王誓言保卫秦国,意欲有一番作为,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古代,农业是一切的根本,粮食产量多少、人口数量,是衡量国力的最重要指标。庄稼需要男人耕种,本来秦国男丁就没有多少了,要是把成年男人全部征召入伍,势必严重影响农业耕种,不过眼下十万火急,顾不了那么多了,先解决眼前危机再做打算。 钟平道:“禀我王,十六七岁的男丁,皆未经操练,需先操练方可上战场。臣建议,即可征召十七岁男丁先行操练。待秋收完毕,再征召十五六岁男丁操练。” 平常需参加军训的,是十七岁以上男丁,那些刚上十六七岁的人,征召入伍后就是新兵蛋子,要是未经训练,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子婴道:“寡人准奏。” 这时候,廷尉于真走入麒麟殿,说道:“禀我王,赵高三族共有二百三十一人,大部分已被捉拿,关进廷尉狱,三族其余人员已命人前去捉拿,可在今日内全部捉拿完毕。” 宦官属于服侍王室仆役,早期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要到东汉后,宦官才专门由阉人担任。 赵高是成家之后才净身入宫,兄弟姐妹有好几个,再加上后代以及亲家,三族加起来人数不少。 子婴道:“做得好,明日午时在刑场公开处决,明正典刑,由寡人监斩,文武百官、咸阳军士皆要到场,大家亲眼看看逆贼赵高的下场,以振奋民心、军心。” 于真道:“诺!” 新即位的国君肯处理国事,乃是好事,众臣开始振奋起来。 卢德随即道:“禀我王,丞相、御史大夫、卫尉、郎中令四个中枢之位尚空缺,需尽快确定人选,方能更好辅佐我王处理政事。” 就算他不说,子婴也有这个打算,从灵魂穿越到祭天、告祖这时间段,他的脑海中,一直在思考着挽救大秦命运的相关问题,对于四个重要职位的人选,他已经想好了。 子婴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人选寡人已经有了。”他随即看向站在左前方的宦官韩谈。 韩谈三十岁,身材高大,身穿标准的宦者服侍,并未净身。 子婴继续说道:“之所以能株除赵高,韩谈居功至伟。他主动投奔寡人,谋划诛杀赵高之计策,当赵高进入斋宫,是他眼疾手快,一刀宰了赵高,让赵高来不及呼喊。赵高残害大臣,致使我大秦人才凋零,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当破格任用。寡人决定,任命韩谈为郎中丞,代行郎中令之职,秩俸千石。” 韩谈喜出望外,原本他只是宦官中的小官,秩俸只有二百石,如今连升好几级。 他快步走下台阶,面向秦王跪下,朗声道:“臣谢我王!” 偌大的麒麟殿,暂时安静了下来,时间过了十秒钟,并未有人出言反对。 子婴看向麒麟殿大门,大声道:“周允可在?” 周允听到声音后,快步走入殿内,在台阶前停步作揖,说道:“臣在。” 从祭天到告祖,再到麒麟殿正式即位,身为卫士令的周允一直带领卫士跟随着。 子婴道:“周爱卿,你做卫士令有多久?” 周允道:“始皇帝驾崩后不久,臣被升为卫士令,至今已有三年。” 秦王这样问话,周允觉得,或许大王会给自己升官。 果然,只听秦王道:“寡人任命你为卫尉丞,代行卫尉一职,秩俸千石。” 周允既兴奋又激动,跪拜俯伏,朗声道:“谢我王!臣誓死效忠我王!” 在秦汉制度中,中央部门中的九卿、以及地方的郡、县,长官之副一般称为“丞”。比如治粟内史的副官为治粟内史丞;比如郡守之下的郡丞(相当于副郡守)、县令之下的县丞。 虽说各个部门相应的职位不能空缺,子婴觉得不宜一下子晋升过快,将周允和韩谈各晋升为部门的副职,也可以管理起一个部门了,如果做得好,再晋升为正职。 子婴继续道:“御史大夫一职,空缺已久。钟平身为御史中丞,熟悉御史工作,寡人决定,晋升钟平为御史大夫,秩俸二千石。” 钟平高高兴兴地跪下拜谢。 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历史上的秦国灭亡前夕,朝臣中并没有特别的人才,但相应部门长官不能空缺,子婴只好如此安排了。 随后,子婴道:“丞相一职最为关键,才能、忠诚、声望缺一不可。” 第4章 历史名人 说到这里,子婴扫视众臣,众人皆默不作声。 君主如此说话,自然是要确定丞相人选,要说有谁不想当百官之首的丞相,那肯定是假话。 这时候,九卿中的部分人员,觉得自己或许有机会升为丞相,但无人有特别过人的能力,更缺少足够的威望,没有人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子婴随即说道:“这个人选,寡人已经有了。” 在现代的时候,他看过不少历史类网络小说,也喜欢研究历史,看历史类纪录片,对于如何才能做好一国之君,有自身的认识。 灵魂穿越还不到一天时间,尽管有嬴子婴的记忆,但也没那么快完全适应两千多年前的古代。 不幸的是,在这危急关头,他没有时间慢慢去适应,必须尽快把棘手的事情解决和处理好,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同时也是挽救自身性命。 位于关中东南边的武关,自然是他要尽快赶去的,在动身赶往武关之前,需要相应既有能力又忠诚的臣子,来坐镇咸阳处理政务。 对于丞相的任命,亦是最为关键一环。 偌大的麒麟殿,再次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君主的发话。 在九卿中,除了尚缺正职的郎中令和卫尉,其余七卿都不免紧张起来,希望大王说的是自己。 此时的子婴,恨不得立即集结军队,率军赶往武关,懒得跟朝臣们慢慢商议,开口道:“这个人,乃是始皇帝称帝前的国尉、称帝后的太尉-尉缭。” 大王说出人选,九卿中的七卿,心中略为失望,许多人又觉得,已经致仕的尉缭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尉缭在致仕前本身已位列三公,声望和能力都兼备。 邹离首先道:“臣赞同前太尉任丞相一职。他从国尉到太尉十余年期间,大秦从将军到士卒,将士皆心服。如今大秦岌岌可危,臣相信,尉缭定能担此重任。” 程开出列道:“臣附议!” 嬴政称帝前的国尉、称帝后的太尉,负责处理军务,尉缭负责军务十余年,看来还是能服众的。 钟平道:“臣也赞同尉缭任丞相。只是他致仕多年,年事已高,不知还能否辅佐我王!” 子婴道:“寡人亲自去看看,请他辅佐大秦。” 随即,他宣布退朝,明天一早再上朝。 ———————— 咸阳城西南,这里有一处宅院,看上去并不太起眼,跟普通九卿家中宅院相差不大,这里是尉缭的家。 宅院书房,尉缭正在看着书简,乃兵书《孙子兵法》。 尉缭每看一会,又来回渡步一阵子,又再看一会,直到日落之时,他看了一下窗外,深深叹息着,自言自语:“看来大秦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恐怕要亡于赵高之手了。” 咸阳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是新国君嬴子婴即位之日。但朝政由赵高把持,秦王只不过是傀儡。 “父亲…”这是他儿子尉羽的声音。 尉羽快步走入书房,脸上显出喜色,说道:“父亲,发生大事了!赵高这奸贼,被新王杀死了。” 尉缭一脸震惊,掌控了大秦军政大权的赵高,居然被子婴诛杀了! 尉羽道:“郎中令赵成、咸阳令阎乐同样被斩首了,我亲眼所见。大王已下令,明日午时,公开处决赵高三族,由大王亲自监斩,咸阳所有官员都要到场。” 尉缭原是魏国人,秦王政十年入秦,后来被任命为国尉,是嬴政一统天下时期的重要臣子之一,嬴政称帝后担任太尉。 那时尉缭身为三公之一,地位尊崇,但却无心再做官,担任太尉三年后辞官。 尉羽三十余岁,目前在九卿中的少府官署任职,职务为考工左丞,秩俸比六百石。 他属于中下层官员,是没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在参加完新王即位大典后,中下层官员随之散去,中层以上官员在麒麟殿参与朝议。 尉缭问道:“大王是如何诛杀赵高?” 尉羽道:“在五日前,赵高就定好今天新君即位,新王却一连五天躲在斋宫,到了今天,一切准备就绪,大王还是不出来,赵高只好亲自……” 他把所知道的详细叙述一遍。 尉缭随即兴奋起来。 “杀得好!杀得好!” 一连说了几次后,兴奋的心情随之消失,叹息道:“可惜啊!已经太迟了!除非…哎!十五年前,始皇帝一统天下,登基称帝。那时,大秦国运何等昌隆。想不到,始皇帝驾崩后,由赵高这个逆贼把持朝政,祸乱大秦三年。哎……” 尉缭无限的惋惜,他辅佐嬴政十七载,对这个国家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当成了秦人。 家人已做好饭菜,尉缭跟家人用膳。 在咸阳宫前来这里的道路上,由卫尉士卒护卫着的銮驾,向这边缓缓而来,嬴子婴就在銮驾内。 今天新王即位大典,子婴在斋宫诛杀赵高,再让众臣前往斋宫,本就耽搁了不少时间,接着是祭天、告祖、登基三大仪式,又花了许多时间,子婴顾不上吃饭,跟着朝臣们一起饿着肚子,在麒麟殿议事。 一直到出发前往尉缭家中,子婴方始有吃东西的时间。 在銮驾内的子婴,匆匆吃过羊肉和肉汤,总算填饱了肚子。 天开始黑了,卫士们然起了火把。 子婴大声道:“快一点!” 危急关头,他恨不得立即飞到尉缭家中。 车马加快速度,左转右拐,终于抵达了尉缭宅院大门外。 宅院内,尉缭和家人在大厅中交谈。 这时,一名家丁匆匆赶来道:“大人,大王来了!” 新王居然刚即位就连夜赶来,尉缭和尉羽都甚感意外。 “大王驾到!尉缭老太尉速来见驾!” 随行宦官大声说着,这宦官嗓门很大,尉缭一家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此时,子婴就站在大门口,等待着尉缭的出来。 很快,只见一个年已花甲的老者快步走出,他看向身穿冕服的年轻男子,躬身作揖道:“老臣拜见我王!” 子婴仔细打量着这个名人,眼前的尉缭,身穿布衣,身材高大,国字脸,胡子头发花白了一半。 在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这个时代,现年六十三岁的尉缭,已经算是很长寿了。 尽管年逾花甲,尉缭仍然精神健硕,双目炯炯有神。 子婴露出关心之色,和蔼道:“老太尉,您年事已高,身子可好!” 尉缭回应道:“禀我王,老臣虽逾花甲,然不服老,每日正常进食,身子骨还硬着。” 他是有智谋的人,已猜到了新王来意,刚即位就连夜赶来这里,很有可能是要邀请自己重新出仕。刚才大王的说话,既是关心,亦看自己是否还有为国操劳的精力。 子婴道:“老太尉,就让寡人在这站着?” 尉缭道:“恭请我王到寒舍书房一叙。” 他先迈步走向书房,子婴跟随着,随行的卫尉士卒加快脚步走在前面。 进入书房,子婴略作打量,这里面积不小,书房左右两侧有多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竹简书籍,书房中间有多张案桌,每张案桌后面都有一张软垫。 “大王,请!” 子婴走到正上方主坐席,在软垫上跪坐着,坐北朝南,要不是有原本嬴子婴的记忆,这样跪坐很不习惯。 尉缭在左侧最靠前的案桌后软垫坐下。 子婴有些心急,不想废话太多,开门见山道:“老太尉,寡人诛杀赵高,明日午时公开处决三族,想必您已知晓。” 尉缭道:“我王杀得好,赵高这等逆贼,早就该死了。其心之恶,始皇帝在世时未看出来,以至酿成大祸。” 子婴忧心忡忡道:“大秦眼下之危局,老太尉或许有所了解。关东数十万秦军,二十余万在巨鹿战死,二十万降兵在新安被坑杀。六十万以上的叛军,正向关中杀来。” 尉缭叹息一声,说道:“要是赵高早一年被诛,情况会好很多。眼下之时局,难啊!” 子婴慷慨激昂道:“寡人既当了这个大秦之王,自当挑起重担,就绝不能让大秦自寡人手中而亡。” 说到这里,子婴站起来,走到尉缭面前,深深一揖,以诚恳的态度道:“恳请老太尉,指点寡人挽救大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