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1章 帝都长安 唐朝,武德九年,七月。 清晨,薄薄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天地,帝都长安在朦胧的薄雾中若隐若现,顷刻,初升的太阳把它的光芒洒满宇内,又给神秘的长安城镀上了一片金黄,让此时的长安宛如仙境。 但,表面上越美好的事物下面隐藏的危险往往也最致命,此时的长安城显得极为压抑,居民惶惶不安,行色冲冲,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而古老斑驳的玄武门城墙上布满了崭新的刀剑残痕! 没错,就在一个月前,这里发生了一件闻名的政治事件——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领天策府上下袭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然后声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并派亲信“宿卫”高祖,迫使高祖接受了既成事实。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并承诺于八月,让位于秦王。 玄武门内毗邻太极宫,外链接朱雀大街,此时的街上有一辆豪华的马车正向玄武门缓缓而来。 豪华的马车内坐着一位沉稳的锦衣少年,大约十一二岁,只见他身材匀称,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腰间悬着一块羊脂白玉,通身透着一股子贵气,他便是秦王三子汉中郡王李恪。 此时的李恪并不像他表面上那样沉稳,内心里其实早已是翻江倒海。 事情发生在10天前的一场刺杀昏迷,醒来后,李恪便成了另一个“李恪”。 他同名李恪,农民出生,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是一个市的市长,三十七岁就从一个农村小伙奋斗成一位常务市长应该算是功成名就,足可以笑傲群雄! 但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这个市长是他牺牲了太多太多东西换来的。 他如同《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为了爬上高位,他违背了他当初立下的誓言,放弃了他做人做官的原则,变成了他当初最讨厌的那类人。 最让他后悔的是他还抛弃了他的初恋,牺牲了他的爱情,转身娶了一个省高官的女儿。 夫妻二人一位是农村小伙一位是省高官千金,很明显的女强男弱,李恪顺理成章的在家里没有一点地位,他这位省千金夫人应该是早年丧母,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他总是疑神疑鬼的,每天白天她会不定时查岗,晚上回到家里还必须得向她报告他整天的行踪,这让他备受煎熬,活得很是憋屈。 当他听见他初恋快结婚时,他心如刀绞,正在这时他又接到了现在妻子的查岗电话。 这让他恼怒不已,之前的美好回忆忽然涌上心头,想起曾经的甜蜜和现在煎熬,更让他悔恨交加,三十几岁的大汉不由得泣不成声。 于是他推掉了当天所以的行程,独自一个人来到了一个隐秘的酒馆买醉。 几瓶烈酒下去,李恪便不省人事了! 醒来之后,他立马意识到他穿越了或者说他重生了,因为他脑中多了一个人的记忆,而这个人正是汉中郡王李恪。 熟知唐史的他对李恪这个名字自然不会陌生,他是身怀隋唐两朝皇室血脉的尊贵皇子,而且还被李世民盛赞“英果类我”,就连毛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李恪英物,李治朽物”,但天家无情,李恪又太固执己见,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夺嫡失败,二十几年后因为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时年三十四岁。 历史上的李恪是个文武全才的皇子,然而,最终皇位依然落在了性格懦弱的李治身上。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唐太宗最后没有传位给他,而是传给了性格懦弱的第九子晋王李治。 李恪总结主要有五个原因。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有嫡传嫡无嫡传长,李恪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 二是李恪参与夺嫡时间过早,让政敌过早的注意到他,不知道后发制人,闷声才能发大财。 李恪在褚遂良等野心家的鼓动下与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斗得昏天黑地,最后可以说是三败俱伤,最后让晋王李治捡了个便宜。这正是褚遂良等世家大族的阴谋,他们明面上支持李恪,暗地里早就和长孙无忌等人同流合污了,他们真正支持的是晋王李治。因为他们觉得李治懦弱好控制,可以为让他们的家族利益最大化,最后他们的阴谋实现了,顺利让李治登上了九五之尊。李治上位后,他们才发现他们以为的小白兔其实是一匹饿狼,后来这条饿狼身边又来了一条更凶猛的母老虎,最后导致他们家道中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文武全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所以,他是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四就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起初唐太宗立性格懦弱的晋王李治为太子后,又想废掉李治改立李恪,不过长孙无忌力争说国家的储位怎么能随便更改,后来唐太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除了长孙无忌说的国家的储位怎么能随便更改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孙无忌身为开国第一功臣,身后代表的是一大片关陇士族,这些人大部分是大唐的元老重臣,在大唐政权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五,李恪没有得到军方的支持,要知道无论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热·兵器时代,枪杆子里才出政权,他老爹李二为什么能当是皇帝,还不是因为有军方支持。 第2章 决定夺嫡 前世的李恪由于是农民出身,家里没钱没权没势,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需要处处小心事事讨好,需要不顾一切往上爬。 即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李恪用了不到十五年时间,硬生生从一名普通大学生一跃成为一位常务市长。 这一世的李恪身怀隋唐两朝皇家血脉,一出生就是天皇贵胄,先天条件比上一世好太多太多了。 虽然历史上的李恪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夺嫡失败,但现在的李恪一点也不慌。因为他是重生者是先知,拥有前世十多年的政治斗争经验。想到这些他的脸角不由得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一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油然而生。 李二的儿子有十几位,真正参与夺嫡其实只有五位,除李恪外还有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五子李佑和九子李治。 这里面也就五子李佑存在感最低,李佑为阴妃阴明月所生,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武德九年进封为楚王。 李佑的外祖父阴世师,隋末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幼子李智云被阴世师所杀,年仅十四岁。阴世师、骨仪又让京兆郡访李渊家族的五庙墓葬所在并发掘;李渊入长安后,亦以阴世师、骨仪等拒义兵为由将其杀害,故阴氏与李唐可谓国仇家恨。 既然李佑敢参与夺嫡,想来也不是平庸之辈,历史记载他为人聪明,好结交江湖人士,其中江湖好手昝君谟、梁猛彪等人就对他忠心耿耿。 李恪既然参与了夺嫡之争,就不会因为李佑历史存在感低就放松对他的警惕,古时夺嫡之争是如何的凶险李恪再清楚不过,那是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身首异处。 李恪回顾了一下历史,发现朝中支持李恪的势力并不少,特别是前期,支持他的大臣大多数都身居要职。 这其中就有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秘书监虞世南,洛州总管屈突通,大理寺少卿孙伏伽,秘书郎岑文本等人。 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自己母妃的舅舅。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以皇后亲弟之重,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官,后来由于屡屡上谏忤旨,渐渐为隋炀帝所疏斥。 特别是他谏炀帝应该舍高丽而防突厥,引起杨广震怒,遂把他贬为河池郡守。鉴于此,李渊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户部尚书。李世民继位后,又拜他为尚书左仆射。 封德彝名伦,字德彝,以字行,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后面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 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属官,李世民继位后,又拜他为尚书右仆射。 虞世南,是早期李世民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后,虞世南升任太子中舍人。同年八月,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转任着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太宗下诏不允,升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不受,被授为秘书少监。虞世南是初唐着名书法家、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屈突通,在杨坚、杨广部下,屡立战功,曾是被迁为左骁骑卫大将军的人物。降唐后一直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屈突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洛阳发生动乱,派屈突通驰赴洛阳,以检校行台仆射之职镇守洛阳。 孙伏伽为隋朝第一任状元,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之后,赐乐安县男,贞观元年 ,拜大理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又后官至拜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这个位置可是相当重要。 相比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书监虞世南、洛州总管屈突通等人,李恪更看着的现在还是六品秘书郎的岑文本。虽然萧瑀等人现在深居高位,但是他们的年龄都太大了。李世民现在正值壮年,还有二十多年的寿命,夺嫡之争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岑文本现在还是一位小小的六品,但他毕竟还年轻,又有王佐之才,在贞观朝他最后升至宰相,由不得李恪不重视。 回顾历史,李恪不难看出支持自己的都是一些前隋旧臣,年龄都很高了,历史记载封德彝、屈突通都是卒于贞观二年,后面萧瑀也被贬,直接导致李恪朝中无人。 李恪通过仔细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因为自己过早的冒头,才引起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警惕,立马导致自己一方受到了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无情打压。 所谓“关陇贵族”主要是指西魏、北周、隋、唐四王朝时期,关中(今陕西中部西安附近,以及甘肃平凉、宁夏固原一带)、陇西(甘肃中部天水、定西一带)、河东(山西运城一带)等地世代担任朝廷官职,拥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的豪强地主集团。 北朝北魏末年,分裂为东、西两魏,双方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连年激烈征战。掌握西魏大权的丞相宇文泰,为了把迁徙到关陇地区的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土着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打倒比原比西魏强大的东魏和南朝,于是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文武兼具的贵族集团。 第3章 韬光养晦 八柱国又慢慢演变成了八大家族或者说是八大门阀,他们分别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家族,元欣家族,李虎(李渊祖父)家族,李弼(李密曾祖父)家族,赵贵家族,于谨家族,独孤信(杨坚岳父)家族,侯莫陈崇家族。 唐朝初期关陇集团势力相当庞大,就连千古一帝的李世民都不得不扶持山东士族集团和江南文士集团与之抗衡。 所以李恪决定先藏拙,先让李承乾和李泰去斗!等他们两败俱伤时,自己再出手。 熟知唐朝历史的李恪知道自己夺嫡之路最大的的对手并不是看似强大的李承乾和李泰,而是看起来像小白兔的李治。 李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重生的原因,他发现李世民现在的几个儿子年龄都有出入,历史上武德九年,李恪才才七岁,李承乾八岁,李泰六岁,而现在李恪已经11岁了,李承乾已经12岁了,李泰也有10岁了,而李治仍然还是没有出生,历史上李治应该是贞观二年出生。 自己最大的敌人还没有出生,自己又何必这么早下场呢?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给李世民留下一个他不跟兄长争的印象,同时也为将来能够成功压制李治积累一些资本。 同时李恪又想到了自己命中的克星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发小兼大舅子,李世民登基之后,立马便提升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并被定为第一功臣,要说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不是房玄龄,也不是杜如晦,更不是李靖秦琼等人,而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仅有李世民的信任,而且他背后还有庞大关陇世家的支持,其中长孙无忌的舅舅更是唐帝国三大巨头之一门下省侍中高士廉,而且长孙无忌机智过人,老谋深算,没过多久就会升任尚书省右仆射,到了贞观后期,杜如晦房玄龄相继逝世后,更是一家独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李恪也表示很无奈,但他知道自己要想夺嫡成功就必须搬倒长孙无忌,因为长孙无忌前期是李承乾最大的靠山,后期又是李治最大的助力,而长孙无忌跟自己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所以长孙无忌是自己荣升九五之尊最大的绊脚石,不得不除掉。 但是要除掉长孙无忌谈何容易,虽然很困难但李恪并不是那种轻易放弃了人,越是强大的敌人越能激起李恪的斗志,李恪脑力快速运转起来,顷刻便找到了对付长孙无忌的办法,那就是让李世民失去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在封建王朝皇帝就是天就是地,无论你多有能力,只要皇帝不欣赏你不信任你,你也没有施展的空间。 但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让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失去信任呢?毕竟到目前为止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 要想一次性让长孙无忌失去信任那绝对是不可能,必须得一点一点潜移默化。而且还不能让长孙无忌发觉是自己在针对他。 思索了很久,李恪决定装傻充愣,把自己树立一个棒槌的人设。不管你多么阴险狡诈,机智百出,我就直愣愣的干你,不和你秀智商玩阴谋,直接乱拳打死老师傅。 马车缓缓通过玄武门,再经过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然后来到目的地东宫。因为李世民还没有登基,所以目前只能居住在东宫。 东宫,太子居所,因坐落于太极殿东侧,故而得名。 东宫占地宽广,布局精妙,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殿宇如棋子均匀地般散落在东宫的各个角落,对显德殿成众星拱月之势。 李恪跟着一名公公经过一个池塘,穿过几条回廊,便来到了正厅。 李恪迈进正厅便看见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正端坐在厅中的锦塌上,只见他穿着一件谈黄色的长袍上,飞扬的长眉微挑,黑如墨玉般的瞳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俊美的脸庞辉映着晨曦,带着天神般的威仪和与身俱来的高贵,整个人发出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棱角分明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在这个男子的身旁在坐着一个温婉娴静,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美妇,新月般美丽的柳眉,一双美眸细长明媚,娇俏的琼鼻,嘴唇薄而晶莹,如雪的瓜子脸晶莹如玉,吹弹可破的雪肌如酥似雪,身材绰约,眉宇间有着一种独特的清丽与贵气。 一对男女的左右下手还站住两个半大孩子,一个高高瘦瘦,另一个白白胖胖,但身上无一不散发着贵气。 李恪很快边认出,这一双男女自然就是李恪的父亲,太子李世民和太子妃长孙无垢,两个半大孩子是自己的便宜大哥李承乾和便宜四弟李泰。 李恪强压着心中对这千古一帝的紧张与崇敬,缓缓跨过门槛,走到他们身前停下,熟练地顿首行礼,道:“儿李恪拜见阿爹、姨娘。” 看见李恪进门,李世民脸上便露出一丝笑意,笑道:“虎头(李恪的乳名)来快起来,到父王跟前来,让父王好好看看。” 李恪眼睛湿润道:“看到父王龙体康健,孩儿就放心了!” “虎头不用为你父王担心!你父王我常年征战,那天不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里度过!玄武门那点小场面怎能奈何我?”李世民霸气! “父王威武!”李恪擦了擦眼泪道。 “这孩子怎么还流泪了!”长孙无垢微笑道。 “姨娘你看错了,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那时沙子吹进我眼里,我只是揉揉!” “哈哈!我家虎头张大了!”李世民感受到了儿子对自己的担心,心里流过一道暖流。 李恪这时又急忙跑到李承乾面前,一把抱住李承乾大笑道:“哈哈!老大,想死我了!”接着又全身上下看了一下李承乾,接着道:“老大不错哟,都长得和我差不多我一样英俊了!” 接着又跑到李泰面前一把抱住李泰,大笑道:“哈哈,老四可想死哥哥了!不过老四你怎么越来越胖了,哥哥给你说长得太胖就会变丑,会没有姑娘喜欢的!” “三个哥你回来了?”这时一个小萝莉跑进来说道。 “哈哈,丽质可想死哥哥了,来让哥哥抱一个!”李恪很快便认出小萝莉便是李世民的嫡长公主李丽质,便张开双臂大笑道。 小萝莉避开李恪的双臂,跑到李世民的后背躲了起来道:“我才不让三哥抱呢?母后说男女授受不亲!” “哈哈!小姑娘还害羞呢!”李恪笑道。 此时全场都处在懵逼状态中,完全适应不了李恪这种跳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