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就是唐太宗》 第1章 永乐酒楼 第1章 “赵小哥,让你家厨房给上二个招牌菜……” 一个身形魁梧的爽朗男人,一进门就径直走到赵永乐的面前,十分亲密的和他打着招呼,而且气势十足的就坐到酒楼最里面的一个桌子边。 “李老哥,孙老哥快坐快坐,刚好我让厨房弄出一个火锅,也让你们尝尝……” 赵永乐虽然已经成年束发,但是身体修长风度翩翩,身上穿着青色锦袍不像是一个酒楼的少东家,更像是一个贵公子。 这家永乐酒楼开在长安城平安坊最里面,因为位置不太好,平日子客人也不多,却是赵永乐祖上留下来的产业。 只是赵永乐是从后世穿越而来,成为公元628年长安城永乐酒楼的少东家,而在去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在去年已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赵永乐则是有喜有悲,喜的是穿越遇到好时候,正好赶巧遇到了惶惶大唐盛世,悲的是自己穿越过来都好几个月了,可是传说中的系统却是一点影子都没有。 好在百般无聊之下,赵永乐也没有闲着,抽空过的时候就去自家酒楼时不时弄些招牌菜,倒是交了几个聊得来的朋友,比喻眼前这魁梧爽朗的老李和小心谨慎的老孙。 两人自称是在长安城做生意的商人,但是最喜欢的就是拉着赵永乐闲聊,只是他们聊得话题,听的那边记账的掌柜心里慌。 那些天南地北的人情风俗还好,那时不时评论一下朝廷的政策,官员任免甚至还有一些边关战事,偏偏少东家高兴,而老李出手豪气,老掌柜只能睁只眼闭一只眼。 赵永乐说的火锅,其实跟前世的火锅相比,已经是简易版,但是等到厨房把一个大铁锅端出来后,还是让见多识广的老李诧异不已。 这火锅,真的没见过呀! 一直站在老李身后的老孙,此时也小心翼翼的,目光一直盯着赵永乐,在凑在老李的身后,冲着他摇摇头,表示自己虽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但是这火锅,真没见过,也不知道怎么吃? “来来来,下面烧炭火,在加上上面的锅,就叫火锅,里面是些羊肉汤,想吃的时候,把这些菜烫一烫,再加点酱料,就成了……” 看到老李和老孙那一副没见过诧异的表情,赵永乐见怪不怪。 这火锅虽然在前世人人都吃,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这火锅怕是除掉自己没人见过,至于这经常过来找自己的老李和老孙,这次是有口福了。 这也是因为老李豪爽,每次来只要说的他高兴,那饭钱就格外的多,就他这一桌,就够得上这酒楼几天的收入了,这也是赵永乐肯把火锅端出来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老李善谈而虚心,并不以赵永乐年轻是商家之子而轻视他,反而处处虚心的像他请教,这让一直苦等不到系统,偏偏又熟悉大唐历史走向的赵永乐,倒是愿意和老李相交。 “这吃法倒是别致,朕,正好我从来没吃过……” 那老李一个朕说出后,却是心底一慌好在他机警,马上遮掩过去,正在忙着给他们布置桌子的赵永乐,倒是真没注意到。 这个经常来找他闲聊的老李,居然就是这去年刚登基的皇帝李世民,而跟在他身后的却是长孙无忌。 他们也是无意中认识赵永乐,闲聊之后李世民却是对这个年轻人看法,格外的惊讶,只觉得高人在民间,能认识这样聪明有见解的人,简直就像是老天爷都在帮他,特意让这个年轻人给他指点迷津。 所以在遇到难题,或者心底烦闷的时候,李世民就是喜欢带着长孙无忌来微服私访,顺便来赵永乐这里吃点新鲜玩意,聊一聊让他困惑的事情。 火锅里面的羊肉翻滚着,赵永乐把菜往滚烫的火锅里刷一刷,然后捞起来蘸一点自己调制的酱料,放在口中虽然没有前世海底捞的那个味道,但也聊胜无于。 但是从没见过吃过这火锅的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直看着赵永乐的动作,这会有样学样,也学着他捞起一块羊肉,蘸酱后放到嘴里。 食物一落到嘴里,吃过山珍海味无数美食的李世民,眼睛一下子瞪圆了,脸上那表情简直是无法形容,好吃,这火锅真是太好吃了! 热乎乎的火锅,让本来有些寒冷的深秋,也变得温暖起来,这让穿越到大唐的赵永乐脸上露出舒服的笑容。 吃货最大,既然系统还没看到,那么也得让自己在这边活的开开心心的,有火锅自然也得有烈酒,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算你们有口福,我这里还有一瓶好酒,一起尝尝……” 赵永乐拿出已一罐子好酒,这火锅和酒是他穿越过来后,研究许久弄出来的新鲜东西,特别是这烈酒,唐朝这个时候都是低度的粮食酒。 口感差不说,关键是不够劲,三碗酒下肚都没有后世一杯二锅头够味。 所以赵永乐把粮食酒几次蒸馏提纯后,就得到了一小瓶的高度白酒,配上这火锅,就算是天气寒冷,也能让人浑身发热。 “好好好,我就知道来赵小哥这里,一定有稀奇的好东西,这火锅都是第一次见,只是这酒水太少了点,我可是千杯不醉……” 李世民的注意力还在那火锅上面。 这种新颖的吃法,倒是别具一格热气腾腾,要是有能工巧匠打造一个锅,然后下面像赵小哥这样放上碳火,皇宫之中倒是也可以吃上火锅了。 嗯,这样一来,这个冬天日子也就好过多了,而且要是普通人家也能吃上火锅,那这个冬天,也不会有那么多因为饥寒交迫冻死的人! 李世民看到热气腾腾的火锅,脑子里可是想了许多,大唐百废待兴,这么多年的兵荒马乱,让整个大唐二百九十万户人口,而眼看就要到冬天了,而每年冬天冻死的百姓可不少! 火锅,大有可为呀! 而发明这火锅的赵小哥,当真一等一的聪明,李世民心底感叹一句,一口白酒下肚,脸上却是瞬间通红,然后剧烈的咳漱起来! 第2章 李世民的苦恼! “咳咳咳,这,这酒,这酒咳咳咳,好烈的酒……” 李世民只觉得舌头发麻,浑身发热脸涨的通红,然后整个人却有种飘飘然很舒服的感觉,号称好酒量的他,一口酒下肚,只觉得说话的声音都变大了。 好酒呀,真是好酒,哪怕他贵为天子。 天底下进贡的御酒无数,但还是第一次喝到这么痛快的烈酒,只让他觉得浑身舒坦,心底的压抑,此时不吐不快。 “赵小哥,好酒,这真是好酒,还有这火锅,也只有赵小哥这样惊艳绝伦之人,才想出来这样的好东西,老哥我佩服佩服呀!” 李世民此时赞叹不已,还是要微服私访呀,出了皇宫才知道这真正的是高人在民间,这长安城一家小小的酒楼之中,都是卧虎藏龙! 一杯酒下肚,赵永乐和李世民一起吃着滚烫的火锅,此时也是心情大悦,听到李世民谈论起现在大唐的一些国事,也是忍不住的指点江山,发表自己的看法。 “咱们算是有福气了,遇到了贞观之治,也就这二三年,咱们陛下很快会成为天可汗,到时候你们这些商人,就可以把咱们大唐精美的商品运送到每个地方……” 李世民在一直对赵永乐说,他们是一些行脚商人,而这类商人在长安城也很常见。 只是大唐初年,外有突厥吐番等虎视眈眈,这些行脚商人的生意并不好做,更多的时候是在长安城等待着机会,而他们的货物最多也就是在大唐境内流通。 商人逐利,大唐境内商品的利润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些精美的商品一旦流出大唐,走向波斯大食或者吐番等,那中间的利润则是非常的惊人。 像老李这样的商人,要是有机会把货物运送到那些国家去,那个时候一年的收益,顶的上他们现在辛苦干几年。 所以赵永乐才会宽慰老李,让他们等待时机,好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但是他的一句天可汗,却是让李世民如遭雷击,整个人脚底下像是踩了棉花一样,晕乎乎,一向镇定自若统领群臣的李世民,此时脸色涨的通红,一颗心也是砰砰直跳。 “赵,赵小哥,你说我们的太宗陛下,会成为天可汗,此言当真?你可不要说笑了,突厥强大,陛下刚和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约,内有梁师都之乱还未平息,外有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等虎视眈眈,这,呵呵呵,小哥酒后戏言可真敢说呀……” 虽然李世民被那一句天可汗激的几乎忘乎所以。 但是深呼吸几口气后冷静下来,李世民则觉得应该认清现实,此时大唐不过二百九十万户人家,虽然自己去年登基称帝。 但内乱还没有平息,梁师都起兵十几年,兵强马壮的一直不尊朝廷的号令,大唐还没有完全统一。 外面突厥强大,有藩属国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等国,甚至大唐也曾经依附突厥,昔日渭水之约的耻辱,让李世民哪怕在睡梦中都想着能一雪前耻。 瓦解突厥,一统这天下,成为天可汗! 可这些事情也只是在梦中想想而已,哪怕就是李世民,也不敢在群臣面前说起,所以此时李世民才会说赵永乐这是酒后戏言当不得真。 吃一口滚烫的羊肉,赵永乐满不在乎的来了一句。 “我是喝了酒,但这可不是戏言,李老哥,你就等着过不了三年,不,最多也就是后年,呵呵呵,咱们的陛下就是天可汗了,咱们大唐的子民都有好日子过了……” 赵永乐虽然没系统,但是对于历史上发生一些大事,他还是记得的很清楚。 公元629年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而今年不过是628年,所以他说三年之内,那是绝对不会错的。 “呵呵呵,赵小哥说笑了,哈哈哈,别说三年,就是十年二十年,陛下能成为天可汗,那是天佑大唐呀,大唐的子民都有福气呀……” 李世民说的是真心话,此时大唐经历过多年战乱,民不聊生,此时哪怕到了贞观年间,更多的是百姓修生养息,像打败强大的突厥并不现实。 所以对于赵永乐的话语,李世民虽然也很向往,可作为一个有大局观带过兵的皇帝,李世民并不认同,因为不可能! 突厥太强大了。 “是呀,赵小哥,你根本不知道突厥多么强大,它的藩属国太多了,就拿梁师都来说,为什么十几年国家都无法平定其乱,还不是因为它的背后站着突厥的吉利可汗,有他在,大唐就拿他没办法……” 一直默不作声的老孙,此时也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下颚胡须,叹息一声。 他并不是什么行脚商人老孙,其实是一直给跟随着李世民为他出谋划策的长孙无忌,也是当朝的国舅爷和李世民的左肩右臂。 李世民出宫微服私访,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自然是要跟随的。 普通的老百姓不知道突厥骑兵的厉害,他作为朝廷重臣虽然不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可是实事求是的说,此时的大唐还真没有和突厥一战之力。 突厥的骑兵厉害,藩属国也多,真打起来要是没有六七成的把握,大唐是不会出兵的,而目前大唐君臣虽然都想一雪前耻,有心和突厥打一战。 但是实力不允许,大唐连五五的把握都没有,最近十年,能打败突厥,都能让人死而无憾了! “梁师都?谁说没办法?朝廷真想出兵收服梁师都,眼下就是一个绝好的时机,最多明年,整个大唐就可以统一了……” 赵永乐满不在乎的来了一句。 虽然一般人喝酒聊天喜欢吹牛,可他这句话着还真不是吹牛,历史书上是清晰的记载着大唐击败梁师都的日子,算一算时间也能对得上。 赵永乐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这句话让本来还在惊叹火锅神奇的李世民,是再也坐不住了,脸色大变! 第3章 绝对不可能! 因为今天在朝堂之上,刘旻、刘兰成上奏梁师都为患十几年,应该早早铲除才对,只有打败了梁师都,大唐境内才算的上是完全的统一。 当时朝堂之中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李世民的心腹之人,而下朝后他就来到这永乐酒楼,难道是走漏了风声? 朝廷之上讨论的一些大事,怎么就传到了赵小哥的耳朵里? 李世民甚至狐疑的看了一眼一直跟着自己的长孙无忌,如果说赵小哥除掉认识自己外,也认识长孙无忌,难道是他把消息传了出来? 不过这个念头是一闪而过很快被他否定,因为长孙无忌一直跟着自己,也没有机会和赵小哥说起这事情,更何况,赵小哥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一直一来,都把他们当成了行脚商人,连带说起天可汗的事情,也是觉得他们行脚商人以后的生意好做,而没有猜测到,和他一起喝酒聊天的老李就是当今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赵小哥,这酒可以随便喝,这话可不能说半截,这眼下怎么就是出兵收服梁师都的绝好机会?要知道,梁师都好对付,但是他背后可是有一个颉利可汗,打梁师都容易,但是打颉利可汗打突厥,在大唐还没有充分准备好之前,这可是捅马蜂窝的大事……” 颉利可汗要真是是那么好对付,突厥要真的那么好打,大唐又怎么会和突厥签订渭水之约? 这么多年大唐何必忍气吞声,对突厥诸多忍让? 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赵永乐随便一句话,并不让他信服,所以他要追根问底。 “哈哈哈,老李呀,眼下不过十月深秋,可是你看这天气,还有今日端上来的羊肉,比起往年可要便宜太多了,而且,市场上的布匹却是猛涨三成,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赵永乐哈哈大笑,喝一口酒吃一口火锅,心情非常好,此时也不介意和老李多解释一番。 “这……” 李世民盯着那滚烫的火光,目光闪动着,却是猛然站起来,一拍大腿。 “赵小哥是说,今年不过十月,但是天气寒冷异常,布匹涨价是因为冷,那羊肉便宜,却是为何?” 李世民此时盯着赵永乐,有些不明白他是怎么用牛羊肉价格还有布匹的价格,就判断今年天气寒冷异常? “产牛羊的地方可不在大唐,能控制波动牛羊价格的只有突厥,往年肉贵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牛羊少了就贵了,为啥今年不过十月牛羊肉就便宜了?那是因为,呵呵呵,太冷了,很多老弱病残的牛羊难以过冬,那些牧民索性把这些牛羊都处理掉,东西多了自然就便宜了……”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此时北方靠突厥盛产牛羊的地方,肯定有极寒天气,甚至大雪封山,今年是个冷冬,这就是机会,要知道突厥人强大擅战,那是因为有马匹牛羊,那要是遇到极冷天气牛羊大批冻死的话……” 突厥之所以强大不外乎骑兵强大,行动能力强,想出兵支援梁师都十分容易,而且作战迅猛流动性强,这一点大唐频频吃亏,面对突厥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以至于今天朝堂之上,刘旻、刘兰成上奏征讨梁师都让李世民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打梁师都,在梁师都后面还站着一个突厥,一旦开战,突厥的骑兵绝对会出征,到时候大唐很容易落个惨败。 好不容易休养生息的老百姓,又将陷入战乱之中。 但是赵小哥却是一口咬定,今年是个冷冬?会有极寒天气?突厥的牛羊会大批冻死,要真是那样的话,这还真是一个天赐良机。 可是,赵小哥的话可信吗? 一时间李世民坐不住了,哪怕眼下的火锅和烈酒十分吸引人,但是这些东西怎么也比不上赵小哥说的那一番话。 这让李世民怦然心动。 他是知道世上确实有一些奇人,能也夜观天象判断天气走向,能大致判断出来,未来一段时间的冷暖,但绝对没有像赵小哥这样。 仅仅凭着牛羊肉的价格下跌,还有布匹的价格上涨,就能一口咬定千里之外的事情? 这听着怎么就这么匪夷所思? 可李世民心底还是一丝期盼,他看看桌上自己从没见过的火锅,以及手中从没喝过的辛辣刺激的酒水,深吸一口气后,却是草草结束这顿饭。 走的时候,一如往常,大方的李世民直接扔出十两银子给掌柜的,还一再叮嘱赵永乐。 “小哥,你那白酒可一定要给我留一些,下次,下次来了我好痛饮一番,还有这火锅,可真是寒冬取暖的宝贝……” 那边赵永乐看着那十两银子笑呵呵的答应着。 这个时候的银子购买力惊人,就这十两银子顶的上这酒楼一月的收益,这老李真是慷慨大方呀,这样的客人,赵永乐看着自然万分的顺眼! 那本来在一边听着他们闲聊的掌柜,此时也满脸的笑容,只觉得少东家还是厉害。 一顿饭客人打赏的钱,居然就有十两银子,都可以去城外买二亩上好的田地了。 李世民一出这酒楼,就有几个装作普通老百姓的侍从,从暗处走出来尾随在他左右,这些人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护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 而马车晃晃悠悠的朝着一个皇城方向走去。 马车之上,按耐不住激动的李世民忍不住问长孙无忌。 “爱卿怎么看?这赵小哥所言不知道是真是假?” “陛下,这赵小哥虽然算的上是一个高人,能弄出很多咱们没见过的人东西,比喻火锅酒水,甚至还有超乎常人的见识,但是他说的神乎其神,凡人怎么可能通过牛羊肉价格,还有布匹价格,就能判断出千里之外的事情?不肯能,绝对不可能……” 长孙无忌斩钉截铁的说出自己的判断! 第4章 天助我大唐呀! “是的,太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叹息一声,但回到宫中后,他还是不死心,马上召人快马加鞭去千里之外,要用最快的速度打听,那边靠近突厥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像赵小哥说的那样。 今年是不是极寒天气,突厥那边可能会有大批的牛羊冻死? 而且他还要宣钦天监的人来,询问一下今年冬天的天气情况。 不过几日,李世民派出去的人马上有密报回来,说是北方今年还没入冬,已经下了几场大雪,靠近突厥那边的牧民家里,早就开始大批处理那些容易冻死的老弱病残的牛羊。 而钦天监监正上书李世民,启奏今年会出现极端的气候,今年冬天会异常的寒冷,请陛下下旨让各地官员小心应对,以免出现民众大量冻死的情况。 看到钦天监监正的奏折,在看从突厥边境传回来的密报,李世民召来了长孙无忌,把这些东西都扔给他看。 长孙无忌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当他看过这些奏折密报后,脸上难掩无比的惊讶,在想一想多日前和陛下遇到赵小哥,他曾经说的一些话语。 突然,长孙无忌呼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陛下,这是天助我大唐呀,机会来了,就像赵小哥说的铲除梁师都的机会来了,真的出现极寒天气的话,那突厥骑兵肯定也无法发挥作用,我们可以趁机一统大唐,求陛下出兵,那赵小哥真是天纵奇才,是我大唐之福呀,奇人呀……” 此时的长孙无忌激动不已,做梦都不敢相信,和他们一起喝酒吃火锅的赵小哥,随口说的话语居然是真的? 眼下果然是铲除梁都师最好的时机,要知道这个梁都师是夏州朔方人,世为该郡豪族,父亲梁定早逝,为叔父梁毗所养。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初一日,梁师都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造反,自称大丞相,并与突厥连兵。与隋将张世隆交战,将他击败。 三月,梁师都派兵攻占雕阴、弘化、延安等郡,于是即皇帝位,国号为梁,祭祀上天于城南,掘地埋玉时得印,以为符瑞,建立纪元年号为永隆。 突厥始毕可汗送以狼头大旗,并赠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的称号。 而此时的大唐要是除掉梁师都,就算的上是真正的一国统一再无分裂后患,这是唐太宗和群臣日夜担忧之事情,只是梁师都背靠突厥,大唐一直都没有机会。 赵小哥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难怪长孙无忌激动的不能自已,只是不停的呼唤着陛下。 此时的李世民也激动不已,马上宣大臣入宫,而此时长安城中不少功勋之家都接到了陛下的圣旨,让连夜入宫陛下有要事相商。 有二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急匆匆的来见唐太宗,而看到太宗皇帝威严的站在坐在龙椅之上的时候,文武百官有些不知所措纷纷跪拜。 这时天色已晚,也不知道是福是祸,陛下为何召见他们? 环顾群臣,唐太宗很快下旨。 “刘旻、刘兰成听命,命令你等马上出兵征讨梁师都,柴绍、薛万均合力讨伐,阻拦突厥的骑兵支援梁师都……” 唐太宗这个旨意一下,群臣下跪,大将军刘旻、刘兰成等人大喜过望,连带着武将们也是精神一震,陛下真是是英武圣明。 突厥强势,但是陛下却又一战之心,当真是威武。 “陛下万岁万万岁!” 只是这片呼声话音刚落,就看到大臣中站出来左光禄大夫魏征,连呼不可。 “陛下不可,百姓连年经历频繁战乱,苦不堪言,而且眼下突厥势强,此时冒然出兵梁师都,恐引得天下大乱,还请陛下三思而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呀……” 此时哪怕众臣子都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而这魏征却觉得太宗此时旨意太过鲁莽,稍不注意就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所以他直接就站出来反对太宗陛下的旨意。 那一边善于谋略的房玄龄,也面带忧色,眉头紧皱,也觉得陛下这旨意似乎太突然了,只有性格果断的杜如晦,却是面色坚毅拥护太宗陛下的决定。 “陛下已经下旨,我等遵从就是,陛下有如此雄心壮志,梁都师迟早要铲除,陛下登基不久,刚好拿着梁都师立威练兵……” 杜如晦十分果断,既然梁都师迟早要打,大唐和突厥早晚有一战,那就宜早不宜迟,打了再说。 一时间跟随在太宗身边的众人,却是有不同的意见,而上座的太宗皇帝,此时也走到群臣的面前,把密保和钦天监的奏折递给了房玄龄以及魏征。 那房玄龄和魏征也是聪明之人,一看那密报以及奏折,就瞬间明白了陛下今日下旨,并不是鲁莽草率,而是真的深思熟虑,而且充分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 当下房玄龄面色一松,长吁一口气,冲着唐太宗心服口服的叩拜。 “陛下圣明,万岁万万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马上去安排兵部配合攻打梁师都事宜……” 心底也是敬佩不已,太宗皇帝果然是人中之龙,想的比他们都多,还没有决策前,已经把今年冬天气候都算计清清楚楚。 有这样英明的陛下,大唐何愁不兴旺强大? 一向敢直言的魏征,虽然连下旨的陛下也敢反驳,那是因为确实担心局面对大唐不利,突厥会借机偷袭大唐,这才不惜在众大臣面前犯颜直谏太宗。 但是魏征虽然耿直,却也不是那种顽固不灵之人,等到他看到太宗拿出来的奏折和密报,在听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商谈的事宜,这会则往后一退不在言语。 众大臣此时对于唐太宗旨意,都生出无数膜拜,纷纷赞美不已,称陛下真是诸葛转世有先见之明,说的唐太宗是哈哈大笑。 “众卿误会了,我也是被高人指点,这是天佑我大唐,愿我大唐早日统一……” 唐太宗这句话刚说完,大殿里群臣高呼万岁万万岁,下面更是跪倒了一大片! 第5章 陛下身后的高人! 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眼后,他们彼此摇摇头,目光看向了长孙无忌。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日子陛下身边出现的高人是谁? 也不知道关于那个高人的一点消息。 如果说连他们都不知道,那么除掉跟陛下走的最近的长孙无忌,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会知道,陛下口中的高人是何方神圣? 长孙无忌的目光看向太宗皇帝,心底却是想起赵永乐的那张脸,心底的惊讶那是怎么都压抑不住,太厉害了,这个赵小哥实在是太厉害了。 完全就经得住陛下一句高人的赞誉。 再见这赵小哥的时候,自己应该比以前更加恭敬,而且有机会还得像他请教一番,那赵先生哪怕平常的话语,似乎都充满了智慧。 在别人眼里,自己也算是才高八斗,但是和赵先生一比,自己就像是牙牙学语还没有启蒙的孩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 惭愧,真是万分的惭愧! 那边唐太宗已经下旨,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忙碌起来,不过他们也不忘记拉着长孙无忌打听,不知道太宗皇帝说的高人在何处,他们是否有机会拜见一番? 长孙无忌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微微一笑。 “下次陛下出宫的时候,你们可想办法随行即可,至于有没有机缘见到那位高人,那就看你们运气了……” 长孙无忌此时有点优越感,因为陛下口中的这个高人,只有他见过,就连一向被陛下称道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像他打听,这种感觉真好! 不过陛下口中高人的事情,还是不要从自己口中传出去才好,毕竟他是臣子,还不知道陛下心底怎么想? 此时的赵永乐,根本就没想到,那日喝酒吃火锅的老李,会是当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反正这个行脚商人老李,为人豪爽大方,就是喜欢吹牛聊天,不过看在他出手大方的份上,赵永乐觉得聊一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这就像前世一样,很多老百姓喜欢聊时事政治指点江山,这老李估计和他们那些人一样,所以赵永乐觉得很正常,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他在老李离开的几天后,忙着提纯高度酒。 上次搞出来的高度酒,其实一共才小小的一罐,和老李那一顿火锅很快就吃完了,赵永乐打算继续弄一些高度白酒,然后可以在酒楼里售卖或者和人合伙铺货,都能够大赚一笔。 至于火锅,赵永乐打算让自己家酒楼也推出火锅,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这个生意应该是不错的。 赵永乐在鼓捣着火锅和高度酒,这些看在他父亲赵州的眼里,却是让他忧心忡忡,每天都是唉声叹气,这一日实在是忍不住,把他叫到了后院。 赵家前面是做生意的酒楼,足足有三层半,后面是一家人居住的大院子,一共有三进,最靠酒楼的一个院落里住的赵家的仆人和杂役。 后面两进住着赵永乐父子和赵家老爷是两房姨娘,他们家在长安城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靠着这永乐酒楼还有城外的一个庄子和几百亩良田,日子倒也富足。 日子过好了,赵家老太爷的并不想让儿子子继父业,继续开酒楼和手足,他想的很明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赵家虽然有二个闺女,但是只有这一个儿子赵永乐,挣钱的事情不用他操心,老爷子只想着儿子能给他考一个进士回来。 能弄个一官半职,哪怕只是闲散衙门一个小官,那也是官员大老爷,比他商贾之人地位高出了太多,太多。 所以赵老太爷喊住儿子,满是皱纹的脸上努力挤出笑容,做出一副慈父模样,淳淳教诲儿子。 “永乐呀,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收收心不要再去酒楼耽误时间,你应该在书房或者去田庄熟读诗书,等来年的大考的时候下场,先给赵家光宗耀祖考中一个秀才,然后在中进士,想办法在京城某一个小官,这才是给你爹长脸了……” 赵永乐的父亲,虽然自己是商人,但是心心念念的还是让儿子能改变门楣,让他们赵家成为官宦之家。 做一个小京官,哪怕只是七品官员,那也是光宗耀祖的让人腰杆挺的笔直的,而自己儿子聪颖无比,赵家的希望可就全放在他的身上了。 赵永乐看着父亲一张一合的嘴巴,还有老生常谈的说教,只觉得哭笑不得。 这都回到唐朝了,还是有父母逼着读书? “爹,以后天下太平,而且当朝商贾之人地位并不低,咱们有钱有闲做一个富家翁不好吗?何必要逼孩儿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就乐淘淘的喝酒逗鸟不开心吗?别管我了……” 赵永乐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还去考什么秀才,真是迂腐。 在大唐他可以赚很多很多钱。 因为,那些四书五经文言文,穷其一生去熟读和研究,对于他来说,就是浪费人生和表情,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趁着天下太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四处走一走,也比埋头苦读去考什么秀才好。 “我是你爹,怎么能不管你?咱们这一脉,还不是靠着你太爷爷曾经当过京官,就是靠着他五品的京官才让我们赵家积攒下这些家产,你懂不懂,要读书,要京官,哪怕只是六品七品,我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 “你要是那么喜欢当官,你为啥不去?” 赵永乐一句话,把父亲呛的都要翻白眼,气呼呼的嘴里喊着孽子,但是却依旧不肯动摇自己的想法,甚至语气生硬的俩了一句。 “我不管你了,反正我要给你请最好的私塾先生来家里教你,剩下的日子,你安心的给我读书,不要再去酒楼折腾了,那个赚钱的事情,有我就行了,你安心读书考中秀才进士就好……” 赵老爷子此时是不死心,他丝毫没有管儿子都十五六岁了,还不是秀才的事实,在他看来,家里有钱了,就得让孩子读书想办法做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官,那也比在酒楼厮混强一百倍! , 第6章 固执的老爹! 赵老爷子根本就不管赵永乐怎么说,一口咬定一定要给他请一个好先生,而且他已经有目标了。 那就是距离他们不远的长安城的刘科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原本是先朝的秀才,虽然一辈子没中进士没当官,但是架不住他会教学生。 他一个学生中了榜眼进了翰林院但翰林,另外一个学生刘长青更是不得了,不但中了进士还做四品的京官,这可是羡煞旁人。 学生这么厉害,刘老先生的束修可不低,而且还会挑学生,等闲愚笨之人连看都不会看,这赵老爷子还是因为多年来,一直给刘老先生酒菜全免。 这才让刘老先生答应见赵永乐一面,然后考虑收不收他这个大龄的学生。 所以赵老爷子警告儿子一番后,第二天就开始准备给先生的见面礼,约定第三日就带着赵永乐去见刘老先生。 赵永乐还忙着给那些低度酒水提纯,就被他父亲强压着带着一些家丁往刘老先生家里去,好在他家距离永乐酒楼不算远,也就几里路的模样。 宅子有点偏僻,小门小户但是很干净,在赵老爷子下马车的时候,就看到刘老先生家门口有一辆马车停在家门口,而那辆马车看着可不简单。 精美的布幔,还有二匹精神抖擞的马匹,连带赶车的车夫都一脸精明能干,看到赵老爷的时候,只是微微扬起眉头。 开始他还把马车往门边赶了一下,但是看到赵老爷马车上没有任何标示,穿衣打扮也是一介商贾的时候,也就懒得管自己的马车,挡住了赵老爷子的路。 “那是刘老爷府上的,刘老爷今日休息,还特意来探望我们先生……” 领路的书童说起这话的时候抬着头,带着几分自豪,而赵老爷一听这话就明白了,眼前真是刘长青府上的车夫,难怪这么倨傲。 此时他低眉顺眼的陪笑着。 “刘老爷对老先生可真是尊重呀,刘老先生那是年高德劭,要是小儿有幸败在先生门下,那真是祖上积德,祖上积德呀……” 赵老爷子是商人,对于当官的老爷那是天然有种畏惧,要是自己儿子有幸拜在刘老爷子名下,那就是和刘老爷成了同门师兄弟呀,这可是沾了天大的便宜。 哪怕自己这些年,为了巴结刘老爷子花费了几百两的银子,能为儿子争取一个拜师的机会,那也是非常值得的。 刘老先生的书童看着眼前低眉顺眼赵老爷,挺了挺腰肢走路都多了几分精神。 赵永乐有些不耐烦,这老爹卑微的不像话,平时在家丁和杂役的面前案首挺胸被人称呼赵老爷,但是在刘老先生的书童面前,在刘老爷的车夫面前就怂了。 哪有赵老爷的威风? 偏偏赵老爷子时刻盯着儿子,此时见他不耐烦,还用手扯了一下他的胳膊了,用眼神狠狠的瞪他。 似乎对于儿子的满不在乎十分担心。 今天可是来见刘老先生,儿子可千万不要闹出什么幺蛾子,顺顺利利的拜师在刘老爷子门下,也不枉自己费了那么多心血。 刘老先生的府邸并不宽敞,前院不过一个书房一个客厅,而书房那边似乎有人影子晃动,那书童告知赵老爷子刘老爷在书房,请他们稍等片刻。 “好的,好的,我们等着,还请把礼单送呈给刘老先生……” 赵老爷子不住的点头哈腰,他们可不是空着手来的,带来的礼单足足有好几张,能想到的敬师礼,赵老爷子都准备了。 他们来的不凑巧,又遇到刘老先生见刘大人,那他们自然是会在这里候着。 好在书童把礼单送到书房后,很快出来给他们上茶,而在那书房中,赵老爷的礼单被放在一边,他正陪着笑脸和最得意的学生刘长青说话。 两人之间语气亲昵,正在说一些私事。 “那长孙大人最是精明能干,而且眼高于顶,加上家中又出了皇后娘娘,那可是一等一府邸,什么礼物怕都难入他的眼睛,我在想要不要寻一些前朝的孤本之类的送他,只是没有什么头绪,特来请教一下先生……” 刘长青不过三十多岁,已经有了小胡须,此时他用手捻着胡须,似乎遇到天大的难事。 说来也是,在京城之中,想要走的更高,必须有人举荐或者推崇,而他刘长青以前是靠着长孙无忌门下的一个姓刘的门房,好歹攀附了一点关系。 逢年过节一直都在走动,当然那种走动是他们不停的王长孙家送礼,但是都会被退回来了,可刘长青不死心,总想着能投其所好,送点长孙大人喜欢的东西。 能被他顺手留下来,能入长孙大人的眼睛,自己被他召见一回,也算是让外界的人知道,自己算是长孙大人的门下走狗。 同僚和上司对他自然是不敢怠慢,自然是要高看几眼。 “长孙一家自然是位极人臣,权势滔天,而长孙大人洁身自好,你送他金银名贵之物他肯定不会收,你既然是想感谢他举荐之恩,还不如多送一些看似平常但是却极为罕见的东西,比喻,冬天的青菜,烧酒或者少见但不名贵的东西,或许长孙大人会收下,有点印象……” 刘老先生已经年过不惑,头发胡须都白了,但是一双眼睛还算清澈,说话间头脑清晰。 看着自己这最骄傲的学生刘长青,他倒是不惜绞尽脑汁的给他出主意,希望能让学生平步青云,得到长孙大人的另眼相看。 毕竟,能中进士的人太多了,但是能得到长孙大人另眼相看的人,才能在京城混的如鱼得水,甚至平步青云。 只因为长孙大人是当朝陛下的心腹之人,听说不管是陛下去哪里,都喜欢带着长孙大人,这种殊荣,可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能上达天听的长孙大人,那是让他们怎么动脑筋巴结讨好,都是应该的。 所以这边的赵老爷子端着一杯冷茶,一直在那边老老实话的等着,不过赵永乐可按耐不住了! 第7章 拜师? 他直接走到客房外面,一招手喊那书童过来。 “既然今日不凑巧,刘老先生太忙了,那我就先回去了……” 本来这拜师也是赵老爷子一厢情愿,赵永乐可不愿意去学什么八股文考秀才进士,对于他来说唐朝是最好的朝代。 随后几十年都是贞观之治,老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地位也不低,并不像其它的朝代被人鄙视,所以做个舒坦的富家翁有什么不好? “这,你,还是等一下,赵公子,赵……” 这书童也没见过像赵永乐这样的,来求学拜师连老师都等不及的人,敢喊了一句就被书房的赵老先生听到了,他本来和刘长青商议着怎能讨好长孙无忌。 怎么能让长孙无忌肯召见刘长青,正在为这事发愁? 却见书童大声喧哗,而另外一个长相俊美的少年郎,却抬脚就要离开这里,联想起前几日赵老爷送来的拜帖,约定今日来拜师。 刘老先生一下子恍然大悟,这个少年怕不就是赵老爷的独子赵永乐? 也是今日拜师的人? 可惜这心性太急了点,而且呵呵呵,一个商贾之人不过有些钱财而已,平时里刻意讨好自己而已,今日长青在这里,都等不及这副模样。 “朽木不可雕也,呵呵呵,这样的学生老夫是断断不会收的……” 刘老先生冷哼一声,那声音可不小,让正赶出客房的赵老爷脚下一歪,差点就摔倒在地上,心底更是一阵绝望,只觉得自己运气实在是太坏了。 他这会对着刘老先生是一阵赔礼道歉,连带着想和那边刘长青说二句话,却见刘长青冲着刘老先生行礼后转身就走,就像是从没看到他这个人一样。 赵老爷子大急,赶紧跟在刘老先生身后,想像他赔礼道歉,求他原谅一二,并且一再说赵永乐年幼任性,还望老先生担待一二等等话语。 那刘老先生也不理会赵老爷子,而那边赵永乐早已经出了门。 出门后也没有坐自己家马车,而是索性在街上东走西看,想看看这长安城还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至于拜师的事情,早让他抛在脑后没有理会了。 只是没走多远,赵永乐听到有人喊他,一扭头是老孙笑容可掬的正冲着打招呼,甚至还特意伸出手勾肩搭背的,显得十分亲热。 今日的老孙还是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长褂,非常亲热的和赵永乐说着话。 “我在马车上看到赵小哥的背影,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没成想下车发现还真的是你,真是巧呀……” 那老孙平时和老李一起来酒楼的时候,话语并不多,都是处处以老李为主,很少像今天这样亲热而客气,但是赵永乐也不以为常。 也没和他见外,笑呵呵的唠叨几句,还问他最近忙些什么生意? 两人站在一边说话,而长孙无忌的马车就在不远处, 那刘长青坐在马车里,一直在冥思苦想,今天先生说的送礼,送一些不起眼但是少见的东西,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才能投其所好,让长孙大人满意? 突然,他的马车一停,让坐在马车里面的刘长青有些不悦,顺手掀开了布幔,不满的看向马车外面。 他却使劲揉了一下眼睛,还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 因为他看到穿着朴素的长孙大人,此时正在和一个有些面熟的家伙说话,只是隔得远,他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可是刘长青却是可以从长孙大人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来,他对面前的一个人,居然异常的客气亲密,甚至离开上马车的时候,还频频的冲着那人拱手。 客气的,让刘长青马上产生一个错觉。 那就是眼前这人是房玄龄或者杜如晦? 不过他马上否定这个猜想,因为这两人大人年纪都不小了,再者他们就算是和长孙大人在一起见面,他们官职差不多,但是却不敢在长孙大人面前这样托大? 因为那个他只能看到背影的人,圆背蜂腰明显就是一个年轻人,而且这个年轻人背影似乎有点眼熟? 自己应该见过? 难道是那位皇子龙孙? 要不然长孙大人怎么会这么客气,和长孙大人这么熟络? “马车慢一点,看看那个背影是谁?” 刘长青的心砰砰直跳,好像是撞见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他赶紧吩咐自己的马夫,速度慢一点再慢一点,他要看清楚前面那和长孙大人说话的是谁? 马车变慢了,刘长青一直都只能看到一个背影,他看到那人身边没有随从侍卫之类的,在看衣服也不想皇子龙孙的打扮。 索性下了马车打算一探究竟,看到底是谁? 可等到他下马车后,真正的看到眼前的这个人后,目瞪口呆。 他是做梦都没想到,那个和长孙大人说话的人居然是从老师家里出来的年轻人,好像说是今天要拜师的年轻人? 他居然认识长孙大人,还这么熟络? 一瞬间,刘长青只觉得浑身发热,本来板着一张脸一下子堆起了笑容,赶紧上前去主动的和赵永乐打招呼, 这让本来在东张西望根本就没注意到刘长青的赵永乐是吓了一跳。 看到眼前满脸笑容透着七分巴结三分忐忑的刘长青,他有点懵,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状况? 这个人好像不太熟悉呀! “你,那位?” “我是你同窗师兄呀,我年长你几岁,你叫我长青兄就好,小师弟可是姓赵?” 刘长青腆着脸露出巴结的笑容,这个年轻人好像是赵老爷的儿子,想拜在老师门下,这不就是自己同门了吗? 这样的关系,那是花钱买都买不到的。 看着满脸笑容的刘长青,在看他这打扮还有旁边的车夫,赵永乐努力回忆了一下,这个人自己好像还是不认识,至于什么同窗师兄,那就更不对了。 不过这个车夫他认识,眼高于顶看人都不带正眼的。 “这个兄台,你怕是搞错了,我是姓赵,但是我却没有什么同窗师兄,而且连老师还没拜,要是没什么你事情,那我先走了……” 第8章 这是一个骗子? 呵呵呵,刘长青穿着打扮还是不错的,但是却不学好,学骗人? 他赵永乐可是活了二世的人,这种低级没有技术含量的骗人,他一眼就看穿了,还同门师兄弟? 他现在连一个先生都没拜,应该说那个刘老先生摆明了不想收他为学生,弄得他是早早离开,而父亲估计还在后面送礼哀求! 呵呵呵,这骗子也不打听一下,张口就来攀同门师兄弟,简直可笑。 所以赵永乐不咸不淡的说了二句后,转手就要离开,却发现衣袖被刘长青一把拉扯住,而且死活不肯松手。 “不会弄错的,你姓赵,那就更不会错了,走,走,中午是不是还没吃饭,师兄请你去喝一杯酒……” 这刘长青一直为怎么给长孙无忌送礼,怎么攀附上长孙大人,因为自己送过去那么多礼物,可连长孙大人一面都见不到。 偏偏,这个小子还能跟长孙大人如此熟悉,这对于他来说,那可就是遇到贵人了,就像是溺水的人捡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刘长青是说什么也不肯放弃的。 拉扯着赵永乐就往酒楼那边走,而且一路上是无比的亲热,没话找话说,异常的客气。 但是这一幕落到了赵永乐的眼里,想了想,他倒是想看看这个骗子想骗他什么? 既然甩不掉索性把人带到了永乐酒楼,而进这个酒楼的时候,刘长青根本就没注意到,赵永乐和那掌柜得打眼神,还借故说了一会的话。 刘长青看着永乐酒楼有点偏僻,也不算是多奢华,但是赵永乐喜欢,他此时正讨好他,自然是什么话都不会说了,只是让人小二上一桌这里拿手酒菜。 甚至还特意点名,一定要这酒楼最好的酒水! 小二看看赵永乐,在看看那热情的刘长青,有些莫不清楚状况,但看着少东家使眼色,赶紧什么话都没说,点头哈腰的去给他们上酒菜。 赵永乐看着这刘长青一副根本就不知道,这家酒楼是自家的模样,暗自好笑。 骗子,他都把人领到自己家里来了,倒是要看看这个骗子想骗什么? 下一步想干什么? 想白吃白喝,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等到酒菜刚上了一半,那边的掌柜的就过来了,笑容可掬的给他们行了个礼。 “二位爷,以为你们上的是咱们酒楼头等席面,最好的酒菜,诚惠五两银子,请老爷把账结了……” 一般的酒楼都是先吃饭后结账,但是因为赵永乐有交代,所以这会掌柜的干脆,让那个刘长青先结账在吃饭,五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 刘长青一看掌柜那模样,皱眉,觉得这酒楼有点坑人,一个席面居然要五两银子,谁家是先结账后给钱? 简直岂有此理? 不过他看到一边赵永乐笑吟吟的看着自己,也就冲着外面喊了一声。 “刘全,赶紧去结账,或者让他们去刘府直接拿钱就好……” 刘长青出门是不带钱的,随身的车夫结账或者让商家直接去府中去拿,不过那这法子对别人管用,对于把刘长青都当成骗子的掌柜,自然是不行的。 只是他后面收了银子,又套出了这刘大人的身份后,就觉得有点腿软,趁机让人给他们这一桌又送了二个菜后,刚想着借故把赵永乐喊道一边来。 告诉他,这个少东家嘴里的骗子,不是骗子呀,是刘长青大人。 五品的京官呀! 掌柜这边还没说话了,就看到怒气冲冲的赵老爷黑着脸进了酒楼,一进来就远远看到了儿子正坐在那边喝酒,那气就不打一处来。 因为儿子的无礼,刘老先生不肯收赵永乐为学生,那些礼物也让自己拿回去,赵老爷子苦苦哀求,把那些礼物硬是塞进了刘老先生家里后,这才狼狈离开。 都是这孽子! 要不然自己哪会像现在这样狼狈,一想到这里,赵老爷子怒气冲冲的走向儿子赵永乐,刚想拿出当爹的架势,好好的训斥他一番后,却是突然呆滞了。 然后眼睛直了,说话都结巴了,脸上本来盛怒的表情,却是在努力的挤出笑容,那笑容还带着几分的恭敬和惊讶,这是因为眼前这人他认识。 赫赫有名的刘长青刘大人呀! 为什么他费尽心机巴结刘老先生,想让他收自己的儿子为学生,还不是因为刘老先生会教学生,教出了像刘长青刘大人这样的年少有为的学生。 他眼巴巴的还不是想着自己儿子有一天也能光宗耀祖,像刘长青大人这样考中进士后能当一个京官,到那个时候可就是他们老赵家祖坟冒烟了。 他家的老祖宗都要笑醒了。 所以刘长青在赵老爷子心目中,那地位可太高了,人家年纪轻轻的就是官呀,五品官呀! “刘,刘大人,见过刘大人……” 这赵老爷子看着刘长青就哆嗦了,这会也顾不得去教训自己的儿子,而是转身像刘长青行礼,还慎重其事的准备给他磕头,却见被刘长青一把拦住了。 因为刘长青此时听面前的赵老弟喊了一声爹,他本来金刀大马的大咧咧的坐在那里,准备受赵老爷子这一礼,可赵永乐这一喊。 刘长青打了一个激灵,他慌忙站起来,根本就不敢受赵老爷的礼,反而特别客气恭敬的冲着赵老爷子行子侄礼貌,嘴里还不住的喊着。 “世叔,不用客气,我和你家儿子是同门师兄弟,哪敢受你的大礼?” 刘长青嘴里客套着,他此时是有求赵永乐,而且莫不清楚赵家和长孙大人是什么关系,这会哪敢托大? 拉扯着震惊的不敢说话的赵老爷子一起坐下来吃饭喝酒。 赵老爷子此时脑子还像浆糊一样,说话都不利索了,但是他是生意人,倒是看明白了一点,这刘大人这样的客套,好像是因为儿子的缘故。 至于说什么同门师兄弟? 这,这让赵老爷子心底生出无限的希望呀! 谁不知道刘老先生最看中这刘大人,要是刘大人承认赵永乐,那么他就可以拜在名师的座下了,这,这可真是让人激动的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