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我全都要》 红楼梦的年龄分析 就书友说的岁数问题,我整理了下资料。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 荣国公有两个儿子长子贾代善和次子贾源生;贾代善娶了贾母,贾母本姓史,是金陵史候之女;贾母生了两个儿子贾赦、贾政和四个女儿,但是三个女儿都死了,只留下四女儿贾敏(贾敏嫁给了林如海,生下林黛玉);贾赦和原配生了贾琏(贾琏娶了王熙凤生下巧姐);贾赦和妾生下长女贾迎春和次子贾琮;贾政和王夫人生了长子贾珠(贾珠娶了李纨生下长子贾兰)、长女贾元春、和次子贾宝玉;贾政和赵姨娘生了贾探春和贾环 本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林黛玉“年方五岁,”贾雨村是黛玉的“家塾教师”,黛玉从5岁开始学习识字。接着“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就是说林黛玉六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林如海因为做官经常到处奔波,带着林黛玉不方便,就让贾雨村带着黛玉去荣国府,也就是黛玉外婆家。黛玉从六岁开始就待在在荣国府了。这里让我很吃惊的是林黛玉小小的年纪就懂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在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说到“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可知贾宝玉七岁时候遇到了六岁的林黛玉。关于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可在书中借贾雨村之言再次印证。贾雨村说林黛玉“上月其母竟亡故了”,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黛玉六岁母亲去世,宝玉这时候刚好七八岁。 接着看看几个和宝玉关系很近的四个同岁女子。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道:“袭人本来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省人事。”可知袭人比宝玉大两岁。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袭人取签:“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可知香菱、晴雯、宝钗、袭人四人同岁。综合第六回得出宝钗,香菱,晴雯,袭人同岁都比宝玉大两岁。 《红楼梦》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道:“这晴雯当日系赖大买的,那时才得十岁,贾母见了喜欢,就孝敬了贾母。”可知晴雯10岁来到荣国府,先照顾贾母,后来打发来服侍宝玉。晴雯死后,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写道:“窃思女儿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载,,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意思是说晴雯死的时候只有16岁,贾宝玉和晴雯一起相处了五年零八个月。推断出晴雯是10岁半左右将近11岁和贾宝玉相识,此时贾宝玉八岁半。 说完黛玉来荣国府紧接着薛宝钗出场了,但是这里出场已经是三年后了,文中说的是“次早起来”薛宝钗母女为了躲是非来到荣府,这里虽然和黛玉来荣国府的内容是接着写的,但是其实已经是黛玉来到荣国府第三年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庙乱判葫芦案》中说5岁的英莲被拐卖后改名香菱,过了七八年,薛蟠为抢十二三岁的香菱回家,打死了人,就是因为这场官司,薛家才来到荣国府。前文推断出香菱比贾宝玉大两岁,那么这个时候香菱十二三岁,宝玉应该是十岁左右,又因为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此时林黛玉九岁,黛玉6岁来到荣国府,可知时隔三年。薛宝钗十二三岁来到荣国府时书中说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说明宝玉比贾兰大五六岁。 宝玉十二三岁生日时,因损害了父亲贾政的面子,贾政暴打了贾宝玉一顿。这时候王夫人心疼宝玉哭着说:“我如今已近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这边的近是和现在说法奔五差不多的意思,可能在41-49之间。(比如说黛玉6岁丧母,7岁进贾府,林如海42岁,林如海说自己年将半百,就是50岁,这踏马差8岁啊)往前一推可知王夫人是在28-38岁生的贾宝玉。 王夫人第一胎生的贾珠,贾珠十四岁进学,娶妻生子(贾兰),可不到二十岁病死了,贾珠大概比贾兰大十六到十九岁, 再从元春的角度来看,接着冷子兴又说王夫人在大年初一生了一位小姐元春,可知元春大概比贾珠小一岁。 书中提示元春在入宫前曾亲手教导抚育年幼的弟弟宝玉,宝玉三四岁时还得姐姐元春的亲自教导,从宝玉的年龄,还有清朝秀女参加选秀的年龄推算,元春的年龄不应该比宝玉大太多。根据清朝秀女参加选秀年龄十二到十六岁的规定,元春入宫的年龄不会超过十六岁,当然也不会刚好卡在十六岁,所以只能比十六岁早。而宝玉三四岁的时候,元春还在府里教导弟弟,可见这个时候元春还没有入宫,若是元春在宝玉四岁时,也就是最低十二岁入宫,她比宝玉大八岁,若是元春十六岁入宫,她比宝玉大十二岁,也就是元春最大比宝玉大十二岁。还有古代女子14岁左右结婚,次年方生子,才可为母。也就是15岁16岁左右才有机会成为母亲,所以说时间只能在14岁左右。 元春省亲的时候,宝玉十二三岁,这里有两处依据,其中一处就是宝钗的十五岁生日,按照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推算,此时的宝玉应该是十二岁,另外一处依据是宝玉在元妃省亲时候曾写四首诗,并被书写下来,而且明确指出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所作。从元春的判词来看,二十年来辩是非,或许就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元春封妃的年龄就是二十岁左右。 再按元春在宝玉四岁时,也就是最低十二岁入宫,她比宝玉大八岁,若是元春十六岁入宫,她比宝玉大十二岁这点来说。 贾珠就比宝玉大9-13岁。 再按取李纨的时间来算。李守忠身为瀚林,正常文武相轻,李守忠为什么要将女儿嫁给贾珠呢。 可能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贾珠14岁考中秀才,清朝天才在12岁中秀才。唯一的一个妖孽林延禧:9岁中秀才,16岁中进士,堪称科举史上第一人 林则徐,13岁中秀才,26岁中进士。 所以贾珠14岁中秀才来说也是一个天才,科举3年一次,如果上一次没赶上,他又很逆天的话就有机会11岁中秀才。 那么李守忠将李纨嫁给贾珠就有可能了,光凭贾珠14岁中秀才就够吗?不一定,也有可能当年元春进宫了,再加上贾家的背景,贾珠的天才,以后贾珠可能在官场上官运亨通,能和李守忠守望相助。当然也不是完全有可能。 那么元春进宫,光凭贾家的背景够吗?也不一定,四大家族是老亲,互相帮助的。但是薛宝钗就没进得了宫。也可能是贾珠中了秀才之后给元春加分了,所以就进宫了。 然后薛宝钗去神京的时候十二三岁也参加秀女选拔的,只是没有成功,可能是家族不行了,也可能是薛蟠的人命官司影响。 所以最可能是贾珠14岁中秀才,元春13岁进宫 按照中国女7男8的方式考虑,女7是7岁一轮,7岁开始发育,长身体,14岁来月经,21岁妙龄,一直到49岁绝经 男8是,8岁一轮,8岁长身体,16岁首次精子充裕一直到64岁没有精子。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或者提前或者延后1-2年 所以古代正常在14-16岁左右结婚。正常男子15结婚16生或者16结婚17生。女子14结婚15生。如果找不到门当户对的那就没法算时间了。 根据已知的就能得出结果 在贾珠14岁考中秀才的时候,元春13岁,贾宝玉、秦钟4岁,林黛玉3岁,迎春5岁,探春3岁,惜春3岁(贾敬41岁生的,这个时候有小孩真是一心修道吗),湘云3岁,宝钗,香菱,晴雯,袭人6岁,薛蟠8岁,贾琏16岁(18岁结婚),王熙凤12-13岁(14-15岁结婚,刘姥姥进荣国府说王熙凤大还不过20,也就是说这年王熙凤19-20岁。)贾珍29岁,贾蓉13岁(林黛玉6岁时,冷子兴说贾蓉16岁),李纨14岁(15岁结婚),秦可卿13岁,王夫人31岁,贾政32岁,贾赦35岁(至少有个18岁以上的大儿子),老太君51岁(16岁生贾赦,18岁生贾政,32岁生的贾敏),贾敏19岁(正好和林如海联姻走文官一脉,贾母最爱她,就多留了几年。贾敏最晚20岁结婚,26岁的时候死的),林如海35岁(黛玉5岁时候,父亲40,之前有一个儿子3岁死了),贾蔷8岁,贾敬(44岁,41岁时候生的惜春)再其他的就不一一推敲了。 按照林黛玉6岁丧母,然后守孝,哭孝,母亲苏州安葬(秦可卿死停灵49天,林如海死在秦可卿之前,贾琏黛玉先去扬州,秦可卿事情结束又过了段时间才回来,所以来回将近2个月或以上,60-80天),再回来和贾雨村进京路上花的时间,林黛玉进贾府最小6岁,最大7岁。最有可能是6岁半。 按林黛玉6岁丧母时,贾珠17岁之前就死了,因为冷子兴都把消息带到了扬州了。(不到20岁娶妻生子,一病死了,比贾敏早死,),这样算贾珠是,一直熬夜身体弱,说有两房小妾,可能是通房丫头。结婚之后,然后就把丫头开脸了,身体就更跟不上了。然后焦大骂扒灰和私通小叔子,哪有可能是贾珍的原配媳妇私通了贾琏或者贾珠,然后被贾珍搞死了。最大可能是私通了贾珠,然后贾珍搞死了媳妇,贾珠身体弱,又没承受住贾政的毒打,就死了,对外就说生病死的。贾敏的死可能是一个因为身体弱,生病了,另外一个也可能是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和贾珠可能是一起长大的,感情深。 书中又说贾兰是贾珠的遗腹子,意思就是贾珠死的时候,贾兰还在肚子里,已知宝玉比贾兰大5岁,那么就是宝玉5岁的时候,李纨怀了贾兰,十月怀胎,最有可能的是贾珠和李纨是下半年成亲,体弱,又冬天受冻,正常结婚3个月内,从开始10个月以内死的,所以说在上半年死的。明清科举正常在8月初九开始,按阳历算是现在的9月12号左右,属于秋天了,到放榜则要到9月底10月初,而且14岁中的秀才之后,要找,然后交换文定再商量,这样算下来的话是14岁12月,或者15岁的1月,不然后面就要过年了,如果1月就太急了,4月不算吉利,最有可能时间是5,6,7三个月,时间是6,7,8,9这4个月,用算的话,最晚也是,也就是说死亡时间是16岁过年以后3,4,5,6这4个月。当然也有可能是这几个月李纨,贾珠寂寞的时候又被贾珍的老婆勾搭被发现了,直接被贾政打,没注意就打死了。 这个时候黛玉5岁,第二年6岁6月7月8月左右,母亲死了,8月9月10月在守孝,10月中旬-12月上旬到的荣国府,进荣国府的时候,大家已经穿棉袄了。也就是说贾珠还有贾珍的原配死了一年多,林黛玉进京的。 其次原着说贾琏有一个哥哥叫贾玫,一笔带过,还活着,但是不知道在哪里。珠大爷,琏二爷并不是说贾珠比贾琏大,而是两边都有长子,各论各的的。书中多次说贾琏早年浪荡,一直到娶妻,所以他比别人晚取妻,所以贾珠结婚的时候,贾琏已经放荡几年,然后才取的王熙凤。这样算来贾琏比贾珠大。 最后贾代儒是小弟弟,贾代善那些算是他哥哥,还有其他几房,岁数差的可能更大。古代差个10多岁时兄弟是正常的。比如贾芸比贾宝玉还大 第一章 贾进异世两重天,琼入红楼一线牵 大正-神京 贾琼一人独自走出巷子,略显清瘦的身影形单影只,踽踽独行。 巍峨城池如耄耋老人,经风历雨,颇具沧桑之感。 触摸巷子的墙壁,感受岁月的痕迹。 神京历宋,元,明,又至大正约满七百年。累四朝之国运,方可与姬周比肩。 此界与原界又有不同。赵宋太祖长寿,国祚绵长,比之原界,国祚得延两甲子。 至五胡后,蒙元又窃神器以自居,朱明再复河山而北望。 后至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丧师辱国,比之原界更胜,至神宗而亡,明之一朝国祚作252载。 神州又遭屠戮之际,华夏衣冠覆灭在即。 大正太祖以商人之身效冉闵杀胡令,组精锐敢战之士,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再复汉家故土,立大正之国,以正治国。 以示与过往历朝之不同,去庸碌无为之官,扫贪婪腐败之风,正军人傲骨之气。 大正立国至今,承平百年,历四位帝王治理,又复前朝种种弊端。 西城,宁荣街宽阔而直长,颇有势若骏马奔平川之态。 此街皆因宁荣二府而得名。 所谓宁荣二府,一曰:宁国,一曰:荣国。 宁荣二祖为一母同胞兄弟,两兄弟,追随大正太祖南征北战,所立大小战功无法计数。 后两兄弟分别被赐予宁国公与荣国公爵位,与国同休。 神京又有四王八公一十二候,战功彪炳,名列前茅。其余各类虚候杂号将军更是多不胜数。 八公独占其二,又为兄弟,守望相助,不下王爵。一门双公显赫一时,更不是别家可比。 宁荣周边皆是贾家旁支子弟,绕宁荣而居,倚两府为生。各色居所拱卫四周,如棋盘落子,星星点点,却又各有间距。 其间行巷通衢,道道比邻。 历经风雨的巷道如老妪更衣,道道青墙显斑驳,家家红瓦更参差。 着眼扫过,墙壁上裸露出的砖石,呈现出一片驳杂,层层叠叠的纹路,显出点点沧桑,安静的巷子,忽又扬起阵阵红尘。 来到了宁荣街头,面对着宁荣二府,不由又是一阵出神。 面至宁荣二府高门大院,也只是希冀苟且偷生。 贾琼常来观看二府门面,羡慕有之,畅想有之,更多的是给自己一种向上的动力。 再就是稍微满足前世那种不可言说的想法,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不足为他人道。 透过额前虚抬的手掌,迎着落日的余晖,向前斜斜的看去,只余一片青砖绿瓦。 半眯着的眼睛,回首而忘,行巷质朴,岁月年轮。 让贾琼仿佛穿梭了时间,不知今夕是何年。 三两孩童沿着巷子奔跑,玩耍。 远处升起缕缕炊烟,只留下墙角的数支竹马,完全不知主人何去。 青石路上铺满了各色的叶子,红黄绿彼此相交,看着深浅不一,浓淡不同,却又彼此相容。 这美,矛盾且相容。 他是一个穿越者,或者重生者,他自己也不能确定,这类小说也没少看,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在自己身上出现。 前世也只是中专毕业,因为英语的原因,没有考上高中,其他成绩基本接近满分。 可惜没有更进一步,不然现在也不用后悔当初没认真读书。人生的道路千万条,要慎重选好每一条道路。 去当了五年兵,然后回到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这也许是前世很多人差不多的经历。 重生红楼是很多男人或许都有过的一段yy的想法。 红楼他也有看过几遍,比不上那些专门研究的。 十五岁看红楼,喜欢宝二爷的丫鬟袭人,枕边人嘛,算是小说主角的第一位女人,有那种第一位女人,第一次的情节。 十九岁看红楼,稍微有点文青的他。 喜欢薛宝钗照顾弱者的感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主要是书上形容的太过完美。 林黛玉,容貌清丽,兼有诗才,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虽然有点小性子,但是生活条件好的女子,谁没有点小性子。 再到二十五岁,结婚生子之后。 本来喜欢的宝钗就感觉有点热毒冷香的意味了,冷香无非就是对外香气袭人,让人喜欢,内里却是有着一种如火之毒,对生命的默然。 还有曾经喜欢过的黛玉,从头到尾是小性子不断,不适合结婚。这个岁数的他讨厌这种感觉,颇烦的慌。 他更喜欢兼美,也就是兼钗黛之美的秦可卿,没被贾珍骚扰过的秦可卿,还有敏探春,慧岫烟。 最后人到三十岁的他,都喜欢谁?还挑啥呀,全喜欢,最好打包。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自己何苦为难自己。 红楼不集邮还叫红楼吗?代替宝二爷纵戏花丛他不香吗? 这不像前世,这世三妻四妾都合法,只要能养起即可。 不是说这三十六人最美的,无人可比。比此类优秀的贾琼相信也是不知凡几。 但是真多的话,身体也吃不消啊! 如果喂不饱这群莺莺燕燕,被带了帽子自己必是要后悔的!红楼中这样的事情也不少。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三十六位天仙般的女子。 元迎探惜肯定是无法入手,毕竟同姓,古有同姓不婚。 再有王熙凤和巧姐儿是母女关系,必然是断断不能碰的。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么偷偷做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但是不能别人人渣自己也去学。 他只需保证自己守好自己的人伦底线就好。 只是他没想到,他真的重生了。 重生到了贾府旁支贾琼身上,祖上和贾寅是兄弟,所以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旁支。 出了五服,就没有那么多的伦理别扭了。 想了一会,意识又仿佛重新回到了现在的身体上。 巷子里面的贾家人不少,但也有不少像他们家一样的孤儿寡母。 不似宁荣二府,公中有各种传下来的田地,庄子,铺子还有各种银钱来路。他们这些旁支只能靠父辈去拼搏。 或是给两府效力,或是自己种田,或是像祖上哪样从军,不一而等。 母亲则是带着自己和妹妹过活,给大户人家做些针线活,再或者给别人浆洗衣物,以此赚点银钱。 “哥哥,哥哥。娘亲让我喊你呢。” 第二章 忆往事之艰辛,思日后之前程 闻听此声,贾琼下意识转头回顾,只见一垂髫幼女,跳蹦之间奔向贾琼。 幼女,身穿灰布粗衣,和自己身上的衣服简直是一模一样,只是自己身上大点,妹妹身上小点。即使这样,在妹妹身上仍是过于宽松。 贾琼知道,这件就是自己去年穿着显小,今年实在穿不上了,然后给了妹妹穿的。 妹妹清秀的脸上,一点不像巷子里其他小孩一样,留着大鼻涕,可能是女孩子比较害羞。每次都跟着贾琼学习,洗手,洗脸,清涕也需用手绢清理,然后过水再清洗。 绝对不像隔壁的芸哥儿和倪二哥,把它甩在门口沿墙的菜圃里。 妹妹叫四姐儿,是父亲的遗腹子。 母亲是个不太识字的,父亲又去的早,也就没有给四妹妹正经的取个名字。 贾琼前面还有贾琢,贾玟都早夭了。 所以最小的妹妹就按顺序称呼着四姐儿。 眼看着妹妹离自己两米远,贾琼就下意识的蹲下,膝盖弯曲,臀部坐与右脚后跟之上,紧跟着张开双手。 四姐儿就一下子扑到了贾琼的怀里,然后用自己的小脑袋在贾琼的怀里来回的蹭了好几下。 “哥哥,哥哥,今天是你过生儿,妈妈在准备饭食,让我喊你回去呢。” 怀里的四姐儿,边说话边又来回蹭了几下。 贾琼看着这个正在怀里撒娇的妹妹,又习惯性的揉了揉她的脑袋,他很喜欢这个妹妹,感觉就像自己前世的女儿一样,心里由衷的开心。 “嘿嘿。”贾琼咧嘴一笑,嘴角又自然而然的向上勾去,挑飞的眉毛也不能遮掩瞳中的喜爱。“好,哥哥现在就带你回去。 哥哥只是喜欢在这街上走走看看,妹妹若不来,我也要回家寻你了。” 贾家二十房,十二房在金陵,八房在京城。 贾琼这一房,上一辈有大伯贾敦,二伯贾故和自己的父亲贾攸以及叔叔贾伩。 幼时清贫,父母早逝,连祖宅都被冷血的亲戚骗走售卖,四兄弟也只能互相依靠。没少受地痞无赖欺负。 大伯辛辛苦苦将二伯、四叔和自己的父亲拉扯大。 又走了贾家的门路进了京营,借了上辈的恩情,求了一个把总,将三位弟弟放在自己手下做了两个队正。 大伯算是个实诚人,恪守一些底线,没有吃空饷,也没喝兵血,完全是实兵实饷。所以是他们营的牌面队伍。 但也不完全是迂腐之人,借着油头稍微捞了点钱,然后给最小的弟弟贾攸娶妻,大伯和二伯却没有娶妻。 贾琼记得很清楚,三年前自己三岁时,父亲特地请假回家吃饭,然后早早的就把自己洗洗放在床上睡觉。 父亲和母亲就在自己身边几度共赴巫山,行云布雨。 完全不在意旁边这个三岁的小孩,但是这个三岁的身体里,确是三十多岁的灵魂啊,再加上这世的三岁,都三十五岁了,不论比今世的父亲,还是母亲都要大的多。 贾琼本来再想着自己已经到这个世上三年了,再过个两到三年就完全可以上族学了。 到时候也可以好好了解下这个世界的朝代,再考虑以后自己怎么发展,在家完全接触不到那些东西。 因为还小,父亲又在京营训练,不在自己身边说,半月才回来两次。所以贾琼对这个世界了解很少,只能从他们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自己可能是穿越或者重生到了红楼世界里面。但是再多的他就不知道了。 毕竟宁荣二府,贾敬,贾赦,贾政,贾代善这些名字父亲偶尔也会带出来。在贾琼的思想里面,就必然猜测这是红楼梦的世界了,如果真不是也没关系,到时候再慢慢了解。 结果当天搞的贾琼是极为尴尬,听着耳边的靡靡之音,啪啪声响,完全静不下心来思考。 偶尔灌进被窝的凉风,让他连睡觉都不行。 刚刚进入十月,早晚还是有点寒气的,完全不似往年的秋老虎。 三岁的身体虽然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三十五岁的灵魂却完全没法安静。 终于一炷香后才渐渐安静了下来。 当时听父亲对母亲悄悄说道:“娴妹,这几天我们要出个公差,将会有大笔赏银,到时候加上家里的积蓄,完全可以买一个二进小院。” “我们再去稍微借点,就可以给大哥二哥四弟娶妻了。到时候我们一大家都住在二进小院里面,我们兄弟四人一起在外当差,你们四个妯娌在家一起互相帮助,等大哥二哥四弟家里生孩子之后,琼哥儿这个做兄长的,到时候来帮你们照顾好他弟弟妹妹们。” 父亲不时的看向母亲,母亲也用一脸憧憬的目光看着他,一边听一边点头,满脸的晕红也掩饰不住眼中的希望与幸福。还一边轻声附和,偶尔帮忙出出主意。 夫妻两依靠在一起又是恩爱,又是遐想。仿佛过几个月就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了。 不用在现在这个破房子里面住了,漏雨倒不至于,家里毕竟有四个男人,但是这个小院子只有一个东卧室和一个西卧室,中间一个厅堂,外面的院子里面,右边是一个厨房,左边是一个小院子,院角还有一高栏水井,勉强够一家四口住的。 有时候大伯二伯在家的时候,母亲有些事情还不方便。 所以后来大伯二伯四叔都住在军营里,偶尔和父亲回来吃顿饭,然后他们又回军营,留父亲在家歇息。 母亲很感激大伯二伯和四叔,因为这个小家,本来就是大伯二伯以及四叔帮父亲置办下来的。 所以对自家相公说的这些,也很是憧憬。 夫妻两人又温存了一会,父亲就直接连夜赶回了京营。 然而这一去就是永别,三天后围绕着宁荣二府生存的贾家旁支基本家家戴孝,户户披麻。留下来一堆孤儿寡母。 贾琼的大伯二伯还有自己的父亲,以及四叔,四人都再有没回来。 贾琼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宁荣二府也给每家按人头给了钱,每人二十两银子,给自己家里留下了八十两银子就走了,之后就没有什么说法了。 贾琼知道,这是给自己四位亲人的卖命钱。 他也不敢去打听什么,自己现在还小,不说这些死人的家庭知不知道这些事情。即使打听到了,知道了,他还怕被人灭口呢。他现在是个小孩子,知道了超过自己分量的消息,很危险。 想着想着,视线中出现一辆马车,由远及近,伴随着‘吁’的一声,紧接着马嘶声,‘吱吱吱’的木质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中间又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马铃声。种种声音将贾琼从自己的思绪中唤醒。 贾琼抬眸回首而望,数位奴仆长随,簇拥着几人下车进门。 贾琼知道,这就是今世的目标,不是什么宁荣二府的争端,而是权力。 重活一世,断不能像前世那样虚度。也还好给前世的父母妻女留下了足够生活的钱财。不然他必定要懊悔不已。 他要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向上爬。